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南省豫剧保护工作现状初探
1
作者 白露 《黄河.黄土.黄种人》 2024年第18期75-77,共3页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的形成和发展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密切相关。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豫剧便是其中之一。豫剧... 豫剧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河南省,是黄河流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豫剧的形成和发展与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俗风情密切相关。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丰富的文化艺术形式,豫剧便是其中之一。豫剧的唱腔高亢激昂,表演风格朴实粗犷,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豫剧的剧目内容广泛,既有历史故事,也有民间传说,反映了黄河流域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豫剧的流传和普及,不仅丰富了黄河流域的文化生活,也对推动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曲艺术 文化艺术形式 豫剧 剧目内容 中国传统戏曲 表演风格 地理环境 民间传说
下载PDF
论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
2
作者 龚德全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51-56,共6页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 拥有一百多年发展历史的布依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表演剧目。文章围绕题材、内容、人物等维度对布依戏剧目的审美蕴涵予以深入诠解,指出布依戏剧目均紧紧围绕布依族人的生存状况、生命价值而敷演,体现出一种"以人为本"、"人性复归"的审美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戏 剧目内容 审美蕴涵
下载PDF
论贵州岑巩傩戏剧目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斯 陈玉平 《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33-35,共3页
岑巩傩戏在贵州傩堂戏中独具特色,其剧目数量多、内容丰富且祭戏交替,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折射,也表达了群众驱邪纳吉、祈求安康的美好愿望。文章通过概括分析岑巩傩坛班常演剧目内容,总结剧目的特点,探讨岑巩傩戏传承及变迁... 岑巩傩戏在贵州傩堂戏中独具特色,其剧目数量多、内容丰富且祭戏交替,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折射,也表达了群众驱邪纳吉、祈求安康的美好愿望。文章通过概括分析岑巩傩坛班常演剧目内容,总结剧目的特点,探讨岑巩傩戏传承及变迁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岑巩傩戏 剧目内容 特征 变迁
下载PDF
布依戏美学特质探微 被引量:5
4
作者 龚德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年第1期76-80,共5页
布依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括了布依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要素,是布依族的文化镜像与文化修辞。本文从剧目内容、演剧体系、表演艺术、音乐舞美等维度,对布依戏的美学特质给予论析,揭示布依戏的民族特色... 布依戏是我国少数民族戏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涵括了布依族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诸多要素,是布依族的文化镜像与文化修辞。本文从剧目内容、演剧体系、表演艺术、音乐舞美等维度,对布依戏的美学特质给予论析,揭示布依戏的民族特色以及独具的美学想像。推而思之,将边缘的、少数民族的戏剧艺术纳入美学研究的视阈中,可以突破以往戏曲美学研究主要是对中国古典戏曲艺术进行形而上思考,从而总结出某种审美原理的传统,有利于戏曲美学吸取来自边缘、民间的审美经验,因而具有巨大的理论拓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戏 美学特质 剧目内容 演剧体系 表演艺术 音乐舞美
下载PDF
广西彩调中的多元民族审美文化意蕴 被引量:1
5
作者 何飞雁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33-36,共4页
广西彩调诞生于南疆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在其生成与发展、传播与流变的过程中,各民族剧作家以及导、表演艺术家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彩调在剧目内容上往往取材于广西多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民族生活,展现了南疆各民族... 广西彩调诞生于南疆多民族融合与多元文化并存的环境中,在其生成与发展、传播与流变的过程中,各民族剧作家以及导、表演艺术家对其做出了重要贡献。彩调在剧目内容上往往取材于广西多民族的民间故事、传说或民族生活,展现了南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风情习俗,反映了各民族的审美情趣、宗教信仰和思想情感,在音乐上广泛吸纳多民族的民歌曲调、唱腔或唱词,在表演上积极借鉴各民族的民间舞蹈、说唱艺术、巫傩仪式及法术等来丰富自身的文化内涵和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彩调 创作主体 剧目内容 音乐及表演艺术 多民族性
下载PDF
傩堂大本戏《庞氏女》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何飞 梁宏信 《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年第2期15-19,共5页
借鉴中国民族戏剧的形态分类法可将傩堂戏分为傩堂正戏、傩堂小戏和傩堂大本戏等三个基本类型,其中以大本戏的戏剧化及艺术化程度最高,逐步从傩堂中脱离出来走向生活舞台。文章从广泛流传于湘黔两省的傩堂大本戏《庞氏女》分析出发,进... 借鉴中国民族戏剧的形态分类法可将傩堂戏分为傩堂正戏、傩堂小戏和傩堂大本戏等三个基本类型,其中以大本戏的戏剧化及艺术化程度最高,逐步从傩堂中脱离出来走向生活舞台。文章从广泛流传于湘黔两省的傩堂大本戏《庞氏女》分析出发,进一步探讨该傩堂戏形成大本戏的过程及其原因,可见大本戏的戏剧艺术和剧目内容之成熟性及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傩堂戏 大本戏 庞氏女 剧目内容
下载PDF
晋商文化背景下的祁太秧歌解读
7
作者 王玲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2,共3页
晋商是山西省明清时期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小戏——祁太秧歌的发展。本文从祁太秧歌生长环境、表演形式、剧目内容、班社组织四个方面去... 晋商是山西省明清时期具有标志性的文化现象,它的出现不仅有力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晚期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程,而且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小戏——祁太秧歌的发展。本文从祁太秧歌生长环境、表演形式、剧目内容、班社组织四个方面去分析晋商对于祁太秧歌产生的重大影响,力求以立体、全面、动态的方式去解读祁太秧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晋商 祁太秧歌 生长环境 表演形式 剧目内容 班社组织
下载PDF
探析湘剧高腔艺术之美 以新编古装戏《马陵道》为例
8
作者 冯冰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1-92,共2页
作为戏曲的“腔调类群”,声腔是剧种形成的重要标志,从古至今备受关注,相关研究鲜少中断。湘剧,是湖南省代表性剧种之一,有“高、低、昆、弹”四种声腔,素有“省剧”之称。“高腔”作为该剧种的代表性声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 作为戏曲的“腔调类群”,声腔是剧种形成的重要标志,从古至今备受关注,相关研究鲜少中断。湘剧,是湖南省代表性剧种之一,有“高、低、昆、弹”四种声腔,素有“省剧”之称。“高腔”作为该剧种的代表性声腔,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鲜明的艺术特征、多彩的剧目内容、扎实的受众基础。如今,这一古老声腔仍活跃于戏曲舞台,本文在考辨湘剧声腔特点及高腔源流的基础上,以经典剧目《马陵道》为例探析湘剧高腔艺术之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之美 经典剧目 湘剧 剧目内容 高腔 戏曲舞台 声腔特点 受众基础
原文传递
闽南传统戏曲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9
作者 康颖惠 《儿童与健康》 2024年第9期43-45,共3页
闽南传统文化起源于泉州、漳州,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不断创新的地区性文化,其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等。闽南传统戏曲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泉州、漳州及台湾地区,其音乐... 闽南传统文化起源于泉州、漳州,指生活在福建南部地区的人共同创造并一代代传承发展与不断创新的地区性文化,其包括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宗教文化、戏曲文化等。闽南传统戏曲流行于闽南方言区的泉州、漳州及台湾地区,其音乐唱腔以南曲为主,并在剧目内容及表演艺术上各具特色与风格。闽南传统戏曲种类包括木偶戏、高甲戏、梨园戏、歌仔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唱腔 梨园戏 高甲戏 歌仔戏 木偶戏 剧目内容 福建南部 戏曲文化
原文传递
黄梅戏表演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10
作者 卞从勋 《黄梅戏艺术》 2024年第3期32-35,共4页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内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人才培养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探讨黄梅戏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对于促进黄梅戏... 黄梅戏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形式和丰富的剧目内容,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其中,人才培养问题尤为突出。因此,探讨黄梅戏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对策,对于促进黄梅戏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黄梅戏作为中国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培养优秀的黄梅戏人才对于剧种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剧种 黄梅戏 表演人才培养 传承与发展 剧目内容 多元化文化 时代的变迁 表演形式
原文传递
探索福建漳浦竹马戏的四重艺术特征
11
作者 邱雨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4-96,共3页
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300余种民间戏曲类型中的一员,福建漳浦竹马戏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绵延千年的沧桑流变中不断成长,被誉为福建传统文化历史的“活化石”。竹马戏自唐代发迹以来,在漫长的流转成长中形成了唱腔、念白、表... 中国的戏曲文化源远流长。作为300余种民间戏曲类型中的一员,福建漳浦竹马戏凭借独特的艺术魅力,在绵延千年的沧桑流变中不断成长,被誉为福建传统文化历史的“活化石”。竹马戏自唐代发迹以来,在漫长的流转成长中形成了唱腔、念白、表演“三位一体”的风格特质。竹马戏身为一种名不见经传的民间小戏,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传承有序,得益于其形态丰富的剧目内容、包容广泛的唱腔音乐、行当划分的独树一帜以及审美价值的内敛厚重。特色鲜明且内涵丰富的四重艺术特征令竹马戏自成一派,美不胜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马戏 民间小戏 民间戏曲 唱腔音乐 剧目内容 戏曲文化 福建漳浦 念白
原文传递
论淮剧艺术的综合性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诗宇 《大舞台》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13,共2页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往对淮剧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而对其综合性特征关注不够。研究发现:淮剧具有鲜明的起源综合性、影响要素综合性、剧目内容综合性、地域空间综合性等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对拓展...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以往对淮剧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音乐、美术、舞蹈等方面,而对其综合性特征关注不够。研究发现:淮剧具有鲜明的起源综合性、影响要素综合性、剧目内容综合性、地域空间综合性等特征,这一研究结论对拓展地方戏剧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淮剧 起源 影响要素 剧目内容 地域空间 综合性
原文传递
论海派京剧之文化角色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君 《中国京剧》 2020年第1期44-48,共5页
传统京剧的文化角色是较单一的,是封建贵族、帝王将相休闲娱乐的精致的消遣品。而海派京剧的文化角色是多样的,海派京剧在剧目内容、民主思想、表演手法上对传统京剧进行大胆革新,塑造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演员形象。海派京剧所创造的这些... 传统京剧的文化角色是较单一的,是封建贵族、帝王将相休闲娱乐的精致的消遣品。而海派京剧的文化角色是多样的,海派京剧在剧目内容、民主思想、表演手法上对传统京剧进行大胆革新,塑造了具有个人特色的演员形象。海派京剧所创造的这些新兴的演出文化使其不仅是普通大众的娱乐品,还是传播时事的信息台和启迪民众的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京剧 大胆革新 封建贵族 剧目内容 海派京剧 表演手法 角色 民主思想
原文传递
21世纪以来越剧服装的功能表达与美学意蕴 被引量:2
14
作者 蒋晶晶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67-69,共3页
伴随着1942年“新越剧”改革的步伐,越剧艺术在表演、剧目、服饰等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创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重要剧种。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迷期后,21世纪的越剧以丰富的剧目内容、完善的程式表演和创新的演出形式,迎接更多元的... 伴随着1942年“新越剧”改革的步伐,越剧艺术在表演、剧目、服饰等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的创新,成为蜚声海内外的重要剧种。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低迷期后,21世纪的越剧以丰富的剧目内容、完善的程式表演和创新的演出形式,迎接更多元的文化和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作为新越剧舞台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出形式 剧目内容 功能表达 越剧 低迷期 美学意蕴 市场需求
原文传递
当代戏曲导演的时空意识
15
作者 朱海博 《当代戏剧》 2022年第2期63-65,共3页
当代戏曲导演不同于传统戏曲导演的“覴戏”,而是创作。对于传统戏曲导演而言的“覴戏”,即照猫画虎是把师傅传授给自己的招式再传授给演员。可以说,传统戏曲的导演程式就是技艺传承的过程。技艺传承的深层内涵就是技艺与技巧的流播,其... 当代戏曲导演不同于传统戏曲导演的“覴戏”,而是创作。对于传统戏曲导演而言的“覴戏”,即照猫画虎是把师傅传授给自己的招式再传授给演员。可以说,传统戏曲的导演程式就是技艺传承的过程。技艺传承的深层内涵就是技艺与技巧的流播,其本身并关涉剧目内容与主题的深究和关涉剧目主题的深化。显然,这样的技巧传承对于当代剧目的强调主题,突出表现主要人物并无多少意义和价值。这就导致了当代戏曲导演在表现和强化剧目主题方面对于传统技巧的难以兼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曲导演 传统戏曲 当代戏曲 剧目内容 时空意识 传统技巧 照猫画虎 技艺传承
原文传递
豫剧在台湾地区的生存与现代化追求
16
作者 程姣姣 《戏曲研究》 2022年第3期183-200,共18页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台湾地区的豫剧开始逐渐有意识脱离原生豫剧的乡土风格,在中国台湾“本土化”、戏曲“现代化”理念影响下,剧目内容尝试多元化,表演方面也开始尝试新的突破。近二十年来,台湾地区的豫剧基本保持平均每... 从20世纪90年代末到21世纪初,中国台湾地区的豫剧开始逐渐有意识脱离原生豫剧的乡土风格,在中国台湾“本土化”、戏曲“现代化”理念影响下,剧目内容尝试多元化,表演方面也开始尝试新的突破。近二十年来,台湾地区的豫剧基本保持平均每年一部新编戏的创作频率。这些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一定的新形态,既不同于在中国内地流传的豫剧,也不同于此前在台湾地区流传的豫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风格 剧目内容 豫剧 内容和形式 台湾地区 中国台湾 近二十年 新形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