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副干酪乳酸菌L1产淀粉酶条件优化及温度、pH对淀粉酶酶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孙竹萍 张莉力 王玉田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的副干酪乳酸菌L1能够与淀粉结合,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本实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副干酪乳酸菌产淀粉酶量以及温度、pH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为4.0、培... 从酸浆中分离得到的副干酪乳酸菌L1能够与淀粉结合,产生淀粉酶,分解淀粉。本实验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副干酪乳酸菌产淀粉酶量以及温度、pH对淀粉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对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培养基初始pH为4.0、培养温度为42℃、以6%马铃薯淀粉作为碳源、接种量为8%、培养96h时副干酪乳酸菌L1产淀粉酶量最高。副干酪乳酸菌L1产生的淀粉酶在酸性条件下具有较高活性,在pH4.0时淀粉酶活力最高,淀粉酶最适反应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淀粉酶活力最高可达102.95U/mL。其中副干酪乳酸菌L1利用不经过糊化淀粉比利用经过糊化淀粉产淀粉酶量高,说明副干酪乳酸菌L1能利用生淀粉产淀粉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酸菌L1 温度 PH 淀粉酶
下载PDF
1株副干酪乳酸菌S-4对致病弧菌的抑制特性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梁晓明 曾嘉颖 +3 位作者 王安利 叶剑敏 冯娟 廖绍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6-74,共9页
针对弧菌病害的防治,选取了一株副干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S-4对4种致病弧菌进行体外拮抗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发酵时长及稀释倍数的上清液对弧菌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了抑菌物质特性及进行共培养拮抗实验.结果显示:... 针对弧菌病害的防治,选取了一株副干酪乳酸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S-4对4种致病弧菌进行体外拮抗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发酵时长及稀释倍数的上清液对弧菌的抑制作用,同时探究了抑菌物质特性及进行共培养拮抗实验.结果显示:副干酪乳酸菌S-4对4株致病弧菌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副干酪乳酸菌S-4生长过程中,0~16 h的上清液无抑菌活性,20 h后开始表现出对4株弧菌的抑制作用;36 h时的上清液对创伤弧菌、哈维氏弧菌、副溶血弧菌的抑制率大于95.42%,且该上清液3倍稀释后的抑菌活性无显著降低,为最佳收获时间;72 h时的上清液对溶藻弧菌的抑制率达到95.72%,6倍稀释后的抑菌活性无显著降低,为抑制溶藻弧菌的最佳收获时间.进一步探究菌株间的相互拮抗表明:副干酪乳酸菌S-4在共培养4~6 h就表现出明显的抑菌活性,比上清液提前12 h产生抑制效果,在培养初期就能有效抑制弧菌的生长.生化分析表明:抑菌物质对过氧化氢酶、蜗牛酶、胃蛋白酶不敏感,与多肽类物质无关,酸碱中和后抑菌活性完全消失,推测为有机酸.本研究表明:副干酪乳酸菌S-4对4株常见致病弧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酸菌 弧菌 抑菌活性 共培养 水产养殖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的益生特性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俊 赵保堂 杨富民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52,共6页
副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抗肿瘤和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的益生菌,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益生特性及其在发酵剂制备、保存方式、食品生产和废弃物中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 副干酪乳杆菌是一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抗肿瘤和增强人体免疫等功能的益生菌,近年来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对副干酪乳杆菌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益生特性及其在发酵剂制备、保存方式、食品生产和废弃物中利用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干酪乳酸菌 益生特性 应用研究
下载PDF
乳酸菌对口腔幽门螺杆菌的拮抗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孙宗科 李琳 +4 位作者 李亚鹏 张莹 冯海霞 车团结 高恺 《中国食品工业》 2018年第3期60-64,共5页
利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来观察检测植物乳酸菌和副干酪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生长有无抑制作用,从而得知这两种乳酸菌是否对其有拮抗作用。直接点种法实验中,幽门螺旋杆菌1×10^8 CFU.mL-1菌悬液... 利用直接点种法,反点种菌落计数法和液体共培养法来观察检测植物乳酸菌和副干酪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体外生长有无抑制作用,从而得知这两种乳酸菌是否对其有拮抗作用。直接点种法实验中,幽门螺旋杆菌1×10^8 CFU.mL-1菌悬液和乳酸菌菌悬液混合液中没有抑菌圈出现,而幽门螺旋杆菌菌悬液1×10^7 CFU.mL-1和乳酸菌菌悬液混合液中有抑菌圈出现,直径大约0.7mm左右,幽门螺旋杆菌在乳酸菌软琼脂上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在细菌培养基上清液与幽门螺旋杆菌共培养中,各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菌落计数的差异在24h,48h,72h,96h时间点上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数时间点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结果来看,两种乳酸菌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培养有明显抑制作用,但随着时间推移,抑制作用会逐渐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植物乳酸菌 副干酪乳酸菌 拮抗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