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市场参与者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的效益分析
1
作者 高志华 任震 黄雯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5-69,共5页
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为背景,定量分析了在电力供应失去弹性时政府对售电电价进行管制所引起的效率损失,指出了售电电价未能有效反映电力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是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期反而面临经营危机的根源.同时评估了... 以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为背景,定量分析了在电力供应失去弹性时政府对售电电价进行管制所引起的效率损失,指出了售电电价未能有效反映电力商品的实际供求关系是电网公司和发电公司在电力供应不足时期反而面临经营危机的根源.同时评估了电网购用小型发电公司电力对全社会电价水平的影响,并对购用高价电能前后的社会综合效益进行对比,认为引入社会剩余定价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电力企业和用户之间的效益均衡问题.算例分析表明,文中所提出的定价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效益分析 供电不足 社会剩余 剩余定价
下载PDF
我国市场环境下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晶晶 宁宇新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2-25,共4页
股权资本成本是公司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决策的基本参照标准,是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参数。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一直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难点。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学者有关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以期揭示我国资本市场环境是否适... 股权资本成本是公司筹资、投资和股利分配决策的基本参照标准,是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参数。股权资本成本的计量一直是财务理论研究的难点。文章对近年来我国学者有关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研究文献进行评述,以期揭示我国资本市场环境是否适合于西方股权资本成本计量模型。研究发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由于受到样本量的限制,其检验结果并不如人意,但随着我国市场环境的不断完善会逐步得到应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GLS)由于其对环境的弱要求特征,在我国学者的股权资本计量中得到广泛运用。股权资本成本计量的另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发现和识别影响股权资本成本的相关因素,从而增加对股权成本计量相关因素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权资本成本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 剩余收益定价模型(GLS)
下载PDF
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动态分析与动因检验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振全 刘淼 于震 《财贸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49,10,共6页
本文基于价格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在1994—2005年期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验,针对其波动较大的特征,将可能影响价值相关性的因素归纳为两种效应:会计度量效应和投资者行为效应,并利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检验了两种效应的... 本文基于价格模型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在1994—2005年期间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验,针对其波动较大的特征,将可能影响价值相关性的因素归纳为两种效应:会计度量效应和投资者行为效应,并利用剩余收益定价模型检验了两种效应的存在性和影响力,结果表明这两种效应是影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的重要因素,且均对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表现出负向影响;进一步检验发现如果剔除投资者行为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总体水平将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 会计度量效应 投资者行为效应 剩余收益定价模型
原文传递
股票价格对内在价值的偏离度分析 被引量:78
4
作者 赵志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6-74,共9页
本文考察了奥尔森 (Ohlson)剩余收益定价理论 ,指出了传统线性信息模型的不足 ,提出了公司存续期有限和公司存续期无限但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情况下的内净率 (内在价值 净资产比率 )决定模型。对资本成本、净资产收益率、分红规则和剩余... 本文考察了奥尔森 (Ohlson)剩余收益定价理论 ,指出了传统线性信息模型的不足 ,提出了公司存续期有限和公司存续期无限但剩余收益存续期有限情况下的内净率 (内在价值 净资产比率 )决定模型。对资本成本、净资产收益率、分红规则和剩余收益存续期对内净率的影响进行了模拟。根据上市公司近年来的业绩记录 ,通过内净率与市净率的比较发现 ,目前中国上市公司的股价大大高于其内在价值 ,其中ST类公司的股价与其内在价值偏离的更多。本文认为 ,当前股市正在经历具有体制性、结构性特点的调整 ,决定了这一调整过程的长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价格 股票内在价值 偏离度 剩余收益定价理论 内净率 股票市场 市净率 资本成本 净资产收益率 分红规则 上市公司 奥尔森 中国
原文传递
让“会计不相关”消失在华尔街——专访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斯蒂芬·佩因曼教授
5
作者 姜国华 《商学院》 2004年第5期55-55,共1页
2004年6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斯蒂芬·佩因曼(Stephen Penman)教授抵达北京,做了关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的讲座。此次研讨会本来定于2003年5月举行,后因'非典'推迟到今年。一年的时间没有降低佩因曼教授对此次中国之... 2004年6月,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斯蒂芬·佩因曼(Stephen Penman)教授抵达北京,做了关于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定价的讲座。此次研讨会本来定于2003年5月举行,后因'非典'推迟到今年。一年的时间没有降低佩因曼教授对此次中国之行的兴趣和热情。在二十几年的学术生涯中,佩因曼教授几乎赢得了所有美国会计学界的重要奖项。1978年从芝加哥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他一直任教于加利福尼亚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99年转任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重筑华尔街信心佩因曼教授是当今美国会计学界的权威人物之一,他的影响在华尔街公司丑闻后凸显出来。由于近年来华尔街公司丑闻不断,哥伦比亚大学成立了会计与证券研究中心(Center for Excellencein Accounting and SecurityAnalysis),佩因曼教授任该中心主任。该中心把学术界、工业界和政府的相关人员组织起来,共同为资本市场监管机构和金融行业恢复投资者信心提供咨询,成为华尔街一个'智库'。财务会计与资产定价是佩因曼教授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斯蒂芬·佩因曼 教授 财务会计 资产定价 证券定价 剩余收益定价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