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劳动者参与国有企业剩余价值分配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光炳 《中国劳动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8-10,共3页
论劳动者参与国有企业剩余价值分配吴光炳在对国有企业剩余价值分配问题上,主流的观点是“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而对投资又作了物质资本的注释。这种主张明确地看到了物质资本的作用,是对传统理论(物质资本不创造财富只是剥削... 论劳动者参与国有企业剩余价值分配吴光炳在对国有企业剩余价值分配问题上,主流的观点是“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而对投资又作了物质资本的注释。这种主张明确地看到了物质资本的作用,是对传统理论(物质资本不创造财富只是剥削工人的手段)的否定。这是正确的。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国有企业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论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淑云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02年第2期6-10,共5页
大机器生产初期,资本稀缺性和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机器附属物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家的优势地位,即资本雇佣劳动,资本所有者占有全部剩余价值。大机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迫使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专职经营者地位提高,经营... 大机器生产初期,资本稀缺性和劳动者在生产中处于机器附属物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家的优势地位,即资本雇佣劳动,资本所有者占有全部剩余价值。大机器生产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迫使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专职经营者地位提高,经营者开始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现代化生产条件下,中、下层管理者、科技人员在生产中地位提高,他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具有了必然性。知识经济条件下,智力劳动者潜在能力的发挥程度直接影响资本增值程度,一般员工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已露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者 剩余价值分配 资本雇佣劳动制度 契约关系 人力资源所有权 剩余索取权
下载PDF
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分配是和谐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 被引量:1
3
作者 邓长飞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S期20-21,共2页
劳动者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问题,是一个具有极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的问题,它直接涉及到在理论和实践上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问题。
关键词 剩余价值分配 劳动者 公平正义 和谐社会 效率与公平
下载PDF
浅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剩余价值分配及其利用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凡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4年第11期49-49,共1页
《资本论》课上讲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的理论,引发了我的思考,因为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社会,而我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主义中的剩余价值。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 剩余价值分配 剩余价值理论 《资本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马克思 条件 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 浅析 对象
下载PDF
浅析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剩余价值分配
5
作者 翟晓青 《知识经济》 2012年第6期47-47,共1页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对剩余价值适用范围、剩余价值在公有制经...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特有的产物。但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剩余价值却是客观存在的。剩余价值是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产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对剩余价值适用范围、剩余价值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进行重新认识,努力实现剩余价值分配的最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关于马克思的流通费用补偿与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中的两个矛盾及解决方法
6
作者 杨文进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986年第6期60-62,共3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流通费用”中,谈到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时指出:“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就不会把价值加到商品上。这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要的费用,投在这种费用上的资...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论“流通费用”中,谈到纯粹流通费用的补偿时指出:“一切只是由商品的形式转化而产生的流通费用,就不会把价值加到商品上。这仅仅是实现价值或价值由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所需要的费用,投在这种费用上的资本(包括它所支配的劳动)属于资本主义生产上的非生产费用,这种费用必须从剩余产品中得到补偿,对整个资本家阶级来说,是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的一种扣除。”(《资本论》第二卷167页)但马克思在具体谈到流通费的补偿时,却与上面的理论和价值规律发生了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通费用 剩余价值分配 流通劳动 马克思 解决方法 地租 商品价值 价值规律 《资本论》 利润率
下载PDF
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分配形式的变化——兼评现代资产阶级的“收入革命”理论
7
作者 庄寿康 《高校教育管理》 1988年第1期62-65,共4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作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现在并未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考察了剩余价值的生产、实现和分配的过程,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矛盾对抗的经济根源,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作为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现在并未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实质、矛盾和规律的指针.但是,必须看到,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一百多年前的科学成果.一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产阶级 剩余价值分配 现代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理论 当代资本主义 马克思 资本主义经济 资本主义制度 经济根源 资本主义社会
下载PDF
疫情冲击下剩余价值分配演进趋势再认识
8
作者 姜玲 《大众商务(上半月)》 2021年第6期0264-0265,共2页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各国经济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结合此次疫情给国家带来的冲击,从国际资本有机构成与国内商业利润分割剩余价值分配两方面入手,探究随着贸易中断,剩余价值分配是否出现变动,甚至资金反转的现象进行阐述。并... 随着疫情的不断蔓延,各国经济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我们结合此次疫情给国家带来的冲击,从国际资本有机构成与国内商业利润分割剩余价值分配两方面入手,探究随着贸易中断,剩余价值分配是否出现变动,甚至资金反转的现象进行阐述。并提出建立适合经济发展的剩余价值分配机制,保持国家政治环境稳定,防止外部冲击等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公平,经济进步,社会和谐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分配 国际贸易 资本有机构成 商业利润
下载PDF
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与分配研究——基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视野 被引量:2
9
作者 黄静秋 邓伯军 《山东工会论坛》 2023年第5期12-21,共10页
数字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不同类型平台的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具有差异性。数字资本家通过极致追求数字劳动者创造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以达成数字资本增殖的最大化。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问题... 数字劳动者的活劳动是剩余价值创造的唯一源泉,而不同类型平台的数字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具有差异性。数字资本家通过极致追求数字劳动者创造的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以达成数字资本增殖的最大化。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问题一直是社会的焦点,需要明晰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与实践,智慧推进数字剩余价值的第一次分配、第二次分配和第三次分配,提高数字剩余价值分配的正义性。总之,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是剩余价值分配的基础,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也对剩余价值创造起到能动的反作用。同时,二者的关系亦呈现为一种非线性,即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分配不仅深受数字劳动的剩余价值创造所影响,也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劳动 剩余价值创造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国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与投向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吴光炳 胡逢吉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91-96,共6页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十余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对国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探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剩余价值的属性、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必要性,以及国有资本获得剩余价值后的投向等方面,进... 国有企业改革历经十余载,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因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但对国有企业剩余价值的分配和使用探讨的文章并不多见.本文从剩余价值的属性、人力资本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必要性,以及国有资本获得剩余价值后的投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论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的分配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光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13-20,共8页
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单纯讲求效率而不顾公平的按资分配是早期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其历史命运已经为马克思所深刻洞悉 ;单纯讲求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其结局同样是陷入自我终结的悖论之中。目前在学... 在剩余价值的分配上 ,单纯讲求效率而不顾公平的按资分配是早期资本主义分配方式 ,其历史命运已经为马克思所深刻洞悉 ;单纯讲求公平而牺牲效率的平均主义分配是传统社会主义的分配方式 ,其结局同样是陷入自我终结的悖论之中。目前在学术界流行的按要素分配论中有一种单纯要求按资分配的倾向 ,这种倾向与人类的公平理想背道而驰 ,也与 2 0世纪发达国家的分配革命趋势不符。本文主张 ,真正的按要素分配应当是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的有机统一 ,劳动与资本一样是生产要素 ,同样有权参与剩余价值分配。发生在第一次分配领域的真正的按要素分配 ,为效率和公平的有机统一提供了“一次保障机制” ,发生在第二次分配领域的国家再分配则为这种统一提供了“二次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社会 按资分配 按劳分配 剩余价值分配 效率 公平 保障机制
下载PDF
劳动者也要以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价值分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作云 《海派经济学》 2006年第1期74-83,共10页
本文在对国内外从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到当代西方主流和非主流经济学以及我国一些学者关于劳动者以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价值分配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揭示了我国现阶段劳动者以劳动要素参与剩余分配的客观... 本文在对国内外从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到当代西方主流和非主流经济学以及我国一些学者关于劳动者以劳动要素参与剩余价值分配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综述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揭示了我国现阶段劳动者以劳动要素参与剩余分配的客观依据及其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政治经济学 分配理论 剩余价值分配 劳动者 劳动要素
原文传递
剩余价值率变化的实证分析:基于新解释学派的视角
13
作者 任力 王亮杰 杨芳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46-50,63,共6页
剩余价值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定义为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一方面,剩余价值率这一概念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从马克思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分看,剩余价值率是可以反映... 剩余价值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其基本定义为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值。一方面,剩余价值率这一概念揭示了资本与劳动之间的生产关系,另一方面,从马克思对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分看,剩余价值率是可以反映生产力的变化情况。运用新解释学派的方法,从宏观层面上考察中国剩余价值率的变化趋势,从剩余价值生产与分配的视角研究剩余价值在行业间的再分配过程,并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绝对剩余价值理论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利用脉冲响应模型分析劳动强度和技术变动对剩余价值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新解释学派 剩余价值分配 脉冲响应模型
下载PDF
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及分配理论新探 被引量:5
14
作者 邢方 《理论导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5-16,20,共3页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揭示了工人受剥削的秘密。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新...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揭示了工人受剥削的秘密。今天,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复杂多样的态势,特别是在社会主义现阶段,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剩余价值理论面临新的挑战。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理论,搞清在剩余价值分配中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体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效率和再分配的公平,以调动全社会成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和分配 有偿占有 无偿占有 剥削
下载PDF
论国际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分配
15
作者 李翀 《当代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14,共7页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发生,形成了生产的国际化。剩余价值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和分配。在现实的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而且存在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 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地发生,形成了生产的国际化。剩余价值在不同国家进行生产和分配。在现实的世界里,不仅存在着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而且存在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及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在这不同类型的直接投资中,国际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具有不同的特点。但是从总体来看,发达国家的企业得到了绝大部分的国际剩余价值。国际剩余价值的生产和分配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阶级矛盾。不同国家的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国际剩余价值分配的矛盾,世界资产阶级与世界工人阶级的矛盾是剥削与被剥削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国际剩余价值 国际剩余价值的生产 国际剩余价值分配 生产国际化 直接投资 本技术构成 资本价值构成
下载PDF
关于剩余价值来源和分配理论的再思考
16
作者 周加来 《财贸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共1页
由于剩余价值是以价值论为前提的,因而,不同的价值论观点造成剩余价值来源的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应坚持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任何其他非劳动要素都不创造剩余价值。也有人认为,剩余价值既来源于劳动要素,也同其... 由于剩余价值是以价值论为前提的,因而,不同的价值论观点造成剩余价值来源的不同认识。有人认为,应坚持剩余价值来源于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剩余劳动,任何其他非劳动要素都不创造剩余价值。也有人认为,剩余价值既来源于劳动要素,也同其他非劳动要素的创造有关,即不能排除非劳动要素在增大剩余价值中的作用,特别是高新技术因素。这是因为,剩余价值的载体是剩余产品,而剩余产品量的增加是生产过程中多种生产要素(包括各种非劳动要素)协同作用的结果。还有人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来源 剩余价值分配 剩余价值理论 价值
下载PDF
论剩余价值来源与分配 被引量:1
17
作者 谢丹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45-47,共3页
近年学术界就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就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配展开。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学术界主要有一源论、多源论和结合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分... 近年学术界就剩余价值理论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主要就剩余价值范畴的界定、剩余价值与剥削的关系、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存在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分配展开。关于剩余价值的来源学术界主要有一源论、多源论和结合论;关于剩余价值的分配,学术界主要有分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来源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剩余价值新探——兼论知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
18
作者 曾小彬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6,共6页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 剩余价值是一个以剩余产品为尺度 ,评价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合理性 ,进而规范扩大生产与生活消费规模行为的范畴。决定一般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与劳动支出总量 ;决定超额剩余价值量的因素是个别先进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平均劳动生产率的幅度和与先进劳动生产率相关联的劳动支出总量。一般剩余价值水平及其变动最终取决于社会的平均知识水平、知识含量及其变动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则在于知识在不同企业间的差异分布。必须保护知识要素所有者的权益并承认其参与剩余价值分配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 知识 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市场经济新视角下的剩余价值理论发展评述 被引量:2
19
作者 乔娜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62-64,共3页
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与否一直是理论界的争论热点之一,作为马克思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也受到诸多质疑。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经济土壤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在劳动者本身同时变为资本持有者的今天,其劳动创... 马克思主义理论过时与否一直是理论界的争论热点之一,作为马克思理论发现之一的剩余价值学说也受到诸多质疑。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崭新的经济土壤中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在劳动者本身同时变为资本持有者的今天,其劳动创造的价值的分配已不能过多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而资本在分配中的比重会有所上升,这恰恰是剩余价值理论本土化的新鲜表现形式。正确地再解释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对消除人们因当前按劳分配比重下降造成的认识歪曲具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生产 剩余价值分配
下载PDF
论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
20
作者 胡碧玉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6期12-17,共6页
党的十五大提出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是进行生... 党的十五大提出 ,“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并不违背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按劳分配理论。劳动仍然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资本、土地、技术等生产要素是进行生产必不可少的客观因素 ,按其在生产中的贡献大小取得收益 ,对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经济发展 ,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大作用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要素 劳动价值 剩余价值分配 三位一体公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