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07篇文章
< 1 2 10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8—2019年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临床和食品分离株分子流行病学分析
1
作者 李雪 孙婷婷 +2 位作者 魏彤竹 王伟杰 刁文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3-288,共6页
目的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流行特征,为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对2018—2019年辽宁省301株临床和食品VP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毒... 目的了解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流行特征,为辽宁省食源性疾病的防控和应急事件的处置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对2018—2019年辽宁省301株临床和食品VP分离株进行血清学分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毒力基因(tlh、tdh、trh)鉴定及耐药试验。结果除了59株VP分离株不能进行血清学分型外,其他分离株共分为17个血清型,血清型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血清型O3与O1群分离株相似度高。PFGE主要分成11组优势带型,A-K组,其中A-G组为主要流行致病分子型。临床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主要为tlh+、tdh+、trh-,食品分离株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主要为tlh+、tdh-、trh-。VP分离株主要对β-内酰胺类(CFZ和AMP)、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ERY)耐药。即食食品分离株耐药率远高于非即食食品分离株。结论由于即食食品的特殊性和来自于国外的特性,这些菌株具有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的高风险,应高度重视。部分食品分离株也具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应给予关注。相关部门除了应加强对国内海产品及其抗菌药物使用管控外,更应加强对进口海产品的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毒力基因 血清学分型 耐药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调查分析
2
作者 张峰 陈双平 胡艳敏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192-195,共4页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性质和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食物,通过卫生学调查了解可能的污染环节,通过实验室检测病... 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类似事件发生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分析确定事件性质和可疑餐次,通过病例对照研究确定可疑食物,通过卫生学调查了解可能的污染环节,通过实验室检测病例标本判定可能致病因素。结果该起事件共发病27例(9.00%,27/300),临床表现以腹泻(100%)和腹痛(88.89%)为主;可疑餐次为2021年7月21日夜宵,可疑食物为凉拌菜(麻辣拌);19份病例粪便样品中均检出血清型为O10∶K4的副溶血性弧菌,经脉冲场凝胶电泳分析,19株菌株的同源性为100%。结论该起事件是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对企业食堂加强监管,加强事件概率调查处置过程中不同部门的沟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检测及同源性研究
3
作者 王燕春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深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旨在全面了解该致病菌在食品中的存在情况及潜在风险。方法:采集包括厨工肛拭样、患者样本等在内的多个样本,使用了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3.0%N... 目的:深入研究副溶血性弧菌引发食源性疾病的病原学特征,通过全面而系统的病原学检测方法,旨在全面了解该致病菌在食品中的存在情况及潜在风险。方法:采集包括厨工肛拭样、患者样本等在内的多个样本,使用了实时荧光PCR检测试剂盒、3.0%NaCl碱性蛋白胨水、TCBS平板、副溶显色平板等一系列试剂进行病原学检测。其中,神奈川试验和PFGE同源性分析是研究的重点。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神奈川试验中,经过20h培养的菌落在我妻氏血平板上呈现半透明环的β溶血环,被判定为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食品安全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调查与病原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荣 陈家良 +4 位作者 王洋 杨红霞 商永超 孙珊珊 张文军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调查和分析山西省阳泉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提高对食物中毒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25例有腹泻、腹痛... 目的调查和分析山西省阳泉市一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中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特征,提高对食物中毒应急事件的处理能力。方法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药物敏感实验和全基因组测序的方法分析25例有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的患者分离出的11株分离菌株。结果11株分离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其中8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tdh,1株同时携带毒力基因trh和tdh,1株只携带毒力基因trh,1株只有毒力基因tlh。血清型分为3种型别,分别是O10:K4、O4:K63以及O5:unknown。根据11株副溶血性弧菌的PFGE图谱将菌株分为5种不同的群,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分析显示8株来自患者的副溶血性弧菌具有相同的ST型,属于同一克隆群。副溶血性弧菌病原体毒力、耐药基因和药敏表型相同,符合暴发流行病学特征,判断其为该起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体。11株菌均只含有blaCARB耐药基因,且未检测到耐药质粒,对氯霉素、萘啶酸、四环素、美罗培南、阿米卡星、氨苄西林、厄他培南、替加环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和环丙沙星均敏感,对多黏菌素E中度敏感,均无耐药表型。结论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了食品而导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该食堂储存食物时生熟不分,副溶血性弧菌机会性繁殖在合适的含盐食物中也可以增殖,进而引起该起事件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 脉冲场凝胶电泳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
下载PDF
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作用
5
作者 王晓迪 郑双芝 +2 位作者 庞一 朱军莉 陆海霞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9-125,共7页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 该文探究了姜黄素介导的光动力技术(photodynamic technology,PDT)协同柠檬酸处理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和机理。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光动力技术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灭活效果、扫描电镜观察细菌形态变化,酶标仪检测PDT处理后菌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以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腺苷三磷酸酶(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的活性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基因损伤程度。结果表明,PDT杀菌效果随姜黄素浓度增加、光照时间延长和柠檬酸(0.5 mg/mL)的添加而显著增强(在最高浓度姜黄素条件下P<0.05)。当姜黄素浓度为2μmol/L,柠檬酸质量浓度为0.5 mg/mL,光照2 min后,PBS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菌落总数从7.43 lg CFU/mL降至0。光敏剂姜黄素被蓝光激活后通过电子转移和能量转移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ROS,菌体内ROS水平不断升高,胞内抗氧化酶(CAT、SOD)活性下降,ATPase活性下降,上清液中AKP活性上升,细菌发生严重形变甚至趋向于扁平,DNA条带变暗甚至消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综上,姜黄素介导的PDT对副溶血性弧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添加柠檬酸显著加强杀菌效果,为PDT在水产食品安全防控领域的推广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动力杀菌技术 姜黄素 柠檬酸 副溶血性弧菌 灭活作用
下载PDF
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抗菌肽的筛选及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抑菌作用
6
作者 邢宇凡 白淑锦 +4 位作者 金日天 翁武银 丁能水 张志刚 杨燊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101,共10页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多肽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可能的抗菌序列(RQQAENLAKFAKKG),命名为Yt9z。研究结果表明其...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严重威胁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副干酪乳杆菌发酵液中的多肽序列,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筛选出可能的抗菌序列(RQQAENLAKFAKKG),命名为Yt9z。研究结果表明其对副溶血性弧菌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MBC)为125μg/mL,可在3 h内将细菌完全杀死。通过膜通透、透射电镜、DNA凝胶阻滞分析、圆二色谱等试验探究其抑菌机制,结果在不同溶液环境下,抗菌肽Yt9z能改变自身的二级结构,进而增加细菌细胞膜通透性,并穿透细胞膜与DNA结合使其死亡。这些发现为抗菌肽Yt9z应用于副溶血性弧菌污染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干酪乳杆菌 抗菌肽 细胞膜 DNA结合
下载PDF
甘胆口服液对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肝胰腺损伤坏死病防治效果
7
作者 程安达 冯东岳 +6 位作者 郑阿钦 孙艳霞 黄雷 赵宇杰 薛兴华 姚嘉赟 王秀敏 《科技通报》 2024年第3期36-40,78,共6页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为探究甘胆口服液对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防治作用,在副溶血性弧菌人工感染对虾4 h后,通过投喂不同剂量(0.5、1.0、2....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为探究甘胆口服液对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防治作用,在副溶血性弧菌人工感染对虾4 h后,通过投喂不同剂量(0.5、1.0、2.0、3.0、4.0、5.0 mL/kg饲料)的甘胆口服液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周后观察对虾肝胰腺病理损伤情况,测定血淋巴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统计对虾发病率和感染死亡率。结果表明:甘胆口服液以2.0~5.0 mL/kg饲料的剂量给药7 d,可改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对虾肝胰腺细胞受损情况,有效抑制肝胰腺损伤导致的AST、ALT含量的异常升高,并将感染对虾死亡率降低至12%以下。甘胆口服液对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白对虾 甘胆口服液 副溶血性弧菌 急性肝胰腺坏死病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对纯培养及海虾中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的杀灭作用
8
作者 刘阳 王程可苡 +4 位作者 杨宇 罗宗洪 常冠红 王新 张春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探究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low concentration 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LcSAEW)对纯培养及海虾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的杀灭作用,该研究通过平板计数、生长曲线、电导率、膜电位、胞内物质渗漏量、活性氧和显微镜... 为探究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low concentration 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LcSAEW)对纯培养及海虾中的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的杀灭作用,该研究通过平板计数、生长曲线、电导率、膜电位、胞内物质渗漏量、活性氧和显微镜观察分析了LcSAEW对两种细菌的抑菌效果、细胞膜完整性以及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氯浓度为4、8 mg/L的LcSAEW处理纯培养副溶血性弧菌与腐败希瓦氏菌30 s时,菌落数均降低8 lg CFU/mL以上。用10 mg/L的LcSAEW处理接种两种目标菌的海虾10 min后,菌落数分别降低1.6、1.25 lg CFU/mL。LcSAEW处理后,2种细菌的代谢活性和胞内ATP浓度均降低,而电导率、胞外DNA、蛋白质和K^(+)含量均上升。此外,膜电位呈现超极化,胞内活性氧累积,细胞形态出现凹陷、皱缩现象。综上所述,LcSAEW可以破坏细胞结构、细胞膜通透性,导致细菌活性紊乱甚至凋亡。该研究可为LcSAEW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浓度微酸性电解水 副溶血性弧菌 腐败希瓦氏菌 杀灭效果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溯源分析
9
作者 庄春红 吴小凤 郑友限 《应用预防医学》 2024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分析,为避免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该食物中毒事件现场的接触者肛拭子、食物样本、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鉴... 目的 对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溯源分析,为避免类似食物中毒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采自该食物中毒事件现场的接触者肛拭子、食物样本、环境涂抹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毒力基因鉴定、血清学分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采集的38份样本中,有21份(19份肛拭子、2份环境涂抹样本)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5.3%。分离出的21株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均为O3:K6,其tlh/tdh毒力基因为阳性,PFGE分子分型显示高度同源(同源性在98.7%~100.0%之间)。结论 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引起该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为携带tlh/tdh基因的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建议监管部门加强卫生监管力度,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荧光定量PCR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抗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卵黄抗体的制备及体外作用效果评估
10
作者 张林鹏 杨诗燚 +4 位作者 白艳韩 刘沥涵 陶俊杰 林蠡 秦真东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5-226,共12页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 为研究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通过制备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与副溶血性弧菌三联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收集鸡蛋制备卵黄抗体并检测其效价、纯度和特异性。通过免疫荧光、扫描电镜和体外抑菌实验初步探究其制备的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对3种弧菌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显示,ELISA检测特异性卵黄抗体效价高达1∶51200,并维持5周;SDS-PAGE对分离纯化的卵黄抗体分析显示,随着纯化步骤的进行,卵黄抗体中的蛋白杂带逐渐减少,纯度变高。免疫荧光和免疫印迹实验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与抗原的结合具有较高的特异性。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发现,相比非特异性卵黄抗体,特异性卵黄抗体处理过的弧菌,菌体互相黏附在一起,菌体细胞表面粗糙,细胞壁破损。在体外抑菌实验中,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且抑制作用呈现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能够与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体外实验发现,卵黄抗体通过凝集和黏附,破坏菌体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发挥抑菌作用。实验结果为研发绿色、安全、高效的抗哈维氏弧菌、溶藻弧菌和副溶血弧菌三联特异性卵黄抗体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哈维氏弧菌 溶藻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 卵黄抗体 抑菌
下载PDF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检测副溶血性弧菌
11
作者 贾博涵 张琳 +3 位作者 陈耀 黄小桃 谭有将 关烨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 目的建立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技术结合乳胶微球试纸条(latex microsphere test strips,LMTS)快速检测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的方法。方法以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溶血素(TLH)基因作靶标设计引物,6-羧基荧光素(6-carboxyfluorescein,6-FAM)和生物素(Biotin)标记引物,对体系各项反应参数进行优化;将新鲜菌液作10倍梯度稀释后进行LAMP、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实时荧光定量LAMP(quantitative LAMP,qLAMP)反应,比较三者的敏感度;对副溶血性弧菌、大肠埃希氏菌、福氏志贺氏菌、粪链(肠)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LAMP扩增,验证其特异性;虾样品用菌液进行模拟污染,分析LAMP-LMTS的可靠性。结果LAMP-LMTS方法的灵敏度可达4.16×10^(2)copies/μL,与qLAMP、LAMP-琼脂糖凝胶电泳(agarose gel electrophoresis,AGE)方法结果一致,检出限要比利用外引物建立的PCR方法低10倍的拷贝数,灵敏度更高。结论该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具有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等特点,可应用于基层实验室、应急检测或现场监测,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乳胶微球试纸条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 快速检测
下载PDF
加工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和预防控制
12
作者 刘培海 林令海 +2 位作者 李大伟 陈鹏 李林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173-0178,共6页
对从加工海产品中分离的一株菌株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使用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成功地从加工海产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菌株,命名为PHVP-10。对该菌的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全自动生化鉴定仪的检测... 对从加工海产品中分离的一株菌株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使用TCBS培养基和弧菌显色培养基成功地从加工海产品中分离得到了一株菌株,命名为PHVP-10。对该菌的菌落特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分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全自动生化鉴定仪的检测结果显示其为副溶血性弧菌,可信度达到99%。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和16Sr DNA鉴定方法也确认其为副溶血性弧菌。通过将该菌的16Sr DNA序列与Gene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Blast比对,发现其与副溶血性弧菌(MG970577.1)的同源性为100%。结论:在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中,使用传统培养方法的同时,结合16Sr DNA基因序列分析或荧光定量PCR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海产品加工过程中的副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建议在原料、运输、加工环境等方面采取食品安全控制措施,以有效降低污染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分离 鉴定 预防控制
下载PDF
三门青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微生物检测与分析
13
作者 林淑琼 王莎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期0024-0028,共5页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门青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微生物检测进行专题分析,探讨其污染状况、危害程度及防控措施。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查,本文总结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三门青蟹中的分布情况,发现通过对三门青... 本文旨在通过对三门青蟹中副溶血性弧菌的微生物检测进行专题分析,探讨其污染状况、危害程度及防控措施。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实地调查,本文总结了副溶血性弧菌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及其在三门青蟹中的分布情况,发现通过对三门青蟹养殖场的实地调查,发现副溶血性弧菌在部分养殖场的水体和三门青蟹体内均有检出。基于此,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建议,以保障三门青蟹的质量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门青蟹 副溶血性弧菌 微生物检测 食品安全
下载PDF
2010—2020年江苏省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倪云龙 乔昕 +3 位作者 王燕梅 秦思 田亭 霍翔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江苏省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各设区市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采集贝类、螺类、软体动物、虾类、蟹类和鱼类等海产品2 644份,进行VP检测...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江苏省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各设区市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采集贝类、螺类、软体动物、虾类、蟹类和鱼类等海产品2 644份,进行VP检测。结果 2 644份海产品VP检出率18.95%,毒力基因携带率7.41%。不同年份、季度、月份、类型、种类、采样地点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内陆地区海产品VP检出率高于沿海地区(P<0.01)。生食/半生食和鲜/冰鲜海产品中虾类VP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6.92%和23.68%。批发市场采集的海产品中VP检出率最高(33.96%)。结论 江苏省各类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内陆地区的高污染率尤需引起重视,虾类、贝类和螺类污染高于其他海产品,应开展进一步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产品 副溶血性弧菌 污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6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分离株病原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东迅 舒高林 +3 位作者 王维钧 张阳 谷田 牛桓彩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8期89-91,98,共4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18—2019年6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分离株的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方法:对6起事件中的2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微量肉汤稀释药敏实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 目的:分析北京市昌平区2018—2019年6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聚集事件分离株的血清型、耐药性、毒力基因和分子特征。方法:对6起事件中的23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分型、毒力基因检测、微量肉汤稀释药敏实验和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21株人源分离株鉴定为3种血清型(O3:K6、O4:K8和O4:KUT),主要为O3:K6型,毒力基因均为tlh^(+)、tdh^(+)、trh^(-);2株食品分离株血清型为O8:K20,毒力基因为tlh^(+)、tdh^(-)、trh^(-)。药敏结果显示,对头孢唑啉12株菌敏感,5株耐药,6株中介;对氨苄西林1株菌中介,其余菌株敏感;对其他15种抗生素23株菌均敏感。PFGE聚类分析显示,23株副溶血性弧菌分为8种PFGE带型,5起事件的人源分离株属于优势PFGE带型PT06。结论:6起事件中的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型主要为O3:K6,多数菌株属于优势带型PT06,无多重耐药菌出现,人源分离株均携带毒力基因tlh和t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脉冲场凝胶电泳 耐药性 毒力基因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的3种分子分型方法研究
16
作者 李雪 孙婷婷 +2 位作者 魏彤竹 王伟杰 刁文丽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07-1111,共5页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3种分子分型方法间的关联性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分析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趋势及分布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对2020年辽宁省44株VP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 目的探讨副溶血性弧菌3种分子分型方法间的关联性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分析辽宁省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趋势及分布规律,为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对2020年辽宁省44株VP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PFGE、REP-PCR和ERIC-PCR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44株分离株可共分为15个血清型,8株分离株未能分型,血清群以O3群、O1群和O2群为主。临床分离株分子型相似度高,食品分离株分子型相似度低。PFGE的分辨力(DI)为0.986,REP-PCR的分辨力(DI)为0.947,ERIC-PCR的分辨力(DI)为0.935。血清型O3群菌株与O1群菌株分子型相似度高。结论2020年辽宁省VP分离株流行血清型与近5年流行血清型一致。PFGE分型方法的分辨力更优于REP-PCR和ERIC-PCR分型方法,REP-PCR分辨力要优于ERIC-PCR,这3种分型方法有很好的关联性。O3群菌株很可能来源于O1群菌株。在副溶血性弧菌所引起食源性疾病暴发流行时,有条件的实验室可以应用这3种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快速有效溯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分子分型 血清分型 亲缘关系 溯源
下载PDF
无锡市惠山区24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特征分析
17
作者 代传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3年第8期89-90,共2页
目的:通过分析无锡市惠山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生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食源性疾病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0年无锡市惠山区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 目的:通过分析无锡市惠山区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特征和发生规律,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该类食源性疾病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20年无锡市惠山区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20年无锡市惠山区共发生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24起(77.4%),罹患率为8.4%;6—9月为高发期,发生事件占全时段的79.2%;发生场所主要为餐饮单位(54.2%)、食堂(20.8%)、家宴(20.8%)、小食店(4.2%);中毒食物主要为水产品(41.7%)、混合类(29.2%)、肉及肉制品类(20.8%)、果蔬类(4.6%);患者的大便肛拭及粪便阳性检出率最高(66.5%);中毒原因以混合污染(45.8%)和交叉污染(33.3%)居多。结论:无锡市惠山区中毒事件以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事件为主,应在高发时段加强对餐饮单位、食堂等重点场所的监管,并加强水产品等高风险食物的抽查,针对重点单位和人群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教,从而不断增强居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事件 流行病学特征 对策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动态形成机制的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安琪 石成龙 +4 位作者 钱森和 王洲 赵世光 刘艳 薛正莲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46-155,共10页
为探究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在菌株生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进行探究。实验测定了2株被膜差异菌株(ATCC 17802和VP-0)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信号分子AI-2、细胞渗透... 为探究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形成机制,在菌株生理特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转录组测序技术,对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的基因表达调控规律进行探究。实验测定了2株被膜差异菌株(ATCC 17802和VP-0)的胞外多糖、胞外蛋白、信号分子AI-2、细胞渗透性和生物被膜微观形态等生理指标,研究被膜差异菌株的动态形成过程。结果显示:供试菌株生物被膜形成过程,0~12 h为可逆黏附阶段,12~48 h为不可逆黏附和微菌落形成阶段,48~72 h为成熟阶段,72~144 h为解离阶段。ATCC 17802胞外多糖和蛋白在生物被膜成熟期分泌量分别是VP-0的1.67倍和2.3倍,在生物被膜形成过程中信号分子含量相差不显著(P>0.05),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ATCC 17802呈现更聚集状态。根据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可知,3个处理组(72 h vs 8 h、48 h vs 8 h和72 h vs 48 h)分别鉴别出802、1061个和267个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分别有506、655个和96个差异基因下调,296、406个和171个差异基因上调。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能量代谢、鞭毛系统、转运系统等与生物被膜形成有关的方面。本实验详细划分了副溶血性弧菌生物被膜的形成阶段,也为生物被膜动态调控中的基因调控过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被膜形成 群体感应 副溶血性弧菌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下载PDF
上海市养殖水产品及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流行、毒力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军军 刘单阳 +3 位作者 李达容 王慧 赵勇 孙晓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50-257,共8页
为了解上海市养殖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污染、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及遗传关系。2020—2021年,采集上海市不同养殖场中南美白对虾、草鱼、鲫鱼、河蟹及养殖水和底泥,参考GB 4789.7—2013分离V.parahaemolytic... 为了解上海市养殖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污染、毒力、血清型、耐药性及遗传关系。2020—2021年,采集上海市不同养殖场中南美白对虾、草鱼、鲫鱼、河蟹及养殖水和底泥,参考GB 4789.7—2013分离V.parahaemolyticus,采用PCR法特异性扩增tlh、tdh、trh和pirA基因,多重PCR检测血清型,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耐药性,肠杆菌基因间重复序列(enterobacterial repetitive intergenic consensus sequence,ERIC)-PCR分析V.parahaemolyticus遗传关系。结果表明,234份样本中V.parahaemolyticus总污染率为30.8%,南美白对虾污染最严重(78.4%)。V.parahaemolyticus污染受季节温度影响,夏季污染率最高(51.4%)。V.parahaemolyticus均未检出毒力基因,血清群呈多样分布,O1群占优势(66.7%)。72株V.parahaemolyticus对氨苄西林和磺胺甲恶唑100%耐药,对头孢唑啉和红霉素耐药率高于7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为18.1%。对亚胺培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氯霉素和卡那霉素中介耐药/耐药率低于5%。ERIC-PCR聚类群组分散,遗传多样性高。该研究结果为上海市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水产养殖 血清型 耐药性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聚集事件的实验室检测及病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佳琪 罗昱玥 +2 位作者 章兴隆 刘义萍 周莹冰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15期93-96,共4页
目的:对一起游轮聚集性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病原学调查,为预防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采集的肛拭子、食品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tlh、tdh、trh)鉴定,脉冲场凝胶... 目的:对一起游轮聚集性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病原学调查,为预防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采集的肛拭子、食品标本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出的5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tlh、tdh、trh)鉴定,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开展药敏实验。结果:从5例病例肛拭标本中分离到副溶血性弧菌,菌株血清型均为O9:K44,所有菌株毒力基因为tlh+tdh+trh-;脉冲场凝胶电泳聚类分析显示3株同源性为100%,其余2株与这3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89%、83.78%;药敏试验显示5株分离株仅对氨苄西林中度敏感,对氯霉素、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多粘菌素E、厄他培南、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四环素、替加环素、美罗培南、头孢西丁、环丙沙星、萘啶酸、阿奇霉素、阿米卡星和链霉素均敏感。结论:引起此次聚集性食源性疾病的病原菌是副溶血性弧菌O9:K44型,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旅行机构餐饮宴席的日常监管,预防类似事件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疾病 脉冲场凝胶电泳 药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