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刘渊然与云南道教 被引量:4
1
作者 萧霁虹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41-144,共4页
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传播道教,开宗立派,创立长春派;设置道官,在云南设置了"道纪司"、"道正司"、"道会司"三级道教管理机构;招收门徒,为云南培养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道教人才。他对云南道教产生了广泛而... 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传播道教,开宗立派,创立长春派;设置道官,在云南设置了"道纪司"、"道正司"、"道会司"三级道教管理机构;招收门徒,为云南培养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道教人才。他对云南道教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使明代云南的道教逐渐走向兴盛,并在全国道教界赢得了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渊 明代 云南道教 长春派
下载PDF
江西赣州刘渊然铜钟小考
2
作者 张嗣介 《南方文物》 1992年第4期108-115,共2页
江西赣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口质地制作精良的明永乐铜钟.钟高158厘米,其中钮高28.5厘米.钟腔下部葵口.下部厚6.5厘米,上部厚2厘米.钟钮呈扁平弓形,立面上铸有卷云纹。钟肩铸有一圈18片并列的莲瓣纹,腔外中部数圈凸弦纹和四组方格框,下框... 江西赣州市博物馆收藏有一口质地制作精良的明永乐铜钟.钟高158厘米,其中钮高28.5厘米.钟腔下部葵口.下部厚6.5厘米,上部厚2厘米.钟钮呈扁平弓形,立面上铸有卷云纹。钟肩铸有一圈18片并列的莲瓣纹,腔外中部数圈凸弦纹和四组方格框,下框内铸有楷书“大明永乐四年丙戌春刘渊然命工铸造铜钟一口”铭文。据此可知该钟为1406年遗物。刘渊然,江西赣县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渊 铜钟 明永乐 莲瓣纹 弦纹 江西赣州 钟为 五雷法 大真人 长春真人
下载PDF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明代云南道教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泽洪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4期73-78,共6页
明代儒释道三教共同影响着云南社会,高道刘渊然及其弟子在云南传道,使云南道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明代是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道纪司、道会司等道教管理机构在云南各地设立,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所见云南道教的实... 明代儒释道三教共同影响着云南社会,高道刘渊然及其弟子在云南传道,使云南道教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明代是道教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的重要时期,道纪司、道会司等道教管理机构在云南各地设立,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所见云南道教的实况,明代丽江纳西人木氏土司尊崇道教,由此勾勒出多元文化背景下云南道教的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道教 刘渊 道纪司 徐霞客游记 西南少数民族
下载PDF
南京明代钟山告天文发覆 被引量:1
4
作者 龚巨平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7-80,共4页
南京明代钟山告天文石刻发现于清朝乾隆年间,发现经过及部分告天文字著录于南京方志和陶澍文集中。因著录文字简略,对告天文具体内容和内涵向未见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考古发现,钟山告天文实际上是明初高道刘渊然奉大明皇帝... 南京明代钟山告天文石刻发现于清朝乾隆年间,发现经过及部分告天文字著录于南京方志和陶澍文集中。因著录文字简略,对告天文具体内容和内涵向未见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结合考古发现,钟山告天文实际上是明初高道刘渊然奉大明皇帝朱棣之命,为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建金箓大斋的告天文,是道教投龙活动的遗物,对于研究明初道教投简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山 告天文 刘渊 金箓大斋
下载PDF
赵宜真、刘渊然嗣派净明问题再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许蔚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6-47,共12页
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 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然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赵、刘传记增补入《净明忠孝全书》,尊为净明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明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赵、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明。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赵、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净明 清微 赵宜真 刘渊 邵以正
原文传递
刘渊然与赣南客家道教 被引量:5
6
作者 周建华 《中国道教》 2006年第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道教 客家 赣南 老庄思想 传播 地域 刘渊
原文传递
明初高道劉淵然全真身份考辨
7
作者 王崗 《全真道研究》 2023年第1期107-117,共11页
本文以現存明代史料,辨析明初高道劉淵然的所謂全真道士身份.劉淵然及其傳人邵以正、郭宗衡、李得晟有意識地將其自身的法派視爲有别於全真道派的傳統.陳銘珪《長春道教源流》首次將劉淵然的身份認定爲全真道士.這一看法無疑是事後的重... 本文以現存明代史料,辨析明初高道劉淵然的所謂全真道士身份.劉淵然及其傳人邵以正、郭宗衡、李得晟有意識地將其自身的法派視爲有别於全真道派的傳統.陳銘珪《長春道教源流》首次將劉淵然的身份認定爲全真道士.這一看法無疑是事後的重構,而非史實.劉淵然及其法派與全真道了無關聯.他不是全真道士,他的法脈弟子也非制度上的全真道士.劉淵然的道教法派身份衹能是清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劉淵然 全真道 法派 陳銘珪 清微派
原文传递
道教长春派在云南的历史和现状 被引量:2
8
作者 萧霁虹 《中国道教》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38-44,共7页
长春派是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的道派,未被收录于清代白云观保存的《渚真宗派总簿》。长春派的祖师刘渊然是净明道第六代嗣师,在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统治时期不断被重用和晋封,刘渊然及其高徒邵以正曾先后统领天下道教事务... 长春派是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的道派,未被收录于清代白云观保存的《渚真宗派总簿》。长春派的祖师刘渊然是净明道第六代嗣师,在明太祖、成祖、仁宗、宣宗统治时期不断被重用和晋封,刘渊然及其高徒邵以正曾先后统领天下道教事务,而长春派从明代至今在云南一直有传承,对云南地方道教及中国道教有着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道教 云南 长春 现状 历史 刘渊 白云观 第六代
原文传递
道教长春派与《玉阳施食》科仪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萧霁虹 《西南古籍研究》 2015年第1期93-98,共6页
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道教长春派,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相关碑刻资料的研读,以及近年搜访到的长春派科仪文献研究,结合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和田野访谈材料,理清道教长春派这一地方道教派别的历史脉络,并试图对长春派在民间流传的科仪、... 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道教长春派,本文试图通过对其相关碑刻资料的研读,以及近年搜访到的长春派科仪文献研究,结合历史文献、档案资料和田野访谈材料,理清道教长春派这一地方道教派别的历史脉络,并试图对长春派在民间流传的科仪、文献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渊 长春派 道教科仪 《玉阳施食》
原文传递
长春派道士墓群、墓塔遗迹的守护与弘传 被引量:2
10
作者 萧霁虹 兰胜波 《中国本土宗教研究》 2020年第1期229-251,共23页
长春派是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的道派,从明代至今长春派在云南一直有道脉传承,对云南地方道教及中国道教有着深远影响。长春派历史传承脉络得以考证明晰,可信的材料就是道教长春派道士守护和弘传的先辈墓塔、墓群碑刻题记,主要是昆... 长春派是明代高道刘渊然在云南创立的道派,从明代至今长春派在云南一直有道脉传承,对云南地方道教及中国道教有着深远影响。长春派历史传承脉络得以考证明晰,可信的材料就是道教长春派道士守护和弘传的先辈墓塔、墓群碑刻题记,主要是昆明龙泉观后山道士墓群、龙泉观长春兴教塔林、南京市雨花台区栖真观刘渊然祖师藏蜕墓、保山市隆阳区象头山刘渊然墓等相关遗迹,碑文资料弥足珍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士墓群墓塔 刘渊 南京栖真观 昆明龙泉观 保山长春真人祠
原文传递
云南道教源流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宏安 《中国道教》 CSSCI 1991年第1期10-14,18,共6页
道教是中国本上产生的宗教,它自东汉形成以来,便在历代王朝的提倡扶持之下,逐渐从内地传到边疆。成了彝族、白族、纳西族、阿昌族、瑶族、壮族、水族和汉族部分群众信仰的宗教,并对它们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产生了广泛而... 道教是中国本上产生的宗教,它自东汉形成以来,便在历代王朝的提倡扶持之下,逐渐从内地传到边疆。成了彝族、白族、纳西族、阿昌族、瑶族、壮族、水族和汉族部分群众信仰的宗教,并对它们的风俗习惯、心理素质、及其相互关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查其源流、知其本末,无疑对揭示道教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道教在云南传播发展的规律都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一、历史渊源云南道教,源於内地,但於何时通过何种方式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思想 刘渊 著名道士 传播发展 玉皇经 阐教 符水 长春真人 张三丰 灵宝派
原文传递
明清时期云南道教的发展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武 《中国道教》 CSSCI 1994年第2期24-28,共5页
道教传入云南,早在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立之时。张陵创教时所立“二十四治”中,有“蒙秦治”、“稠粳治”分别辖有越嶲郡、犍为郡地盘,而汉时越嶲郡大体相当于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昌等地区,键为郡则大体包括今川南及滇东北地区。五斗米... 道教传入云南,早在东汉末年五斗米道创立之时。张陵创教时所立“二十四治”中,有“蒙秦治”、“稠粳治”分别辖有越嶲郡、犍为郡地盘,而汉时越嶲郡大体相当于今云南西北部及四川西昌等地区,键为郡则大体包括今川南及滇东北地区。五斗米道创立后不久,由于受到中原封建统治者的挟制而陷入了暂时的沉寂。据《三国志·和洽传》言,曹操征服汉中张鲁的五斗米道政权后,“竟徙民弃汉中”;大批的五斗米道徒被迫迁出他们的根据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渊 邵以正 二十四治 越嶲郡 道家金石略 犍为郡 青莲教 张三丰 长春真人 大理国
原文传递
明代南京“栖真观”与刘真人祠堂考辨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晏然 《道教学刊》 2020年第1期132-145,共14页
刘渊然是明初最为重要的高道和道录司官员之一,其嗣派的发展深重地影响了包括南京在内的明代多地道教发展的格局。刘真人祠堂是南京朝天宫道士为刘渊然兴建的重要纪念性建筑,祠堂建造的过程体现了刘渊然法派和朝天宫道官群体之间复杂多... 刘渊然是明初最为重要的高道和道录司官员之一,其嗣派的发展深重地影响了包括南京在内的明代多地道教发展的格局。刘真人祠堂是南京朝天宫道士为刘渊然兴建的重要纪念性建筑,祠堂建造的过程体现了刘渊然法派和朝天宫道官群体之间复杂多变的竞合关系。刘真人祠堂建立之后,祠堂的名称、位置和性质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南京 朝天宫 纪念性建筑 刘渊 祠堂 明初 竞合关系 道录司
原文传递
明代的佛教道教治理及其启示
14
作者 赫璞峰 《中国宗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2-94,共3页
一、明代治理佛教道教的措施明代的宗教政策措施以明初为代表,总体呈现重建与整顿的双重特征,形成了有明一代的宗教政策制度。(一)扶持与重建1.重用僧人、道士。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起用刘渊然、张友霖等修道有成的道士入朝为官,并把国家... 一、明代治理佛教道教的措施明代的宗教政策措施以明初为代表,总体呈现重建与整顿的双重特征,形成了有明一代的宗教政策制度。(一)扶持与重建1.重用僧人、道士。明太祖朱元璋先后起用刘渊然、张友霖等修道有成的道士入朝为官,并把国家祭祀交给道士管理。他认为,僧人"文华灿烂""贴体孔门之学",应"求名儒以改益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渊 宗教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 双重特征 道士 僧人 佛教道教 重建
原文传递
昆明龙泉观
15
作者 戈午 《中国道教》 CSSCI 1993年第3期50-50,共1页
龙泉观地处昆明北二十里龙泉山上。山下龙潭,涌泉漫出,古人以为有蛟龙居焉。南诏、大理国时,当时人民每逢水旱必祷于潭;元初,曾建祠祭之,中遭兵难,祠毁。明洪武年间,西平沐公于此地构建道院一所,供奉天师像,并请道士徐日暹主之。后长春... 龙泉观地处昆明北二十里龙泉山上。山下龙潭,涌泉漫出,古人以为有蛟龙居焉。南诏、大理国时,当时人民每逢水旱必祷于潭;元初,曾建祠祭之,中遭兵难,祠毁。明洪武年间,西平沐公于此地构建道院一所,供奉天师像,并请道士徐日暹主之。后长春真人刘渊然倡道于滇,曾以龙泉观为授道之所;通妙真人邵以正也于此得刘渊然“以道秘授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渊 龙泉 长春真人 通妙真人 邵以正 洪武年间 大理国 以道 南诏 玄天上帝
原文传递
净明道简论
16
作者 张泽洪 《中国道教》 CSSCI 1989年第3期20-23,共4页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始创立于两晋,是道教中分衍出的一个支派,比上清派和灵宝派产生略早。净明道历史攸久、独具特点、自成系统,本文简论净明道,侧重许逊、刘玉及其所代表的净明道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一、许逊与净明道净明道祖师许逊... 净明道全称净明忠孝道,始创立于两晋,是道教中分衍出的一个支派,比上清派和灵宝派产生略早。净明道历史攸久、独具特点、自成系统,本文简论净明道,侧重许逊、刘玉及其所代表的净明道两个重要时期的历史。一、许逊与净明道净明道祖师许逊,字敬之,东吴赤乌二年(239年)生于豫章(今江西南昌)。西晋太康年间,曾任旌阳(今湖北枝江)县令,故人称许旌阳。关于净明道的初创,《道藏》和史籍记载颇多歧异,主要有三种说法:1.许逊得道于吴猛。《云笈七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净明道 许逊 净明忠孝道 云笈七签 许旌阳 灵宝派 吴猛 刘渊 胡惠超 西晋太康
原文传递
昆明城里的黑龙潭及其它
17
作者 李霁宇 《中国铁路文艺》 2014年第8期73-75,62,共4页
昆明古城最早的印痕在哪里呢?查史料,所得无几。最早的秦"五尺道"及西南陆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并不在昆明图幅之中。有记载说,除自然山川外,人工建筑的遗存,有一处曰黑水祠,为汉时寺庙。汉之久远,很令人神往。这祠,何人建制... 昆明古城最早的印痕在哪里呢?查史料,所得无几。最早的秦"五尺道"及西南陆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并不在昆明图幅之中。有记载说,除自然山川外,人工建筑的遗存,有一处曰黑水祠,为汉时寺庙。汉之久远,很令人神往。这祠,何人建制,详情如何,早无记载了。我想当是一道观。地处昆明北郊的黑龙潭,这黑龙潭想必千年前就有的。有资料说,远在汉代就有道教隐士栖居于滇西巍宝山炼丹修道。据清朝时考证,这里是"滇中第一古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明古城 五尺道 巍宝山 人工建筑 茶马古道 图幅 滇中 唐梅 刘渊 南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