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各类剩余劳力的划分及其转移问题之我见
1
作者 李继政 《泰安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27-28,共2页
在报刊文章和一些讲话材料中 ,经常有农业剩余劳力、农村剩余劳力的提法 ,究其内涵 ,多是指种植业的剩余劳力。为了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一概念 ,有效地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农村劳力应按农村各产业的层次来分类 ;... 在报刊文章和一些讲话材料中 ,经常有农业剩余劳力、农村剩余劳力的提法 ,究其内涵 ,多是指种植业的剩余劳力。为了正确区分和使用这一概念 ,有效地指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农村劳力应按农村各产业的层次来分类 ;要合理确定种植业的劳动力剩余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农业剩余劳力 种植业剩余劳力 劳动力转移 农村产业层次
下载PDF
非刘易斯模型——中国农业现代化与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特殊道路 被引量:2
2
作者 龚益鸣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0-28,共9页
推行农场制到底是排斥还是吸收劳力?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考察和对乡村劳力过剩特点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有别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旨在实现中国农业工业化及剩余劳力转移的“非刘易斯模型”,试图依靠制度变革以改造落后的传... 推行农场制到底是排斥还是吸收劳力?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入考察和对乡村劳力过剩特点的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有别于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的旨在实现中国农业工业化及剩余劳力转移的“非刘易斯模型”,试图依靠制度变革以改造落后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消除二元经济,实现经济的现代化。这一模型的具体应用便是建立中国式的现代农场制度。它具有迅速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并有效地吸纳乡村剩余劳力的巨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易斯模型 农村剩余劳力 农场制 中国农业现代化 农村城市化 边际生产率 农业工业化 农业生产方式 二元经济 经营体制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结构模型及优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华友 李正龙 《生产率系统》 1997年第1期11-13,共3页
关键词 结构模型 优化分析 农业 剩余劳力转移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力的构成、特点和社会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文明 余宗健 《怀化师专学报》 1997年第3期240-243,共4页
关键词 剩余劳力 贫困山区 剩余劳动力 充分就业 劳动力资源 扶贫攻坚 山区农村 特点 引导 社会影响
下载PDF
关于农业剩余劳力问题的思考
5
作者 朱镜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95-101,共7页
我国农业剩余劳力转移问题从时间而言不仅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失衡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全方位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才是解决我们农业剩余... 我国农业剩余劳力转移问题从时间而言不仅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艰巨性,而且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通过对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失衡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实现全方位战略,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内部结构,才是解决我们农业剩余劳力问题的根本途径的观点,特别是应该把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起来,形成吸收农业剩余劳力的拉力。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潜力和作用,不但对解决农业剩余劳力的转移,而且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力 第三产业 农业人口 产业内部结构 乡镇企业 根本途径 国民经济 转移途径 农业发展 劳动力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力转移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
6
作者 吕荣娟 《集团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Z期58-59,共2页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自今已转移了1.2亿,至少还有1.5亿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要逐步转移出去,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转移。如此大规模长时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自今已转移了1.2亿,至少还有1.5亿在今后的几十年内要逐步转移出去,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转移。如此大规模长时期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给我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也给我们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带来深刻的影响,正确认识这种影响,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和谐社会构建 剩余劳力转移 九十年代 世界
下载PDF
对农村剩余劳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7
作者 刘富春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4期19-21,共3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劳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农村出现了1.6亿左右的剩余劳力,使这部分剩余劳力如何向二、三产业转移和主要在什么地方实现转移的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劳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农村出现了1.6亿左右的剩余劳力,使这部分剩余劳力如何向二、三产业转移和主要在什么地方实现转移的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农业剩余劳力 产业转移 我国现代化建设 实现转移 人口的增加 机械化程度 农业生产 重大问题 乡镇企业
下载PDF
中国农村剩余劳力由农民工到新城市人的历史演变
8
作者 冯周卓 闫进进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3.9%,据有关方面预计,今后我国每年将有1200万人成为城市居民。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市化率相比,我国城市化还有更广阔的前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所谓城市化,其实就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 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达43.9%,据有关方面预计,今后我国每年将有1200万人成为城市居民。与发达国家80%左右的城市化率相比,我国城市化还有更广阔的前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来看,所谓城市化,其实就是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范围向农村扩展,大量农民进入城市转变为工人,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城市化过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农民转化为城市居民,只有这样,才能给城市带来充足的劳动力,以及稳定的消费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历史演变 城市人 农民工 西方发达国家 城市化水平 中国 城市居民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历史反思与选择
9
作者 赵吉庆 刘选 《社会科学(甘肃)》 CSSCI 1989年第5期82-86,共5页
近代经济史表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必然产物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经营的步伐,充分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 近代经济史表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是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的必然产物即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可见,加速我国农业现代经营的步伐,充分发展农村商品经济,从根本上缓解日益膨胀的农村剩余劳力,便成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首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剩余劳力转移 历史 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村商品经济 社会生产力发展 近代经济史 城市转移
下载PDF
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力方式变化及前瞻
10
作者 欧晓明 曾晓红 《职业时空》 1996年第4期20-23,共4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历史的回顾,对未来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前景做些初步的探讨。一、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分析 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的总体经... 本文试图通过对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历史的回顾,对未来乡镇企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前景做些初步的探讨。一、乡镇企业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历史分析 中国乡镇企业的兴起和发展,不但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使中国的总体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它对社会的最大贡献还在于为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农业年鉴》(1978—1994)和《中国乡镇企业年鉴》(1978—1987)提供的资料显示,到1993年底,全国乡镇企业就业人数达1.23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企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 乡镇企业职工 剩余劳力 企业数量 就业人数 个体企业 职工人数 农村经济 固定资产原值
下载PDF
离土不离乡是农业剩余劳力转移的根本出路——对河北遵化县10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与思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学锋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47-49,共3页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各地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占农业总劳动力的30%左右,近年来又有增长的趋势,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各地农村出现了一大批从土地中分离出来的农业剩余劳动力。据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农业剩余劳动力已占农业总劳动力的30%左右,近年来又有增长的趋势,成为当今我国各地农村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社会问题。如何研究、解决这一社会问题呢?近几年来,社会各界对此做了许多努力和探索,也提出了一些解决途径和办法,但是随之又带来许多新的问题,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出现迂回和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业剩余劳力 河北遵化 根本出路 调查与思考 村级企业 就地转移 畜牧养殖业 庭院 多种经营项目
下载PDF
西部地区农村剩余劳力转移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2
作者 符彦洲 张苏林 《西北人口》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2-14,共3页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力应向什么方向转移,采取什么政策来引导其合理流动,是关系全局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宝鸡市实际。对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调整-开发农业劳力转移出现转机近两年来,各地采取疏导的办法,注意安置在治理整...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力应向什么方向转移,采取什么政策来引导其合理流动,是关系全局的重要社会问题,本文结合宝鸡市实际。对这一问题谈谈粗浅的认识。调整-开发农业劳力转移出现转机近两年来,各地采取疏导的办法,注意安置在治理整顿中离城离厂犷回乡农民就业。通过调整农业内部开辟新约就业门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西部地区 转移模式 经济不发达地区 农业资源开发 乡镇企业 宝鸡市 内部转移 小城镇 农民就业
下载PDF
“就地”和“异地”相结合——谈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途径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本富 《理论建设》 1999年第4期39-42,共4页
如何搞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本文作者认为,实行“就地”和“异地”转移相结合,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就地转移 农村剩余劳力 异地转移 转移途径 农村劳动力 发展乡镇企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务输出 农业劳动力
下载PDF
解决承德市剩余劳力的构想
14
作者 于培君 王志清 《经济与管理》 1994年第6期23-23,共1页
解决承德市剩余劳力的构想于培君,王志清近年来,承德市的经济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致使企业职工待业人数急剧增加。农村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决承德市剩余劳力的构想于培君,王志清近年来,承德市的经济与过去相比虽然有了较大发展,但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致使企业职工待业人数急剧增加。农村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剩余劳动力也越来越多。由此造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市 剩余劳力 就业机会 农村剩余劳动力 旅游资源 旅游工艺品 经济管理 承德地区 劳动密集型产业 东北工业基地
下载PDF
打造“惠农”金桥——重庆市城乡建委加强培训促农村剩余劳力转移侧记
15
作者 唐大明 《重庆建筑》 2010年第10期53-55,共3页
重庆,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其具有的大城市、大农村特点,对这座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尽快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力向城市的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城乡统筹发展 重庆市 培训 “三农”问题 城镇化进程 大城市 西部地区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力如何“就地”转移 被引量:1
16
作者 肖洪泰 《学习导报》 2003年第12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劳力转移 招商引资工作 经济结构 城镇经济 产业结构
下载PDF
我国近2亿农村剩余劳力将进镇
17
《社会》 北大核心 1995年第8期23-23,共1页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农村劳动力 小城镇 农村剩余劳动力 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 就地转移 畜水池 建设部 2000年
下载PDF
重构我国农村剩余劳力的转移战略——对"农村劳力大转移"的再认识
18
作者 周登科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1期35-39,共5页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力在一片大转移的呼声中,涌进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这一派"繁荣"的背后,我们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什么?即将预示的"示警信号"又怎样?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 改革十年来,我国农村的剩余劳力在一片大转移的呼声中,涌进城市,对城市经济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在这一派"繁荣"的背后,我们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是什么?即将预示的"示警信号"又怎样?这些问题同样值得我们去深深地反思. 一、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现实矛盾我国目前的农村,一方面是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力在企盼着寻找出路,另一方面,农村非农产业和城镇对劳动力的容纳量又十分有限.这是互相矛盾的两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转移战略 农村劳动力 农村非农产业 我国农村 人口城镇化 内部转移 容纳量 城镇人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力及其转移浅识——对林县农村剩余劳力的调查
19
作者 张兴凯 牛武成 《中州学刊》 1984年第3期27-29,33,共4页
劳动力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力的状况,积极指导剩余劳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林县农村剩余劳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作了如下一些分析。 一、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 内容及其... 劳动力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主要的因素。正确认识农村剩余劳力的状况,积极指导剩余劳力的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林县农村剩余劳力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作了如下一些分析。 一、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 内容及其表现形式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内容,并非指的是具体劳力,而是劳力潜在的剩余劳动。它的表现形式,也不是常年失业、一无所事,而是间断休闲。因为农村剩余劳力与城市不同,在城市可以从有无职业来区别,没有职业的就算是剩余劳力,界限明确。而农民都是从事农、林、牧、副、渔的劳动者,不存在有无职业区别,找不出哪个具体的劳动者是剩余的。只是由于劳多地少,或生产门路开发不足等原因,会造成劳力不能出满勤,或间断休闲的现象。在农忙间隙,我们可以看到,三三两两的青壮劳力闲散街头,大批妇女空闲家中,这就使他们能够发挥的劳动量受到了限制。这种能够发挥而实际未能发挥出来的那部分潜在的劳动,就是农村剩余劳力的实际内容。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分散的间断休闲。那么,这些劳动量是怎样变为劳力数呢?这是通过折算而成劳力数的。例,假如农村一个中等劳力,一年可以做300个工日,而因为没有活干,实际只做了250个工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力 浅识 农田 劳动量 广开生产门路 劳力 生产力诸因素 无职业 乡村企业 底分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大趋势
20
作者 赵国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96-99,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力是随着国家工业化逐步转移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增多,同时也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同步向非农产业转移。1... 农村剩余劳力是随着国家工业化逐步转移的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而日益增多,同时也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而同步向非农产业转移。16、17世纪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农村人口和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也是很大的。进入18世纪以后,随着产业革命的爆发,英国领先实现了工业化,农业人口迅速向城市转移,亦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转移。后来,其他发达的国家、包括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相继走了这条路。资本主义社会的土地占有者逐步垄断农村土地,使大批农民因丧失土地失业而被迫集结城市,为工业资本家准备了廉价的劳动力,从而推进了工业的发展。工业越发达,农业的现代化水平越高,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流向越广,流速越快,流量越大。100多年过去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乡镇企业 农村剩余劳力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非农产业 劳动力就业 农业劳动力 农村人口 国家工业化 农村土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