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火山岩剩磁特征与裂缝定向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章凤奇 宋吉水 +4 位作者 沈忠悦 陈汉林 董传万 庞彦明 舒萍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167-1173,共7页
系统的等温剩磁和热退磁分析表明,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特征剩磁和黏滞剩磁两组剩磁分量,载磁性矿物为磁铁矿.校正后的火山岩特征剩磁方向及古磁极位置与欧亚大陆的白垩纪古磁极位置,在95%置信区间内重叠,佐证了应用黏滞剩磁... 系统的等温剩磁和热退磁分析表明,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火山岩具有特征剩磁和黏滞剩磁两组剩磁分量,载磁性矿物为磁铁矿.校正后的火山岩特征剩磁方向及古磁极位置与欧亚大陆的白垩纪古磁极位置,在95%置信区间内重叠,佐证了应用黏滞剩磁定向岩芯的方法是可行的.黏滞剩磁定向研究表明,研究区火山岩裂缝主要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四组,其中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更占优势.古地磁定向成果与成像测井成果对比,显示出良好的定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火山岩 剩磁特征 黏滞剩磁 裂缝定向
下载PDF
网纹化对皖南红土特征剩磁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晓雯 韩志勇 +2 位作者 李徐生 房迎三 王晓勇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92-201,共10页
皖南的红土是形成于亚热带的风尘沉积,建立红土的年代框架主要依据磁性地层,但红土磁性地层的可靠性却存在争议.为查明风化作用对古地磁特征剩磁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安徽宣城官塘的红土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显示,均质红... 皖南的红土是形成于亚热带的风尘沉积,建立红土的年代框架主要依据磁性地层,但红土磁性地层的可靠性却存在争议.为查明风化作用对古地磁特征剩磁的影响,我们选择了安徽宣城官塘的红土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的磁性地层研究.结果显示,均质红土层的特征剩磁比较稳定,而网纹红土层的特征剩磁方向不稳定,极性变化频繁,难以准确划分出极性界线.岩石磁学的研究表明,均质红土与网纹红土的载磁矿物种类与含量不完全相同,原因在于沉积后强烈的网纹化作用,一方面使得原生碎屑磁性矿物发生转变,含量明显下降,另一方面形成了较多的次生磁性矿物,碎屑剩磁因此受到化学剩磁的严重干扰,导致常规方法获得的网纹红土的特征剩磁方向不可靠.据此我们认为在皖南网纹红土层内确定的B/M界线需要慎重对待.这一发现对其它南方网纹红土的古地磁测年也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纹红土 岩石磁学 特征剩磁 网纹化 化学风化
下载PDF
鲁科一井上白垩统沉积岩岩石磁学和天然剩磁分析:兼论利用剩磁方向恢复钻孔岩芯原始方位的可行性 被引量:4
3
作者 韩非 秦华峰 +3 位作者 季强 孙靖鹏 邓成龙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30-4740,共11页
本文对"鲁科一井"(CCSD-LK-Ⅰ)768.9~1112.3m之间的上白垩统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磁化率各向异性(AMS)以及天然剩磁组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特征剩磁(ChRM)和黏滞剩磁(VRM)方向恢复岩芯原始方位的可行性.三轴... 本文对"鲁科一井"(CCSD-LK-Ⅰ)768.9~1112.3m之间的上白垩统沉积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磁学、磁化率各向异性(AMS)以及天然剩磁组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利用特征剩磁(ChRM)和黏滞剩磁(VRM)方向恢复岩芯原始方位的可行性.三轴等温剩磁热退磁曲线、磁滞回线、反向场退磁曲线、一阶反转曲线等岩石磁学测量结果表明,沉积岩的主要载磁矿物为磁铁矿和赤铁矿.335块样品的AMS测量结果表明磁化率椭球主轴的最大轴K1和中间轴K2与水平面夹角较小,最小轴K3接近垂直于水平面分布,说明沉积岩保留了原始沉积磁组构特征.系统热退磁实验表明,多数样品在25~350℃和500~690℃温度段分别获得VRM和ChRM分量.利用ChRM偏角方向,并考虑构造旋转量校正,对VRM偏角方向进行恢复,Fisher统计得到DVRM=-1.3°,IVRM=59.6°,与当地现代地磁场方向(D=-6.7°,I=53.9°)基本一致.用ChRM偏角方向对磁化率主轴K1偏角方向进行校正,校正的结果为:D_(ch_K1)=349.2°,I_(ch_K1)=-0.7°.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地质勘探中利用古地磁学方法恢复钻孔岩芯原始方位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科一井 特征剩磁 黏滞剩磁 岩芯原始方位恢复
下载PDF
赣南晚白垩纪红层磁学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斌 刘平 +3 位作者 熊尚发 姜兆霞 吴佳斌 郭利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709-4729,共21页
磁性地层学是界定沉积物地质年代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建立在沉积物记录了可靠的特征剩磁基础上.红层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对于我国华南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对于红层古地磁可靠性... 磁性地层学是界定沉积物地质年代的一种重要方法,该方法的应用建立在沉积物记录了可靠的特征剩磁基础上.红层的磁性地层年代学研究对于我国华南地区晚中生代以来古环境、古气候的演化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对于红层古地磁可靠性的解释存在广泛的争议,为更好地理解并尝试解决具体红层剖面的古地磁可靠性问题,迫切需要综合岩石磁学和其他非磁学手段对沉积物中的载磁矿物性质进行系统厘定.本文通过对赣南地区两个典型晚白垩纪红层剖面(信丰XF剖面和留车LC剖面)进行详细的岩石磁学分析,并结合扫描电镜和沉积相特征,判定出磁性矿物以赤铁矿为主,含有少量针铁矿、磁赤铁矿和磁铁矿.其中,赤铁矿是最主要的剩磁载体,且与钛铁矿共存,综合磁学与非磁学结果判定其记录了原生的沉积剩磁.在获得了可靠的古地磁信息基础上,结合前人对该区域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学研究并与邻区地层比对,初步判断出LC剖面与XF剖面地质年代分别为晚白垩纪早期Cenomian期和晚白垩纪晚期Maastrichtian期.XF剖面依据ESR测年、南雄盆地地层比对和沉积相的判断,地层极性时段初步界定为C30n,即68.196~66.398 Ma,这为进一步探讨该地区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演化提供了可参考的年龄标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红层 赤铁矿 岩石磁学 特征剩磁 磁性地层 扫描电镜SEM
下载PDF
柴达木地块晚石炭世的古地理位置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燕平 M.Mc Williams +1 位作者 谭承泽 朱鸿 《现代地质》 CAS CSCD 1989年第1期27-32,共6页
作者由柴达木地块上得到的晚石炭世灰岩和砂岩的古地磁资料表明,该地块在晚石炭世时位于北纬26°,与当时的塔里木地块相邻或可能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因而,柴达木地块应是安哥拉古陆的南界。晚石炭世之后,柴达木地块上的采点相对... 作者由柴达木地块上得到的晚石炭世灰岩和砂岩的古地磁资料表明,该地块在晚石炭世时位于北纬26°,与当时的塔里木地块相邻或可能是塔里木地块的一部分。因而,柴达木地块应是安哥拉古陆的南界。晚石炭世之后,柴达木地块上的采点相对于塔里木地块有过运动,表现为柴达木地块相对于塔里术地块沿阿尔金断层向东移动和作顺时针旋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剩磁 剩磁偏角 剩磁倾角 古地磁极
下载PDF
造山带内古地磁研究——以苏宏图早白垩世火山岩为例 被引量:10
6
作者 任收麦 朱日祥 +2 位作者 黄宝春 张福勤 王红强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799-804,共6页
对苏宏图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岩石磁学研究发现,该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以假单畴(PSD)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且在热退磁温度300~585℃之间可获得一稳定的特征剩磁方向.7个古地磁采样点揭示出其平均方向为D/I=23.6°/56.0°,α95=2.... 对苏宏图早白垩世火山岩的岩石磁学研究发现,该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以假单畴(PSD)磁铁矿为主要载磁矿物且在热退磁温度300~585℃之间可获得一稳定的特征剩磁方向.7个古地磁采样点揭示出其平均方向为D/I=23.6°/56.0°,α95=2.3°,对应极位置为λp=71.1°N,Φp=200.5°E,A95=2.7°.镜下观察表明作为主要载磁矿物的磁铁矿具有较完整的四方形或多边形,无内反射和后期蚀变现象,因而很可能携带了熔岩流喷发冷凝时期的原生剩磁方向.将这一结果与欧亚大陆主要块体相应古地磁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在早白垩世,西伯利亚板块、内蒙古褶皱带和华北块体在动力学上已成为整体,这对认识天山-兴蒙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宏图 早白垩世 火山岩 造山带 古地磁学 欧亚大陆 假单畴磁铁矿 特征剩磁
原文传递
山西交城地区早三叠世古地磁研究:局部旋转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史瑞萍 黄宝春 +1 位作者 朱日祥 任收麦 《中国科学(D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81-987,共7页
对山西交城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红色砂岩的岩石磁学和系统热退磁研究表明,一方面高矫顽力的赤铁矿为高温特征剩磁载体.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样品的系统热退磁表现为室温至100/200℃之间的粘滞剩磁和250~500℃之间的中温分量及500~680℃之间... 对山西交城早三叠世刘家沟组红色砂岩的岩石磁学和系统热退磁研究表明,一方面高矫顽力的赤铁矿为高温特征剩磁载体.另一方面,绝大多数样品的系统热退磁表现为室温至100/200℃之间的粘滞剩磁和250~500℃之间的中温分量及500~680℃之间的高温分量.中温分量在99%置信范围内有负褶皱检验结果,且其地理坐标下的平均方向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在95%置信范围内与华北地块中晚侏罗世古地磁参考极一致,表明其很可能为燕山期获得的重磁化分量.高温分量具有双极性和c级分类倒转检验结果,且在99%置信范围内通过了褶皱检验,表明其最可能代表岩石形成时的特征剩磁.高温分量所对应的古地磁极位置与前人在鄂尔多斯盆地早三叠世古地磁极之间的差异,可能意味着山西交城地区在早三叠世之后相对于鄂尔多斯盆地发生了一定的局部旋转运动.这一局部旋转运动很可能与作为山西与鄂尔多斯两个构造单元分界的离石大断裂和位于采样地区东南侧,中新生代仍在活动的交城大断裂的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交城地区 早三叠世 古地磁学 局部旋转运动 重磁化分量 特征剩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