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州方言副词“白”和近代汉语副词“白” 被引量:3
1
作者 张永奋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5-127,共3页
近代汉语副词“白”,多释为“竟”,并以为在现代汉语中早已无踪可寻,其实,在浙江台州方言中却依然存在,而且,由此反观近代汉语,“白”亦当释为“就”而非“竟”。
关键词 近代汉语 方言 副词 “白 “就”
下载PDF
“白”类副词是具有特定预设的副词 被引量:6
2
作者 任瑚琏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9-152,共4页
关于现代汉语中“白”类副词具有“预设否定”功能 ,是“预设否定副词”的认识包含了对“预设”概念、特别是对该类副词语义功能的严重误解。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辩正 ,指出该类副词的语义功能不是否定话语的预设而是使话语具有特定预设 ,... 关于现代汉语中“白”类副词具有“预设否定”功能 ,是“预设否定副词”的认识包含了对“预设”概念、特别是对该类副词语义功能的严重误解。本文对此进行分析辩正 ,指出该类副词的语义功能不是否定话语的预设而是使话语具有特定预设 ,这是该类副词的词义具有该预设 ,用于话语时即将其带入话语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副词 预设 否定 语义功能
下载PDF
近代汉语情态化副词“白”再议——兼论副词“白”的虚化方式和内部差异及联系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谊生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本文考察“白 2 ”的分布和搭配 ,分析其意义和语用 ,最后从语言发展和虚化、接触和借用等角度对“白 2 ”的来源进行探索 ,并结合实际用例分析当前出版物中有关的整理、校勘情况。
关键词 近代汉语 情态化副词 "" 虚化方式 语法化 主观性 元语 情感算子 语义 语用
下载PDF
预设否定副词“白”与“干”的语义演变与多元动因
4
作者 杨媛媛 李凯蕾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85-91,共7页
预设否定副词“白”(无代价/无效果)核心义出现早于预设否定副词“干”,二者在北宋时期的连用共现现象表明了副词“白”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副词“干”。二者的语法化进程中展现的语义因子的遗传、句法功能的悬空、与神经中枢系统相似的“... 预设否定副词“白”(无代价/无效果)核心义出现早于预设否定副词“干”,二者在北宋时期的连用共现现象表明了副词“白”的语法化程度高于副词“干”。二者的语法化进程中展现的语义因子的遗传、句法功能的悬空、与神经中枢系统相似的“有限多联结结构”的语言规约制导是二者发生语法化的基础,二者的语法化历程中主客观语义的演变,揭示了语法化与主观化演变方向存在不一致现象,即语言的主观化仅为语法化进程中某一阶段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副词“干” 语义演变 连用共现 动因与机制
下载PDF
副词“白”的语法化及动因初探 被引量:4
5
作者 肖金香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qu... 语法化是自主词向语法成分转化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包括实词虚化、句法化和词汇化三种现象。文章把现代汉语中具有否定性和情态性副词"白"作为研究对象,从汉语史的角度在历时平面上描述"白"由实词虚化成否定副词"白"和情态性副词"白"的整个语法化过程,并从语义、语用方面分析了它语法化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 否定性副词 情态化副词 语法化 动因
下载PDF
汉语副词“白”研究综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冬梅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6年第10期19-22,共4页
本文主要从副词"白"的语义、来源和形成三个方面概括介绍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副词"白"的研究情况,为"白"字的通史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副词“ 通史研究
下载PDF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 被引量:8
7
作者 张谊生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3期128-132,共5页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张谊生0引言0.1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否定(negation),然而,作为一种非线性的语法范畴,在各种语言中,具体所用的否定方式与手段,各类否定词语的否定范围与焦点、否定强度与功用等... “白”类副词的表义特点及其潜在内涵张谊生0引言0.1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否定(negation),然而,作为一种非线性的语法范畴,在各种语言中,具体所用的否定方式与手段,各类否定词语的否定范围与焦点、否定强度与功用等等,都具有各自的特点。在汉语中,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类副词 否定词 表义特点 否定副词 骆驼祥子 附加说明 现代汉语副词 否定功能 语义指向 付出代价
下载PDF
论明清时期副词“白”的进一步虚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李明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129-131,共3页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 明清时期副词"白"的用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白1",表示"徒然无效地"、"不付代价、无偿地",位于动词短语肯定式前,否定动作行为的"有效性"或"有偿性",兼具预设否定功能和情态化表述功能。第二类是"白2",由"白1"的语义虚化而来。修饰动词短语否定式时,表达抱怨、不满、失望等消极情绪,可译为"总、就是、偏偏;"修饰动词短语肯定式时,既能表"只不过、仅仅"等限制义,也能传达说话者轻松随意的语气,表"随便、稍微"等。此时的"白2"意义更加虚化,否定意义丢失,其功能向单一的情态化表述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明清时期 进一步虚化 语用功能
下载PDF
浅析副词“才”“白”“都”的预设
9
作者 司胲锐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08年第6期68-71,共4页
“预设”是指人们在运用自然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对某些隐含着的语境因素所作出的设定。文章以现代汉语为对象,着重探讨“才”“白”“都”三个预设触发词所触发的预设,从总体上揭示了这三个副词预设的基本情况。
关键词 预设 副词预设触发语 “才” “白 “都”
下载PDF
“白”和“白白”义项的多角度考察
10
作者 刘昌德 《俪人(教师)》 2016年第2期221-222,共2页
公认的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主要有“不、没(有)、未、别”等.其实,汉语中还有一类特殊否定副词较少研究,它们是“白、空、干、瞎、徒、虚、枉、白白”等.本文对这类特殊否定副词中的代表“白”和“白白”的义项多少问题做了分析.
关键词 特殊否定副词 白白 义项
下载PDF
“不V白不V”构式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易正中 杨年保 《云梦学刊》 2015年第2期128-132,共5页
"不V白不V"构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相当于"(即使/如果)不V,(也)白不V"。它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对"V"的肯定,其构式义为:"应该V"。该构式的形成机制是结构的"紧缩"和语义的"压缩&q... "不V白不V"构式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相当于"(即使/如果)不V,(也)白不V"。它通过否定之否定达到对"V"的肯定,其构式义为:"应该V"。该构式的形成机制是结构的"紧缩"和语义的"压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白 否定之否定 构式 语用否定
下载PDF
近代汉语预设否定副词探微 被引量:15
12
作者 张谊生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7-35,共9页
0.前言0.1从否定的对象和角度看,汉语的否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命题的否定(stantmentnegation),一种是对预设的否定(presupposionnegation),近代汉语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在近代汉语中,对命题的否定,除了使用否定动词... 0.前言0.1从否定的对象和角度看,汉语的否定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命题的否定(stantmentnegation),一种是对预设的否定(presupposionnegation),近代汉语的情况当然也不例外。在近代汉语中,对命题的否定,除了使用否定动词和否定代词以外,主要使用否定副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副词 近代汉语 否定词 付出代价 “白 否定功能 虚化过程 隐性与显性 儿女英雄传 《汉语大词典》
下载PDF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历时嬗变(1750—1950)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冬青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52-57,共6页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 北京话徒劳类语气副词主要包括"空"类和"白"类副词两大类。"空"类副词主要包括"空"、"空自"、"平空"、"凭空"、"凭空里"等副词;"白"类副词主要包括"白"、"白白"、"平白"等副词。两类副词无论在内部成员的组成还是各自的语法意义及语法功能上,都与现代汉语有所差异。文论通过对其个体的考察,揭示徒劳类语气副词的嬗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话 “空”类副词 “白”类副词 历时嬗变
下载PDF
汉语“白V”结构的预期偏离义
14
作者 张渊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9-51,共3页
"白V"结构的预设问题学者们一直莫衷一是。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学者们的争议主要存在于对"白V"结构预设义的产生和"白"的名称界定两方面。经过考察,可以发现,笼统地称"白"为反预... "白V"结构的预设问题学者们一直莫衷一是。对学者们的观点进行总结,可以发现学者们的争议主要存在于对"白V"结构预设义的产生和"白"的名称界定两方面。经过考察,可以发现,笼统地称"白"为反预期副词不够严谨,采用预期偏离的提法更为恰当。"白V"结构预期偏离义的产生与其语义特征和主观性强有极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白 “白V”结构 预期偏离
下载PDF
概念驱动和句法制导的语句构成和意义识解——以“白、白白(地)”句的语义解释为例 被引量:19
15
作者 袁毓林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02-417,479,共16页
本文通过副词"白、白白(地)"的语义解释问题讨论人脑如何植根于概念结构、并在句法结构的制导下来生成语句和识解其意义。首先描写"白、白白(地)"的不同义面及其用法特点,然后讨论"白、白白(地)"的不同... 本文通过副词"白、白白(地)"的语义解释问题讨论人脑如何植根于概念结构、并在句法结构的制导下来生成语句和识解其意义。首先描写"白、白白(地)"的不同义面及其用法特点,然后讨论"白、白白(地)"的不同意义所共享的概念结构基础。接着,通过众多实例分析,指出"白、白白(地)"的两种意义是通过句法结构的制导来明确的:1)当陈述"白、白白(地)"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的主语没有付出而白得时,把"白、白白(地)"识解为"无代价、无报偿";2)当陈述"白、白白(地)"所修饰的动词性成分的主语没有收获而白搭时,把"白、白白(地)"识解为"无收获、徒然地"。通过这个案例说明,语言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自组织系统,具有随时间进化和不断涌现出新的成分和新的构式的特性;语言从概念结构、论元结构到句法结构和语句构式等多层面的结构型式,为人脑基于层级性模式识别的信息加工方式提供了结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白白(地)” 概念结构 句法结构 语义解释 识解 义面确定
原文传递
丹江方言的语气副词“白” 被引量:3
16
作者 苏俊波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1-45,共5页
丹江方言有个读为[pε53]的语气副词,可以表示确定、委婉、猜测、深究等语气,应该是反问句中"不会"的合音。
关键词 丹江方言 语气副词
原文传递
清代北京官话特殊副词“白”来源于满语的若干旁证 被引量:2
17
作者 魏兆惠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28-135,共8页
清代北京官话中有个比较特殊的副词"白",和汉语史上表"无偿地;徒然的"等义的"白"有一定的差异。学界对其来源有争议。从文献出处、后人的改写、出现和衰落的时间等方面看,"白"应该是个满语借词。
关键词 清代 北京官话 副词“ 满语
原文传递
隐性否定副词“白”的功能扩散、语义识解及其演变机制
18
作者 曾静涵 袁毓林 《语言学论丛》 2019年第1期314-340,共27页
本文以"白"为例,考察汉语中具有隐性否定特征的副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从逻辑语义、原型范畴等角度探究"白"不同语义及词性的演变机制。文章首先提出现代汉语中的"白"具有多种词性和语义,并选取含有不... 本文以"白"为例,考察汉语中具有隐性否定特征的副词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从逻辑语义、原型范畴等角度探究"白"不同语义及词性的演变机制。文章首先提出现代汉语中的"白"具有多种词性和语义,并选取含有不同词性的"白"的典范清代白话文著作作为封闭语料,列举、分析其不同词性及复杂语义。其次,在说明"白"具有隐性否定语义的基础上,考察"白"的隐性否定语义带来的语用功能及该功能的扩散情况和识解策略。最后,探讨副词"白"在各个历史层面的语义演变情况,并对演变机制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隐性否定 语用功能 语义识解 演变机制
原文传递
副词“白”的始见书证 被引量:9
19
作者 邱冰 《中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71,共1页
近代汉语副词“白”及其来源问题,时贤多已论及。马思周先生《再论近代汉语副词“白”》一文(载《中国语文》1990年第5期)认为当“特意”讲的“白”,其源“似是开始于宋代的‘白’的词义引申,如,不加任何调料只以日光曝晒而成的荔... 近代汉语副词“白”及其来源问题,时贤多已论及。马思周先生《再论近代汉语副词“白”》一文(载《中国语文》1990年第5期)认为当“特意”讲的“白”,其源“似是开始于宋代的‘白’的词义引申,如,不加任何调料只以日光曝晒而成的荔枝干儿叫‘白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词 “白 南北朝时期 汉语语法
原文传递
关于“或”的词性问题 被引量:2
20
作者 杜少先 杜占先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9-71,共3页
“或”是古汉语中的常用词,意义和用法较多,这里要讨论的是下列各例中的情形。 (1)故曰:“或劳心,或劳力。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3)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关键词 常用词 范围副词 日观 文言虚词 复指关系 结构助词 衣冠 何乐士 回视 《与元九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