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发KDM6A剪切位点突变致歌舞伎综合征合并性早熟和矮小一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赵亚玲 李淑颖 +3 位作者 王曦 聂敏 伍学焱 茅江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一例组蛋白特异性赖氨酸脱甲基酶(KDM6A)基因自发突变导致歌舞伎综合征(KS)2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增加对疾病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 目的分析一例组蛋白特异性赖氨酸脱甲基酶(KDM6A)基因自发突变导致歌舞伎综合征(KS)2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增加对疾病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全外显子基因进行测序。结果1)患儿以真性性早熟、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2)患者出现KS典型的面部、骨骼、皮纹异常和智力偏低表现。3)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存在自发KDM6A基因剪切位点突变。结论KDM6A基因突变可导致KS。本文报道了一例KS合并性早熟和矮小的病例,而性早熟和矮小与KS的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伎综合征 KDM6A 真性性早熟 剪切位点突变 身材矮小
下载PDF
婴儿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SCHAD基因的一处新的剪切位点突变有关
2
作者 Hussain K. Clayton P.T. +1 位作者 Krywawych S. 宁亮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59-59,共1页
Fatty ac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insulin secretion, but the me chanisms are unclear. We report a case of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the sh ort-chain 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SCHAD) gene as... Fatty ac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insulin secretion, but the me chanisms are unclear. We report a case of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the sh ort-chain 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SCHAD) gene associated with hyperi nsulinism. This mutation resulted in a nearly complete absence of immunoreactive protein and a decrease in fibroblast SCHAD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位点突变 SCHAD基因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分泌 免疫源性 成纤维细胞 短链
下载PDF
我国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中PRPF31基因新的剪切位点突变 被引量:5
3
作者 陆莎莎 赵晨 +3 位作者 崔云 李宁东 张秀梅 赵堪兴 《中华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5-311,共7页
目的 研究我国一个4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对RP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眼部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全部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 对候选基因直接测序并通过限... 目的 研究我国一个4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患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及临床表型特征。方法 对RP家系中的所有患者进行眼部及视觉电生理检查;对全部家系成员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及连锁分析, 对候选基因直接测序并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反应证实突变位点。结果 RP家系患者致病基因定位于染色体带19q13 4,微卫星标记物D19S589和D19S254之间不到4Mb区域。在所有患者的PRPF31基因内含子8的第一个碱基处发现一新的杂合突变(G>C),使内含子8的剪切供体由GT变为CT。RP家系患者的临床表型符合早期发病且弥漫型的RP患者类型。结论 我国该4代RP家系中的患者由PRPF31基因中一新的剪切位点的杂合突变致病(IVS8+1G>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常染色体 显性遗传 视网膜色素变性 PRPF31基因 剪切位点突变 染色体畸变
原文传递
位于CD36基因剪切位点的2个新突变及其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丽兰 陈洁润 +5 位作者 蒋丽红 钟周琳 黎海燕 周燕 卢芳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6-2065,共10页
目的: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个位于CD36剪切位点的新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例CD36缺失个体(HHC和WGM)使用DNA测序和cDNA克隆测序,检测他们的CD36外显子序列及... 目的: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个位于CD36剪切位点的新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例CD36缺失个体(HHC和WGM)使用DNA测序和cDNA克隆测序,检测他们的CD36外显子序列及mRNA蛋白编码区序列,对所发现的CD36 mRNA异常转录本建立真核表达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异常转录本对CD36表达的影响。对所发现的新突变基因建立DNA 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在广西地区的110名CD36缺失个体群和广西地区随机的296名人群间展开人群分布调查。结果:在HHC和WGM个体中,发现了CD36剪切位点新突变CD36 c.430-1G>C,且在WGM个体中还发现了CD36 c.1006+2T>G的剪切位点新突变。cDNA克隆测序显示,CD36 c.430-1G>C可导致c.429_430ins[430-17_430-2;C](p.Ala144fsTer1)和c.430_609del(p.Ala144_Pro203del,GenBank注册号:HM217023.1)2种CD36 mRNA异常转录本的产生,而CD36 c.1006+2T>G可导致c.819_1006del(p.Ser274GlufsTer16)(GenBank注册号:HM217025.1)CD36 mRNA异常转录本的产生。通过建立的真核表达细胞株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了以上3种异常转录本均可导致CD36表达缺失。对所发现的2个剪切位点突变基因展开的人群发生率的研究显示,在110名CD36缺失个体群和随机的296名人群中,CD36 c.430-1G>C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0.91%(12/110)和1.35%(4/296),而CD36 c.1006+2T>G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73%(3/110)和0(0/296)。结论:本研究发现了2个位于CD36基因剪切位点的新突变,初步阐明了它们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及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中国人群CD36缺失的分子机制及特征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缺失 剪切位点突变 分子机制及特征 人群分布
下载PDF
LHCG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小阴茎1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宇帆 赵亚玲 +3 位作者 王曦 聂敏 伍学焱 茅江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小阴茎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12岁小阴茎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 目的通过分析1例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小阴茎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12岁小阴茎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可疑基因进行性发育障碍Panel检测。使用Mutation Taster、PANTHER等分析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同时对LHCGR失活突变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患儿以小阴茎为主要临床表现。2)患儿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睾酮水平降低。3)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LHCGR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33+1G>A和c.547G>A),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母亲和父亲。突变均为首次报道。4)睾酮治疗效果好,用药后阴茎增大。结论LHCG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小阴茎表现,文献罕有报道。本病例扩大了对LHCGR突变致病临床表型和突变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茎 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 剪切位点突变
下载PDF
CSNK2B基因突变致婴儿期全面性癫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6
作者 高佳 蒋铁甲 +1 位作者 潘小明 高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CSNK2B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CSNK2B基因剪切突变致婴儿期全面性癫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通过千人基因组数据库、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库(ESP6500SI)、外显子... 目的:探讨CSNK2B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CSNK2B基因剪切突变致婴儿期全面性癫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通过千人基因组数据库、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库(ESP6500SI)、外显子组整合数据库(ExAC)、基因组突变频率数据库(GnomAD)及PubMed等检索CSNK2B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表型和突变位点。结果:本例患儿为CSNK2B基因剪切位点的杂合新生突变,基因位点c.557+1(IVS6)G>A,该突变国内外均未见报道。CSNK2B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起病,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视频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正常,癫痫发作较易控制。结论:CSNK2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癫痫发作和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测有利于确定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NK2B基因 剪切位点突变 癫痫 智力落后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皮肤异常症的ADAR1基因突变分析及其与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和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症的遗传学差异 被引量:1
7
作者 Suzuki N. Suzuki T. +1 位作者 Inagaki K. 刘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4-4,共1页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DSH) (also called “reticulate acropigmentation of Dohi”) is a pigmentary genodermatosis of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We have clar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four pathologica...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DSH) (also called “reticulate acropigmentation of Dohi”) is a pigmentary genodermatosis of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We have clar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four pathological mutations of the double-stranded RNA-specific adenosine deaminase gene (ADAR1 or DSRAD) in four DSH pedigree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16 novel mutations containing six missense substitutions (p.V906F, p.K1003R, p.G1007R, P.C1036S, p.S1064F, p.R1078C), two splice site mutations (IVS2 +2T > G, IVS8 +2T > A), six frameshift mutations (p.H216fs, p.K433fs, p.G507fs, p.P727fs, p.V955fs, p.K1201fs), and two nonsense mutations (p.R426X, p.QG00X) found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DSH. We did not establish any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the genotypes of ADAR1 gene mutations in our examination of 16 cases plus four pedigrees. None of the different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our studies of 20 cases suggested any founder effect. Furthermore, we did not identify any mutations in the ADAR1 gene of three patients with 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 or three patients with acropigmentatio reticularis,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disease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DSH, although they have sometimes been suggested to be phenotypical variations of D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R1 基因突变分析 剪切位点突变 色素性皮肤病 建立者效应 无义突变 移码突变 腺苷脱氨酶 临床表型 多伊
下载PDF
靶向序列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鉴定成人型多囊肾PKD1基因新突变
8
作者 沙艳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个成人型多囊肾蛋白激酶D1(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及临床表型。方法收集一个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临床资料,对家系内成员采用靶向序列捕获对PKD1基因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存在成人型多囊肾PKD... 目的探讨一个成人型多囊肾蛋白激酶D1(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及临床表型。方法收集一个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临床资料,对家系内成员采用靶向序列捕获对PKD1基因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存在成人型多囊肾PKD1基因的c.12138+1G>A(IVS44)突变,而在家系内父亲因多囊肾引发尿毒症去世,先证者母亲一代测序结果正常。结论PKD1基因剪切位点突变是中国人群中成人型多囊肾原因之一,丰富了成人型多囊肾PKD1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多囊肾 蛋白激酶D1基因 剪切位点突变
下载PDF
Usher综合征一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杜伟 徐敏 解正高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80-1882,共3页
目的:对一Ush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一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临床检查,诊断为Usher综合征,抽取家系成员静脉血4mL,提取全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靶向捕获高... 目的:对一Usher综合征家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探索该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一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并进行临床检查,诊断为Usher综合征,抽取家系成员静脉血4mL,提取全基因组DNA,对先证者进行靶向捕获高通量测序获得突变位点,对于筛选出的可疑突变扩展至家系全体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同时在100名正常对照者中验证。结果:患者除视网膜色素变性表现外,还存在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测序结果发现家系患者USH2A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 2310_2311insA(p. E771Rfs*8)和c. 8559-2A>G(IVS42),而在与患者有直系血缘关系的亲属中发现仅存在其中1个突变,其他家属成员和正常人中未发现该两种突变。结论:USH2A基因为该家系的致病基因,c. 8559-2A>G(IVS42)突变为已报道的热点突变,而c.2310_2311insA(p.E771Rfs*8)突变则为首次报道,本研究扩展了USH2A基因导致Usher综合征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SHER综合征 USH2A基因 移码突变 剪切位点突变
下载PDF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基因剪接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1例
10
作者 杨宇帆 赵亚玲 +3 位作者 王曦 聂敏 伍学焱 茅江峰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05-607,共3页
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 本文报道1例29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以及患者父母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1(FGFR1)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卡尔曼综合征(KS)患者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发病机制的认识。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同时提取患者和父亲血mRNA,逆转录为cDNA后行二代测序。分析患者与父亲表型不同的原因。结果显示(1)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促性腺激素、睾酮水平降低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KS,患者父母均正常;(2)患者FGFR1存在剪接位点突变(c.359-1G>A),突变来自父亲,但父亲性腺轴功能正常,突变为首次报道;(3)患者FGFR1转录本缺失第4外显子,而患者父亲FGFR1转录本正常;(4)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脉冲治疗效果好,用药后有精子产生。总之,FGFR1基因剪接位点突变导致KS,文献罕有报道。现将诊治经过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尔曼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 剪切位点突变
原文传递
角化性皮肤病
11
《中国医学文摘(皮肤科学)》 201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20130455毛囊角化病患者ATP2A2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的检测研究/杜旭峰(南京医科大无锡医院皮肤科),施和建,顾永…∥临床皮肤科杂志.-2012,41(10).
关键词 角化性皮肤病 剪切位点突变 毛囊角化病 聚合酶链反应 直接测序法 角化症 先天性角化不良 汗孔角化病 乳头瘤样增生 皮损组织病理
下载PDF
一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家系的基因突变分析及产前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薇 张树欣 +2 位作者 刘欣 谷亚楠 王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0,共4页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FⅦ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基... 目的对1个遗传性凝血因子Ⅶ(factorⅦ,FⅦ)缺乏症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的突变分析和产前诊断。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组DNA,用PCR扩增FⅦ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确定先证者及其父母的基因型后,再抽取再孕母亲的胎儿羊水进行产前诊断。结果先证者FⅧ基因发生c.572—1G〉A纯合突变(NM_000131.3),父母及胎儿均为该突变的携带者。结论建立了对遗传性FⅦ缺乏症进行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的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一个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Ⅶ基因 剪切位点突变 羊水 产前诊断
原文传递
两种新的F8内含子突变导致剪接异常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谢晓玲 马思雨 +3 位作者 吴希 陆晔玲 王学锋 丁秋兰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8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 :分析从2个血友病A家系中检出的2个未报道的内含子突变对剪接的影响,明确这2种突变的致病性,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测相关的凝血指标,明确血友病A的诊断。进行F8相关检测,包括PCR扩增及测序分析F8的26个外显子及其侧翼... 目的 :分析从2个血友病A家系中检出的2个未报道的内含子突变对剪接的影响,明确这2种突变的致病性,为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检测相关的凝血指标,明确血友病A的诊断。进行F8相关检测,包括PCR扩增及测序分析F8的26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拷贝数检测、内含子1和内含子22倒位检测,明确致病突变。采用巢式PCR扩增外周血中的m RNA,从异位转录水平分析内含子突变对剪接的影响。针对6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STR)位点F8Up226、F8Up146、F8Int13、F8Int25、F8Down48和DXS1073进行家系遗传连锁分析,用SNa 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外周血、口腔黏膜细胞和毛囊细胞嵌合情况,分析突变来源。结果:家系1中血友病A先证者1的FⅧ:C为0.9%,检测到F8的9号内含子c.1444-2dup A突变,m RNA分析显示该突变导致F8的10号和11号外显子缺失;家系2中血友病A先证者2的FⅧ:C为5.1%,检测到F8的18号内含子c.5999-29T>G突变,m RNA分析显示该突变产生2种转录本,即缺失19号外显子的异常转录本和少量正常转录本。家系1无血友病A家族史,遗传分析显示突变来源于先证者的外公,但外公的血液、毛发和口腔样本嵌合检测均未检出突变。结论:c.1444-2dup A和c.5999-29T>G突变均为国际首次报道,突变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剪接异常,分别引起重型和轻型血友病A。家系1的c.1444-2dup A为新发突变,可能是在先证者外公的精子形成过程中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友病A 剪切位点突变 分子发病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