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剪切修复基因D通过下调mTOR/LOX-1抑制ox-LDL诱导的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 被引量:1
1
作者 余卫英 夏子荣 +2 位作者 李青 夏珍 李菊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929-937,共9页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D(XPD)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沉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用MTT、EdU法测... [目的]探讨剪切修复基因D(XPD)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将重组质粒pEGFP-N2/XPD利用脂质体转染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HUVSMC),沉默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基因,用MTT、EdU法测定各组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凋亡率;利用Western blot检测XPD、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mTOR、p-mTOR、Bcl-2及Ba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ox-LDL组XPD表达明显下调(P<0.05),Bax蛋白表达下调(P<0.05),Bcl-2蛋白、Bcl-2/Bax、mTOR磷酸化活性及LOX-1蛋白表达升高(P<0.05);MTT、BdU结果显示,ox-LDL组细胞增殖较对照组上调(P<0.05)。转染pEGFP-N2/XPD重组质粒能上调Bax蛋白表达(P<0.05)并抑制Bcl-2蛋白、mTOR磷酸化活性及LOX-1蛋白表达(P<0.05),Bcl-2/Bax比值下调(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EGFP-N2/XPD重组质粒后,细胞凋亡率较对照组增加(P<0.05);MTT、BdU结果显示,转染pEGFP-N2/XPD重组质粒后,细胞增殖较对照组下调(P<0.05)。沉默mTOR基因后,与对照组相比,siRNA mTOR组HUVSMC中LOX-1蛋白表达被抑制(P<0.05)。[结论]XPD能抑制HUVSMC的增殖并且促进其凋亡,下调mTOR和LOX-1蛋白表达,抑制ox-LDL的促HUVSMC增殖和抗凋亡作用,有可能成为抗动脉粥样硬化治疗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修复基因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人脐静脉平滑肌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MTOR
下载PDF
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mRNA和蛋白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发生的预测价值研究
2
作者 张令 王宁 +2 位作者 许楠 张晓彤 韩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2期1680-1683,共4页
目的:探讨核苷酸剪切修复(NER)基因mRNA和蛋白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HNSCC患者98例为病例组,选取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95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反相蛋白微阵列(RPPA)实验检测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 目的:探讨核苷酸剪切修复(NER)基因mRNA和蛋白对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HNSCC患者98例为病例组,选取18岁及以上健康人群95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实验和反相蛋白微阵列(RPPA)实验检测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9个核心NER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NSCC发生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ER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对HNSCC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XPA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XPB mRNA表达降低(均P<0.05)。XPA mRNA≤19.85和XPA蛋白<0.206是HNSC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独XPA蛋白、XPA mRNA以及两者联合预测HNSCC发生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37、0.592、0.674,两者联合的AUC大于单项AUC(均P<0.05)。结论:XPA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是HNSCC发生的影响因素,XPA mRNA和蛋白联合预测HNSCC的发生较两者单独预测的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 核苷酸剪切修复蛋白 影响因素 预测价值
下载PDF
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南 李菊香 +3 位作者 丁浩 洪葵 吴清华 程晓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UVEC,转染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并用未转染的与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具有相... 目的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PD)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促凋亡作用。方法用脂质体转染法瞬时转染HUVEC,转染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并用未转染的与重组质粒pEGFP-N2/XPD和空载质粒pEGFP-N2具有相同遗传背景和代数的HUVEC作为空白对照。实验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pEGFP-N2组和pEGFP-N2/XPD组。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表达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XPD、Bcl-2、Bax和wt-p53表达量的变化,用MTT法观察细胞增殖活力。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在转染了重组质粒pEGFP-N2/XPD或空载质粒pEGFP-N2的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即转染成功;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引起细胞凋亡增加(P<0.05或P<0.01);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使得XPD表达增高(P<0.05),同时使得Bcl-2表达降低,Bax和wt-p53表达增高(P<0.05或P<0.01);MTT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EGFP-N2/XPD的转染抑制细胞增殖活力(P<0.05)。结论 XPD能促进HUVEC凋亡,下调XPD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修复基因XPD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凋亡
下载PDF
siRN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人剪切修复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4
作者 俞菊梅 孙国芳 +2 位作者 李菊香 洪葵 程晓曙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2817-2820,共4页
目的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导入靶向人剪切修复基因D干扰序列(XPD-siRNA),观察其对HUVEC的XPD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XPD为靶基因,构建3个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经转染后观察其对HUVEC中XPD的沉默作用;并转染沉默效率最佳的s... 目的向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导入靶向人剪切修复基因D干扰序列(XPD-siRNA),观察其对HUVEC的XPD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XPD为靶基因,构建3个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经转染后观察其对HUVEC中XPD的沉默作用;并转染沉默效率最佳的siRNA,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和RT-PCR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个重组质粒XPD-siRNA的转染均能降低HUVEC中XPD的表达(P<0.01),其中XPD-siRNA-2的沉默效率最高(P<0.01)。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XPD-siRNA-2组能降低HUVEC凋亡率(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XPDsiRNA-2能下调Bax(P<0.01)和上调Bcl-2(P<0.01)的表达。结论 XPD-siRNA转染能有效沉默HUVEC中XPD基因的表达。所筛选沉默效率最佳的XPD-siRNA能抑制HUVEC凋亡,而Bax和Bcl-2可能参与了此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序列 剪切修复基因XPD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转染
下载PDF
人剪切修复基因D介导ox-LDL促进HUVEC凋亡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俞菊梅 胡利琳 +3 位作者 丁颖 元文峰 李菊香 孙国芳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D(XPD)是否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 方法 以ox-LDL建立HUVEC凋亡模型。用脂质体将XPD-siRNA转染HUVEC,给予ox-LDL处理。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 目的 探讨人剪切修复基因D(XPD)是否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促进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凋亡。 方法 以ox-LDL建立HUVEC凋亡模型。用脂质体将XPD-siRNA转染HUVEC,给予ox-LDL处理。实验分6组: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siRNA组;XPD-siRNA组;ox-LDL组;ox-LDL +阴性对照siRNA组;ox-LDL+XPD-siRNA组。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XPD、Bax和Bcl-2的表达。 结果 建立HUVEC凋亡模型ox-LDL的最佳浓度为100 mg/L。与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XPD-siRNA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P〈0.05)、S期细胞增加(P〈0.05),XPD、Bax表达降低(P均〈0.05),Bcl-2表达增高(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ox-LD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G0/G1期细胞增加(P〈0.05)、S期细胞明显减少(P〈0.01),XPD、Bax表达升高(P均〈0.05),Bcl-2表达降低(P〈0.05);与ox-LDL+阴性对照siRNA组相比,ox-LDL+XPD-siRNA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细胞存活率明显增加(P〈0.01),G0/G1期细胞减少(P〈0.05)、S期细胞增加(P〈0.05),XPD、Bax表达降低(P均〈0.05),Bcl-2表达增高(P〈0.05)。 结论 XPD能介导ox-LDL促进HUVEC凋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修复基因D RNA干扰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细胞凋亡
下载PDF
整合DNA修复能力与核苷酸剪切修复标志物评估头颈鳞癌发病风险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张令 敬怡 +2 位作者 刘琪 张晓彤 韩鹏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502-1505,共4页
目的:探讨通过整合DNA修复能力和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表达来评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发病风险。方法:82例HN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和年龄与患者匹配的8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汉族人群。使用宿主细胞... 目的:探讨通过整合DNA修复能力和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表达来评估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的发病风险。方法:82例HNSC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性别和年龄与患者匹配的81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研究对象均来自中国汉族人群。使用宿主细胞再活化(HCR)实验来测定HNSCC患者和对照者的DNA修复能力(DRC);使用qPCR实验检测HNSCC患者和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中9个核心NER基因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C和NER mRNA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整合DRC和NER mRNA表达水平对HNSCC风险预测的效能。结果:HNSCC患者DRC的平均水平(9.84±2.32)%明显低于对照组(10.35±2.42)%(P=0.013)。DRC水平与NER基因mRNA表达水平相关性研究发现DRC与XPA之间存在关联(P=0.031)。与单一水平相比,DRC水平曲线下面积显著提高(P=0.043)。同时,将NER mRNA表达水平整合到ROC曲线中,与仅含DRC的水平相比,含DRC和XPA mRNA的水平曲线下面积明显提高(P=0.046)。结论:整合DRC和NER mRNA表达对HNSCC发病风险的预测效能显著提高。相比于只包含一种表型的水平,整合两种标志物能更有效地评估HNSCC的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鳞癌 核苷酸剪切修复基因 DNA修复能力 肿瘤易感性 肿瘤风险 整合
下载PDF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拓扑异构酶Ⅱ、核糖核苷还原酶M1、β3微管蛋白及胸苷酸合成酶在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1
7
作者 许国发 周美玉 +5 位作者 秦林 高俊勇 王泽新 陶苗苗 何玉婷 李艳彦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10期674-678,共5页
目的:探讨肺癌标本中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核糖核苷还原酶M1(RRM1)、β3微管蛋白(β3-tubulin)及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 目的:探讨肺癌标本中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核糖核苷还原酶M1(RRM1)、β3微管蛋白(β3-tubulin)及胸苷酸合成酶(TS)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病理确诊的548例肺癌标本的ERCC1、TOPOⅡ、RRM1、β3-tubulin及TS 5种化疗药物敏感性相关标志物的表达,分析5种标志物与肺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ERCC1、TOPOⅡ、RRM1、β3-tubulin及TS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1.86%(339/548)、91.06%(499/548)、62.59%(343/548)、73.18%(401/548)及70.44%(386/548)。ERCC1以弱阳性表达为主, TOPOⅡ以中、强阳性表达为主(P<0.05)。鳞状细胞癌ERCC1阳性表达率高于腺癌[57.39%(167/291)比42.61%(124/291)]。在TOPOⅡ弱阳性表达组中,腺癌比例高于鳞状细胞癌[23.58%(100/137)比8.73%(37/137)],而在中、强阳性表达组中,鳞状细胞癌比例高于腺癌[47.41%(201/287)比20.28%(86/2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5种标志物表达相互间无相关性(r=0.4,P=0.397)。结论 ERCC1及TOPOⅡ的表达在肺鳞状细胞癌中高于腺癌;ERCC1以弱阳性表达为主,TOPOⅡ以中、强阳性表达为主,两者的表达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拓扑异构酶Ⅱ 胸苷酸合成酶 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1 TOPOISOMERASE
原文传递
Cyclin D1 siRNA转染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凋亡变化及其机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弘英 胡利琳 +1 位作者 元文峰 丁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5期22-25,共4页
目的观察Cyclin D1 siR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3B,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NC siRNA和Cyclin D1 siRNA,转染48 h后收获细胞... 目的观察Cyclin D1 siR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增殖、凋亡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3B,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通过脂质体转染NC siRNA和Cyclin D1 siRNA,转染48 h后收获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观察凋亡细胞并计算细胞凋亡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Caspase-3蛋白;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着色性干皮病基因蛋白D(XPD)、Bcl-2、Bax mRNA;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中的HBx、XPD、Bcl-2、Bax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增殖能力减弱、凋亡率升高、Caspase-3相对表达量增高(P均<0.01)。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实验组HBx、Bcl-2 mRNA及蛋白表达下调,XPD、Bax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均<0.01)。结论 Cyclin D1 siRNA转染的人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凋亡增多,其机制可能与HBx、Bcl-2表达下调及XPD、Bax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蛋白D1 肝细胞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剪切修复基因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的表达差异 被引量:11
9
作者 郭楠楠 李珊珊 +4 位作者 张文 于长海 王宏伟 张宜明 俞建琦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70-873,共4页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多药耐药蛋白(MDR-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些表达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多药耐药蛋白(MDR-1)、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RRM-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错配切除修复蛋白1(ERCC-1)表达的差异,并分析这些表达差异性与临床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46例NSCLC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中MDR-1、RRM-1、EGFR、ERCC-1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ilcoxon秩和检验来比较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表达是否存在差异,用Fisher检验分析差异性是否与病理类型相关。结果 46例各种病理类型的NSCLC,原发病灶与转移淋巴结均存在MDR-1、RRM-1、EGFR、ERCC-1表达,其中ECRR-1的表达差异在腺癌中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6),而MDR-1,RRM-1,EGFR的差异性在各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1、RRM-1、EGFR、ERCC-1在NSCLC的原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表达,但只有ERCC-1在肺腺癌原发灶与转移淋巴结的表达具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原发肿瘤 转移淋巴结 多药耐药蛋白 核糖核苷酸还原酶M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下载PDF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凌云霄 王建涛 王艳 《口腔疾病防治》 2021年第4期260-266,共7页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和(或)化疗时常见的口腔局部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抗肿瘤治疗。生物标志物是在疾病发生前或过程中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出现的信号指标。全面了解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是肿瘤患者进行放疗和(或)化疗时常见的口腔局部并发症,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影响抗肿瘤治疗。生物标志物是在疾病发生前或过程中在不同生物学水平上出现的信号指标。全面了解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有助于早期识别口腔黏膜炎高风险患者及筛选易发展成为严重口腔黏膜炎的患者,从而指导针对口腔黏膜炎的防治。本文对现有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予以综述。文献复习结果表明,口腔黏膜炎相关生物标志物包括生长因子、炎性细胞因子、基因、血浆抗氧化剂以及促凋亡/抗凋亡蛋白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可用来预测口腔黏膜炎的风险或者早期识别易发生严重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的患者,其中上皮生长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β及C反应蛋白可用来预测和评估口腔黏膜炎发生风险及发展程度;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X⁃ray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XRCC1)、甲酰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超家族成员1A(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super⁃family member 1A,TNFRSF1A)等基因是近年研究热点,部分基因型及表达量对口腔黏膜炎的风险及严重程度有不同程度的预测能力。但目前尚未有生物标志物用于临床,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对这些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及准确性进行验证,为放化疗口腔黏膜炎的早期精准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黏膜炎 放化疗性口腔黏膜炎 放疗 化疗 生物标志物 上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 X射线交错互补修复基因1 甲酰四氢叶酸还原酶
下载PDF
XPD和ERCC1基因多态性与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铂剂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的毒副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正华 侯凯生 +4 位作者 谢芳 金重华 洪洁艳 卫海民 吴学勇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1046-1049,共4页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和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ERCCl)多态性基因型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探讨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Xeroderma Pigmentosum D,XPD)和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l(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Gene 1,ERCCl)多态性基因型与以铂类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结直肠癌的毒副作用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应用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42例汉族进展期结直肠癌患者的XPD和XRCCl的多态性基因型进行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临床病理因素及化疗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XPD、ERCC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分布与年龄、性别、淋巴转移、肿瘤的部位、化疗史、分化程度、器官转移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PD基因型中,其中AA基因型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为主,AG基因型以腹泻及肝肾损伤为主,GG基因型以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C1基因型中,LG基因型以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为主,LL基因型以肝肾损伤、神经毒性及口腔黏膜炎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PD和ERCCl的基因型可能与结直肠癌铂类药物化疗的不良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着色性干皮病基因D 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化疗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ERCC1、MSH2和PARP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对接受铂类药物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游善喜 黄新恩 万振州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6年第8期538-542,共5页
目的 分析核苷酸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PAR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接受铂类药物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1例NSCLC患... 目的 分析核苷酸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MutS同种组织蛋白2(MSH2)和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PARP1)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接受铂类药物治疗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11例NSCLC患者石蜡包埋肿瘤组织中ERCC1、MSH2和PARP1的表达情况.通过OG-Rank生成分析,评价3种指标的临床预后价值及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因素,采用Cox回归分析评价3种指标作为接受铂类药物治疗的NSCLC患者疾病预后因素的可行性.结果 111例NSCLC患者中,ERCC1、MSH2和PARP1阳性率分别为33.3 %(37/111)、36.9 %(41/111)和55.9%(62/111).其中72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患者有完整的生存随访资料,ERCC1和PARP1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密切相关(P< 0.001,P=0.033),而MSH2表达则无相关性(P=0.298).ERCC1和PARP1阴性患者的生存期长于ERCC1(P=0.042)或PARP1 (P=0.027)阳性患者;ERCC1和PARP1阳性患者的生存期短于ERCC1 (P=0.048)或PARP1 (P=0.010)阳性患者.结论 接受铂类药物辅助化疗的ERCC1和(或)PARP1阴性NSCLC患者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ERCC1和PARP1检测可以作为评估NSCLC患者临床预后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核苷酸剪切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 MutS同种组织蛋白2 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聚合酶1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