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剩余怀疑——兼论美国死刑案件“留有余地的判决” 被引量:2
1
作者 陈虎 《环球法律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3-147,共15页
美国刑事司法因为采取了"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必然会在这种"高度盖然性"和"绝对确定"的心证程度之间,形成所谓的"剩余怀疑"。虽然"剩余怀疑"并不影响定罪结论的做出,但却... 美国刑事司法因为采取了"排除合理怀疑"的刑事证明标准,必然会在这种"高度盖然性"和"绝对确定"的心证程度之间,形成所谓的"剩余怀疑"。虽然"剩余怀疑"并不影响定罪结论的做出,但却在量刑程序中作为减轻情节,起到了减少死刑判决的作用,形成美国式的"留有余地的判决"。由于死刑量刑程序二步式构造、定罪后救济、死囚等待等制度构造的不同,这一美国式"留有余地的判决方式"不但不会引起判决正当性的质疑,反而可以更好地实现死刑政策,平衡死刑案件的错判风险,对我国类似做法提供有益的制度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怀疑 排除合理怀疑 死刑 留有余地的判决
原文传递
排除合理怀疑等于内心确信吗?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昌盛 《比较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31,共17页
对于两大法系证明标准的比较研究,学界倾向于从最终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进而得出两者等同的结论。这种"静态局部比较论"缺乏对制度运作环境和事实认定过程的关注,其结论的准确性不足。事实上,从证明标准的适用程序范围和待证... 对于两大法系证明标准的比较研究,学界倾向于从最终的心理状态进行对比,进而得出两者等同的结论。这种"静态局部比较论"缺乏对制度运作环境和事实认定过程的关注,其结论的准确性不足。事实上,从证明标准的适用程序范围和待证要件范围以及"剩余怀疑"的风险分配来看,作为两大法系代表的美德两国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使字面上相同的标准产生完全不同的规范效果。导致这种差异形成的直接原因是诉讼构造、诉讼职能、犯罪构成的基本要素和证明责任分配机制等差异,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两大法系诉讼目的观的差异。这对于如何完善我国证明标准的配套制度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除合理怀疑 内心确信 证明标准 证明责任 剩余怀疑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