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女性》的剧作特色和艺术贡献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庆丰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1-43,共3页
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了配音片《新女性》,导演是蔡楚生,孙师毅的职务是作剧与作歌,即编剧和歌词作者,作曲和音响由聂耳担当,这种人才搭配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可以视之为中国电影制作的高端组合。在1930年代,联华影业公司既... 联华影业公司1934年出品了配音片《新女性》,导演是蔡楚生,孙师毅的职务是作剧与作歌,即编剧和歌词作者,作曲和音响由聂耳担当,这种人才搭配无论在当时还是现在,都可以视之为中国电影制作的高端组合。在1930年代,联华影业公司既是大制片公司、也是出品左翼电影的中心之一,蔡楚生、孙师毅和聂耳是当时著名的左翼文艺代表人物,因此,从客观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女性》 剧作特色 艺术 电影制作 30年代 左翼电影 代表人物 左翼文艺
下载PDF
一手挥剑 一手运笔——浅析夏衍30年代剧作特色
2
作者 赵小青 《当代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40-45,共6页
关键词 夏衍 电影剧本创作 20世纪30年代 剧作特色 创作手法 创作题材 创作风格
下载PDF
论美剧《绝望主妇》剧作特色
3
作者 兰玲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73-75,共3页
剧作特色一般包括语言、主题思想和背景文化等方面,《绝望主妇》的成功就在于其幽默对白、女性主义和多元化的家庭模式。
关键词 《绝望主妇》 剧作特色 对白幽默 女性主义
下载PDF
试析战后中国电影剧作特色
4
作者 张文燕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32,共8页
关键词 剧作特色 中国电影 战后 试析 1945年 国民党政府 中国人民 中华民族 抗战
下载PDF
影片《这个杀手不太冷》剧作特色分析
5
作者 王沛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17-118,共2页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导演吕克·贝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影片在1994年公映后迅速风靡全球,主人公里昂也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导演高超娴熟的镜头驾驭能力,剧本的精彩设计同样功不可没,本文拟从题材... 《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导演吕克·贝松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影片在1994年公映后迅速风靡全球,主人公里昂也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这部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导演高超娴熟的镜头驾驭能力,剧本的精彩设计同样功不可没,本文拟从题材选择、主题设计、结构设计、人物塑造几个方面对这部影片的剧本设计、剧作特色做浅要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片 《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作特色
下载PDF
试论电影《暗恋桃花源》的剧作特色
6
作者 梁其富 《新闻研究导刊》 2019年第14期101-101,241,共2页
电影《暗恋桃花源》改编自同名话剧,导演由赖声川担任,除女主角由林青霞扮演外,其余均保持原版话剧阵容。该片完好地保留了原作悲喜交替的戏剧结构,至今仍让观众赞叹不已,其背后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不断探索。
关键词 《暗恋桃花源》 剧作特色 互文性
下载PDF
走在主旋律电影类型化的道路上——评《唐山大地震》剧作特色
7
作者 刘一兵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6-71,共6页
主旋律电影始终存在一个如何赢得普通观众青睐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影已经走向市场化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紧迫。由于这类电影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往往过于严肃,进入院线与那些纯粹的商业片竞争就难免不落下风。如何运用商业类型电影的叙事... 主旋律电影始终存在一个如何赢得普通观众青睐的问题。尤其是在电影已经走向市场化的今天,这个问题更加紧迫。由于这类电影在题材和表现形式上往往过于严肃,进入院线与那些纯粹的商业片竞争就难免不落下风。如何运用商业类型电影的叙事经验来把主旋律电影的故事讲得更加动人、更加好看,这是近年来中国电影人的攻关课题。《唐山大地震》在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山大地震》 主旋律电影 剧作特色 类型化 道路 类型电影 商业片 市场化
原文传递
西方戏剧语境下的东方戏剧现代化尝试——析张献剧作特色
8
作者 汪皞阳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92-101,共10页
关键词 戏剧语境 张献 剧作特色 戏剧现代化 现代主义 存在性 女性主义 舞台形式 戏剧政治性 “第三性”
原文传递
郑正秋影片的剧作特色
9
作者 曲德煊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9-91,共3页
关键词 郑正秋 中国 民族电影 剧作特色 电影艺术家 情节剧 家庭伦理片 影片风格 电影生涯
原文传递
《当哈利遇到萨莉……》的剧作特色
10
作者 李二仕 《世界电影》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剧作者诺拉·艾芙伦在文学剧本的出版前言中坦言,这是一个聊出来的剧本,前后经历了长达近4年时间。从1984年10月导演罗伯·雷勒和他的制片人安德鲁·沙因曼打来电话索要本子开始,到1988年8月进入制作拍摄阶段——这期间... 剧作者诺拉·艾芙伦在文学剧本的出版前言中坦言,这是一个聊出来的剧本,前后经历了长达近4年时间。从1984年10月导演罗伯·雷勒和他的制片人安德鲁·沙因曼打来电话索要本子开始,到1988年8月进入制作拍摄阶段——这期间,导演还穿插着去拍摄了其他作品——前后改过不少于7稿。起初,因只涉及到律师的工作和生活而显得兴味不够。第二次会面时,导演提出了一个想法:他要拍摄的是这样一个故事:男人和女人想成为朋友,而不是像别的电影中那样成为情人;他们刻意选择不发生性,因为那会破坏一切;可随后,男女主人公之间还是发生了性的关系,这也的确毁掉了一切;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创意点,编剧的兴趣才真正被激发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作特色 文学剧本 女主人公 剧作 安德鲁 制片人 导演 拍摄
原文传递
试论王家卫电影的“拒绝”主题--从时空观的视角 被引量:2
11
作者 左静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6-78,共3页
自1980年代末始.作为香港新电影浪潮的代表人物.王家卫就以他的电影符号书写了一系列带有鲜明香港色彩的传奇。王家卫电影中破碎交错的情感以及人物“失语式”的独白是其电影剧作特色之一.那些被家和传统伦理所抛弃了的没有名字的各... 自1980年代末始.作为香港新电影浪潮的代表人物.王家卫就以他的电影符号书写了一系列带有鲜明香港色彩的传奇。王家卫电影中破碎交错的情感以及人物“失语式”的独白是其电影剧作特色之一.那些被家和传统伦理所抛弃了的没有名字的各个面孔,凝聚了人类最原始的情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电影 时空观 代表人物 情感需求 80年代 传统伦理 剧作特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