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61篇文章
< 1 2 1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尚书台到丞相府--蜀汉前期最高军政机构的演变
1
作者 宋杰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刘备称汉中王后,其左将军府改称大司马府,并建立了尚书台。他称帝后取消了大司马府,由尚书台统领全国要务,削夺了外朝官员主要是诸葛亮的职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立丞相府,总揽全国军政事务并兼领益州牧,将后主与辅政的李严排除在决... 刘备称汉中王后,其左将军府改称大司马府,并建立了尚书台。他称帝后取消了大司马府,由尚书台统领全国要务,削夺了外朝官员主要是诸葛亮的职权。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成立丞相府,总揽全国军政事务并兼领益州牧,将后主与辅政的李严排除在决策领域之外。他领兵北伐的7年中丞相府常设在汉中,遥控朝政,带子息在身边,不再回朝面君,并于成都设立留守相府,对后主严密监视限制,其丞相府的性质可视为权臣控制皇帝和朝廷的统治机构“霸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诸葛亮 尚书台 丞相府 霸府
下载PDF
《三顾茅庐》高参与性课堂创建活的课程思政
2
作者 韩丽霞 李忠伟 《语文教学之友》 2024年第7期12-15,共4页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 《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数次误认他人为诸葛亮,这种写法被称为不写之写。诸葛亮出场之前,他人吟唱诸葛亮创作的诗文,对塑造诸葛亮形象有重要作用。刘备为何“三顾茅庐”,可从刘备和诸葛亮双方来探析。“三顾茅庐”研读,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构建高参与性课堂,有助于展示润物无声的课程思政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刘备 诸葛亮 人才 《三国演义》
下载PDF
刘备集团发动襄樊之战的动机及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寅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50-53,共4页
襄樊之战是汉末关羽在刘备授意和支持下,发动的一场攻打襄阳和樊城的战役,当时虽有一些主客观条件的便利,但并非发动战役的最佳时机。刘备集团之所以选择在不恰当的时机出兵,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目的。为进一步巩固自身政权的正统性,刘... 襄樊之战是汉末关羽在刘备授意和支持下,发动的一场攻打襄阳和樊城的战役,当时虽有一些主客观条件的便利,但并非发动战役的最佳时机。刘备集团之所以选择在不恰当的时机出兵,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目的。为进一步巩固自身政权的正统性,刘备授予关羽便宜行事的特权,允其根据情势自行决定出兵与否。然而,由于关羽刚愎自用,贪功冒进,在久攻樊城不下的情况下抽调荆州守军北上,为孙权袭取荆州制造了条件,最终身死城覆,阻碍了集团的发展与壮大。刘备集团固然在军事上惨遭失利,但从政治层面看,其以大将惨死、要地丢失的惨痛代价进一步巩固了自身政权的合法性与正统性,为刘备顺利称帝、建立蜀汉政权赢取了有力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襄樊之战 正统性 关羽 刘备
下载PDF
从派系斗争看蜀汉荆州之失
4
作者 张寅潇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404-409,共6页
蜀汉荆州之失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派系斗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能力并不突出的麋芳和士仁之所以被安置在要害位置,实与其权力背景有关。倚仗刘备的宠信,他们与性格傲慢的关羽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以致在关键时刻投敌。刘备虽有“... 蜀汉荆州之失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派系斗争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能力并不突出的麋芳和士仁之所以被安置在要害位置,实与其权力背景有关。倚仗刘备的宠信,他们与性格傲慢的关羽之间产生了激烈矛盾,以致在关键时刻投敌。刘备虽有“知人待士”之名,然其于汉中称王前后的用人却有“唯亲”之嫌,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化了心腹势力与关羽等“元老派”人物间的矛盾,对蜀汉集团的发展造成了相当不利的影响。另外,“元老派”与“荆襄派”间的冲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荆州的归属。与其说关羽“大意失荆州”,不如说蜀汉“内斗失荆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汉 荆州 派系斗争 关羽 刘备
下载PDF
“刘备托孤语”诸家观点评述
5
作者 孙启祥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9,共5页
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的一段史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从古至今近五十多位史家和学人的言论及著述显示,对其中的“君可自取”一语,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自己选取嗣君”“自行决定”三种解... 蜀汉昭烈帝刘备临终前托孤于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的一段史事,一千多年来一直受到史学界的关注。从古至今近五十多位史家和学人的言论及著述显示,对其中的“君可自取”一语,有让诸葛亮“取而代之”“自己选取嗣君”“自行决定”三种解释,而就此语所表达的刘备思想感情之真伪及作用,则有“真实感情表达”“猜忌”“乱命”“抑制内讧”“随口而言”五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政治军事形势和刘备的个人禀赋,“君可自取”应理解为在非常情况下诸葛亮可以取刘氏而代之,以保证蜀中政治集团的稳固和延续,它是刘备真实感情及意愿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刘备 诸葛亮 李严
下载PDF
谈兵法·解三国(二)
6
作者 老路 《孙子研究》 2024年第2期110-117,共8页
一、刘备助曹反受其噬建安三年(198),曹操率军攻下下邳城,与刘备同坐白门楼上,等待发落俘获的吕布及其手下一干人。吕布大将高顺、军师陈宫先后押解前来,二人均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虽有爱惜之心,但无人为其求情,只得斩之。轮到吕布,... 一、刘备助曹反受其噬建安三年(198),曹操率军攻下下邳城,与刘备同坐白门楼上,等待发落俘获的吕布及其手下一干人。吕布大将高顺、军师陈宫先后押解前来,二人均不把曹操放在眼里,曹操虽有爱惜之心,但无人为其求情,只得斩之。轮到吕布,吕布求生,向曹操表示:“明公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步,令布将骑,则天下不足定也。”曹操有疑色。刘备进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言下之意,此人断不可留。于是,曹操下令缢死吕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操 白门楼 刘备 吕布
下载PDF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7
作者 宋明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9期35-37,共3页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备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仁义之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的形象塑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刘备 人物形象 关系分析
下载PDF
浅谈《龙凤呈祥》中鲁肃的表演心得
8
作者 李舒 《剧影月报》 2024年第3期66-67,共2页
《龙凤呈祥》是京剧的传统名剧,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京剧《龙凤呈祥》是一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齐全的大戏,其中一共有三位老生,一是乔玄,一是刘备,还有一个就是鲁肃。鲁肃闯帐是... 《龙凤呈祥》是京剧的传统名剧,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中刘备过江迎娶孙权之妹孙尚香的故事而改编的。京剧《龙凤呈祥》是一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齐全的大戏,其中一共有三位老生,一是乔玄,一是刘备,还有一个就是鲁肃。鲁肃闯帐是《龙凤呈祥》的第十五场的一段戏,主要讲述的是周瑜得知刘备带领孙尚香回转荆州后准备派兵追赶,而鲁肃闯帐前来拦阻的故事。鲁肃在《龙凤呈祥》整出戏里上场的时间并不长,但在这一折闯帐中,他和周瑜都是主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尚香 鲁肃 周瑜 刘备 孙权 京剧
下载PDF
过五关,斩六将
9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9期72-72,共1页
三国时期,曹操非常欣赏关羽的才能,便设法将关羽请到曹营,并对其礼遇有加,希望关羽能为自己效力。关羽虽然在曹营受到厚待,但他的内心始终忠于刘备。当他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便决定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
关键词 关羽 刘备 三国时期 曹操 寻找
下载PDF
投鼠忌器
1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第3期71-71,共1页
三国时期,丞相曹操把持朝政,汉献帝成了傀儡。刘备进宫看到汉献帝处处受制于曹操,心中非常愤怒,但他脸上却不敢表露出来。有一次,汉献帝与曹操、刘备一起去打猎。曹操为了显示自己很厉害,竟然骑着马和汉献帝齐头并进。
关键词 三国时期 汉献帝 曹操 刘备
下载PDF
桃园结义,肝胆相照
11
《中华手工》 2024年第2期30-31,共2页
提起古代著名的兄弟情,吕逍遥与兰陵儿同时想起了刘备、关羽、张飞3兄弟。民间传说他们在桃园结义,开启了《三国演义》的风起云涌。两人灵机一动,决定穿越到三国,去见证桃园结义,了解其中的历史文化。
关键词 桃园结义 《三国演义》 民间传说 关羽 刘备
下载PDF
评《青梅煮酒:三国群星闪耀时》 (下)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那些活跃在三国时代的英雄们
12
作者 彭进 《中国商界》 2024年第10期240-240,共1页
刘备的坚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人名为天子,实为傀儡;有人威震华夏,身首异处;有人勇猛无敌,殒命小卒;有人呕心沥血,无力回天;有人祖上很阔,可轮到自己,却穷困潦倒。”作者不无感慨地如是说道,也许这就是乱世吧,大泽龙方蛰,中原鹿... 刘备的坚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人名为天子,实为傀儡;有人威震华夏,身首异处;有人勇猛无敌,殒命小卒;有人呕心沥血,无力回天;有人祖上很阔,可轮到自己,却穷困潦倒。”作者不无感慨地如是说道,也许这就是乱世吧,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也正是如此众生颠倒的魍魉世界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小人物不断坚持不断成长打下一番事业的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梅煮酒 小人物 不如意 三国时代 群星闪耀 刘备
下载PDF
山水田园诗中的环境保护
13
作者 肖爽 《方圆》 2024年第12期72-75,共4页
汉末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垦植、建设,大量砍伐林木,尤其是战争战术需要采用火攻,更是大面积地毁坏森林。如著名的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战役,陆逊于夷陵火烧刘备连营700余里的战役,更是毁林严重。此期间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植树和保... 汉末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了垦植、建设,大量砍伐林木,尤其是战争战术需要采用火攻,更是大面积地毁坏森林。如著名的火烧赤壁、火烧博望坡战役,陆逊于夷陵火烧刘备连营700余里的战役,更是毁林严重。此期间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植树和保护森林的法令与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田园诗 环境保护 火烧赤壁 博望坡 火攻 刘备 魏晋南北朝时期 汉末
下载PDF
心怀感恩,用心写“心”
14
作者 王子娇 《书法教育》 2024年第6期4-7,共4页
智者云:“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成就三国鼎立之势;晋文公感恩楚国容留之谊,在战场上信守诺言,退避三舍,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称霸诸侯... 智者云:“草感地恩,方得其葱郁;花感雨恩,方得其艳丽;己感彼恩,方得其壮大。”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成就三国鼎立之势;晋文公感恩楚国容留之谊,在战场上信守诺言,退避三舍,赢得战争的胜利,最终称霸诸侯;焦裕禄感恩于祖国和人民的培育,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奉献整个青春年华,成为全国人民歌颂的楷模……心怀感恩,可以增进彼此的情感纽带,凝聚人性的美好,从而让人生之路越走越开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怀感恩 三国鼎立 刘备三顾茅庐 信守诺言 人生之路 情感纽带 晋文公 焦裕禄
下载PDF
陆逊谋略与吴、蜀争夺荆州之战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祥才 《孙子研究》 2023年第3期86-97,共12页
222年的吴、蜀猇亭之战,以吴军的完胜而结束。原因在于,东吴采取和魏拒蜀的大战略,君臣同心,上下一致,集中全力,共同对敌。吴军主帅陆逊知彼知己,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战术,佯败示弱,诱敌深入;久拖疲敌,促敌犯错;巧妙设伏,施以火攻;跟踪追击... 222年的吴、蜀猇亭之战,以吴军的完胜而结束。原因在于,东吴采取和魏拒蜀的大战略,君臣同心,上下一致,集中全力,共同对敌。吴军主帅陆逊知彼知己,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战术,佯败示弱,诱敌深入;久拖疲敌,促敌犯错;巧妙设伏,施以火攻;跟踪追击,断其喘息之机。刘备短于军谋,战略战术一再失误,给对手造成可乘之隙。此一战役后,吴、蜀恢复联盟,共同抗魏,使三国在动态平衡中延续了40余年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备 陆逊 猇亭之战 三国鼎立
下载PDF
论刘备形象及其演变
16
作者 关庆涛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3-181,共9页
刘备利用“汉室宗亲”身份起事,拓展延续了汉家政权,为“兴复汉室”意识注入了“矢志中兴”的文化内涵。宋元以后,汉民族意识高涨,刘备成为“矢志中兴”的典型。在“兴复汉室”政治理想的推动下,刘备形象逐渐演变形成。但囿于依史演义... 刘备利用“汉室宗亲”身份起事,拓展延续了汉家政权,为“兴复汉室”意识注入了“矢志中兴”的文化内涵。宋元以后,汉民族意识高涨,刘备成为“矢志中兴”的典型。在“兴复汉室”政治理想的推动下,刘备形象逐渐演变形成。但囿于依史演义的创作规范,《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没能兴复汉室,刘备年少事迹缺乏记载,更无刘备形象的爱情描写。明清小说戏曲等通俗文学突破“七实三虚”限制,不仅实现了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理想,同时增补了刘备年少时的英雄事迹,虚构了刘备的爱情故事。刘备形象在明清时期得到丰富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丰富发展后的刘备英明帝王形象和有情有义刘郎君形象,更符合大众审美和评价标准,意在通过刘备形象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汇聚起抵御外侮、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通俗演义》 刘备 《三国志》 《反三国志演义》
下载PDF
刘备形象与汉民族意识关系论
17
作者 关庆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17-124,共8页
刘备形象与汉民族意识相互促进。一方面,刘备利用汉民族意识起事,汉民族意识推动了刘备形象的演变,使刘备由三国时期的军阀演变为千古仁君;另一方面,刘备丰富发展了汉民族意识,使汉民族意识的历史厚度由高祖开国发展至高祖开国、世祖中... 刘备形象与汉民族意识相互促进。一方面,刘备利用汉民族意识起事,汉民族意识推动了刘备形象的演变,使刘备由三国时期的军阀演变为千古仁君;另一方面,刘备丰富发展了汉民族意识,使汉民族意识的历史厚度由高祖开国发展至高祖开国、世祖中兴、昭烈矢志中兴三位一体。经刘渊、刘知远、朱熹等大力弘扬,刘备成为汉民族政权式微时“兴复汉室”政治理想的典型代表。罗贯中受依史演义的束缚,刘备“兴复汉室”政治理想最终落空,三国续书作者突破史传束缚,让刘备最终“兴复汉室”,明清戏曲以市民化欣赏旨趣,丰富发展了有情有义刘郎君的形象。受刘备形象影响,“兴复汉室”政治理想成为中国古代历史演义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民族意识 刘备形象 “兴复汉室”
下载PDF
《三国志》及传统文艺作品中的刘备
18
作者 刘咏涛 刘建奇 《文史杂志》 2023年第4期17-22,共6页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历史人物刘备,颇有勇健果决的枭雄性格和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心。唐诗里,刘备较少被歌咏,有也是某种程度上作为诸葛亮衬托的明主贤君形象出现。《三国志平话》里的刘备是一位仁德之君和社会治理... 《三国志》及裴注中的历史人物刘备,颇有勇健果决的枭雄性格和一定的政治军事才能,知人善任善于笼络人心。唐诗里,刘备较少被歌咏,有也是某种程度上作为诸葛亮衬托的明主贤君形象出现。《三国志平话》里的刘备是一位仁德之君和社会治理能手,但是其身份更像是一位平民英雄。《三国演义》里的刘备变得复杂起来,除了保持其重情重义的仁君典范的形象外,也展现出有胸襟有胆识和懂得韬光养晦的一面;只是其枭雄性格被大为减弱,而赋予其柔弱无能、优柔寡断的性格和爱哭的特性。此处的刘备没有主见,全听诸葛亮的安排,几乎成了他的傀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唐诗 《三国志平话》 《三国演义》 刘备
下载PDF
李严“统内外军事”辨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寅潇 黄巧萍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23年第9期5-8,40,共5页
蜀汉尚书令李严在刘备临终时被委以中都护之职,“统内外军事”,部分学者以李严资历不足、实际指挥部队有限、驻所永安非战略要地和“内外”另有他指等为依据,认为李严并没有受命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李严虽然资历威望不足,但得益于刘... 蜀汉尚书令李严在刘备临终时被委以中都护之职,“统内外军事”,部分学者以李严资历不足、实际指挥部队有限、驻所永安非战略要地和“内外”另有他指等为依据,认为李严并没有受命掌握蜀汉最高军事权力。李严虽然资历威望不足,但得益于刘备的充分信任,在受命托孤时的确被赋予了蜀汉最高军事指挥权。即使后来李严实际掌控的军队非常有限,但这并不影响刘备托孤时的主观意愿。同时,永安在吴、蜀刚刚结束交战之际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李严暂屯于此并无不妥。“留镇永安”的先主遗命也说明“统内外军事”中的“内外”非指宫城内外,从李严深受托孤重任和魏晋军制来看,“内外”指的还应是“中央与地方”,即蜀汉全境。“统内外军事”正与魏晋常见“都督中外诸军事”同,意为统领蜀汉全国军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 蜀汉 李严 刘备 军事
下载PDF
三顾茅庐: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的产物
20
作者 巨南 《文史杂志》 2023年第5期46-51,共6页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刘表统治荆州时期,将笼络和依赖蒯越、蔡瑁两大家族作为自己统治荆州的基本策略。蒯越、蔡瑁等人在荆州上层权力分配中排斥其他荆州士族。刘备寄居荆州期间同样与蒯越、蔡瑁... 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出山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刘表统治荆州时期,将笼络和依赖蒯越、蔡瑁两大家族作为自己统治荆州的基本策略。蒯越、蔡瑁等人在荆州上层权力分配中排斥其他荆州士族。刘备寄居荆州期间同样与蒯越、蔡瑁等当权派势不两立。面对共同的敌人,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从相互靠拢到正式结盟。诸葛亮由于所具有的各种优势,因此被选为两者之间的联络人,于是便出现了后世所熟知的“三顾茅庐”的历史场景。刘备集团与荆州“在野派”结盟奠定了蜀汉立国的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顾茅庐 荆州 .刘备 诸葛亮.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