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震资料用于地层古厚度恢复与剥蚀量计算方法探讨 被引量:33
1
作者 庞雄奇 付广 +1 位作者 陈章明 陈发景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8,共8页
基于地震速度谱资料提出一种有别于前人古厚度恢复计算的新方法。该方法既可以恢复连续沉积地层和不连续沉积地层的古厚度,也可以用于恢复计算被剥蚀厚度大于现今上覆地层厚度和被剥蚀厚度小于现今上覆地层厚度的剥蚀量。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地层古厚度恢复 剥蚀量计算
下载PDF
米氏旋回剥蚀量计算方法在泌阳凹陷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姚益民 徐旭辉 +3 位作者 刘翠荣 谈彩萍 罗家群 朱景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0-467,共8页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 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对泌阳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区域不整合面的剥蚀量进行了计算。泌阳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剥蚀量计算可以分为2段:(1)各井各组(段和亚段)选定现有地层的分层和测井曲线数据进入"旋回地层学研究系统"(Version1.0),寻找0.405Ma周期,求最大优势旋回,计算出现有沉积时间;(2)把现有地层沉积时间以外的剥蚀掉的时间,用0.405Ma周期转化为剥蚀厚度。计算结果表明在凹陷的核心地区,仅廖庄组遭到剥蚀,凹陷东南部安棚一带剥蚀量小于100m,向凹陷西、西北以及北部边缘方向逐渐增大,至廖庄组缺失线附近,剥蚀厚度在650m以上。凹陷边缘附近,核桃园组也遭到剥蚀,核桃园组的剥蚀厚度主要介于4.1~666.5m,总剥蚀量在1 000m以上。泌阳凹陷已知油田分布于剥蚀厚度大于200m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法 E/N的剥蚀量计算 核桃园组 廖庄组 泌阳凹陷
下载PDF
利用米氏旋回法计算东营凹陷胜坨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峰 姚益民 +1 位作者 何青芳 边雪梅 《中国海上油气》 CAS 2008年第4期228-231,235,共5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 东营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之间存在一区域不整合面,该不整合面抬升剥蚀过程的恢复和剥蚀量计算,对恢复区内埋藏史、热史以及生烃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东营凹陷胜坨地区24口钻井测井资料的分析研究,利用米氏旋回地层学方法获得的地层地质年龄、沉积速率作为沉积速率剥蚀量计算方法的参数,计算出了该地区古近-新近系不整合的剥蚀量,所获得的结果与现有的地质认识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氏旋回法 剥蚀量计算 古近系与新近系 胜坨地区 东营凹陷
下载PDF
地层剥蚀恢复方法适用性概述 被引量:3
4
作者 罗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0年第1期29-31,共3页
利用工区实际资料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根据各种方法的前提条件、所须基础资料及优缺点,选出可靠适用的方法进行剥蚀量计算,最终根据计算结果进行沉积、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等地质综合分析,恢复剥蚀厚度,对服务于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地层剥蚀恢复 方法 剥蚀量计算
下载PDF
应用天文地层学方法对山东昌潍北部新生代不整合时间和剥蚀量的计算及其意义 被引量:8
5
作者 李文涛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68-282,共15页
为进一步推动山东昌潍北部地区的新生代油气勘探,应用潍北、牛头镇和侯镇等3个凹陷9个层段的天文地层年龄分析,计算出新生代不整合时间和剥蚀量。天文地层学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地层分层,测井频谱分析,寻找40万年周期和旋回的对比。得到结... 为进一步推动山东昌潍北部地区的新生代油气勘探,应用潍北、牛头镇和侯镇等3个凹陷9个层段的天文地层年龄分析,计算出新生代不整合时间和剥蚀量。天文地层学计算方法主要包括:地层分层,测井频谱分析,寻找40万年周期和旋回的对比。得到结果:孔三段-孔二段界线的年龄为61.819Ma,孔二段-孔一段界线的年龄为54.638Ma,孔一段-沙四下亚段界线的年龄为48.448Ma,沙四下-沙四上亚段界线的年龄为43.516Ma,沙四上亚段顶的年龄为40.362Ma,馆陶组-明化镇组界线的年龄大约为35.778—31.896Ma。通过剥蚀的时间和沉积环境的分析提出如下观点:1)大约在48.448Ma以前,昌潍坳陷北部的沉积是全盆地的、稳定的,其中包括:约长达4Myr期间孔三段断断续续出现玄武岩喷发,大约7Myr时间内孔二段出现沼泽和浅湖相的沉积,约6Myr时间内孔一段主要为干旱相的小水塘、水坑"红色"沉积;2)从沙河街组开始(48.448Ma)至东营组末(23.03Ma)期间,也即大约25Myr期间,潍北的昌参1、昌1等井的中心部位,仍然是不断下陷、沉积;3)馆陶组沉积期间(大约23.03—13Ma)盆地全区上升。因此在大约10Myr的剥蚀时间过程中,不仅没有沉积,而把原沉积的沙三亚段至东营组不断‘反剥’到沙四段下部;4)馆陶组末(大约13Ma)到明化镇组顶(2.588Ma)沉积期间,全区开始以河流泛滥平原相为主的泥岩和泥质粉细砂岩的沉积,形成盖层。根据天文地层方法的剥蚀量计算,潍北凹陷中有3个"反剥高点"。这些"反剥高点"在始新世末至渐新世的沉积和构造上升和剥蚀过程中,可能造成砂岩回弹和孔隙扩张,形成好的储集区。根据计算,最大的"反剥高点"是在昌36—央5—昌8井一带,剥蚀厚度约达1800—3000m,与多年油田勘探取得成果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文地层 剥蚀量计算 古近系 新近系 潍北凹陷 昌潍地区 山东
原文传递
汤原断陷古近纪原型盆地恢复
6
作者 鲁国强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0年第4期79-82,共4页
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岩芯等资料对汤原断陷古近纪原型盆地的地层剥蚀厚度、原始沉积厚度、构造样式等进行恢复和分析,采用地层趋势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_o)法计算古近系剥蚀厚度,结合原始沉积厚度进行原型盆地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村+... 综合地质、测井、地震、岩芯等资料对汤原断陷古近纪原型盆地的地层剥蚀厚度、原始沉积厚度、构造样式等进行恢复和分析,采用地层趋势法和镜质体反射率(R_o)法计算古近系剥蚀厚度,结合原始沉积厚度进行原型盆地分析。结果表明:新安村+乌云组存在规模较小的剥蚀区,剥蚀厚度为0~710m,原始沉积厚度约200~2900m;达连河组地层剥蚀区主要位于中部凸起带,剥蚀厚度为0~450m,原始沉积厚度约50~1000m;宝泉岭组剥蚀区主要位于中部凸起带及东、西部高部位,剥蚀厚度为0~1200m,原始沉积厚度约100~2400m。汤原断陷在古近纪各时期原型盆地差异不大,呈现南北结构明显不同特点,北部为受边部断裂控制的地堑构造,南部为复合半地堑构造,整体上为北东走向的狭长型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原断陷 剥蚀量计算 原型盆地 古近纪
下载PDF
查干花次凹沙河子组剥蚀量恢复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周红建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年第5期123-124,126,共3页
查干花次凹地震剖面清晰地显示沙河子组顶面存在明显剥蚀现象,该现象影响了对沉积、储层及烃源岩展布特征的认识,影响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本文在残留地层特征研究基础上,依据工区探井资料及剥蚀程度,采用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 查干花次凹地震剖面清晰地显示沙河子组顶面存在明显剥蚀现象,该现象影响了对沉积、储层及烃源岩展布特征的认识,影响了该地区的勘探部署。本文在残留地层特征研究基础上,依据工区探井资料及剥蚀程度,采用声波时差法、镜质体反射率法、剖面趋势法等计算查干花次凹沙河子组的地层剥蚀量,并恢复了研究区该时期的盆地原型,明确了其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恢复沙河组剥蚀量的地质意义,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留地层 剥蚀量计算 原型盆地 勘探方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