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区收入差距、剩余劳动力流动与中西部城镇化战略——基于中国区域发展的经验对托达罗-菲尔茨模型的扩展 被引量:15
1
作者 马颖 朱红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5,共6页
我们以中国人口流动的经验为依据,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和菲尔茨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在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西部城镇劳动力市场与东部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量检验我们发现,中西部... 我们以中国人口流动的经验为依据,对哈里斯-托达罗模型和菲尔茨模型进行了扩展,并在扩展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西部农村劳动力市场、中西部城镇劳动力市场与东部城镇劳动力市场就业增长率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计量检验我们发现,中西部就业增长率的增加对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效应比东部更为明显。由此,推进中西部城镇化战略以扩充中西部城镇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容量,不失为目前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一种可以考虑的战略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收入差异 剩余劳动力流动 扩展的托达罗-菲尔茨模型 中西部城镇化
下载PDF
贫困山区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被引量:1
2
作者 徐莉 《理论视野》 1999年第5期50-51,共2页
我国是多山国家,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为山区。受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山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仅国家扶持的贫困县、山区就占五分四强,贫困人口多达千万。贫困山区的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剩余劳动力,受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源配... 我国是多山国家,国土面积三分之二为山区。受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的影响,山地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仅国家扶持的贫困县、山区就占五分四强,贫困人口多达千万。贫困山区的贫困人口中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剩余劳动力,受市场经济中人力资源配置规律的影响,他们离开乡土,形成一支流动的大军,在解决自身安置,实现脱贫解困目标的同时,也给受雇地区带来一定冲击,甚至是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贫困山区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流动 贫困人口 市场经济 自然条件 贫困县 国家扶持 人力资源配置 负面影响
下载PDF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
3
作者 杨锦琦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7年第10期30-32,共3页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杨锦琦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1、待转移劳动力数量巨大。据劳动部预测,1996———2000年间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600万,以现有的农村劳动参与率(71%)计,新... 本世纪末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研究杨锦琦一、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制约因素1、待转移劳动力数量巨大。据劳动部预测,1996———2000年间我国农村进入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600万,以现有的农村劳动参与率(71%)计,新成长的农村劳动力量将达到540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流动 小城镇 乡镇企业 农村劳动力 农业产业化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就业 农村工业化
下载PDF
论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
4
作者 罗元文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3期50-51,共2页
文章首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社会经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角度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提出了政策性建设。
关键词 农村人口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流动
下载PDF
居民收入差距、剩余劳动力流动与托达罗模型修正视角下城镇化进程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沈利东 《中国集体经济》 2015年第4期9-10,共2页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双向可逆性、理性和转移难度增大等特点,指出了托达罗模型在判断剩余劳动力富余情况、生活成本、去留决定和... 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持续扩大趋势,其根本原因是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滞后。文章通过结合目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双向可逆性、理性和转移难度增大等特点,指出了托达罗模型在判断剩余劳动力富余情况、生活成本、去留决定和就业概率方面的局限性并进行修正分析,由此得到要促进经济三元结构的形成、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建立自由宽松的劳动力市场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差距 剩余劳动力流动 托达罗模型 城镇化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0
6
作者 孟传慧 《农村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也因各种限制条件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正向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城镇产业发展,最后扩大城镇的规模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虽然推动了城镇化进程,但也因各种限制条件而带来诸多负面影响。从正向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从而提高城镇人口密度,带动城镇产业发展,最后扩大城镇的规模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而从负面影响看,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冲击了城镇就业市场,增加了城市管理压力,制约了流动人口的自我发展,致使城镇发展失衡,进而降低城镇化速率和质量。在接下来的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发挥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正向影响,降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对城镇化的负面影响,方能推动城镇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镇化的内在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城镇化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与中国房地产业发展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永岳 周建成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2-77,共6页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的第三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会对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要素配置方式变迁,这一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和劳动市场... 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在由乡村向城镇转移的第三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就会对中国房地产业发展产生影响。根据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要素配置方式变迁,这一阶段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即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和劳动市场一体化时期。在二元经济结构时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无限供给和资本的相对短缺,决定了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工资水平极其低下,未能对城镇房地产业发展产生很大影响。只有当经济发展接近或越过刘易斯转折点,农村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特征逐渐消失,中国由二元经济结构时期过渡到劳动市场一体化时期之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稀缺价值才会得到体现,工资水平才会得到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才会有能力在城镇安家落户。这必然会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亦是中国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的又一个崭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 二元经济 劳动市场一体化 房地产业发展
原文传递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交叉流动与农村经济的发展
8
作者 张尔升 《南方农村》 1996年第5期30-31,共2页
本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经济学家都毫不例外地肯定了人口流动对发展中国家所起的积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流动的范围速度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人口流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对我国人口盲目流动... 本世纪50年代以来,许多发展经济学家都毫不例外地肯定了人口流动对发展中国家所起的积极作用。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流动的范围速度都是绝无仅有的,我们应当充分肯定人口流动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对我国人口盲目流动带来的消极影响加以分析,从而制订出我国人口流动的相关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经济 交叉流动 农村劳动力 人口流动 农业劳动力 沿海地区 剩余劳动力流动 跨地区流动 农业剩余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研究
9
作者 袁永新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26-29,共4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研究袁永新一、导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人力资源由边际效益低的地区向边际效益高的地区转移,是每个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存在着大量农村剩...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研究袁永新一、导言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人力资源由边际效益低的地区向边际效益高的地区转移,是每个国家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和规律。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存在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一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荣成市 户籍制度 地方政府 跨区域流动 小城镇建设 剩余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 经济与社会发展 农村人口城市化
下载PDF
要积极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10
作者 周正彬 《农家科技》 1996年第3期4-4,共1页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大量剩余劳动力从种植业中分离出来。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已成为一个亟待探索研究的新课题。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开江县,属典型的丘陵区农业县。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有序流动 剩余劳动力流动 探索研究 新课题 农村改革 种植业 劳动力转移 农村劳动力 丘陵区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及其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1
作者 杨强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14-18,51,共6页
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体制改革,是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制度变迁和创新。随之而来的浩浩农民大军潮水般地跨地区流动,则是这一制度变迁的直接结果,并由此而引发了多方位的影响。理论界对此已有诸多论及。本... 本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内容的体制改革,是我国农村发生的重大制度变迁和创新。随之而来的浩浩农民大军潮水般地跨地区流动,则是这一制度变迁的直接结果,并由此而引发了多方位的影响。理论界对此已有诸多论及。本文试图从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必然性、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正负面影响,以及对策措施等谈谈自己的粗浅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经济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力的流动 剩余劳动力流动 乡镇企业 制度变迁 过剩劳动力 农民 跨地区流动 非农产业
下载PDF
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流动的思考
12
作者 宏硕 《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39-44,共6页
8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域流动,这是生产商品化、农村工业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经济体制、劳动管理制度、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制后性的原因,... 80年代末期以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域流动,这是生产商品化、农村工业化、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结果.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但是,由于人们的观念、经济体制、劳动管理制度、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条件制后性的原因,一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关系到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就此谈一些认识.一、农村剩余劳动力产生及其流动的原因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4.4亿多人,剩余劳动力有1.2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 乡镇企业 农业剩余劳动力 力的流动 劳动管理 农村经济 农村工业化 打工农民
下载PDF
农村剩余劳动力跨地区流动问题的思考
13
作者 李其应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995年第1期30-34,共5页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特点我国进入80年代未90年代初,世世代代与黄土相依为命的中国农民.背井离乡,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顽强地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震撼整个社会的“民工潮”.所...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现状及特点我国进入80年代未90年代初,世世代代与黄土相依为命的中国农民.背井离乡,自发地、大规模地跨地区向大中城市,特别是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顽强地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成为震撼整个社会的“民工潮”.所谓“民工潮”实际上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转移.“民工潮”一年比一年汹涌,人数越来越多.据统计,1992年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找工作的有4000多万人.其中进入城镇各类单位成为职工的有1200多万人.1993年全国流动人数高达6000万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流动 农村劳动力 劳动力市场 流动问题 跨地区流动 农业剩余劳动力 户籍管理制度 “民工潮” 农民人均纯收入
下载PDF
适应农村两个转变实现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
14
作者 蔡新民 林棋 《开放潮》 1997年第1期17-18,共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引起充分关注的问题。在广阔的农村大地,自农村改革以来,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就开始了,它所带来的反响愈发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作为内陆山区的三明,也不可避免地经...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经济发展中必须引起充分关注的问题。在广阔的农村大地,自农村改革以来,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就开始了,它所带来的反响愈发引起整个社会的关注。作为内陆山区的三明,也不可避免地经济体制转变、粗放型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再次面临新的挑战、新析。 现状和特点三明位于闽中西部,市辖12个县(市、区),有乡村户数43.66万户。人口197.18万人,乡村劳动力资源83.89万人,占总人口42.54%,实有劳动力78.62万人。按从事部门分类,从事第一产业(农林牧副渔)59.32万人,占75.45%,从事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8.17万人,占10.4%,从事第三产业(交通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 两个转变 农村劳动力资源 流动转移 农村经济 小城镇建设 劳动力市场 经济体制转变 集约型经营
下载PDF
试论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控(下)
15
作者 高勇 《四川劳动保障》 1995年第5期4-6,共3页
三、政府的宏观组织和调控一、省级政府的历史责任和职能1、"富县裕民、造福一方"是省及各级政府的历史任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是农民增收、培育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及各级政府义不容辞,但农民跨县、... 三、政府的宏观组织和调控一、省级政府的历史责任和职能1、"富县裕民、造福一方"是省及各级政府的历史任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是农民增收、培育人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省及各级政府义不容辞,但农民跨县、跨地区、跨省流动转移,地、县、区政府宏观协调职能较弱,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无法发挥政府应有的组织协调职能。2、省级政府能发挥宏观调控和组织职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过程,涉及各地、县的利益和协调配合,涉及城市发展和农村经济的协调配合,涉及公安、劳动、铁路、公路、港口等的组织和协调配合,涉及省市之间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协调配合,这些都迫切需要一强有力的组织主体担此重任。比较分析发现,省级政府有此历史责任,也有此职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流动 协调配合 历史责任 各级政府 省级政府 宏观调控 地方政府 农村劳动力 农村经济发展
下载PDF
试论政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控(上)
16
作者 高勇 《四川劳动保障》 1995年第4期28-29,共2页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一客观现实,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特点,发挥政府特有的组织功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推动农...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和转移,是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一个战略问题。如何正确认识当前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这一客观现实,准确把握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形式和特点,发挥政府特有的组织功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合理流动,推动农村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实课题,需要我们在理论和现实管理中作出回答。一、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客观必然性1、"二元"经济结构下中国农村国情的要求——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的国家,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而农村人均占有资源数量严重不足,客观上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1979-1993年,我国农村劳动力增长达1.4亿,90年代后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剩余劳动力流动 农村工业化 农村经济 农村劳动力 农村人口 正确认识 二元经济结构 战略问题 准确把握
下载PDF
合理推进四川、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
17
作者 漆雁斌 何训坤 杨国先 《农村经济》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5-6,共2页
合理推进四川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漆雁斌何训坤杨国先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及转移面临的困难与矛盾四川省、重庆市原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以下称川渝),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显示:①川渝从1991年... 合理推进四川重庆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漆雁斌何训坤杨国先一、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及转移面临的困难与矛盾四川省、重庆市原是一个人口和农业大省(以下称川渝),农村劳动力资源特别丰富。据四川省统计年鉴显示:①川渝从1991年到1995年,剩余劳动力维持在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流动 农村剩余劳动力 农村劳动力资源 农业产业化进程 乡镇企业 从业人员 剩余劳动力流动 小城镇建设 综合开发 四川
下载PDF
从统计数字看劳动力流动
18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20-22,共3页
从统计数字看劳动力流动湖北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这两大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劳动力流动的方向、... 从统计数字看劳动力流动湖北省统计局人口就业处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关系到劳动力和劳动资料这两大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挥程度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从总体上把握劳动力流动的方向、速度和规模并揭示其一般规律,正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流动 比较劳动生产率 统计数字 非公有制单位 湖北省 农村劳动力 城镇职工 第三产业 流出总量 三次产业
下载PDF
确立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培训着力点
19
作者 李国成 《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 2003年第10期34-34,共1页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用工信息不畅,民工无序流动;二是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技能单一,且大多数没有任何技能,难以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工种;三是输出单位培训跟不上,特别... 当前,由于种种原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流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用工信息不畅,民工无序流动;二是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技能单一,且大多数没有任何技能,难以从事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工种;三是输出单位培训跟不上,特别是季节性用工,招用单位要求高,时间紧,大都是边组织边输送,连应急培训都难以保证;四是户籍转移、社会保险仍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瓶颈”。目前由于农民工在城市务工多少年或做出多大成绩就可以转为城市户口没有明确规定,使长期在城市从业的农民工对户籍转移处于无奈,由此带来子女入学难和就医看病难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职业培训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专业工种 文化水平 培训机构 劳动保障 农民工 着力点 突出表现 剩余劳动力流动
原文传递
城镇化是农村剩余劳力转移的必由之路
20
作者 郭永坤 李健 《农村百事通》 2003年第21期4-5,共2页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剩余劳力 农村劳动力素质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贫困地区 农村劳动力转移 综合素质 劳动力市场 农业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流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