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八株禽副粘病毒Ⅰ型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原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李银 刘宇卓 +3 位作者 朱源励 张清娴 张敬峰 沈永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为了解禽副粘病毒Ⅰ型不同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分离于三黄鸡、乌骨鸡、孔雀、鹅、鸭等不同宿主的7株禽副粘病毒的血凝特性、血凝解脱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脑内致病指数、静脉致病指数,并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8进行了比较。... 为了解禽副粘病毒Ⅰ型不同毒株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测定了分离于三黄鸡、乌骨鸡、孔雀、鹅、鸭等不同宿主的7株禽副粘病毒的血凝特性、血凝解脱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脑内致病指数、静脉致病指数,并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8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7株禽副粘病毒的毒力除分离自鸭的1株Y01属于弱毒株外,其余6株的毒力均与F48E8相当。为筛选具有优良免疫原性的禽副粘病毒Ⅰ型病毒株,用包括F48E8在内的8株病毒分别制备油乳剂灭活疫苗,免疫40日龄SPF鸡,用21 d后的血清进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用免疫鸡进行交叉攻毒试验。由交叉血凝抑制价计算出的“优势”标准(D)和交叉攻毒保护结果得知,8株禽副粘病毒的免疫原性有很大差异,SHJ00对8株禽副粘病毒的D值均大于、等于1.0,有较高的攻毒保护率,免疫原性最佳;F48E8、SHJ02、E01、KQ02、Y03、Y01依次降低;WG J02对其它7株病毒的D值均小于1.0,攻毒保护率最低,免疫原性最差。这一结果为研制对该病有效的疫苗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ⅰ型 生物学特性 免疫原性
下载PDF
鸽副粘病毒Ⅰ型病防治技术研究
2
作者 李熙华 陈关明 +5 位作者 邹以仁 刘康明 朱玉凤 杭惠兴 杨军政 顾忠林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1年第1期8-10,共3页
关键词 鸽病 副粘病毒ⅰ型 防治
下载PDF
禽Ⅰ型副粘病毒各种禽源分离株毒力及其相关基因的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韦平 韦天超 +6 位作者 杨宗维 李莉萍 王林果 韦正吉 韦信贤 李康然 刘禄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42,共8页
用测定新城疫病毒(NDV)毒力的经典方法,即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对源于鸡、鸽、鹅、珍珠鸡、孔雀、鹌鹑和画眉鸟等7种禽(鸟)源的共14个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 1)广西分离株,分别测定了毒力。同时对分离株F基因... 用测定新城疫病毒(NDV)毒力的经典方法,即鸡胚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病指数(ICPI),对源于鸡、鸽、鹅、珍珠鸡、孔雀、鹌鹑和画眉鸟等7种禽(鸟)源的共14个禽Ⅰ型副粘病毒(APMV 1)广西分离株,分别测定了毒力。同时对分离株F基因的N 端前段和HN基因的C 末端片段进行扩增、测序和分析,并绘制系谱树。结果发现,分离株的MDT在36h~75h之间,除1株鸽源毒株gxp22的ICPI值为0外,其余分离株在1 09~1 95之间;除孔雀源的分离株gxpc52在F基因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为112R R Q R R F117之外,其它13株均为112R R Q K R F117,都符合强毒株的特征。所有分离株与国内参考强毒株F48E8和国外参考强毒株HER/33在HN基因C 末端终止密码子的位置相同,也符合强毒株的特征。根据F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系谱树发现,近几年来在广西流行的APMV 1毒株的基因型为Ⅶd亚型;根据HN基因核苷酸序列绘制的系谱树表明,广西各种禽源AP MV 1分离株可分为2个群。研究的结果表明,根据F基因裂解位点附近的氨基酸序列和HN蛋白翻译的终止密码子的位置判定APMV 1毒力的结果,都与毒株在临床上的致病情况相符。因此,根据F基因和HN基因序列和结构的特征,均可以判定APMV 1临床分离株的体内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毒力测定 F基因 HN基因 系谱树 新城疫病毒
下载PDF
血清Ⅰ型鸭源副粘病毒HN蛋白基因的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艳华 丁壮 +2 位作者 常爽 毕玉海 徐明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5-318,共4页
参考GenBank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MV)SF02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DP1/0z株的HN基因,并进行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研究。结果显示,HN基因共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 参考GenBank发表的鹅副粘病毒(GPMV)SF02株基因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采用RT—PCR技术扩增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DP1/0z株的HN基因,并进行遗传变异及原核表达研究。结果显示,HN基因共1716bp,编码571个氨基酸,存在6个潜在的糖基化位点和13个完全保守的半胱氨酸(C)残基。与GenBank中收录的鹕源副粘病毒HN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分别为81.3%~98.3%和87.2%~98.4%,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DP/02株与鹅源副粘病毒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经SDS—PAGE、Western—blot分析,原核表达的HN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在63000左右,1mol/L(终浓度)IPTG时间梯度诱导,3h时HN蛋白表达量最高,占整个菌体蛋白含量的30%,且能与鼠抗鸭源血清I型禽副粘病毒阳性血清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HN基因 遗传变异 原核表达
下载PDF
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杨荣 何奇松 +6 位作者 伍和明 冯淑萍 付薇 徐贤坤 蒋家霞 孙翔翔 熊毅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1-1045,共5页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 【目的】了解广西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的流行特征、毒力强弱及基因类型,为今后开展猪源副粘病毒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也为有效防控副粘病毒感染奠定基础。【方法】采集疑似发病猪组织病料,通过鸡胚接种传代分离病毒后,分别进行血凝(HA)与血凝抑制(HI)试验、平均死亡时间(MDT)和脑内接种致死指数(ICPI)测定,然后运用RT-PCR对分离株进行鉴定及扩增部分F基因片段,并对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及比对分析。【结果】从广西疑似发病猪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猪源禽I型副粘病毒,其HA、HI效价均为26,鸡胚最小致死量为10-8/0.1mL,MDT为60h,ICPI为1.45;分离株F基因112~117位裂解位点的氨基酸组成为R-R-Q-R-R-F,与NDV标准强毒株HER33、F48E9的裂解位点一致;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与标准强毒株F48E9、中等毒力代表毒株BeaudetteC的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86.5%和85.7%,其推导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0.1%和90.8%。【结论】猪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分离株为强毒株,属于基因Ⅱ型,是传统型毒株,广西地区禽I型副粘病毒宿主范围呈不断扩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源禽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序列分析 F基因 广西
下载PDF
鸽Ⅰ型副粘病毒ZQ98-1株F基因全序列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谢青梅 曹永长 毕英佐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55-357,共3页
本研究报道了PMV_1/鸽 /肇庆 /1/1998株 (ZQ98_1株 )F基因的全序列。该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 1712bp ,编码由5 5 3个氨基酸组成的F0多肽。F0蛋白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112 K_R_Q_K_R_F117,F0蛋白中有 3个与病毒融合相关的重要抗原位... 本研究报道了PMV_1/鸽 /肇庆 /1/1998株 (ZQ98_1株 )F基因的全序列。该基因核苷酸序列长度为 1712bp ,编码由5 5 3个氨基酸组成的F0多肽。F0蛋白裂解位点处的氨基酸序列为112 K_R_Q_K_R_F117,F0蛋白中有 3个与病毒融合相关的重要抗原位点和 6个糖基化位点。经比较 ,鸽Ⅰ型副粘病毒ZQ98_1株和PMV_1/Pigeon/England/116 8/84(116 8/84)株、Warwick株及Ulster株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 95 %、90 %和 89% ,氨基酸的变异率分别为 5 .4%、6 .2 %及 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序列分析 克隆
下载PDF
鹅Ⅰ型禽副粘病毒融合蛋白基因3′端cDNA片段的分子克隆 被引量:4
7
作者 陈金顶 廖明 辛朝安 《中国兽医科技》 CAS CSCD 2000年第8期6-8,共3页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 (F基固 )cDNA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以分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 1株的核酸 (RNA)为模板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 3′端进行扩增 ,获得了预计的 884b... 参考禽副粘病毒的融合蛋白基因 (F基固 )cDNA序列 ,设计并合成了 1对引物 ,以分离到对鹅有致病力的Ⅰ型禽副粘病毒GPMV/QY97 1株的核酸 (RNA)为模板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对其融合蛋白基因 3′端进行扩增 ,获得了预计的 884bp左右的片段。将该片段克隆进 pGEM TEasy质粒载体 ,获得重组质粒T GPMVF3′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和PCR方法对该重组质粒进行鉴定 ,证明所克隆的片段即为目的基因片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融合蛋白基因 分子克隆
下载PDF
鸽Ⅰ型禽副粘病毒F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陈金顶 廖明 辛朝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2-35,共4页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编码鸽Ⅰ型禽副粘病毒GD/P1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884bp的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质粒中,获得了重组质粒T-pPWV-F-I,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9和HER/33相应... 利用RT-PCR技术获得了编码鸽Ⅰ型禽副粘病毒GD/P1分离株F0裂解位点附近884bp的F基因cDNA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GEM-TEasy质粒中,获得了重组质粒T-pPWV-F-I,核酸序列测定和分析表明,该片段与新城疫病毒强毒株F48E9和HER/33相应区域的同源性分别为87.5%和88.19%,与新城疫病毒弱毒株LaSota和B1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3.83%和84.15%.该病毒F0裂解位点的氨基酸序列为Arg-Arg-Gln-Lys-Arg-Phe-Ile-Gly-Ala.这在分子水平上证明该毒株较接近于新城疫病毒强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分子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F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云涛 何永强 +4 位作者 刘光清 梁华丽 倪征 华炯钢 李双茂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1期1-5,共5页
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F基因的cDNA序列,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Ⅰ型禽副粘病毒,命名为YH99V株。以YH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用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F基因的cDNA序列,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所克隆的基因片段长度为1 750 bp,含有1个1 662bp的开放式阅读框架(ORF),编码553个氨基酸。将YH99V株F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国内外新城疫毒株的F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7%-99.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3%。YH99V株在F蛋白裂解位点区的氨基酸序列与弱毒株在这一区域的序列完全相同,表明为弱毒株。根据F基因的全核苷酸序列,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F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显示YH99V株与Lasota等参考毒株同属于基因Ⅱ型,表明它们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系统发育树
下载PDF
鸭Ⅰ型禽副粘病毒YH_(99)V株HN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云涛 何永强 +4 位作者 刘光清 梁华丽 倪征 华炯钢 李双茂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3-667,共5页
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 在浙江地区进行鸭病病因的调查过程中,从患病鸭群中分离到一株引起鸭产蛋锐减而不死亡的病毒,经鉴定该病毒属于禽副粘病毒Ⅰ型,命名为YH_(99)V株。以YH_(99)V株的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一步法扩增出其HN基因的cDNA片段,然后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中,对其进行序列测定。测序后拼接出HN基因的序列长度为1785bp,该基因的ORF总长为1734bp,编码577个氨基酸。将YH_(99)V株HN基因序列和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新城疫毒株的HN基因相应序列比较后发现,它们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在82.1%~99.7%,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87.2%~99.5%。在同源性比较的基础上,进一步绘制了Ⅰ型禽副粘病毒株HN基因的系统发育树。这对于Ⅰ型禽副粘病毒毒力基因的功能分析和该病的分子流行病调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HN基因 序列测定与分析
下载PDF
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东生 姜峥荣 +1 位作者 陈学杰 龙洪光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1年第9期26-28,共3页
采用鸡胚接种的方法从病死鸽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其血凝效价(HA)平均为28,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所分离的病毒林为Ⅰ型副粘病毒。该病毒对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为0.39... 采用鸡胚接种的方法从病死鸽中分离到了一株病毒,其血凝效价(HA)平均为28,该病毒株能凝集鸡红细胞的作用可被新城疫标准阳性血清所抑制,所分离的病毒林为Ⅰ型副粘病毒。该病毒对1日龄雏鸡脑内致死指数(ICPI)为0.39,肌肉注射1日龄雏鸡不发病,该毒株对雏鸡和鸡胚来说为弱毒力株。用30日龄的幼鸽做人工发病试验时可复制此病,并使其 HI平均抗体滴度由第 15 d的 2. 9 log2上升到第 25 d的 7. 25 log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分离 鉴定 鸡胚接种
下载PDF
一株鸽Ⅰ型副粘病毒的分离鉴定及F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祥 孙静 +6 位作者 智敏 杨晓宇 付恬 吕欣孺 马沛然 杨思远 柴洪亮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0-444,共5页
东北某动物园鸽群发生异常死亡,采集病死鸽脏器,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试验和RT-PCR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尿囊液呈Ⅰ型副粘病毒核酸阳性。通过对F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BS0904裂解位点基序为112RRQKRF117... 东北某动物园鸽群发生异常死亡,采集病死鸽脏器,通过SPF鸡胚进行病毒分离,采用血凝试验和RT-PCR试验,鉴定结果显示尿囊液呈Ⅰ型副粘病毒核酸阳性。通过对F基因进行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株BS0904裂解位点基序为112RRQKRF117,符合NDV强毒株的典型分子特征;分离株F基因与疫苗株LaS ota、B1、Clone 30、VG/GA、V-4、Mukteswar及经典强毒株F48E9的核苷酸同源性较低,仅为84. 2%—85. 8%;而与2011—2013年在中国多个地区鸽中所分离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则高达98. 8%—99. 9%,并且在遗传进化树上位于同一分支,属于ClassⅡ,基因型为Ⅵb-EU/re。该基因型毒株在中国鸽群中有较长时间、较大范围的流行传播,且与疫苗株遗传进化关系较远,说明疫苗株不能对鸽群提供有效的免疫保护,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鸽群进行Ⅰ型副粘病毒的有效防控,需要针对Ⅵb基因型研发新疫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 Ⅵb基因 遗传进化分析
下载PDF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 被引量:1
13
作者 游洪 王林川 陈芳艳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35,共2页
关键词 鸽瘟 副粘病毒 致病性 防疫
下载PDF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鹏 王家乡 周祖涛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中旬)》 CAS 2006年第2期148-150,101,共3页
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Ⅰ)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概述了PPM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 鸽Ⅰ型副粘病毒(Pigeon Paramyxovirus 1,PPMV-Ⅰ)病是由禽Ⅰ型副粘病毒引起的、流行于鸽群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急性传染病,是危害养鸽业的主要疫病之一。概述了PPMV-Ⅰ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鸽(Colurnbe lira) 副粘病毒 研究进展
下载PDF
鸽Ⅰ型副粘病毒F基因序列的扩增、序列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路振香 李刚 陈溥言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3期176-177,共2页
目的根据NDV的F基因保守区设计1对引物,用RT-PCR方法扩增出鸽型副粘病毒JS株融合蛋白基因(F基因)的部分片段,并测序。结果表明,JS株与现今国际上已发表的NDV的LaSota株F基因的同源性为96.6%,与F48E9株F基因的同源性为94.0%。
关键词 副粘病毒 F基因序列 同源性分析 序列测定 RT-PCR方法 融合蛋白基因 LASOTA NDV 保守区
下载PDF
禽Ⅰ型副粘病毒病快速诊断及广西分离株F基因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禄 韦平 +3 位作者 韦天超 左天荣 李康然 甘甲忠 《广西畜牧兽医》 2003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副粘病毒 快速诊断 广西分离株 F基因
下载PDF
当前禽副粘病毒Ⅰ型的流行新特点及防制对策
17
作者 王永坤 《中国禽业导刊》 2000年第21期7-8,共2页
关键词 副粘病毒ⅰ型 新城疫病毒 流行特点 毒株特性 免疫失败 免疫生物制剂
全文增补中
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诊断与防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邱深本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33-34,共2页
鸽型副粘病毒病是目前对鸽最为严重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非免疫鸽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最高可达100%,少的也有30%以上,在免疫鸽群中则以散发性为多。现将某大型种鸽场发病及其诊断、防治情况报道于下。1 发病情况某市... 鸽型副粘病毒病是目前对鸽最为严重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在非免疫鸽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最高可达100%,少的也有30%以上,在免疫鸽群中则以散发性为多。现将某大型种鸽场发病及其诊断、防治情况报道于下。1 发病情况某市一个新建成投产不久的肉鸽饲养场,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粘病毒 诊断 控制
下载PDF
鸽禽Ⅰ型副粘病毒病的病原特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邹永新 刘思伽 《家禽科学》 2005年第10期47-49,共3页
关键词 鸽禽副粘病毒 病原特性 交叉反应 诊断方法 防治措施 血清学诊断
下载PDF
山东半岛地区高致病力禽Ⅰ型副粘病毒毒株分离与血清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程璐 郑法新 +2 位作者 李侠 时学斌 尹玲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9期239-240,共2页
分离了山东半岛地区的4株禽Ⅰ型副粘病毒强毒株,并对其血清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株鸡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属于强毒株,鸽源禽Ⅰ型副粘病毒对鸡不发病,对鸽则表现为强毒株。
关键词 副粘病毒 毒株分离 血清学特性 山东半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