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杂剧选本研究初探(下)──从选本看元杂剧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1
1
作者 赵天为 《徐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0年第1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元杂剧 元杂剧理论 剧本位
下载PDF
试论明中叶曲词之骈绮派
2
作者 滕叶 《戏剧之家》 2013年第11期69-69,共1页
明中叶,上层文人介入戏曲创作,剧坛掀起一股以"词家学问"为美的骈绮派审美风潮,出现了一批曲辞绮靡、多用典故丽语修饰的"文人之曲"剧作。由于文人的介入,传奇作品逐步在文学殿堂取得了正式地位,成为精英文化的重... 明中叶,上层文人介入戏曲创作,剧坛掀起一股以"词家学问"为美的骈绮派审美风潮,出现了一批曲辞绮靡、多用典故丽语修饰的"文人之曲"剧作。由于文人的介入,传奇作品逐步在文学殿堂取得了正式地位,成为精英文化的重要代表。但骈绮派的创作风格将戏文与诗文混为一体,使这种以表演为主的艺术形式沦为文人自娱把玩的"案头之曲",削弱了戏曲"剧本位"的艺术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词 骈绮派 剧本位
下载PDF
甘肃影戏中的“套本戏”研究
3
作者 管弦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 2022年第1期269-279,共11页
甘肃影戏的剧本文献中保存下来的“套本戏”抄本,是研究中国传统戏曲中这一独特演出形态的重要资料。影戏套本戏的结构设置不同于戏曲叙事结构中常见的“一事多线”,而是“多事多线”。这种结构方式标志着剧本编撰者戏剧本体意识的进步... 甘肃影戏的剧本文献中保存下来的“套本戏”抄本,是研究中国传统戏曲中这一独特演出形态的重要资料。影戏套本戏的结构设置不同于戏曲叙事结构中常见的“一事多线”,而是“多事多线”。这种结构方式标志着剧本编撰者戏剧本体意识的进步,是专为影戏演出的实际需要而设的“剧本位”思维的体现。套本戏有其艺术局限性,但不可忽视其在甘肃影戏发展史上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影戏 套本戏 戏剧结构 本体意识 剧本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