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克拉玛依油田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6
1
作者 宋子齐 孙颖 +2 位作者 常蕾 魏吉凯 杨红刚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4-58,共5页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结合砾岩储层多类型孔隙群的非均质渗流系统,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非均质砾岩油藏特征及其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结合砾岩储层多类型孔隙群的非均质渗流系统,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多类型孔隙群、断裂及构造控制,以及受注采不完善、层间干扰、水驱损失及井况损坏等影响。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井间未动用部位、断裂附近、构造高部位及曾经动用但水淹程度不高且有效厚度较大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克下组S73-3、S74-1砂砾体发育较好的小层上。从而提出了该区下一步实施稳油控水的治理措施,为提高该区开发后期整体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均质砾岩油藏 多类型孔隙群 剩余油平面及剖面分布规律 剩余油分布特征 挖潜方向 整体加密调整 克拉玛依油田七中、东区
下载PDF
克拉玛依油田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与挖潜方向 被引量:11
2
作者 宋子齐 王艳 +2 位作者 王宏 霍威 伊军锋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4-47,共4页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描述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及构造高部... 针对七中、东区复模态结构砾岩油藏精细描述及调整挖潜工作,分析了砾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特点,利用描述剩余可采储量平面分布及产吸剖面分层动用状况特征,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富集类型及挖潜方向,阐明了剩余油分布主要受断裂及构造高部位控制,以及注采不完善、层间干扰和水驱损失影响。平面上,剩余油集中分布在井间未动用部位、断裂附近、构造高以及曾经动用但水淹程度不高且有效厚度较大的部位;纵向上,剩余可采储量主要集中在克下组S73-3、S74-1砂砾体发育较好的小层上。从而,提出了该区下一步实施稳油控水为目的治理措施,为提高该区油田开发后期整体油藏开发效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中 东区 非均质砾岩油藏 剩余油平面及剖面分布规律 剩余油分布类型 挖潜方向 整体加密调整
下载PDF
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研究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微观分布——以大庆油田葡Ⅰ组为例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洁 谭艳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4-66,共3页
将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然岩心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应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技术,摄取两组对等岩心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相同位置剖面的剩余油饱和度微观分布荧光图片,利用面积法计算每个图片上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饱... 将聚合物驱后微观剩余油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天然岩心水驱油和聚合物驱油实验,应用岩心磨片荧光分析技术,摄取两组对等岩心水驱后和聚合物驱后相同位置剖面的剩余油饱和度微观分布荧光图片,利用面积法计算每个图片上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饱和度值,定量地测定水驱时存在簇状、膜状、盲端和角隅四种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合物驱后剩余的比例,得出不同类型微观剩余油在聚合物驱后降低幅度不同的结论;并总结了高、中、低不同驱替强度部位的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驱 剩余油饱和度 岩心 水驱 大庆油田 剩余油分布规律 驱替 剖面 微观 幅度
下载PDF
致密低渗透储层多尺度裂缝及其形成地质条件 被引量:43
4
作者 曾联波 吕鹏 +1 位作者 屈雪峰 樊建明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49-454,共6页
根据限制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扩展的岩石力学层及其界面特征,提出了多尺度裂缝的划分标准,探讨了多尺度裂缝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油藏内天然裂缝规模及其控制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 根据限制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天然裂缝扩展的岩石力学层及其界面特征,提出了多尺度裂缝的划分标准,探讨了多尺度裂缝形成的地质条件。根据油藏内天然裂缝规模及其控制界面,将天然裂缝分为大尺度裂缝、中尺度裂缝、小尺度裂缝和微尺度裂缝4级。大尺度裂缝在砂层组内发育,切割夹层,受隔层控制,延伸长度通常为百米级;中尺度裂缝在复合砂体内发育,切割层面,受夹层控制,延伸长度通常为数十米级;小尺度裂缝在单砂体内发育,受层面控制,延伸长度一般为米级至十米级;微尺度裂缝需要借助微观分析手段进行观察和识别,延伸长度一般为厘米级以下。不同尺度裂缝具有幂律分布的特点。裂缝尺度越大,数量越少;裂缝尺度越小,数量越多。多尺度裂缝的形成主要受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岩石力学边界厚度和构造应力的控制。构造应力越大,越容易形成穿层的大尺度裂缝,较大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和较厚的岩石力学边界才能够限制裂缝扩展;构造应力越小,越容易形成小尺度裂缝,较小的岩石力学性质差异和较薄的岩石力学边界就能够限制裂缝扩展。不同尺度裂缝对致密低渗透油藏的作用不同。微尺度裂缝主要起储集空间作用,改善了致密低渗透储层的储渗性能,是致密低渗透油藏稳产的重要因素;小尺度裂缝起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作用,它们是控制致密低渗透储层早期产量高低的关键因素;大、中尺度裂缝主要起渗流作用,它们影响油藏开发中后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裂缝 多尺度裂缝 岩石力学层 渗流作用 剩余油分布规律 致密低渗透砂岩油藏 延河剖面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辛37优势渗流通道定量化评价分析
5
作者 薛巨丰 《内江科技》 2020年第4期67-68,共2页
针对目前优势流动通道定量化评价困难的现状,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在对辛37断块动态分析和存在的开发矛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开展精细地质建模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量化评... 针对目前优势流动通道定量化评价困难的现状,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在对辛37断块动态分析和存在的开发矛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研究区的资料,开展精细地质建模研究,并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在历史拟合的基础上,对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通过量化评价不同部位的剩余油潜力后,进一步分析平面、纵向优势渗流通道的识别与评价,在此基础上量化非达西流动的出现时机研判优势流动通道的形成时机,并针对性开展注采调配,确定合理的配产配注技术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渗流通道 数值模拟研究 流动通道 配产配注 精细地质建模 渗透率级差 平面波及系数 剩余油潜力 剩余油饱和度 剩余油分布规律 定量化评价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