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26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杨梅园地种植绿肥及其割刈覆盖的效果 被引量:2
1
作者 吴益伟 郑纪慈 《浙江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220-222,共3页
通常我省杨梅园地管理较为粗放,尤其是金(华)—兰(溪)地带内陆河谷产地,海拔200~400米山坡,土壤富含砂砾,酸性较强,潜在养分和有效养分含量不高;园地土壤蒸发量大,灌溉条件差,伏旱严重,影响杨梅生长,故其产量和品质不如沿海产区。为了... 通常我省杨梅园地管理较为粗放,尤其是金(华)—兰(溪)地带内陆河谷产地,海拔200~400米山坡,土壤富含砂砾,酸性较强,潜在养分和有效养分含量不高;园地土壤蒸发量大,灌溉条件差,伏旱严重,影响杨梅生长,故其产量和品质不如沿海产区。为了改善杨梅生长的立地条件,探讨杨梅树丰产、稳产、优质的土壤培肥途径,增加经济收益,我们于1987~1989年,在兰溪市石渠乡杨梅园地进行了绿肥的种植及夏季割刈覆盖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试验初步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绿肥 割刈 种植 园地
下载PDF
{割刈}概念域上位词概念结构的历时演变及其替换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淑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66-74,共9页
元代以前{割刈}概念域的上位词为“刈”;明末清初以后“割”取代“刈”成为该概念域的上位词。文献用例表明,二者都可表征如下三个概念层级:一是指称把长着的草本植物收割下来;二是表示把长着的庄稼收割下来;三是称说把动物肢体切割下... 元代以前{割刈}概念域的上位词为“刈”;明末清初以后“割”取代“刈”成为该概念域的上位词。文献用例表明,二者都可表征如下三个概念层级:一是指称把长着的草本植物收割下来;二是表示把长着的庄稼收割下来;三是称说把动物肢体切割下来。但各自出现的时间不同:第一个概念层级表征的时间“刈”始于春秋,“割”则在西汉后期;第二个概念层级表征的时间“刈”始于战国,“割”则远在宋代;第三个概念层级表征的时间“刈”始于战国末期,“割”却早在战国中期。此外,“割”还可指称把除草本植物、庄稼和动物肢体外的可割截者切割下来,据此“割”表征的是四个概念层级。本文旨在从语义动态识解视角为词汇的历时演变研究作一点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域 上位词 概念结构 历时演变
下载PDF
刈割对三尖叶猪屎豆养分积累与再生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志平 杨丽萍 +1 位作者 刘忠妹 杨春霞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9-178,共10页
【目的】探究三尖叶猪屎豆养分积累、再生性对刈割方式(刈割时期和频次)和留茬高度的响应,为橡胶园覆盖绿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在树龄为3年的橡胶园中设12个处理:年刈割时期和频次为营养期刈割1次和2次、花期刈割1次,每... 【目的】探究三尖叶猪屎豆养分积累、再生性对刈割方式(刈割时期和频次)和留茬高度的响应,为橡胶园覆盖绿肥管理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方法】在树龄为3年的橡胶园中设12个处理:年刈割时期和频次为营养期刈割1次和2次、花期刈割1次,每个刈割时期和频次留茬高度为20.0、30.0、40.0和50.0 cm,监测不同刈割方式和留茬高度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及干物质、氮、磷、钾、钙和镁积累量,以及刈割后1~4个月的萌发再生情况。【结果】刈割方式对三尖叶猪屎豆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下同),营养期刈割2次/年处理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显著高于营养期刈割1次/年和花期刈割1次/年处理,产量分别提高102.44%~159.62%和54.96%~149.71%,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03.19%~161.44%和50.46%~142.72%,氮积累量分别提高102.44%~159.62%和53.58%~209.70%,磷积累量分别提高100.44%~161.62%和-1.52%~65.73%,钾积累量分别提高101.42%~160.64%和-14.95%~108.59%,钙积累量分别提高104.42%~157.64%和46.65%~206.53%,镁积累量分别提高99.62%~155.44%和81.62%~223.57%。留茬高度对三尖叶猪屎豆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花期刈割1次/年处理、留茬高度30.0 cm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最高;营养期刈割2次/年处理、留茬高度40.0 cm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再生性均最佳。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刈割方式和留茬高度及其互作,对猪屎豆的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刈割方式和留茬高度均显著影响三尖叶猪屎豆的产量、干物质和养分积累量及再生性。橡胶园间种三尖叶猪屎豆的最佳刈割方式为营养期刈割2次/年,留茬高度40.0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尖叶猪屎豆 时期 频次 留茬高度 产量 养分积累 再生性
下载PDF
刈割对滇西北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4
作者 张勇 马燕丹 +6 位作者 郑秋竹 苏德荣 董世魁 梁克敏 吴凯婷 岳海涛 王晓蓉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565-1575,共11页
为探究环境干扰对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于2018—2020年对香格里拉市3个退化程度[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的高寒草甸开展刈割试验,进而分析退化高寒草甸植物C、N、P含量、C∶N∶P和N-P幂函数关... 为探究环境干扰对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该研究于2018—2020年对香格里拉市3个退化程度[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的高寒草甸开展刈割试验,进而分析退化高寒草甸植物C、N、P含量、C∶N∶P和N-P幂函数关系在不同刈割年限(0、1、2 a)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除莎草科P含量外,草甸植物群落、禾本科和杂类草的C、N、P含量在退化程度间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刈割年限的增加,退化草甸植物C、N、P含量呈先增后降的趋势(P<0.05)。(2)草甸植物C∶N和C∶P在退化程度间无差异(P>0.05)。从LD到SD,植物群落、莎草科和杂类草的N∶P比先小幅下降再显著上升(P<0.05),禾本科的N∶P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3)随刈割年限增加,草甸植物的C∶N和C∶P呈先降后增、N∶P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刈割0 a时,莎草科的C∶P和N∶P显著高于杂类草(P<0.05),与植物群落和禾本科无差异(P>0.05);刈割1 a和2 a时,莎草科的C∶P和N∶P高于植物群落和其他功能群(P<0.05);在各刈割年限,植物群落和各功能群植物间的C∶N无差异(P>0.05)。(4)随刈割年限增加,退化草甸植物的N-P幂函数关系由弱变强、幂指数趋于稳定。莎草科的N-P幂指数(小于0.1)与植物群落、禾本科和杂类草的幂指数(稳定在0.19~0.22之间)明显不同。该研究发现,刈割干扰下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退化程度间差异不大,但其随刈割年限增加发生显著变化,这说明滇西北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对刈割干扰可能具有相似的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植物群落 退化程度 年限 C∶N∶P N-P幂函数关系
下载PDF
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杜艺 张玉林 +5 位作者 柴旭田 马兴羽 李向义 鲁艳 张志浩 曾凡江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15日在南疆莎车县北疆阜康市种植油莎豆,分别于播种后第78、91、106和124天采集油莎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和盐基离子分... 【目的】探究不同刈割时间对南北疆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根际土壤养分和盐基离子的影响。【方法】2021年5月15日在南疆莎车县北疆阜康市种植油莎豆,分别于播种后第78、91、106和124天采集油莎豆根际土壤样品进行养分和盐基离子分析测定。【结果】采样点和刈割时间显著影响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P<0.05);采样点和刈割时间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P<0.05),对油莎豆根际土壤的离子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的全氮、全钾、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显著高于南疆(P<0.05),但北疆的阳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镁离子)含量显著低于南疆(P<0.05)。在北疆地区,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与速效钾和氯离子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碳酸氢根离子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南疆地区,油莎豆根际土壤的pH与速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与氯离子和钠离子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刈割改变了南北疆种植油莎豆根际土壤全钾、速效钾和速效磷含量及pH值,改变了北疆油莎豆根际土壤氯离子含量,但刈割时间和采样点(北疆)的交互作用对土壤全氮和全磷的影响最大,为实际生产中在新疆区域推广种植油莎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根际土 土壤养分 盐基离子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研究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对全株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鹏鑫 王胜男 +3 位作者 王嘉麟 许悦雯 邱晓媛 尹福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022-4035,共14页
本试验通过研究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适宜的刈割期和留茬高度。以“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刈割期(1/4乳线期、1/2乳线期、3/4线期和蜡熟期)和5个留茬高度(20、30... 本试验通过研究刈割期和留茬高度及其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饲用价值的影响,以确定青贮玉米适宜的刈割期和留茬高度。以“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刈割期(1/4乳线期、1/2乳线期、3/4线期和蜡熟期)和5个留茬高度(20、30、40、50、60 cm),共20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对青贮玉米进行青贮后,测定全株玉米青贮的常规营养成分和霉菌毒素含量。结果显示:1)刈割期和留茬高度的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中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含量及总能(GE)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中同一刈割期时CP含量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留茬高度相同时CP含量随着刈割期的推迟呈现下降趋势;2)刈割期和留茬高度交互作用对全株玉米青贮中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AFs)产生了显著的影响(P<0.05),所有处理的霉菌毒素含量均低于饲用安全规定水平;3)综合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将刈割期推迟至蜡熟期且保证留茬高度大于20 cm有利于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且在留茬高度为60 cm时表现最好。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渝青玉3号”青贮玉米在蜡熟期刈割且留茬高度在30~60 cm时有利于提高全株玉米青贮的饲用价值,且留茬高度在60 cm时能获取最大饲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株玉米青贮 饲用价值 留茬高度 主成分分析 隶属函数分析
下载PDF
短期刈割对晋北农牧交错带草地生物量的影响
7
作者 武帅楷 林茂 +4 位作者 郝杰 刁华杰 苏原 董宽虎 王常慧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8532-8541,共10页
刈割是草地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适度刈割不仅可以提高草地生物量,而且能够维持草地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农牧交错带草地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多重干扰,如何合理利用农牧交错带草地是协调生产和生态平衡的瓶颈问题。为研究刈割对农牧交错... 刈割是草地的主要管理方式之一,适度刈割不仅可以提高草地生物量,而且能够维持草地稳定性和物种多样性。农牧交错带草地受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多重干扰,如何合理利用农牧交错带草地是协调生产和生态平衡的瓶颈问题。为研究刈割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物量的影响,于2016年在山西右玉典型农牧交错带草地设置了不同刈割强度试验平台。通过留茬高度10 cm(LM,Light mowing),5 cm(MM,Moderate mowing)和2 cm(HM,Heavy mowing)来表征刈割强度,并设置不刈割处理(CK,No mowing)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刈割强度对优势物种赖草(Leymus secalinus)叶片、茎秆的生物量,群落地上生物量和不同土层(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地下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3年刈割导致群落地上生物量逐年显著降低(P<0.05),但在干旱年份促进了土壤表层(0—10 cm)根系生物量的积累。与不刈割相比,短期轻度刈割和中度刈割显著降低群落地上生物量(P<0.05),重度刈割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影响不显著(P>0.05),但对优势种赖草地上生物量有促进作用。刈割主要增加0—20 cm土层的地下生物量,但不同刈割强度对群落地下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可为农牧交错带畜牧业生产、草地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 年份 植物群落生物量 赖草 右玉县
下载PDF
长期施氮和刈割对松嫩平原羊草草甸植物磷吸收的影响
8
作者 傅浩然 胡明欣 +4 位作者 李萌 连小晴 刘涵姿 田雨 李强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462-3471,共10页
氮增加背景下刈割可能进一步加剧草地磷限制的进程,然而刈割管理如何改变草地植物磷利用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氮增加和刈割交互作用对植物磷吸收及其相关特征的影响。... 氮增加背景下刈割可能进一步加剧草地磷限制的进程,然而刈割管理如何改变草地植物磷利用特征仍有待深入研究。据此,本研究以松嫩草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长期定位观测实验,研究了氮增加和刈割交互作用对植物磷吸收及其相关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的增加降低了土壤中速效磷的含量,提高了氮磷比。同时,刈割加剧了速效磷含量的降低和氮磷比的提升。在氮增加下,植物体内磷浓度降低;而刈割则进一步加剧了植物磷浓度的下降。此外,氮增加还改善了根系形态指标,降低了根际中的无机磷含量,刈割对根系形态的适应性调整也表现出上调作用。这表明在长期施氮导致土壤速效磷减少和氮磷比增加下,植物通过降低磷浓度和调整氮磷比,以及改变根系结构和功能来适应磷的相对限制,而刈割则强化了这种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甸 氮添加 磷吸收
下载PDF
头季稻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9
作者 吴银发 杨水银 +7 位作者 缪佳利 夏宇玲 何一帆 石笑飞 彭廷 秦建权 赵全志 郑常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7,共11页
【目的】探究头季稻不同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粮饲型再生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及南方稻区解决粮饲争地、实现粮饲统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作为再生稻种... 【目的】探究头季稻不同刈割时期对粮饲型再生稻饲草和再生稻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粮饲型再生稻的高产优质高效种植及南方稻区解决粮饲争地、实现粮饲统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我国南方稻区大面积作为再生稻种植的品种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为试验材料,设开花期、乳熟期和蜡熟期3个头季刈割时期,分析头季饲草和再生季稻米的产量和品质差异,并对粮饲型再生稻模式的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头季干饲草产量逐渐增加,在蜡熟期刈割时最高,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分别达9.17和10.35 t/ha。青贮饲草的饲用品质变化趋势与干饲草产量一致,刈割时期越晚,发酵品质越优,相对饲用价值越高,且在蜡熟期刈割时青贮饲草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等发酵品质指标均达GB/T 25882—2010《青贮玉米品质分级》优质二级标准。再生季水稻产量在开花期刈割时最高,两优6326和桃优香占分别达8.94和8.92 t/ha,之后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随刈割时间推迟,再生季稻米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各刈割处理下的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度表现达到或接近GB/T 17891—2017《优质稻谷》二级标准。再生季稻谷经济收益大幅高于头季饲草,2个品种的总收益、净收益和产出投入比在开花期刈割时最高,平均分别达36755元/ha、17450元/ha和1.90,并随着刈割时期的推迟逐渐降低。【结论】以高产优质饲草生产为目的,头季宜在蜡熟期刈割;以高产优质稻米生产为目的,头季宜在开花期刈割,且该模式在开花期刈割时的总体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时期 饲草 产量 品质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初冬刈割对冬燕麦越冬率与生产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董春阳 桑瑞娟 +6 位作者 张晓霞 何云 于宗硕 孙浩 刘伯帅 姚晋 李德锋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4-81,共8页
为研究初冬刈割对旺长燕麦越冬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豫北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播种的3个早播燕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刈割、11月10日(立冬)刈割、11月25日(初霜期)刈割和12月10日刈割4个刈割处理,以10月20日晚播的燕麦为对照,分别... 为研究初冬刈割对旺长燕麦越冬率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以豫北9月10日、9月20日、9月30日播种的3个早播燕麦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刈割、11月10日(立冬)刈割、11月25日(初霜期)刈割和12月10日刈割4个刈割处理,以10月20日晚播的燕麦为对照,分别测定其越冬率、初冬产草量和草品质、再生草产量和草品质。结果表明:播种越早,初冬刈割时株高和产草量越高,最高分别可达78 cm、4.73 t/hm^(2),初冬刈割时收获的燕麦草粗蛋白含量较高,可达30%,相对饲喂价值达220;初冬不同刈割时间对越冬率的影响不同,11月10日刈割的燕麦越冬率在74.3%~97.3%之间,显著高于不刈割处理,11月25日刈割的燕麦越冬率降为3.3%~72.7%,12月10日刈割的燕麦越冬率降为0%;11月10日刈割可显著提高燕麦分蘖数;初冬第1次刈割后,再生草在乳熟期第2次刈割,共可收获2茬草,其总产量与对照仅刈割1次的产草量无显著差异。综上所述,初冬适时刈割可显著提高旺长燕麦的越冬率和分蘖数,保障第二年的生产,初冬刈割时可收获1茬高品质燕麦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燕麦 越冬率 生产性能
下载PDF
刈割方式对鬼针草修复土壤镉污染的作用研究
11
作者 徐兰兰 熊明月 +6 位作者 史应仙 聂有富 兰树华 宋洪川 黄益宗 官会林 黄晶心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9-53,共5页
为探究不同刈割方式对鬼针草修复土壤镉(Cd)污染的作用.在鬼针草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内,对比了持续种植处理(种植持续整个生长季,CK)、重新种植处理(生长季内种植2轮,每轮半个生长季,X1)、刈割老叶处理(X2)、距根部30 cm刈割(X3)、刈割顶... 为探究不同刈割方式对鬼针草修复土壤镉(Cd)污染的作用.在鬼针草一个完整的生长季内,对比了持续种植处理(种植持续整个生长季,CK)、重新种植处理(生长季内种植2轮,每轮半个生长季,X1)、刈割老叶处理(X2)、距根部30 cm刈割(X3)、刈割顶端顶芽(X4)对鬼针草生长、生物量及Cd富集能力的影响.与CK相比,X1处理鬼针草株高、直径、侧芽数和平均生长速度均显著降低(P<0.05);X3处理再生长速度和平均生长速度显著提高了34.88%、16.16%(P<0.05);X3和X4处理株高、侧芽数和生物量显著提高(P<0.05),地上生物量分别提高了62.16%、58.11%;X3、X4地上部Cd富集量分别显著提高了93.25%、77.64%(P<0.05),X3处理富集系数达到最大值2.61,因此距根部30 cm刈割对增强鬼针草提取土壤中Cd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镉污染 鬼针草 土壤修复
下载PDF
刈割对糜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子威 张东杰 吾买尔夏提·塔汉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期90-93,共4页
为了探明刈割对糜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苗期和拔节期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和位置刈割,糜子的根干重、秆干重、穗干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叶长、叶宽、主穗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分蘖数均出现不同程... 为了探明刈割对糜子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本文开展了苗期和拔节期刈割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和位置刈割,糜子的根干重、秆干重、穗干重、株高、茎粗、主茎节数、叶长、叶宽、主穗长、单株分枝数、单株有效穗数和单株分蘖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植株6叶1心时余下基2叶刈割,糜子生长至成熟期获得的生物量最大,为本次试验中的最佳刈割时期和位置。表明在恰当的时期和位置进行刈割处理可以刺激植物体的冗余和补偿效应,达到增加糜子地上部分生物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糜子 时期 位置 产量
下载PDF
刈割期对土默川平原苜蓿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13
作者 李文龙 李峰 +5 位作者 张晨 倪苗 高洁 魏晓斌 刘楠 陶雅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98-102,共5页
试验旨在探究土默川平原苜蓿的最佳刈割时期,为苜蓿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试验设置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了土默川平原紫花苜蓿(WL319HQ)不同刈割时期的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指标。结果表明:苜蓿... 试验旨在探究土默川平原苜蓿的最佳刈割时期,为苜蓿规模化生产应用提供参考。试验设置现蕾期、初花期和盛花期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测定了土默川平原紫花苜蓿(WL319HQ)不同刈割时期的产量、营养品质和经济效益指标。结果表明:苜蓿在现蕾期刈割,全年可收获干草13011.60 kg/hm2,其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分别为20.69%DM、36.91%DM、26.64%DM,相对饲喂价值(RFV)为172.11,收益为16131.34~20034.83元/hm2。在初花期刈割,全年可收获干草12829.81 kg/hm2,其CP、NDF、ADF含量分别为18.55%DM、41.03%DM、30.70%DM,RFV为147.78,收益为11791.53~15640.47元/hm2。在盛花期刈割,全年可收获干草14444.64 kg/hm2,其CP、NDF、ADF含量分别为16.80%DM、45.82%DM、35.57%DM、RFV为124.40,收益低于9889.27元/hm2。研究表明,土默川平原苜蓿在现蕾期刈割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默川平原 紫花苜蓿 生产性能 经济效益
下载PDF
刈割时期对饲料油菜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
14
作者 龚永会 王涛 +6 位作者 张林 钟伟 吴宇瑶 陈燕萍 刘萍 代文东 赵德刚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6-153,共8页
为探索饲料油菜不同刈割时期对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及稳定性,以高蛋白饲料油菜牲饲2号刈割时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时期刈割、不同种植地点及两者互作对牲饲2号植株生物量、营养品... 为探索饲料油菜不同刈割时期对生物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及稳定性,以高蛋白饲料油菜牲饲2号刈割时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终花期)为试验因子,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时期刈割、不同种植地点及两者互作对牲饲2号植株生物量、营养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刈割时期和种植地点可极显著地影响牲饲2号植株鲜重、显著影响植株干重,但互作效应对鲜重和干重的影响均不显著。种植地点除对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对粗蛋白质、粗灰分、钙、磷、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均达极显著水平;刈割时期对粗蛋白质和粗灰分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对磷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对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则达极显著水平;地点和刈割时期互作对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的影响不显著,对其他营养成分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稳定性分析表明,盛花期刈割的鲜重及粗蛋白质、钙、磷含量在两试点的变异度最小,分别为0.32%、0.05%和19.09%;初花期刈割的干重、粗脂肪、粗灰分、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变异度最小,分别为1.46%、4.59%、5.90%、1.95%、2.44%和2.06%。综合干物质和营养成分产量,终花期刈割优于盛花期和初花期,黔西点优于长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油菜 时期 生物量 营养品质
下载PDF
AM真菌接种和生草刈割对盆栽初生枳生长和土壤结构的影响
15
作者 谢小林 陈猛 +5 位作者 王勇 周莲 李成江 刘玉敏 姚青 朱红惠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5,共7页
在温室中,研究了盆栽基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初生(种子播种育苗2个月后的幼苗)枳Poncirus trifoliata生长、菌根侵染、菌丝长度、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和土... 在温室中,研究了盆栽基质接种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AM)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对初生(种子播种育苗2个月后的幼苗)枳Poncirus trifoliata生长、菌根侵染、菌丝长度、土壤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在AM真菌接种和柱花草间作条件下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和柱花草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相比,接种AM真菌显著地促进了初生枳生长,增加了土壤GRSP含量,并且土壤结构也得到改善。在AM真菌接种与柱花草间作的相同条件下,与柱花草未刈割相比,柱花草刈割对初生枳生长、菌根侵染、土壤GRSP含量和土壤结构均无显著性影响,但柱花草未刈割处理的菌丝长度是刈割处理的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根际土壤大团聚体显著地与菌根侵染率、土壤GRSP含量和菌丝长度正相关,而生草刈割影响了丛枝菌根真菌菌丝长度,可能对土壤结构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园生草 丛枝菌根真菌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质 土壤结构
下载PDF
酒石酸与农艺刈割联合辅助象草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的效应以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马兰心 唐棋 +4 位作者 辜娇峰 王德正 周航 曾鹏 廖柏寒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9-370,共12页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 针对重金属镉(Cd)污染耕地,选择适宜的经济作物并配套低生态风险辅助技术边生产边修复,对保持耕地种植属性和区域经济水平意义重大.为研究酒石酸和农艺刈割辅助象草(Pennisetum purpureum Schum)植物修复Cd重度污染的效果,在湖南东部地区某Cd污染农田开展象草的田间种植试验,分析酒石酸施用(单次施用0、1.25和2.5 mmol/kg)和农艺刈割(0、1和2次)单一或联合处理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象草Cd含量、象草生物量、象草Cd提取量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与实验田背景值相比,象草种植、酒石酸和刈割处理能够使土壤pH降低0.07~0.47个单位、土壤总Cd含量降低0.62%~39.72%,同时土壤有效态Cd含量增加1.25%~27.25%.②酒石酸施用有利于象草总生物量的增加,刈割则相反,但二者都增加了象草茎Cd含量,尤其是刈割处理,均是最后一茬收获的象草茎Cd含量较前茬更大,最高达8.94 mg/kg.③酒石酸施用量为1.25 mmol/kg且未刈割时,象草地上部位生物量最大,单位面积生物量最高达99.67 t/hm^(2)(单株达3.80 kg);同时象草地上部位Cd提取量达到最大,单位面积象草地上部Cd提取量达到213.58 g/hm^(2)(单株达8.14 mg).④酒石酸和刈割处理均对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无显著影响,但1.25 mmol/kg的酒石酸施用联合刈割2次的处理显著影响了土壤微生物β-多样性.研究显示:施加酒石酸和刈割均可提高象草茎和叶的Cd含量,且单一低剂量酒石酸处理下植物Cd提取量最大,同时试验处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在利用象草植物修复Cd污染土壤污染时,建议施用1.25 mmol/kg的酒石酸提升修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镉(Cd)污染土壤 象草 植物修复 酒石酸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不同刈割强度对晋北赖草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影响
17
作者 杨鹤明 王海南 +3 位作者 王常慧 董宽虎 刁华杰 张晓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159-3166,共8页
刈割是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合理的刈割强度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右玉县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2021年生长季不刈割、轻度刈割、中度刈割和重度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净碳... 刈割是草地的主要利用方式,合理的刈割强度对维持草地生态系统碳平衡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山西省右玉县赖草(Leymus secalinus)草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动态监测2021年生长季不刈割、轻度刈割、中度刈割和重度刈割对草地生态系统净碳交换(Net ecosystem carbon exchange,NEE)、生态系统呼吸(Ecosystem respiration,ER)和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ross ecosystem productivity,GEP)的影响,探究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对不同刈割强度的响应。实验结果显示,刈割显著影响GEP,主要是由于GEP在中度刈割处理下较不刈割和重度刈割分别提高了21.4%和21.5%,NEE在中度刈割处理下较轻度刈割和重度刈割分别显著降低了54.4%和53.6%,但刈割对ER影响不显著。在不同刈割强度下,土壤温度和土壤无机氮含量是影响生态系统CO_(2)交换的重要因子。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度刈割可以促进碳吸收而重度刈割会导致生态系统由碳汇转变为碳源,因此中度刈割为晋北赖草草地最适刈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呼吸 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赖草草地 生态系统净碳交换 土壤理化性质
下载PDF
甜高粱刈割后再生及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盼 李霄霄 +3 位作者 严发能 何远乐 白朕卿 吴佳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9-79,共11页
甜高粱是重要的饲草作物,刈割能有效提高其生产潜力。为探究刈割后甜高粱的再生及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在人工控制气候室中以水培法培养甜高粱42 d后株高约100 cm,留茬8 cm刈割,分析刈割前、刈割后7、21和35 d甜高粱株高、鲜重、... 甜高粱是重要的饲草作物,刈割能有效提高其生产潜力。为探究刈割后甜高粱的再生及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分配规律,在人工控制气候室中以水培法培养甜高粱42 d后株高约100 cm,留茬8 cm刈割,分析刈割前、刈割后7、21和35 d甜高粱株高、鲜重、叶片数、生长速率、光合作用、根系形态、结构性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研究表明,刈割破坏的甜高粱株高、叶片数、茎和叶鲜重会快速恢复,在刈割后35 d已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甚至根系鲜重和总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尖数显著高于刈割前水平。刈割后7 d生长速率显著提高,但刈割后21和35 d又降低至刈割前的生长速率。刈割对叶片净光合速率(A)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没有显著影响,但刈割后21 d蒸腾速率(E)和气孔导度(Gs)显著升高。甜高粱茎部蔗糖和葡萄糖含量及叶片蔗糖含量在刈割7 d后显著降低,而刈割21 d后上升。相反,叶片淀粉含量在刈割7 d后显著升高,而刈割21 d后显著降低。刈割35 d后甜高粱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基本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甚至根部蔗糖和茎部淀粉含量更高。刈割没有显著改变甜高粱根、茎和叶中半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但刈割后7和21 d显著降低了根、茎和叶中纤维素含量,刈割35 d后茎和叶片纤维素含量恢复至刈割前水平。综上所述,甜高粱刈割后首先通过促进叶片淀粉积累,随后增加叶片和根系蔗糖积累以及降低纤维素含量等动态调节机制,激发刈割后植株生长速率保障地上部优先再生,其次恢复根系生长发育,协同促进甜高粱快速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高粱 再生 碳水化合物
下载PDF
刈割方式对豫西北地区小黑麦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19
作者 岳竞之 孙迷平 +6 位作者 陈丽 张庆社 牛小沛 张月玲 杜文华 肖兴中 蔡友敏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97-2304,共8页
为明确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最佳刈割方式,以‘甘农2号’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抽穗期刈割1次(HD)、开花期刈割1次(FLW)、乳熟期刈割1次(MLK)、拔节后刈割2次(TWC)和3次(TRC)共5个处理,研究刈割方式对草产... 为明确豫西北地区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最佳刈割方式,以‘甘农2号’等6个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设置抽穗期刈割1次(HD)、开花期刈割1次(FLW)、乳熟期刈割1次(MLK)、拔节后刈割2次(TWC)和3次(TRC)共5个处理,研究刈割方式对草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刈割方式对小黑麦草产量影响显著(P<0.05),鲜草总产量HD>TWC>FLW>TRC>MLK,干草总产量MLK>FLW>HD>TWC>TRC;拔节后1~2次刈割,再生株枝条数、株高、草产量均显著降低(P<0.05);随生育时期推进,鲜干比和营养品质均显著下降(P<0.05),与抽穗期相比,乳熟期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分别降低32.7%,28.0%,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提高14.6%,26.9%;株高与鲜、干草产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鲜干比与粗蛋白含量、相对饲用价值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酸性、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极显著负相关(P<0.01)。综上,豫西北小黑麦最佳刈割方式为抽穗期刈割1次,此时鲜草产量最高,营养品质较高;乳熟期刈割一次干草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方式 草产量 营养品质 再生性能
下载PDF
初次刈割时间和乳酸菌剂对再生燕麦青贮品质的影响
20
作者 白瑞 关皓 +3 位作者 李海萍 王笑寒 汪辉 陈仕勇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982-2989,共8页
为研究初次刈割时间点对再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倒伏率、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B)和‘莫妮卡’(M)燕麦为材料,对照组未进行初次刈割(B0/M0),试验组在分蘖前期(B1/M1)、中期(B2/M2)及后期(B3/M3)分别进... 为研究初次刈割时间点对再生饲用燕麦(Avena sativa L.)倒伏率、青贮发酵品质及营养价值的影响,本试验以‘贝勒’(B)和‘莫妮卡’(M)燕麦为材料,对照组未进行初次刈割(B0/M0),试验组在分蘖前期(B1/M1)、中期(B2/M2)及后期(B3/M3)分别进行初次刈割,再生后在乳熟期收获并统计倒伏率。以混合乳酸菌剂为添加剂调制青贮饲料,设C处理(不添加菌处理)和J处理(按3%的量添加10^(6)cfu·mL^(-1)的乳酸菌)2个处理,室温青贮60 d,分析再生燕麦营养及发酵品质。结果表明,初次刈割时间的延后,‘贝勒’和‘莫妮卡’再生燕麦倒伏率显著下降(P<0.01)。再生燕麦青贮饲料中B3+J组具有最高的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1.27%)、最低的pH值(3.83)和最低的氨态氮∶总氮且差异均显著(P<0.01)。由此可见,分蘖后期刈割‘贝勒’和‘莫妮卡’燕麦可降低倒伏率,接种乳酸菌显著提高‘贝勒’再生燕麦青贮品质,对‘莫妮卡’再生燕麦发酵品质提升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次时间点 再生燕麦 倒伏率 乳酸菌 青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