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地方戏剧种特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奇玉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81-91,共11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湖南19种本土剧种的艺术特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剧种的发展历史、音乐声腔、表演与舞美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湖南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跨学科、跨文化等研...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术界对湖南19种本土剧种的艺术特征做了大量的田野调查和研究工作,在剧种的发展历史、音乐声腔、表演与舞美等方面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为湖南地方戏曲的保护与传承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跨学科、跨文化等研究方法的兴起,湖南地方戏曲的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有待学界多视角、多层面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地方戏 剧种特征 戏剧研究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徐州梆子剧种特征论略(一)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敢 董瑞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62-66,共5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关键词 徐州梆子 剧种特征 戏曲音乐
下载PDF
徐州梆子剧种特征论略(三)
3
作者 吴敢 董瑞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71-76,共6页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徐州梆子,是产生与活跃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的地方戏曲,是梆子声腔大家庭中一个颇具特色独立的剧种,尤其是其戏曲音乐,虽与豫剧、山东梆子颇多渊源关系,但个性鲜明,在梆子声腔体系中卓然特立。
关键词 徐州梆子 剧种特征 戏曲音乐
下载PDF
宁夏道情调查研究
4
作者 展帆 《民族艺林》 2020年第3期144-150,共7页
道情有着悠久的历史,宁夏的道情戏自清末开始流传并逐渐形成银川道情、中卫道情、盐池道情三个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道情元素也被用于曲艺和其他剧种的创作。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关注宁夏道情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一方面,对宁夏现有的... 道情有着悠久的历史,宁夏的道情戏自清末开始流传并逐渐形成银川道情、中卫道情、盐池道情三个剧种,在其发展过程中道情元素也被用于曲艺和其他剧种的创作。文章通过田野调查的方式关注宁夏道情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一方面,对宁夏现有的道情资料梳理整合,明确相关概念;另一方面让更多人了解相关剧种,热爱戏曲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道情戏 剧种流市 剧种特征 剧种发展
下载PDF
非遗拾珠:一个被埋没的山野小剧种——江西永修丫丫戏的调查报告
5
作者 刘凤 方亮 金叔委 《中华艺术论丛》 2022年第2期179-190,共12页
江西永修丫丫戏是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开展而被挖掘和整理出来的山野小剧种。永修丫丫戏从坐唱的板凳曲发展而来,至今虽已搬上舞台,却仍保留着坐唱形式,发展尚不成熟。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永修丫丫戏已完成了从曲艺向戏曲的转变,在剧本... 江西永修丫丫戏是随着非遗工作的深入开展而被挖掘和整理出来的山野小剧种。永修丫丫戏从坐唱的板凳曲发展而来,至今虽已搬上舞台,却仍保留着坐唱形式,发展尚不成熟。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永修丫丫戏已完成了从曲艺向戏曲的转变,在剧本、音乐、表演、服装、道具等方面均显示出剧种特征,且独具特色,自成风格。虽已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因它长期存在于山野民间,且发展尚不成熟,致使它的剧种地位未得到官方应有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修丫丫戏 剧种特征 民间性 调查报告
原文传递
戏曲本体守护与创新实现--以汉调桄桄《韩信拜将》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尉霞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0-84,共5页
“三并举”政策提出以来,新编历史剧始终是中国戏曲界最重要的创作方向之一。特别是在近年,地方戏剧种在新编历史剧创作中存在着“全面守旧”和“盲目创新”两个极端误区。经过具体舞台实践,笔者认为,新编历史剧创作应当坚持以历史故事... “三并举”政策提出以来,新编历史剧始终是中国戏曲界最重要的创作方向之一。特别是在近年,地方戏剧种在新编历史剧创作中存在着“全面守旧”和“盲目创新”两个极端误区。经过具体舞台实践,笔者认为,新编历史剧创作应当坚持以历史故事阐释当代精神,在表演等本体上尊重剧种特征,在呈现等客体上吸收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剧 剧种特征 与时俱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