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体活动性属性在油田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1
作者 郑晗 苏海 +3 位作者 陈彦奇 田军 李振周 黄雨佳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1期153-156,96,共5页
地震属性技术是剩余油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流体的地震响应差异进行流体识别。在长期开发油田中,注水冲刷作用会造成储层物性发生局部变化,降低了常规地震属性技术的油气预测精度。经研究发现:长期开发活动会导致中高... 地震属性技术是剩余油预测的主要手段之一,基本原理是利用不同流体的地震响应差异进行流体识别。在长期开发油田中,注水冲刷作用会造成储层物性发生局部变化,降低了常规地震属性技术的油气预测精度。经研究发现:长期开发活动会导致中高渗储层渗透率增加,含水率上升,使得地下流体活动性增强,由于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注水波及程度较小或未波及的层段,对应的流体活动性相对较弱,应用流体活动性属性可以定性预测长期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规律。实例分析表明,预测结果与钻井生产动态吻合率较高,可为油田开发方案调整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活动性属性 剩余油预测 油田开发 注水冲刷 储层渗透率
下载PDF
多条件约束下的精细构造建模技术及剩余油预测研究——以岔河集油田岔71断块东三段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韩蓬勃 李佶晔 +4 位作者 陈秋峰 梁敏 朱小萍 孙萌思 封从军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9年第10期77-80,共4页
岔71断块东三段主力油层为典型浅水低能河控型三角洲沉积环境,经过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复杂特征。基于钻井、地质、地震等资料,采用"多条件约束下的精细构造建模技术",深入剖析断... 岔71断块东三段主力油层为典型浅水低能河控型三角洲沉积环境,经过多年开采,已进入高含水采油阶段。剩余油呈现总体分散、局部集中的复杂特征。基于钻井、地质、地震等资料,采用"多条件约束下的精细构造建模技术",深入剖析断层在空间的延伸及相互切割关系,建立反映油藏内部地质界面三维空间形态的油藏构造模型,进而生成单砂层级别构造图,从而对剩余油进行有效、准确地预测。研究成果不仅为后期属性建模及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同时为相似地质条件油田剩余油挖潜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条件约束 精细构造建模 剩余油预测 岔河集油田
下载PDF
地震重构反演在大庆长垣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5
3
作者 何英伟 《断块油气田》 CAS 201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在大庆长垣G地区P油层重构反演中,利用波阻抗的低频分量和自然电位的高频分量,融合、重构了拟波阻抗曲线,开展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参数重构反演以及反演后处理工作,拓宽了地震频带的重构反演方法,极大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较好... 在大庆长垣G地区P油层重构反演中,利用波阻抗的低频分量和自然电位的高频分量,融合、重构了拟波阻抗曲线,开展了约束稀疏脉冲反演、特征参数重构反演以及反演后处理工作,拓宽了地震频带的重构反演方法,极大提高了地震反演的分辨率,较好地界定了砂体对接关系及其储层空间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纵向上不仅能够识别出大于5 m的厚砂层,而且能够识别出约2 m的薄砂层;砂体呈窄条带状断续分布。研究区储层平面、层间矛盾突出,不同相带吸水变化较大,间歇性吸水,甚至不吸水,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剩余油主要集中在油田边部储层及井间河道砂。该研究充分挖掘了地震资料的潜力,对已开发油田的构造和储层进行了再认识,进一步落实了储层分布特征和剩余油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洲内前缘 剩余油预测 曲线重构 地震反演
下载PDF
微构造精细表征及在剩余油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4
作者 乐靖 蔡文涛 +1 位作者 高云峰 范洪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3-148,161,共7页
提高剩余油的预测精度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通过开发调整提高产量。微构造形态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其表征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可靠性。海上油田井网不规则且密度较小,仅依靠井... 提高剩余油的预测精度对进入开发中后期的油田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准确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才能通过开发调整提高产量。微构造形态控制着剩余油的分布,其表征精度直接影响着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可靠性。海上油田井网不规则且密度较小,仅依靠井点信息难以表征油田的微构造形态。因此探索研究了海上中后期油田的井震,结合精细表征微构造技术。通过研究总结出包括井震精细标定、地震切片识别微构造、精细构造成图等在内的一系列微构造精细表征技术。在海上油田开发调整研究阶段充分应用该技术,对该油田的微构造进行了精细表征,结合生产动态动静结合分析剩余油形成机制,达到提高剩余油分布的预测精度的目标,指导了调整井位的设计。后续新钻调整井证明,微构造形态表征精确,剩余油预测准确,提高了油田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构造 精细表征 剩余油预测
下载PDF
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层剩余油预测方法
5
作者 曹洪 罗立娟 +1 位作者 李照永 袁娜 《复杂油气藏》 2019年第3期41-45,55,共6页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物性变差。在低渗透多重介质中,受启动压力梯度和部分区块裂缝的影响,存在注采井距过大而形成的井网控制不住Ⅱ型剩余油和裂缝干扰而形成的平面干扰Ⅱ型剩余油。利用坐标转换将天... 大庆外围扶杨油层受成岩作用影响,储层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物性变差。在低渗透多重介质中,受启动压力梯度和部分区块裂缝的影响,存在注采井距过大而形成的井网控制不住Ⅱ型剩余油和裂缝干扰而形成的平面干扰Ⅱ型剩余油。利用坐标转换将天然裂缝性油层转化为等效各向同性油层,建立基于裂缝及非达西的油水两相渗流方程;基于流管法油水两相前缘推进理论,通过单管前缘推进方程可计算某一时间的含水率导数和含水饱和度,同时建立产量与时间关系。结合油田实际井网形式和裂缝发育状况,建立了不同渗透率级别和井网形式的渗流模板,形成了大庆外围低渗透裂缝性油层剩余油快速预测方法,可以快速量化不同类型剩余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裂缝 扶杨油层 剩余油预测
下载PDF
《三角洲低渗透储层流动单元四维模型及剩余油预测》
6
作者 李泓平 《中外科技情报》 2006年第24期3-3,共1页
本书利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技术,最大限度应用计算机手段,综合研究和解释在不同开发阶段流动单元内剩余油变化机理和分布规律,揭示了油气藏中剩余油的主要类型和空间分布,建立了可动剩余油分布模式。
关键词 剩余油预测 储层流动单元 四维模型 低渗透 三角洲 分布规律 空间分布 分布模式
下载PDF
长庆安塞油田剩余油开发区DAS井地联采技术探索与实践
7
作者 陈策 王学刚 +3 位作者 陈浩林 代波 周丽萍 黄建华 《石油科技论坛》 2024年第3期95-103,117,共10页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长庆安塞油田开发区“三低”和“双复杂”的典型特点,面对老油田剩余油预测突出问题,从井地、井震协同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开展国内首次面向开发区剩余油预测的多井DAS三维井地联采技术探...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结合长庆安塞油田开发区“三低”和“双复杂”的典型特点,面对老油田剩余油预测突出问题,从井地、井震协同一体化研究思路出发,开展国内首次面向开发区剩余油预测的多井DAS三维井地联采技术探索与实践,通过井地联合勘探实现地面地震测量和井中地震测量的优势互补,取得了良好成果。(1)通过井震同步井驱处理,三维地震资料保真度和分辨率明显提升,有效频带拓宽8%以上。(2)通过井地、井震一体化油藏静态描述剩余油预测研究,减少了单一地面地震解释成果多解性,可分辨更小地质单元,为油田精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资料依据。(3)DAS三维井地联采配套技术支撑了安塞油田新增地质储量,并通过低产低效井组挖潜措施调整,提产效果明显。通过本次研究得出,井地联合立体探测是提升油田开发过程中微幅构造刻画和储层、流体预测精度的有效技术手段,形成的技术可推动物探技术向油田开发延伸、向井地立体探测发展,可为老油田稳产增效、推进高效开发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地联采 DAS 剩余油预测 三维地震 安塞油田
下载PDF
剩余油分布的智能预测方法
8
作者 黄开桦 黄旭日 杨剑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3年第12期66-69,共4页
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常见方法是以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储层结构信息为基础,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含水率、产油量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的预测。对于井网复杂、生产周期长的高含水率老油田,以传统方法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常受限于计算量过... 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常见方法是以井资料、测井资料和储层结构信息为基础,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的方法实现含水率、产油量空间分布与变化规律的预测。对于井网复杂、生产周期长的高含水率老油田,以传统方法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常受限于计算量过于庞大。本文通过简化数值模拟实现步骤,引入神经网络模型来改进剩余油分布预测的传统方法。新方法在某砂岩储层地区进行实际应用,与含水饱和度插值方法相比,含水率分布的连续性更强;与全工区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相比,运算时间大大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预测 神经网络 数值模拟 含水率
下载PDF
准确预测剩余油相对富集区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83
9
作者 韩大匡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3-78,共6页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国内主要的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甚至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处于十分复杂分布状态的地下剩余油。因此,准确预测油层中剩余油... 经过几十年的开采,我国国内主要的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后期甚至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传统的油藏描述方法已不能准确地描述和预测处于十分复杂分布状态的地下剩余油。因此,准确预测油层中剩余油、特别是其富集部位的分布状态,将是高含水油田进行调整挖潜、提高注水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因此,综合运用地质、开发地震、测井、精细数值模拟等技术,搞清剩余油的分布状况,在剩余油富集部位钻出各种类型的不均匀高效调整井(包括直井、侧钻井、水平井或分支井)或实施其他综合调整措施,可以更有效地采出剩余油,提高油田注水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预测 开发地震的应用 精细数值模拟 提高注水采收率
下载PDF
水驱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的岩石物理依据和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雯林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3期91-94,123,共5页
将中国东部老油田长期水驱开采中引起的储层物性变化换算成速度变化时,发现这种速度变化明显大于只计算水置换油时所引起的速度变化。根据这一特征,可利用地震资料来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应用时间推移地震求取水驱开采前后两次三维地震的... 将中国东部老油田长期水驱开采中引起的储层物性变化换算成速度变化时,发现这种速度变化明显大于只计算水置换油时所引起的速度变化。根据这一特征,可利用地震资料来预测剩余油的分布。应用时间推移地震求取水驱开采前后两次三维地震的振幅差异时,由于突出了流体的地震响应差异,比直接应用常规地震油气检测技术预测剩余油分布更为有效,而模型和实例也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一种利用时间推移地震进行叠前含油饱和度反演并预测剩余油分布的更为精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油田 剩余油预测 岩石物理 时间推移地震 叠前反演
下载PDF
基于储层沉积演化的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预测
11
作者 刘峰刚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年第2期30-31,34,共3页
针对濮城油田开发面临的储层发育薄、沉积相横向变化快、水淹程度高导致的剩余油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本次以文51油藏沙二下亚段为例,以基于空间地震相对分辨率与相对保持处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地震储层构造和沉积相对等时对比格架,开展... 针对濮城油田开发面临的储层发育薄、沉积相横向变化快、水淹程度高导致的剩余油预测难度大的问题,本次以文51油藏沙二下亚段为例,以基于空间地震相对分辨率与相对保持处理理论为指导,通过构建地震储层构造和沉积相对等时对比格架,开展地震储层沉积特征演化精细解释,综合地震、测井、地质和油藏开发信息进行剩余油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时格架 沉积演化 砂体预测 剩余油预测
原文传递
图版法预测剩余油分布在张天渠油田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建波 关振良 《海洋石油》 CAS 2003年第4期51-54,共4页
以往对剩余油饱和度的空间分布特点 ,多是利用测井资料定性地研究 ,多数没有定量化 ,更很少对每口井的各小层 (即时间单元 )的剩余油分布做出定量的预测。
关键词 剩余油预测 图版法 时间单元 剩余油饱和度
下载PDF
基于SOM的无井约束剩余油分布预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鲍祥生 朱立华 +4 位作者 张金淼 尹成 安鸿伟 周海燕 陈国民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2-245,共4页
提出了基于SOM(自组织神经网络)的无井约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利用RBF神经网络预测时移前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利用SOM对含油饱和度敏感的多属性差异进行聚类;利用动态资料和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圈定各种变化区域,建立各个区域含油饱和度变... 提出了基于SOM(自组织神经网络)的无井约束剩余油分布预测方法:利用RBF神经网络预测时移前的原始含油饱和度;利用SOM对含油饱和度敏感的多属性差异进行聚类;利用动态资料和岩石物理测试数据圈定各种变化区域,建立各个区域含油饱和度变化与多属性差异之间的关系,依据所建立的关系获得储层含油饱和度的变化;将时移前的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含油饱和度变化相减得到储层的剩余油分布。该方法在渤海S油田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M 无井约束 剩余油分布预测
下载PDF
中高含水期河流相砂体剩余油定量预测新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申春生 胡治华 +2 位作者 李林 康凯 梁世豪 《地质科技情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9-53,共5页
海上河流相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如何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后期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渤海PL油田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征和水淹特征,通过数模机理研究落实了油田水淹厚度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渗透率级... 海上河流相油田中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十分复杂,如何准确预测剩余油分布规律是油田后期高效开发的基础和前提。基于渤海PL油田河流相砂体的储层特征和水淹特征,通过数模机理研究落实了油田水淹厚度系数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渗透率级差之间的量化关系,并以该量化关系为指导,预测出井点水淹厚度系数和水淹厚度,进而根据各井点水淹厚度进行了等值线图绘制,利用水淹厚度图对小层平面、层内剩余油进行了定量预测。经过10口新钻调整井的验证,剩余油厚度预测误差一般小于30%,具有较高的吻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期 河流相砂体 水淹厚度系数 水淹厚度等值线图 剩余油预测
下载PDF
埕东油田东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研究
15
作者 李英 杨红菊 +1 位作者 张徽 李新华 《内江科技》 2012年第4期151-152,共2页
埕东东区为中高渗透整装疏松砂岩油藏,自1996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通过综合应用密闭取心、动态监测、数模技术定性定量描述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 埕东东区为中高渗透整装疏松砂岩油藏,自1996年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通过综合应用密闭取心、动态监测、数模技术定性定量描述了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针对性的剩余油挖潜措施,为东区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预测 密闭取心 精细数值模拟 特高含水开发
下载PDF
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二十年发展与思考
16
作者 李阳 王延光 +2 位作者 刘浩杰 陈雨茂 薛兆杰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共11页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 油藏地球物理技术是综合应用多种地球物理资料与油藏动静态信息进行复杂油藏精细表征和动态监测的跨学科技术,对于提高油藏的储量动用程度和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前地球物理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系统回顾了中国石化油藏地球物理提出的背景和过去二十年的发展历程,梳理了油藏地球物理技术系列,总结了在油藏地球物理基础研究、井中地球物理技术、多尺度资料联合反演、地球物理约束确定性建模、时移地震剩余油气预测、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微地震油藏监测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效果。面对中国油气田勘探开发的深层、深水、非常规及老油田(“两深一非一老”)形势和一体化、智能化、绿色化挑战,油藏地球物理在油气产业技术致胜阶段仍然大有可为,要持续创新油藏地球物理技术,井、震、动、模一体化联合和人工智能应用,构建高水平的油藏地球物理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撑油藏全生命周期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地球物理 井中地震 联合反演 油藏建模 油藏动态监测 剩余油预测 地震地质工程一体化
下载PDF
海上双方位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响应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熙盛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8期249-254,共6页
时移地震是剩余油挖潜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国大多数老油田包括南海东部惠州A油田并没有实施时移地震采集。为了弄清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惠州A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在已经正交采集一次三维资料和二次三维资料... 时移地震是剩余油挖潜最直接有效的技术手段,中国大多数老油田包括南海东部惠州A油田并没有实施时移地震采集。为了弄清已经进入特高含水期、高采出程度开发后期惠州A油田油水分布及运动规律,在已经正交采集一次三维资料和二次三维资料的条件下,以数学运算方法对一次三维和二次三维资料实施双方位非重复性时移地震处理,达到了减少时移地震采集成本投入和预测剩余油分布的目的。经过钻井证实,剩余油预测结果与钻探结果吻合,该方法可供海上油田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方位 非重复性时移地震 剩余油预测
下载PDF
中国首个长期弃置深水油田二次开发技术创新与实践
18
作者 文星 王坤 +3 位作者 谢明英 冯沙沙 李黎 李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617,共8页
中国首个长期弃置的深水油田由于二次开发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和较低的经济效益等问题,成为难以动用的边际油田。通过GGRP(地球物理-地质-油藏-生产)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实践,盘活弃置油田,保障高产稳产。针对剩余油分布的不确定性、构造复... 中国首个长期弃置的深水油田由于二次开发面临复杂的技术难题和较低的经济效益等问题,成为难以动用的边际油田。通过GGRP(地球物理-地质-油藏-生产)一体化技术研究与实践,盘活弃置油田,保障高产稳产。针对剩余油分布的不确定性、构造复杂、储层非均质及水下管汇限温等问题,克服了多项前沿技术难点。这些创新技术包括长期水驱关停油田的剩余油预测技术、复杂油藏的地质导向及精细描述技术、油藏管流耦合模型流动保障技术,成功指导了油田的二次开发,显著提升了油田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该油田初期产能跃居南海东部油田前三,实际含水上升趋势与方案设计基本一致,预计增加可采储量达259×10^(4)m^(3)。这一开拓性研究为长期弃置深水油田二次开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该科技成果在同类油田的开发进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油田 长期弃置 二次开发 GGRP一体化技术 剩余油预测 超深探测地质导向 油藏管流耦合模型
下载PDF
高效流场调整技术在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的应用
19
作者 张晓燕 刘学成 +2 位作者 谭江东 张学木 褚俊凯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24年第9期73-75,共3页
胜利油田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高含水阶段,以注水开发为主的油田逐渐面临着一个问题:长期的水驱冲刷使得注采流线长期固定,剩余油分布及驱替程度不均衡,导致注入水的无效或低效循环,制约着剩余油挖潜以及提高采收率等措施的实施。为了解... 胜利油田已进入高勘探程度、高含水阶段,以注水开发为主的油田逐渐面临着一个问题:长期的水驱冲刷使得注采流线长期固定,剩余油分布及驱替程度不均衡,导致注入水的无效或低效循环,制约着剩余油挖潜以及提高采收率等措施的实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以孤东七区西52+3块为例,研究了高效流场调整技术以提高整装油藏特高含水期采收率。研究结果表明,高效流场调整技术综合高倍相渗模拟与流线模型手段,精准预测剩余油及流场分布,解决了研究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产液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高倍相渗 剩余油预测 流线调整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定量预测疏松砂岩油藏含油饱和度——以西非深海泽塔油田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陆红梅 徐海 +1 位作者 沃玉进 谷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9-416,共8页
针对传统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差)的强弱不仅与含油饱和度变化有关、也与储集层厚度关系密切的弊端,通过流体置换正演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不受储集层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的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 针对传统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差)的强弱不仅与含油饱和度变化有关、也与储集层厚度关系密切的弊端,通过流体置换正演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不受储集层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的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比)。相同的流体饱和度变化条件下,时移地震的绝对差异符合调谐效应及地震薄层反射规律,基于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的剩余油预测方法仅适用于储集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但等厚,或储集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的油藏。时移地震相对差异不受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适用于可排除压力、温度、孔隙类型及孔隙度对地震影响的深海疏松砂岩油藏。故可以根据Gassmann流体置换地震正演模拟得到的相对差异与流体饱和度变化关系定量预测油藏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而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该方法在西非安哥拉深海泽塔油田实际应用表明其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剩余油定量预测 疏松砂岩油藏 流体置换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法 泽塔油田 西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