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文学副刊研究的历史回顾
1
作者 段从学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4,共14页
文学副刊是由书、刊、报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文献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但相比较而言它的研究非常薄弱。现代文学的副刊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六十年代的草创与开拓,八十年代以后多... 文学副刊是由书、刊、报构成的中国现代文学学科文献学的组成部分,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而特殊的领域,但相比较而言它的研究非常薄弱。现代文学的副刊研究已有60年的历史,可分为三个时期:六十年代的草创与开拓,八十年代以后多元化时期的整理和研究,新世纪以来的研究等。60年来的文学副刊研究在原始资料的保存、工具书的编纂、深入的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但也存在明显的问题和不足,积累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重要课题,昭示着未来的可能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刊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 文献学
下载PDF
《大公报》副刊研究的引文分析与信息资源建设
2
作者 李玉花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2年第22期110-112,共3页
以《大公报》副刊(1979—2011年)的79篇期刊论文作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些论文的引文数量、类型、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大公报副刊研究论文的引文规律,讨论了大公报副刊研究、文献需求及信息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 以《大公报》副刊(1979—2011年)的79篇期刊论文作为统计源,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这些论文的引文数量、类型、年代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大公报副刊研究论文的引文规律,讨论了大公报副刊研究、文献需求及信息资源建设之间的关系,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加强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纸副刊研究 大公报 引文分析 文献保障 信息资源建设
下载PDF
马华文学场域的原生态考察——副刊研究建构的意义初探
3
作者 曾维龙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本文尝试梳理马华文学副刊的沿革与发展历程,并探讨副刊研究作为马华文学研究重要的支点之一,对马华文学史以及马华文学的原生态研究所存在的意义。副刊研究的建构不仅可以丰富马华文学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考察马华原生态文学的重... 本文尝试梳理马华文学副刊的沿革与发展历程,并探讨副刊研究作为马华文学研究重要的支点之一,对马华文学史以及马华文学的原生态研究所存在的意义。副刊研究的建构不仅可以丰富马华文学史的内容,同时也可以作为考察马华原生态文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同时也论述方修和杨松年的研究成果。在两位前辈的耕耘下,战前马华文学副刊研究已建立了一定的基础,战后的马华文学副刊研究却留有大片的空白。如何进一步建构马华文学副刊研究,以深化马华文学场域的内部和外延研究,并因应着马来西亚华文报章媒体生态的变化规律而调整研究方法,这是文学副刊研究当下的疑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副刊研究 文学场域 原生态文学 方修 杨松年
原文传递
战后马华文学场域的流动与影响——以《南洋商报》副刊为个案 被引量:2
4
作者 曾维龙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15年第1期68-71,共4页
在马华文学场域中,报章副刊的角色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1920年代第一份文艺副刊诞生开始直到二战以前,马华文学的副刊曾经历过一段蓬勃发展时期。二战以后,华社百废待举,华文报刊逐步复兴。然而时局已和战前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南... 在马华文学场域中,报章副刊的角色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1920年代第一份文艺副刊诞生开始直到二战以前,马华文学的副刊曾经历过一段蓬勃发展时期。二战以后,华社百废待举,华文报刊逐步复兴。然而时局已和战前有着非常大的差距。《南洋商报》在独立以后,逐渐成为华文报业市场中的一枝独秀。1970年代至1980年代之间,一度盘踞华文读者市场之首位。《南洋商报》的副刊从二战前即树立了自己的传统。二战之后,其副刊也延续二战前的传统和专页版位。1965年新马分家,《南洋商报》将资本从新加坡转移至吉隆坡,不久后两地报馆的资本分离独立运作。吉隆坡的《南洋商报》副刊成为马华文学场域的重要支柱直到当下。本文尝试以《南洋商报》副刊的内容沿革,探讨文学的流动性现象,从另一侧面阐述马华文学系统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华文学 副刊研究 《南洋商报》 文学场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