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DSRAD基因剪切突变 被引量:5
1
作者 王晓鹏 刘艳 +1 位作者 肖生祥 王俊民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02-504,508,共4页
目的研究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中的DSRA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了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外周血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检测2个家系中的患者及正常人和100例无关正常人的DS... 目的研究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家系中的DSRAD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了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外周血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检测2个家系中的患者及正常人和100例无关正常人的DSRAD基因。结果家系1中所有患者的DSRAD基因第6号内含子与第7号外显子交界处检测到一新的c.2271-3A>G剪切突变。家系2中所有患者的DSRAD基因第12号外显子与第12号内含子交界处检测到一新的c.3202+5G>A剪切突变。2家系中的正常人及100例无关正常人未发现突变。结论 2个DSH家系患者均有DSRAD基因剪切部位突变,可能由此引起非正常的基因剪切,导致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致皮肤色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剪切突变 DSRAD基因
下载PDF
NOTCH3基因剪切突变导致的CADASIL一家系报告 被引量:1
2
作者 赵丹华 贺大权 +4 位作者 杨旭 金迪 刘潇 王朝霞 袁云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61-264,268,共5页
目的报道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1个经基因证实的CADASIL家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先证者及其家系部分成员进行NOTCH3基因测序,并... 目的报道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脑动脉病伴皮质下梗死和白质脑病(CADASIL)家系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1个经基因证实的CADASIL家系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对先证者及其家系部分成员进行NOTCH3基因测序,并进行反转录PCR检测突变位点对mRNA剪切的影响。结果该家系患者主要表现为脑梗死和痴呆,无明确偏头痛及精神异常病史;先证者头MRI显示多发腔隙性梗死灶及广泛的脑白质变性。NOTCH3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及有症状的家族成员存在c.341-2A>G杂合突变,家系中的健康人及100名健康对照未发现该突变;反转录PCR证实c.341-2A>G突变导致4号外显子mRNA起始的7个氨基酸(p.114-120)被跨越,产生截短蛋白。结论该CADASIL家系患者存在NOTCH3基因c.341-2A>G剪切部位突变,引起非正常的基因剪切,从而导致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改变而致病。与携带该突变的欧洲CADASIL患者相比,本家系患者缺乏偏头痛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DASIL NOTCH3基因 剪切突变
下载PDF
小鼠肝脏内组成型雄烷受体基因表达剪切突变体的研究
3
作者 孙红颖 陈静 +1 位作者 姜凯 陈枢青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3-117,共5页
目的:研究组成型雄烷受体(CAR)在小鼠肝脏内是否存在剪切突变体。方法:以小鼠的肝脏为原料提取核酸,采用逆转录的方法获得小鼠的组成型雄烷受体的cDNA序列,并将其构建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实验发现CAR在小鼠肝脏内有不同的剪切... 目的:研究组成型雄烷受体(CAR)在小鼠肝脏内是否存在剪切突变体。方法:以小鼠的肝脏为原料提取核酸,采用逆转录的方法获得小鼠的组成型雄烷受体的cDNA序列,并将其构建到T载体中进行测序分析。结果:实验发现CAR在小鼠肝脏内有不同的剪切体存在。结论:剪切体的不同主要集中在受体结合部位,估计这种不同与不同外源性物质对受体的调节功能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变 受体 胞质和核 基因表达 组成型雄烷受体 剪切突变
下载PDF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剪切突变体Ⅲc在膀胱癌中的表达以及与膀胱癌253J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关系
4
作者 李纪华 景治安 +2 位作者 毛长青 刘彦军 孔春艳 《安徽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962-965,共4页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剪切突变体Ⅲc(FGFR2Ⅲc)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及膀胱癌253J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存的膀胱癌组织标本143例,同时选取正常膀胱组织70例作为对照,采...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剪切突变体Ⅲc(FGFR2Ⅲc)与膀胱癌发生发展及膀胱癌253J细胞多柔比星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保存的膀胱癌组织标本143例,同时选取正常膀胱组织70例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组织FGFR2Ⅲc表达;选取膀胱癌253J细胞,同时建立耐多柔比星253J细胞,采用MTT法检测最大半数抑制浓度,细胞划痕试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膀胱癌组FGFR2Ⅲc mRNA相对表达量为(1.782±0.342),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组(P<0.05);病理分级高级别、病理分期T2~T4期FGFR2Ⅲc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945±0.330)和(1.869±0.322),明显高于低级别和Ta~T1期(P<0.05);不同病理分级、病理分期病人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耐多柔比星253J细胞FGFR2Ⅲc mRNA相对表达量和最大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2.001±0.291)和(13.02±1.10)g/L,明显高于253J细胞(P<0.05);耐多柔比星253J细胞迁移率为(23.02±3.12)%,明显低于253J细胞(P<0.05);耐多柔比星253J细胞凋亡率为(23.22±5.50)%,明显低于253J细胞(P<0.05)。结论FGFR2Ⅲc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上调,与病理分级和病理分期有关,同时与253J细胞耐多柔比星、迁移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肿瘤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的剪切突变体Ⅲc 253J细胞 多柔比星 耐药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DAR1基因剪切突变一例 被引量:1
5
作者 汤庄力 王晓鹏 肖生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检测一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散发病例ADAR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ADAR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结果:该患者ADAR1基因11号外显子与11号内含子交界处检测到一新的c.309... 目的:检测一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散发病例ADAR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ADAR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结果:该患者ADAR1基因11号外显子与11号内含子交界处检测到一新的c.3091+1G>T剪切突变,家族成员及100例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突变。应用Mutation Taster进行剪切突变蛋白功能预测分析,提示该突变为致病剪切突变,可能导致编码蛋白的催化结构域丢失。结论:本例患者检测到一个ADAR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剪切突变 ADAR1基因
下载PDF
在mRNA水平验证SGLT2基因剪切突变的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于磊 刘国平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年第3期257-260,F0003,共5页
目的: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在以往SGLT2基因突变筛查过程中未能对剪切突变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因此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方便的验证SGLT2基因剪切突变的方法。方法:收集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临床及家系资料,55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聚合酶链反... 目的: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在以往SGLT2基因突变筛查过程中未能对剪切突变在mRNA水平进行验证,因此本研究拟建立一种方便的验证SGLT2基因剪切突变的方法。方法:收集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临床及家系资料,55名健康献血员作为对照。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SGLT2基因14个外显子及其周围内含子区和启动子区,PCR产物直接测序法筛选突变。发现可能的剪切突变后,本研究用EB病毒转染B淋巴细胞的方法建立肾性糖尿患者的永生细胞系,提取永生细胞总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SGLT2编码的mRNA,经PCR扩增后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和验证剪切突变,从而确证剪切突变对mRNA的影响。结果:在家族性肾性糖尿患者中,发现了2个剪切突变位点(IVS 1-16 C>A,IVS 11+1 G>C),通过本研究建立的验证SGLT2基因剪切突变的方法,在SGLT2基因mRNA水平验证了剪切突变对mRNA的影响(IVS 1-16 C>A:外显子3缺失,11+1 G>C:外显子11缺失)。结论:本研究解决了SGLT2基因mRNA在外周血有核细胞中表达量少造成mRNA获取困难的问题,建立了一种方便的验证SGLT2基因剪切突变的方法,为进一步探讨FRG的分子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肾性糖尿 SGLT2基因 剪切突变
下载PDF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症两家系基因突变分析
7
作者 赵安琪 曹巧玉 +4 位作者 郑璐瑶 刘庆梅 李明 吴文育 赵敬军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4年第4期234-238,共5页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例中国汉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家系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血样中DNA的基因突变,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Minigen... 目的:检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患者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收集2例中国汉族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伴少毛家系患者及其父母外周血标本,应用二代皮肤靶向测序包检测血样中DNA的基因突变,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Minigene验证剪切突变致病性。结果:先证者1的LIPH基因检测到c.742C>A(p.His248Asn)和c.982+12A>G的复合杂合突变。先证者2的LIPH基因检测到c.629-1_629delinsTT和c.686delAinsGTAGAACCCAACCTGGCT的复合杂合突变。一代测序验证显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自母亲和父亲。LIPH c.982+12A>G和c.629-1_629delinsTT尚未报道过,Minigene验证发现,剪切突变c.982+12A>G会导致内含子滞留;剪切突变c.629-1_629delinsTT会导致外显子跳跃和外显子缺失。结论:本文报道了LIPH的两个新剪切突变,通过家系验证和Minigene验证了剪切突变的致病性,丰富了LIPH导致常染色体隐性羊毛状发伴少毛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羊毛状发 LIPH基因 剪切突变
下载PDF
DMD基因5′端三个新剪切突变导致不同的疾病表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哲 林丽云 +1 位作者 袁云 宋书娟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7期666-671,共6页
目的探究DMD基因5′端剪切位点的突变与疾病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3例DMD患者的DMD基因突变,对其家系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于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在3例不同临床表型的... 目的探究DMD基因5′端剪切位点的突变与疾病表型的对应关系。方法应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和Sanger测序分析3例DMD患者的DMD基因突变,对其家系进行遗传共分离分析,并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突变对于基因功能的影响。结果在3例不同临床表型的患者中发现了3种不同的DMD基因剪切位点突变。例1在第1内含子剪切供体位点后插入了1个碱基(c.31+3insT),其临床表型为扩张性心脏病。软件预测该突变可能导致剪切供体位点失活,使翻译过程提前遇到终止密码子;例2的临床表型为Becker肌营养不良,携带包括第4内含子供体剪切位点在内5个碱基的缺失(c.264_264+4delTGTAA)。软件预测该突变可能导致mRNA加工时第4外显子的跳跃,翻译产生的抗萎缩蛋白将保留大部分的功能;例3的临床表现为Duchenne肌营养不良,其第8内含子剪切受体位点的C突变为T(c.832-3C>T)。软件预测该突变可能导致第8内含子剪切受体位点活性降低,导致使用替代性剪切位点或第8内含子的保留,二者均可能提前出现终止密码子,导致抗萎缩蛋白的缺失。家系共分离分析证实3种突变均来自患者的母亲。结论发现了3个新的位于DMD基因5′端的剪切突变,分别对应于3种不同的临床表型,对于研究基因型与表型的对应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MD基因 剪切突变 基因型 表现型
原文传递
Ⅰ型Bartter综合征新发剪切位点突变分析及文献复习
9
作者 谢彦舒 钟京梓 +2 位作者 廖海霞 官红林 蓝丹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85-189,共5页
目的:对Ⅰ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剪切位点纯合突变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基因水平上明确该病诊断,并探讨该病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Ⅰ型Bartter综合征患儿及家系临床资料,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含SLC12A1、KCNJ1、CLCNKB... 目的:对Ⅰ型Bartter综合征家系剪切位点纯合突变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从基因水平上明确该病诊断,并探讨该病的致病机制。方法:收集1例Ⅰ型Bartter综合征患儿及家系临床资料,通过二代基因测序检测含SLC12A1、KCNJ1、CLCNKB、BSND、CASR、SLC12A3等基因在内270个相关基因,用Sanger测序对筛查出来的可能致病突变位点进行家系验证,通过软件及查阅文献对突变位点致病性进行分析。结果:先证者临床表现为消瘦乏力、多饮多尿、生长发育落后、低血钾、代谢性碱中毒及高醛固酮血症,测序结果显示:SLC12A1基因c.1786+2T>C剪切位点纯合突变,其父为无症状杂合突变携带者,其母和哥哥未发现变异。查阅文献发现先证者临床表现符合Bartter综合征且SLC12A1基因为Ⅰ型Bartter综合征的致病基因,检索db SNP数据库、Clin Var数据库、HGMD数据库、Pubmed、中国知网等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均未发现该突变位点报道。同时,Poly Phen-2、SIFT和MutationTaster 5软件分析预测该突变可能为致病性突变。综合分析临床表型和基因结果该先证者可诊断为Ⅰ型Bartter综合征,且其c.1786+2T>C剪切位点纯合突变为新发致病性突变。结论:本文首次报道c.1786+2T>C突变为新发致病性剪切位点纯合突变,扩展了SLC12A1基因突变谱,为Bartter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帮助,并为进一步探索其致病机制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RTTER综合征 SLC12A1基因 NKCC2 新发突变 剪切突变
下载PDF
先天性牙发育不全WNT6基因突变的新位点
10
作者 戴卓 李丽丽 +2 位作者 张晓昕 牟永斌 陈斌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8期552-558,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牙发育不全病例与相关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的联系,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1例罕见先天性牙发育不全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牙齿的形态、数量以及全身健康状况;采集患者静脉外周血,对与牙齿发育紧密关联... 目的探讨先天性牙发育不全病例与相关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的联系,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收集1例罕见先天性牙发育不全病例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评估牙齿的形态、数量以及全身健康状况;采集患者静脉外周血,对与牙齿发育紧密关联的PAX9和MSX1基因双向测序;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查与牙发育异常相关的其他突变位点,对先证者儿子进行新发现突变位点的Sanger测序;通过模拟测算工具和体外细胞转染实验评估突变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患者的临床特征是先天性右下颌单侧第一磨牙缺失,第二磨牙为单根,且伴有右下第二前磨牙多生。在PAX9和MSX1基因测序中发现,PAX9基因中c.717C>C/T为同义突变,MSX1基因中c.119C>G为错义突变,Polyphen预测为“良性”。全外显子测序发现WNT6基因的1个全新突变位点,内含子3中的c.637-7 C>A突变,经MAXENT预测,可能影响mRNA的剪切,且先证者及其儿子均携带该突变;细胞转染实验发现,该突变对WNT6基因的mRNA剪切没有影响。结论单核苷酸多态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先天性牙发育异常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发育不全 非综合征型 剪切突变 全外显子测序 WNT6基因 PAX9基因 MSX1基因 单核苷酸多态性
下载PDF
自发KDM6A剪切位点突变致歌舞伎综合征合并性早熟和矮小一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亚玲 李淑颖 +3 位作者 王曦 聂敏 伍学焱 茅江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1年第1期8-12,共5页
目的分析一例组蛋白特异性赖氨酸脱甲基酶(KDM6A)基因自发突变导致歌舞伎综合征(KS)2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增加对疾病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 目的分析一例组蛋白特异性赖氨酸脱甲基酶(KDM6A)基因自发突变导致歌舞伎综合征(KS)2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致病基因,增加对疾病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收集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全外显子基因进行测序。结果1)患儿以真性性早熟、矮小为主要临床表现。2)患者出现KS典型的面部、骨骼、皮纹异常和智力偏低表现。3)患儿及父母外周血基因全外显子测序提示,患儿存在自发KDM6A基因剪切位点突变。结论KDM6A基因突变可导致KS。本文报道了一例KS合并性早熟和矮小的病例,而性早熟和矮小与KS的相关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舞伎综合征 KDM6A 真性性早熟 剪切位点突变 身材矮小
下载PDF
位于CD36基因剪切位点的2个新突变及其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丽兰 陈洁润 +5 位作者 蒋丽红 钟周琳 黎海燕 周燕 卢芳 吴国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056-2065,共10页
目的: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个位于CD36剪切位点的新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例CD36缺失个体(HHC和WGM)使用DNA测序和cDNA克隆测序,检测他们的CD36外显子序列及... 目的: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个位于CD36剪切位点的新基因突变,以及它们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和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方法:对在广西人群中发现的2例CD36缺失个体(HHC和WGM)使用DNA测序和cDNA克隆测序,检测他们的CD36外显子序列及mRNA蛋白编码区序列,对所发现的CD36 mRNA异常转录本建立真核表达细胞株并用Western blot实验验证异常转录本对CD36表达的影响。对所发现的新突变基因建立DNA PCR-SSP基因分型方法,在广西地区的110名CD36缺失个体群和广西地区随机的296名人群间展开人群分布调查。结果:在HHC和WGM个体中,发现了CD36剪切位点新突变CD36 c.430-1G>C,且在WGM个体中还发现了CD36 c.1006+2T>G的剪切位点新突变。cDNA克隆测序显示,CD36 c.430-1G>C可导致c.429_430ins[430-17_430-2;C](p.Ala144fsTer1)和c.430_609del(p.Ala144_Pro203del,GenBank注册号:HM217023.1)2种CD36 mRNA异常转录本的产生,而CD36 c.1006+2T>G可导致c.819_1006del(p.Ser274GlufsTer16)(GenBank注册号:HM217025.1)CD36 mRNA异常转录本的产生。通过建立的真核表达细胞株及Western blot实验验证了以上3种异常转录本均可导致CD36表达缺失。对所发现的2个剪切位点突变基因展开的人群发生率的研究显示,在110名CD36缺失个体群和随机的296名人群中,CD36 c.430-1G>C突变发生率分别为10.91%(12/110)和1.35%(4/296),而CD36 c.1006+2T>G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2.73%(3/110)和0(0/296)。结论:本研究发现了2个位于CD36基因剪切位点的新突变,初步阐明了它们导致CD36缺失的分子基础及在广西人群中的分布特征,为中国人群CD36缺失的分子机制及特征研究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36缺失 剪切位点突变 分子机制及特征 人群分布
下载PDF
婴儿高胰岛素血症可能与SCHAD基因的一处新的剪切位点突变有关
13
作者 Hussain K. Clayton P.T. +1 位作者 Krywawych S. 宁亮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儿科学分册)》 2005年第10期59-59,共1页
Fatty ac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insulin secretion, but the me chanisms are unclear. We report a case of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the sh ort-chain 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SCHAD) gene as... Fatty aci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 insulin secretion, but the me chanisms are unclear. We report a case of a novel splice site mutation in the sh ort-chain 3-hydroxyacyl-CoA dehydrogenase (SCHAD) gene associated with hyperi nsulinism. This mutation resulted in a nearly complete absence of immunoreactive protein and a decrease in fibroblast SCHAD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位点突变 SCHAD基因 高胰岛素血症 胰岛素分泌 免疫源性 成纤维细胞 短链
下载PDF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晓光 马玉萍 +5 位作者 郝运宏 金倩 周海燕 张琳 李桂英 林志淼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1例散发患者及2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DNA,PCR扩增NF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在家系的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DNA中检测到NF1基因c.... 目的:检测Ⅰ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NF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Ⅰ型神经纤维瘤病1家系、1例散发患者及200名正常对照外周血DNA,PCR扩增NF1基因全部外显子及侧翼序列并进行Sanger测序。结果:在家系的先证者及其母亲外周血DNA中检测到NF1基因c.3975-2 A>T突变,其他家系成员未发现突变位点;在散发病例中检测到c.3619delA突变,为国际上首次报道。结论:Ⅰ型神经纤维瘤病具有遗传基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型神经纤维瘤病 NF1基因 剪切突变 移码突变
下载PDF
CSNK2B基因突变致婴儿期全面性癫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佳 蒋铁甲 +1 位作者 潘小明 高峰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3-16,共4页
目的:探讨CSNK2B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CSNK2B基因剪切突变致婴儿期全面性癫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通过千人基因组数据库、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库(ESP6500SI)、外显子... 目的:探讨CSNK2B基因突变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方法:收集1例CSNK2B基因剪切突变致婴儿期全面性癫痫伴精神运动发育落后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通过千人基因组数据库、美国国家心肺血液研究外显子组测序数据库(ESP6500SI)、外显子组整合数据库(ExAC)、基因组突变频率数据库(GnomAD)及PubMed等检索CSNK2B基因突变相关的临床表型和突变位点。结果:本例患儿为CSNK2B基因剪切位点的杂合新生突变,基因位点c.557+1(IVS6)G>A,该突变国内外均未见报道。CSNK2B基因突变临床表现为婴儿期起病,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精神运动发育落后,视频脑电图及颅脑磁共振正常,癫痫发作较易控制。结论:CSNK2B基因突变可能导致癫痫发作和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基因检测有利于确定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NK2B基因 剪切位点突变 癫痫 智力落后
下载PDF
LHCG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小阴茎1例
16
作者 杨宇帆 赵亚玲 +3 位作者 王曦 聂敏 伍学焱 茅江峰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2年第10期1492-1496,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1例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小阴茎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12岁小阴茎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 目的通过分析1例促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基因失活突变导致小阴茎的致病基因和临床特点,增加对此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例12岁小阴茎患儿的临床表现、生化检验、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抽取患者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对可疑基因进行性发育障碍Panel检测。使用Mutation Taster、PANTHER等分析软件预测突变位点的致病性。同时对LHCGR失活突变的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患儿以小阴茎为主要临床表现。2)患儿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睾酮水平降低。3)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基因检测结果显示,患儿LHCGR存在复合杂合突变(c.233+1G>A和c.547G>A),突变分别来自表型正常的母亲和父亲。突变均为首次报道。4)睾酮治疗效果好,用药后阴茎增大。结论LHCGR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导致小阴茎表现,文献罕有报道。本病例扩大了对LHCGR突变致病临床表型和突变谱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阴茎 黄体生成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受体(LHCGR) 剪切位点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皮肤异常症的ADAR1基因突变分析及其与遗传性泛发性色素异常症和网状肢端色素沉着症的遗传学差异 被引量:1
17
作者 Suzuki N. Suzuki T. +1 位作者 Inagaki K. 刘安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皮肤病学分册)》 2005年第11期4-4,共1页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DSH) (also called “reticulate acropigmentation of Dohi”) is a pigmentary genodermatosis of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We have clar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four pathologica...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DSH) (also called “reticulate acropigmentation of Dohi”) is a pigmentary genodermatosis of autosomal dominant inheritance. We have clarified for the first time four pathological mutations of the double-stranded RNA-specific adenosine deaminase gene (ADAR1 or DSRAD) in four DSH pedigrees. In this paper, we report 16 novel mutations containing six missense substitutions (p.V906F, p.K1003R, p.G1007R, P.C1036S, p.S1064F, p.R1078C), two splice site mutations (IVS2 +2T > G, IVS8 +2T > A), six frameshift mutations (p.H216fs, p.K433fs, p.G507fs, p.P727fs, p.V955fs, p.K1201fs), and two nonsense mutations (p.R426X, p.QG00X) found in Japanese patients with DSH. We did not establish any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linical phenotypes and the genotypes of ADAR1 gene mutations in our examination of 16 cases plus four pedigrees. None of the different mutations identified in our studies of 20 cases suggested any founder effect. Furthermore, we did not identify any mutations in the ADAR1 gene of three patients with 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 or three patients with acropigmentatio reticularis,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diseases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DSH, although they have sometimes been suggested to be phenotypical variations of D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R1 基因突变分析 剪切位点突变 色素性皮肤病 建立者效应 无义突变 移码突变 腺苷脱氨酶 临床表型 多伊
下载PDF
靶向序列捕获联合高通量测序鉴定成人型多囊肾PKD1基因新突变
18
作者 沙艳伟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1年第1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一个成人型多囊肾蛋白激酶D1(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及临床表型。方法收集一个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临床资料,对家系内成员采用靶向序列捕获对PKD1基因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存在成人型多囊肾PKD... 目的探讨一个成人型多囊肾蛋白激酶D1(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及临床表型。方法收集一个成人型多囊肾病家系临床资料,对家系内成员采用靶向序列捕获对PKD1基因行高通量测序,并结合文献加以分析。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存在成人型多囊肾PKD1基因的c.12138+1G>A(IVS44)突变,而在家系内父亲因多囊肾引发尿毒症去世,先证者母亲一代测序结果正常。结论PKD1基因剪切位点突变是中国人群中成人型多囊肾原因之一,丰富了成人型多囊肾PKD1基因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型多囊肾 蛋白激酶D1基因 剪切位点突变
下载PDF
循环肿瘤细胞在前列腺癌中的应用
19
作者 韩明帅 武英欣 金讯波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8期613-617,共5页
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平台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从简单的CTC计数到分子分析等的跨越。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CTC检测应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 近年来,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检测平台取得了巨大进步,实现了从简单的CTC计数到分子分析等的跨越。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将CTC检测应用于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etastatic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mCRPC)阶段,将CTC检测与基因检测等技术其结合,与特定基因[如AR、雄激素受体剪切突变体7(androgen receptor variant 7,AR⁃V7)等]表达的测定相结合,以研究其在风险评估、治疗功效监测、耐药性监测、转移预测、预后预测等多方面的作用。CTC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前列腺癌最具前景的无创检测技术之一。本文就CTC检测与前列腺癌诊疗及预后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为前列腺癌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肿瘤细胞 前列腺癌 CTC检测平台 雄激素受体剪切突变体7
下载PDF
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新剪切位点突变 被引量:4
20
作者 徐佩文 邹洋 +4 位作者 李杰 黄色新 高明 康冉冉 高媛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78-781,共4页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一PcR技术检测相应的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 目的确定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PKD1基因突变。方法用测序方法检测先证者PKD1基因,并验证家系中其他成员及40名正常对照,再用反转录一PcR技术检测相应的mRNA序列的变化。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该家系中5例患者均发生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IVS23+1_+5delGTGCG)突变,mRNA序列分析证实该突变造成该基因mRNA的第23外显子3’端插入8个碱基序列。在表型正常亲属及正常对照中均未检测到该突变。结论本研究发现的PKD1基因c.8791+1_8791+5delGTGCG突变可影响mRNA的剪切,导致移码突变,可能是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家系的致病原因。本研究结果进一步丰富了PKD1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 PKD1基因 剪切突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