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明苏州剧坛传奇创作重心的下移及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召明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晚明苏州剧坛的传奇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创作重心下移的趋向。这一趋向深刻地体现了明清传奇史的发展走向,反映了传奇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苏州作家队伍下层化、职业戏班大量涌现等多种因素... 晚明苏州剧坛的传奇创作,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主题取向等方面,呈现出了明显的创作重心下移的趋向。这一趋向深刻地体现了明清传奇史的发展走向,反映了传奇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规律,是苏州作家队伍下层化、职业戏班大量涌现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明 苏州剧坛 传奇创作
下载PDF
《都剧赋》与乾嘉北京剧坛 被引量:3
2
作者 田根胜 《中国韵文学刊》 2006年第3期68-73,共6页
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戏班的职业化以及戏班进入城市进行固定演出,各类戏台、戏馆、戏园大量出现,戏剧剧场、表演及审美倾向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包世臣的《都剧赋》对当时京都剧坛的剧场、演出、戏班及戏剧审美风尚等作了深入描绘,尤其是为... 乾隆嘉庆年间,随着戏班的职业化以及戏班进入城市进行固定演出,各类戏台、戏馆、戏园大量出现,戏剧剧场、表演及审美倾向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包世臣的《都剧赋》对当时京都剧坛的剧场、演出、戏班及戏剧审美风尚等作了深入描绘,尤其是为我们展示了古典戏剧表演风尚与审美趣味的变革,而这种变革直接导致京剧的发展与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世臣 都剧赋 北京 剧坛
下载PDF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奔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65-72,共8页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人格模式、生活模... 万历剧坛三家论──徐渭、汤显祖、沈璟廖奔16世纪中叶,一股强劲的社会思潮涌起,它要求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呼唤新的精神价值和社会性格的诞生。这种叛离传统轨迹的观念道动,在一代剧作家的思维模式、人格模式、生活模式中得到多角度的折射,于是,有率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万历剧坛 徐渭 汤显祖 沈璟
下载PDF
剧坛丰碑 高山仰止——在魏明伦创作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建华 《四川戏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共2页
今天是祝贺魏明伦先生从事文艺60年的喜庆日子,也是四川文化艺术界、尤其是川剧界同仁的一次欢庆的聚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全院职工,恭祝魏老师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关键词 魏明伦 创作研讨会 剧坛 高山 艺术研究院 身体健康 四川省 艺术界
下载PDF
乾隆时期扬州剧坛与戏曲禁令关系考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军明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7-92,共6页
乾隆年间戏曲禁令不断,但扬州由于家班班主商人的特殊身份和皇帝的庇护,戏剧演出不仅没有衰萎,反而借助于家班达到了它的峰顶,同时由于文人的广泛参与形成了重艺的演出格范,使扬州成为全国的戏剧演出重镇。但是,建立在商人高投入基础上... 乾隆年间戏曲禁令不断,但扬州由于家班班主商人的特殊身份和皇帝的庇护,戏剧演出不仅没有衰萎,反而借助于家班达到了它的峰顶,同时由于文人的广泛参与形成了重艺的演出格范,使扬州成为全国的戏剧演出重镇。但是,建立在商人高投入基础上的家班最终也因为商人的经济破产和文人的风流云散而日趋衰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禁毁剧目 扬州剧坛 乾隆
下载PDF
写实演剧与中国现代剧坛
6
作者 张艳梅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94-101,共8页
中国传统戏曲因其写意、象征等特征超越了现实生活形态,构成非写实的演剧模式;相对而言,西方话剧演剧则偏重写实,力图摹仿现实生活形态。19世纪末以来,写实演剧逐渐传入中国,使得中国现代剧坛在舞台美术、表演、观演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 中国传统戏曲因其写意、象征等特征超越了现实生活形态,构成非写实的演剧模式;相对而言,西方话剧演剧则偏重写实,力图摹仿现实生活形态。19世纪末以来,写实演剧逐渐传入中国,使得中国现代剧坛在舞台美术、表演、观演关系等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同时,中国传统演剧思维并未完全退出舞台,两种演剧模式交融互动,共同建构了具有民族风格的中国现代话剧的演剧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 演剧 交融互动 中国现代剧坛
下载PDF
“南音不幸而盛”:冯梦龙批评晚明剧坛析辨
7
作者 王小岩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5期58-62,共5页
冯梦龙主张戏曲创作要"奇",且"调协韵严",基于此,他对晚明剧坛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批评。这些批评从两个方面展开。在"曲"的方面,他批评了民间传奇创作、文人创新、汤显祖及其追随者等;在"戏"... 冯梦龙主张戏曲创作要"奇",且"调协韵严",基于此,他对晚明剧坛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批评。这些批评从两个方面展开。在"曲"的方面,他批评了民间传奇创作、文人创新、汤显祖及其追随者等;在"戏"的方面,他提出"奇"的标准——"事奇"和"掀翻窠臼",并批评很多作品难以做到这两点。冯梦龙对晚明剧坛的批评原则立于对形式的推崇,故而有其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晚明剧坛 形式批评
下载PDF
论乾隆以来会馆演剧对昆曲的影响——以北京剧坛为例
8
作者 齐静 《南大戏剧论丛》 CSSCI 2014年第1期89-99,共11页
会馆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演剧场所,承担了当时很大一部分戏剧演出的任务。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馆之多居全国之首。乾隆以后,会馆演剧尤其频繁,而参与、组织会馆演剧活动的主要以官绅、文人为主,他们的观剧嗜好决定了会... 会馆是明清时期一个重要的演剧场所,承担了当时很大一部分戏剧演出的任务。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馆之多居全国之首。乾隆以后,会馆演剧尤其频繁,而参与、组织会馆演剧活动的主要以官绅、文人为主,他们的观剧嗜好决定了会馆演剧从来就没有离开过昆曲。因此,乾隆以后在昆曲日趋没落的北京剧坛上,会馆演剧对昆曲的留存和延续起到了非常明显而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以来 会馆演剧 昆曲 北京剧坛
下载PDF
清末民初上海剧坛概观
9
作者 吕茹 《电影评介》 2011年第3期102-104,共3页
清末民初时期(1843年上海开埠—1923年南社解散),昆曲、徽剧、绍剧、粤剧、苏剧、京剧、甬剧、淮剧、话剧、锡剧、越剧、扬剧与各地滩簧先后涌入上海,以及上海本土衍生的沪剧、文明戏等与曲艺形式的变种滑稽戏相互竞演于上海滩,它们之... 清末民初时期(1843年上海开埠—1923年南社解散),昆曲、徽剧、绍剧、粤剧、苏剧、京剧、甬剧、淮剧、话剧、锡剧、越剧、扬剧与各地滩簧先后涌入上海,以及上海本土衍生的沪剧、文明戏等与曲艺形式的变种滑稽戏相互竞演于上海滩,它们之间彼此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提高,一起推动了"海派"戏剧的繁荣,使近代上海逐渐成为融汇创新与兼收并蓄的南方戏剧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上海剧坛 京剧 昆曲
下载PDF
从晚清剧坛看普通观众对戏曲的影响
10
作者 曾凡安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29-33,共5页
从晚清时期戏曲的生存状况看,观众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观众的认可程度左右着每个演员与剧目的舞台命运;其次,观众的喜好与否决定着每个戏班及剧种的兴衰存亡;再者,观众的社会情绪可以影响... 从晚清时期戏曲的生存状况看,观众对戏曲的生存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观众的认可程度左右着每个演员与剧目的舞台命运;其次,观众的喜好与否决定着每个戏班及剧种的兴衰存亡;再者,观众的社会情绪可以影响到一个时代的演唱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剧坛 观众 影响
下载PDF
元杂剧演出的商业化及其对元代剧坛的影响
11
作者 伍光辉 《文教资料》 2007年第31期10-12,共3页
元代杂剧演出走向社会化、商业化。戏剧演出与观看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勾栏经营者按照商品交换规律运作杂剧创作与演出,元杂剧演出表现出商业文化的特征。这一方面带来了杂剧创作的繁荣,促进了勾栏建筑的改进,培养了一大批杂剧作家和演员... 元代杂剧演出走向社会化、商业化。戏剧演出与观看成为一种商业活动,勾栏经营者按照商品交换规律运作杂剧创作与演出,元杂剧演出表现出商业文化的特征。这一方面带来了杂剧创作的繁荣,促进了勾栏建筑的改进,培养了一大批杂剧作家和演员,有利于元杂剧的传播;另一方面,导致了杂剧创作的粗制滥造,杂剧创作和演出中迎合低级趣味等现象的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杂剧 演出 商业化 剧坛 影响
下载PDF
清代剧坛“花雅之争”研究
12
作者 黄蓓 《长江学术》 2010年第3期80-80,共1页
本论文围绕清代剧坛"花雅之争"这一著名戏曲史事件,从事件的阶段划分、"雅、俗"定位、声腔渊源、产生动因、体制转型等方面进行研究,阐发一己之见。
关键词 剧坛 清代 产生动因 体制转型 戏曲史 事件
下载PDF
清末民初北京剧坛女性登台探因
13
作者 刘晓珍 《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95-100,共6页
清末民初,梁启超等大倡"妇学",受其影响,北京戏剧界编演了《惠兴女士传》《女子爱国》等富于教育意义的新戏,并特意安排女性观众观演;随着西风东渐,中国传统观念发生崩裂,在追洋求新意识作用下,北京剧坛上洋装时装新戏火爆,... 清末民初,梁启超等大倡"妇学",受其影响,北京戏剧界编演了《惠兴女士传》《女子爱国》等富于教育意义的新戏,并特意安排女性观众观演;随着西风东渐,中国传统观念发生崩裂,在追洋求新意识作用下,北京剧坛上洋装时装新戏火爆,男女合演、男女同观成为时尚,刘喜奎、梅兰芳以新型旦角形象雄霸剧坛;近代工商观念的西化与京都奢靡风气相融合也引发了北京剧坛放荡奢华风气的膨胀,以"鲜刘大战"为典型的捧角之风盛行。综上因素导致旦角尤其坤旦成为当时北京剧坛的焦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末民初 北京剧坛 女性 登台
下载PDF
中国剧坛的“八有”与“八缺”
14
作者 陆军 《戏剧之家》 2015年第6期44-47,共4页
前些日子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戏剧编剧告急——中国剧本创作生态和剧作家现状扫描》(原载《中国艺术报》2014年9月26日大视野版),作者王新荣依据《中国戏剧创作白皮书》(季国平主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当代戏剧界“编剧荒”、“... 前些日子读到一篇文章,题为《戏剧编剧告急——中国剧本创作生态和剧作家现状扫描》(原载《中国艺术报》2014年9月26日大视野版),作者王新荣依据《中国戏剧创作白皮书》(季国平主编)的研究成果,对中国当代戏剧界“编剧荒”、“剧本荒”的问题作了恰如其分的探讨,看了很受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 剧坛 戏剧编剧 剧本创作 研究成果 戏剧创作 中国当代 大视野
下载PDF
孤松剧团公演《雷雨》与1935年的天津剧坛
15
作者 杨华丽 《艺术学研究》 2022年第5期119-132,共14页
孤松剧团于1935年8月17至18日举行的《雷雨》公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国内最早的《雷雨》演出,但其实这一活动发生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济南女子师范学校的六一剧社以及日本留学生公演《雷雨》之后,在时间上位居第四。中国旅行剧... 孤松剧团于1935年8月17至18日举行的《雷雨》公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被视为国内最早的《雷雨》演出,但其实这一活动发生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济南女子师范学校的六一剧社以及日本留学生公演《雷雨》之后,在时间上位居第四。中国旅行剧团1935年6月第二次赴津公演时已在排演《雷雨》,1935年7月19日正式成立的“喇叭剧团”也将《雷雨》列入拟演剧目,然而《雷雨》在天津的首演最终还是由一直想排演该剧的孤松剧团完成。由于孤松剧团此前公演取得诸多实绩,人们对其演出《雷雨》充满期待,事实上此次公演也获得了空前成功。孤松剧团的这次演出,给1935年的天津剧坛带来了活力,显示出天津剧坛已经超越了前两年的沉闷,走向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松剧团 《雷雨》公演 中国旅行剧团 天津剧坛
下载PDF
清初江南文人剧坛的观演剧活动——以尤侗的观演剧活动为例
16
作者 徐坤 《中文自学指导》 2008年第3期37-41,共5页
清初江南文人剧坛观演剧活动颇为兴盛。作为剧坛重要人物,尤侗的观演剧活动甚是频繁,戏曲交游众多,并与冒襄、李渔、查继佐、曹寅等著名家乐主人在无形中织就了清初江南文人剧坛的主要关系网络,他们丰富的观演剧活动凝聚且呈现出清初江... 清初江南文人剧坛观演剧活动颇为兴盛。作为剧坛重要人物,尤侗的观演剧活动甚是频繁,戏曲交游众多,并与冒襄、李渔、查继佐、曹寅等著名家乐主人在无形中织就了清初江南文人剧坛的主要关系网络,他们丰富的观演剧活动凝聚且呈现出清初江南文人剧坛的基本特点,也给清代文人戏曲发展及文人生活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意义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文人 剧坛 尤侗
下载PDF
近代苏州剧坛刍论
17
作者 鲍开恺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45-49,共5页
苏州剧坛自近代以来戏曲的创作和演出逐渐衰落,但在继承传统、顺应时代变化中演变。苏州剧坛一方面传承昆剧,包括整理曲谱、成立民间曲社,坚持职业演出等,另一方面接纳京剧及其它戏剧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
关键词 近代 苏州 剧坛
下载PDF
从《群音类选》看明代剧坛的“诸腔”纷呈现象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艳梅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1-62,66,共3页
《群音类选》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重要戏曲选本。全书分为官腔、诸腔、北腔、清腔四类。其中收官腔(昆腔)118种,诸腔(弋阳腔)26种,北腔14种,此外还收录不少清腔散曲。从《群音类选》的选录标准和选录剧目来看,明代剧坛出现了“诸腔”纷呈... 《群音类选》是明代万历年间的重要戏曲选本。全书分为官腔、诸腔、北腔、清腔四类。其中收官腔(昆腔)118种,诸腔(弋阳腔)26种,北腔14种,此外还收录不少清腔散曲。从《群音类选》的选录标准和选录剧目来看,明代剧坛出现了“诸腔”纷呈之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音类选》 明代剧坛 诸腔纷呈
下载PDF
奏响国际剧坛的中国声部——中国戏剧院校的国际化协会作为
19
作者 谢柏樑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6-131,249,共7页
伴随着21世纪的世纪车轮,随着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东方的戏剧包括中国的民族戏剧在内,理所当然会与西方戏剧在文化交流轨道上并驾齐驱,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方戏剧的发展。戏剧小舞台,却关乎于人生、人间和人类的大... 伴随着21世纪的世纪车轮,随着中国等东方国家的经济崛起和文化复兴,东方的戏剧包括中国的民族戏剧在内,理所当然会与西方戏剧在文化交流轨道上并驾齐驱,并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西方戏剧的发展。戏剧小舞台,却关乎于人生、人间和人类的大道。人类的戏剧史与世界的文明史,需要中国戏剧院校和戏剧从业人员的整体参与,更需要有戏剧弦歌、有文化底蕴的中华民族的鼎力支撑。如果文化艺术界乃至其他行业的同仁们,都能够像大陆中央戏剧学院、中国戏曲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三大戏剧学院和台北艺术大学等戏剧同仁们这样,大家切实地担负起大国文化传播与世界戏剧交流的责任来,我想中国的戏剧艺术将会在国际舞台上更加会繁盛起来,中国的文化形象也将会随之体现得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国际剧坛 人类文化 中国戏剧院校 国际化协会
下载PDF
燕赵元杂剧艺术在世界剧坛的历史性辉煌
20
作者 奚海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9-205,共7页
13-14世纪,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以及印度梵剧早已风光不再,而在当时的中国崛起并繁荣鼎盛的元杂剧,则成了世界三大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戏曲的第一座高峰。作为元杂剧重要园地的燕赵地区,既拥有像“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 13-14世纪,曾经取得辉煌成就的古希腊悲剧和喜剧以及印度梵剧早已风光不再,而在当时的中国崛起并繁荣鼎盛的元杂剧,则成了世界三大戏剧文化之一的中国戏曲的第一座高峰。作为元杂剧重要园地的燕赵地区,既拥有像“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和白朴、马致远、王实甫这样的大家,又拥有像《窦娥冤》、《赵氏孤儿》、《西厢记》等这样的世界名剧,无论在思想的穿透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诸方面,都代表了整个元杂剧艺术的最高成就,从而摘取了13-14世纪以及整个中世纪中国和世界戏剧文化的桂冠,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历史性辉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赵元杂剧艺术 世界剧坛 历史性辉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