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知觉距离对电视晚会剧场交流的阅读影响
1
作者 肖平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1年第6期44-46,70,共4页
任何一种互为对象的交流都不可能是零距离的,只要是彼此对应的交流,就存在着一种距离,而距离恰恰是交流的一种前提与动力。实际上,剧场交流效果的有效性扩张与冲击,是建立在减少时空距离造成的视知觉简化倾向选择基础上的;因此,必须保... 任何一种互为对象的交流都不可能是零距离的,只要是彼此对应的交流,就存在着一种距离,而距离恰恰是交流的一种前提与动力。实际上,剧场交流效果的有效性扩张与冲击,是建立在减少时空距离造成的视知觉简化倾向选择基础上的;因此,必须保持剧场空间距离在演与看双方间交流的“无间性”。联欢晚会这类电视艺术表现形式,必须考虑到剧场交流空间距离因素,这一剧场交流空间,往往决定了观看者的晚会参与程度,也决定了观看者与表演者相互促进的影响与接受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知觉距离 电视晚会 剧场交流 阅读影响
下载PDF
近百年来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反思 被引量:2
2
作者 陈建森 莫嘉丽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6-65,共10页
本文对学界近百年来关于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指出宋元戏曲"是什么"?"如何演"?"何以如此演"?这既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留下的"戏曲史难题",亦是戏曲学界一直追问然至今在... 本文对学界近百年来关于宋元戏曲本体与生成的研究成果进行反思,指出宋元戏曲"是什么"?"如何演"?"何以如此演"?这既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留下的"戏曲史难题",亦是戏曲学界一直追问然至今在研究的逻辑起点上就陷入概念的模糊不清乃至误解的学术问题。究其原因有三:一是认为王国维的"戏曲"是指"剧本"、"曲本"、"文章";二是套用西方戏剧理念统括中国的戏剧和戏曲,导致中国戏曲史研究中"戏剧"和"戏曲"不分,进而将"我国戏剧"的"形成"视为"我国戏曲"的"形成",乃至演生出尴尬的"戏剧戏曲学";三是前修时贤大体上沿着王国维"代言体""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的致思去探讨宋元南戏北剧的形成,然诸贤均将戏曲视为由多种元素构成的综合性艺术成品,集中于戏曲诸种元素如何"合"的剖析,而不是将戏曲视为"活"在剧场的无"墙"之戏来探究。学界以往恰恰是运用文献考据的、静态的、适合平面研究的方法去研究鲜活的、动态的、立体的、"存在"于剧场的戏曲。这正是近百年来戏曲研究所面临的学术困境。本文认为,应将宋元戏曲"还原"于剧场展开"存在"之思:紧紧围绕戏曲演述者"如何演"这一核心,探究剧作家、演员、行当、剧中人、观众之间"视界"交融与"文本"会通以及共生的关系,解读各种"文本"的语义、功能及其言说方式,在"剧场交流语境"中领悟和揭示"谁正在演"、"戏曲如何演"、"戏曲何以如此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史难题” 本体与生成 反思 剧场交流语境理论
下载PDF
论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中“不完全”背供表演的美学意蕴
3
作者 王丹丹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37-40,共4页
背供是我国戏曲独有的表演方式,场上之人通过用一只水袖抬起、向前走一步或转身动作直接面对观众自我招供和抖露,场上其他人均听不到(唱白)或看不到(表情)。而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中,有一种背供表演可以为场上其他人听到或看到,称为"... 背供是我国戏曲独有的表演方式,场上之人通过用一只水袖抬起、向前走一步或转身动作直接面对观众自我招供和抖露,场上其他人均听不到(唱白)或看不到(表情)。而宋元南戏和明传奇中,有一种背供表演可以为场上其他人听到或看到,称为"不完全"背供。"不完全"背供表演不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着作用,扩展了学界对于背供表演的认知,而且丰富了无"墙"之戏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完全”背供 剧场交流语境 演述时空
下载PDF
浅谈戏曲的“戏乐”格局与创新
4
作者 李静红 《戏剧之家》 2013年第6期29-29,38,共2页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智慧的结晶,展示出一个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格局与内容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戏曲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戏曲演述者与剧场观众之间的直接和间接... 戏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智慧的结晶,展示出一个民族对美的追求与向往。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格局与内容形式,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戏曲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戏曲演述者与剧场观众之间的直接和间接的交流,形成了戏曲的演述者与观众一同"戏乐"的格局。在剧场交流互动的"戏乐"格局中,戏曲的演述者根据激情发展和观众接受的需要,灵活改变演述身份穿梭于不同的交流语境,相应地承担不同的演述只能:第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述 中国戏曲 戏乐 重要组成部分 剧场交流 内容形式 格局 创新 观众参与 传统文化
下载PDF
强化、优化、完善、引导——开拓农村演出市场的几点思考
5
作者 张志雄 《黄梅戏艺术》 1995年第2期5-13,共9页
占我国总人数80%以上的农村人口,作为演出市场中巨大的消费群体,受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文化素质、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农村演出市场固有的特点,决定了驾驭、开拓农村演出市场的操作上的特有方式和着力点。我以为,在发展社会... 占我国总人数80%以上的农村人口,作为演出市场中巨大的消费群体,受地理环境、物质生活、文化素质、传统习俗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农村演出市场固有的特点,决定了驾驭、开拓农村演出市场的操作上的特有方式和着力点。我以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服务于两个文明建设,追求两个效益同步增长为主旨的共性条件下,从农村演出市场各要素的角度上看,应从以下等几个方面去培育、引导、开拓、繁荣农村演出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市场 剧场交流 农村 剧团 观众 非正式 黄梅剧 活动方式 经营者 着力点
下载PDF
小品演剧的开放性特征
6
作者 吕双燕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33-35,共3页
关键词 演剧 演员表演 剧场交流 观众 舞台时空 创作个性 开放性特征 赵本山 表演风格 艺术手段
下载PDF
布莱希特“间离”理论视角下我国古代戏曲的演述方式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丹丹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23,共5页
以布莱希特"间离"戏剧理论反观我国古代戏曲,可见剧中人念诵后世诗词、引用后世称谓等"错位"现象,及剧作家通过场上演述者身份的转变或娱乐观众,或借演述者之口进行评论干预,都是造成"间离"的重要方式。... 以布莱希特"间离"戏剧理论反观我国古代戏曲,可见剧中人念诵后世诗词、引用后世称谓等"错位"现象,及剧作家通过场上演述者身份的转变或娱乐观众,或借演述者之口进行评论干预,都是造成"间离"的重要方式。我国古代戏曲"间离"特征的形成有"文"与"艺"两方面的原因,"文"体现在剧作家逞才使能和"不平则鸣"的创作动机驱使,"艺"则体现在戏曲借鉴和吸收说唱艺术激发观众参与和审美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离”理论 演述 剧场交流 演述时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