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动力学模式——以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为例 被引量:138
1
作者 刘树根 罗志立 +3 位作者 赵锡奎 徐国盛 王国芝 张成江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6,共10页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盘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 造山带与沉积盆地是形成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之中的一对孪生体,由此构造了盆山系统。盆山系统是陆块相互作用、岩石圈层圈相互耦合的复杂系统,主要表现为物质的循环系统和能量的交换系统。盘山系统形成演化过程中造山带和沉积盆地之间一切相互作用的总和即为盆山间的耦合关系。盆山系统是中国西部中新生代构造的基本格局,并有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和双侧盆地型盆山系统两种基本类型。小陆块拼合、多旋回构造运动和陆内构造活动强烈等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形成演化的地质背景。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在垂向上表现为造山带隆升与沉积盆地沉降呈镜像关系,在横向上表现为物质流和能量流循环均有两个传递方向,并且盆山系统岩石圈各层圈间有着强烈的相互作用。中国西部盆山系统盆山间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C(陆内)-型俯冲,对于单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L(龙门山)-型俯冲,而双侧盆地型盆山系统其耦合关系的动力学模式为T(天山)-型俯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系统 耦合关系 龙门山造山带 中国西部 沉积盆地 力学模式 C-型俯冲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新生代结构特征及构造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明刚 漆家福 +2 位作者 杨桥 徐田武 陈刚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1-209,共9页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机制,本文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的古近系可视为发育在沧东断层上盘的地堑—地垒构造系统。不同区段的盆地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南区总... 为了揭示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机制,本文运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做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黄骅坳陷的古近系可视为发育在沧东断层上盘的地堑—地垒构造系统。不同区段的盆地结构特征有显著的差异,南区总体表现为两个地堑式断陷,断陷结构与基底断裂产状的变化有关;中区南部表现为由3条SE向倾斜的正断层控制的半地堑系,向北变为地堑断陷结构;北区盆地结构主要受NE向和NW向断层控制,表现为半地堑或地堑断陷结构。在黄骅坳陷新生代盆地结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盆地结构演化过程和动力机制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黄骅坳陷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油区构造解析 结构特征 构造动力学模式
下载PDF
有氧情况下同时硝化/反硝化的反应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36
3
作者 李锋 朱南文 +1 位作者 李树平 周增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8-60,共3页
一般的污水处理厂都是利用生物方法脱氮。通常认为,生物法脱氮是一个两阶段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在硝化阶段化学自养型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将NH4+-N转化为NO2--N和NO3--N;而在反硝化阶段,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 一般的污水处理厂都是利用生物方法脱氮。通常认为,生物法脱氮是一个两阶段过程:硝化和反硝化。在硝化阶段化学自养型硝化细菌在好氧条件下将NH4+-N转化为NO2--N和NO3--N;而在反硝化阶段,兼性异养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进行NO2--N和NO3--N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生物处理 脱氮 硝化 反硝化 反应动力学模式
下载PDF
天然降雨条件下坡地水量转化的动力学模式及其应用 被引量:25
4
作者 张书函 康绍忠 +1 位作者 蔡焕杰 聂光镛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5-62,共8页
通过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坡地水量转化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描述降雨入渗、坡面径流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坡地水量转化动力学模式.提出并采用了坡面承雨强度、饱和含水率结皮修正系数等概念,考虑了坡度、坡向和雨滴倾斜对坡面接受降雨的影响及... 通过对天然降雨条件下坡地水量转化机理的分析,提出了描述降雨入渗、坡面径流和土壤水分运动的坡地水量转化动力学模式.提出并采用了坡面承雨强度、饱和含水率结皮修正系数等概念,考虑了坡度、坡向和雨滴倾斜对坡面接受降雨的影响及结皮对入渗的影响,通量边界的水量平衡,论述了模型参数的测取方法.经野外初步试验表明,该模型对于模拟天然降雨条件下坡地土壤水分动态和坡地水量转化关系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水量转化 入渗 降雨 坡地 力学模式
下载PDF
冰川动力学模式及其对中国冰川变化预测的适应性 被引量:26
5
作者 李慧林 李忠勤 +2 位作者 沈永平 王飞腾 王文彬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1-208,共8页
冰川动力学模式以其优越的物理过程描述能力,在冰川变化的预测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频率响应模式”、“剖面形状因子模式”和“冰流模式”较为成熟,并且具备对山岳冰川演变的模拟分析能力.从发展历史、主要利弊以及适用条件和范围... 冰川动力学模式以其优越的物理过程描述能力,在冰川变化的预测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频率响应模式”、“剖面形状因子模式”和“冰流模式”较为成熟,并且具备对山岳冰川演变的模拟分析能力.从发展历史、主要利弊以及适用条件和范围几个方面,对上述3种模式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在我国冰川上的运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学模式 冰川变化预测 频率响应模式 剖面形状因子模式 冰流模式
下载PDF
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形成的动力学模式及模拟研究 被引量:54
6
作者 刘树根 罗志立 +4 位作者 赵锡奎 乐光禹 刘顺 李天斌 宋鸿彪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32-438,共7页
民文进一步阐述了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动力学模式,即L—型俯冲模式。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进一步证实了L—型俯冲的存在。在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物质的调整及重力起着重要作用;L—型... 民文进一步阐述了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动力学模式,即L—型俯冲模式。通过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进一步证实了L—型俯冲的存在。在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中,深部物质的调整及重力起着重要作用;L—型俯冲发生的动力源来自于地球深部;深部的动力是通过几个主干深大断裂的活动来实现的;主干断裂从深部到浅部错动量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塑性软弱层和基于此的滑脱作用在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地幔塑性层的水平相对位移,通常大于地壳塑性层的水平相对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内俯冲 盆—山系统 力学模式I龙门山造山带 川西前陆盆地
下载PDF
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13
7
作者 江立文 李耀中 +1 位作者 周岳溪 邱熔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40-543,共4页
提出二相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的理论计算数学模式,并通过试验对其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试验值一致该数学模式可用于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的设计计算,相对误差小于0.15%.
关键词 流化床 光催化反应器 降解 有机物 力学模式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变形构造格局及其动力学模式——兼论楔入造山推覆成盆作用 被引量:15
8
作者 蔡学林 彭大钧 +3 位作者 刘援朝 田作基 魏显贵 刘文均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29-39,共11页
通过对塔里木沉积盆地及周缘造山带的构造研究,重点讨论了陆内前陆盆地基底性质、变形构造样式、沉积盆地与周围造山带的几何结构特征。
关键词 变形构造 推覆构造 塔里木盆地 力学模式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46
9
作者 陈发景 汪新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04-310,共7页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 文章讨论了含油气盆地地球动力学模式,其中着重讨论了以下几个问题:(1)沉积盆地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使得能够提出一种根据盆地所处的板块位置和地球动力学模型进行划分的含油气盆地分类;(2)尽管我们有一些古生代克拉通盆地的地球动力学模式,但其成因机制仍缺乏令人信服的解释;(3)通过大陆内裂谷火山岩化学成分、地温场、构造变形、岩石圈结构以及区域板块构造背景综合分析,我们建立了六种大陆裂谷形成的地球动力学模式;(4)前陆盆地的形成与其周缘造山带密切相关,其地球动力学模式是大陆岩石圈对褶皱冲断带构造负载的挠曲响应;(5)走滑伸展盆地与被走滑断层改造的伸展盆地十分相似,许多伸展盆地被认为是拉分盆地,因此需要综合平面和剖面标志可靠地鉴别它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盆地 地球动力学模式 板块构造 含油气盆地
下载PDF
盾构隧道管片衬砌受力分析力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围 孙继东 李成 《隧道建设》 2005年第B06期17-20,共4页
以铰接圆环、匀质圆环和梁—弹簧模型三种力学模式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用梁—弹簧模型计算的弯矩值介于铰接圆环和匀质圆环的内力值之间。梁—弹簧模型直接考虑接头的抗弯刚度,能够真实地模拟管片衬砌的力学行... 以铰接圆环、匀质圆环和梁—弹簧模型三种力学模式对盾构隧道管片衬砌的内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用梁—弹簧模型计算的弯矩值介于铰接圆环和匀质圆环的内力值之间。梁—弹簧模型直接考虑接头的抗弯刚度,能够真实地模拟管片衬砌的力学行为,因此在盾构隧道管片衬砌设计中,具有推广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管片衬砌 受力分析 力学模式 管片结构
下载PDF
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Ⅲ):参数化方案 被引量:5
11
作者 江灏 吴青柏 +2 位作者 王可丽 张立杰 冯文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80-685,共6页
以物理过程分析为基础,根据野外实测资料设计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中的大气辐射参数化方案,对直接太阳辐射、大气散射辐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参数进行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无云大气条件下,对直接太阳辐射透过率... 以物理过程分析为基础,根据野外实测资料设计了青藏铁路沿线地表和路基表面热力学模式中的大气辐射参数化方案,对直接太阳辐射、大气散射辐射、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参数进行处理,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在无云大气条件下,对直接太阳辐射透过率和大气散射辐射以太阳天顶角进行参数化;对大气向下长波辐射以大气等效辐射率及气温进行参数化;在云天条件下,基于晴阴比的云量参数化和基于气候资料的云天系数参数化都各有较好的效果.对土壤热通量的参数化方法和拖曳系数的取值问题进行了讨论,更完善的方法还有待于与实验测量工作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铁路 力学模式 参数化 大气辐射 土壤热通量 拖曳系数
下载PDF
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动力学模式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洪松 邵明安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63-67,共5页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对泥沙输移、土壤渗透性以及污染物迁移有重要作用。在泥沙初始浓度为 5g L、10g L、 2 0g L时 ,作者用吸管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 ,认为细颗粒泥沙相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 细颗粒泥沙的絮凝沉降对泥沙输移、土壤渗透性以及污染物迁移有重要作用。在泥沙初始浓度为 5g L、10g L、 2 0g L时 ,作者用吸管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细颗粒泥沙静水絮凝沉降的影响 ,认为细颗粒泥沙相对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符合双曲线型动力学模式 ,泥沙絮凝沉降越快 ,研究发现泥沙中值沉速 (中值粒径 )随泥沙初始浓度和NaCl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但泥沙初始浓度和NaCl浓度较高时渐趋缓慢 ;细颗粒泥沙絮凝度与分散粒径呈幂函数关系 ,细颗粒泥沙絮凝临界粒径为 0 0 2 4 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CL 细颗粒泥沙 絮凝 沉降 力学模式
下载PDF
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孕震构造动力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5
13
作者 马文静 苏旭 +1 位作者 涂德龙 都昌庭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9-76,共8页
在分析青海共和地区深浅部地质构造、区域应力场等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 1 990年共和7.0级地震孕震的构造动力学模式 ,即 :NWW向至 NE向断裂组合孕震 ,NWW向哇玉香卡 -拉干隐伏断裂为发震断裂、NE向隐伏断裂为诱震断裂 ,NE向区域构造应... 在分析青海共和地区深浅部地质构造、区域应力场等资料的基础上 ,提出了 1 990年共和7.0级地震孕震的构造动力学模式 ,即 :NWW向至 NE向断裂组合孕震 ,NWW向哇玉香卡 -拉干隐伏断裂为发震断裂、NE向隐伏断裂为诱震断裂 ,NE向区域构造应力的增强为孕震和发震的主要力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震 发震 力学模式 共和地震 震级
下载PDF
不对称发育深卸荷地质力学模式 被引量:7
14
作者 韩刚 赵其华 彭社琴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3-2130,共8页
揭示不对称发育深卸荷空间分布规律、变形破坏类型及地质力学模式。以白鹤滩水电站深卸荷为典型实例,基于现场调查、精细描述,分析深卸荷空间分布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变形破坏类型,结合河谷演化历史,揭示深卸荷岩体能量演化过程,... 揭示不对称发育深卸荷空间分布规律、变形破坏类型及地质力学模式。以白鹤滩水电站深卸荷为典型实例,基于现场调查、精细描述,分析深卸荷空间分布特征、变形破坏特征、变形破坏类型,结合河谷演化历史,揭示深卸荷岩体能量演化过程,从能量存储、释放角度建立不对称发育深卸荷地质力学模式。研究表明:深卸荷分布于距边坡表面水平、垂向深度均为50~150m空间范围,均处于历次谷底高应力集中影响范围;深卸荷变形破坏类型可划分为3类:继承性拉张型、新生性张剪型与错动扩展型;偏移一下切河谷演化使左岸岩体经历多次循环加卸载过程,能量演化过程具有区别于右岸的三高特点:储存量高,耗散量高,强度劣化程度高,这是深卸荷不对称分布的根本原因;深卸荷地质力学模式可概括为先期沿结构面与岩桥拉裂,以及后期沿缓倾角错动带产生的滑移一拉裂;深卸荷形成过程可概括为3阶段:损伤加剧与强度劣化阶段、局部拉应力形成阶段、错动扩张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深卸荷 不对称发育 地质力学模式 能量演化
下载PDF
生物流化床去除水中腐殖酸的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13
15
作者 黄廷林 熊向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31-534,共4页
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作了论述。在Monod方程基础上,结合生物量、世代时间及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稳态条件下腐殖酸(HA)的降解动力学模式ss0=11+a1s0+a2θ。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模式中的待定参... 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作了论述。在Monod方程基础上,结合生物量、世代时间及停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推导出稳态条件下腐殖酸(HA)的降解动力学模式ss0=11+a1s0+a2θ。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动力学模式中的待定参数a1、a2进行了优化估计,得出a1=00171,a2=0079。以实验数据对该动力学模式加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流化床 腐殖酸 力学模式 水处理
下载PDF
生物滴滤池法处理废气动力学模式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德民 赵一先 李定邦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7期309-311,共3页
基于物料平衡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式,以丙酮、甲苯为处理对象提出了生物滴滤池处理废气的模式。当入口浓度C_(in)较低,小于临界浓度C_(crit),时,C=C_(in)EXP((-B/V_g)·H);当人口浓度C_(in)较高,大于临界浓度C_(crit... 基于物料平衡和微生物降解废水中污染物的动力学模式,以丙酮、甲苯为处理对象提出了生物滴滤池处理废气的模式。当入口浓度C_(in)较低,小于临界浓度C_(crit),时,C=C_(in)EXP((-B/V_g)·H);当人口浓度C_(in)较高,大于临界浓度C_(crit)时,C=C_(in)-(K_0X/V_g)·H。研究表明,实验结果与模式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滴滤池 生物处理 工业废气 力学模式
下载PDF
饮用水氯化中氯仿形成的动力学模式 被引量:10
17
作者 黄君礼 鲍治宇 霍范菊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1-13,共3页
以黄腐酸(FA)为卤仿前驱物质,分别测定不同投氯量、TOC水平、温度以及pH值对CHCl3形成速率的影响,确定出CHCl3形成的动力学模式。该模式可用于预测投氯后的管网水中CHCl3的形成量。
关键词 饮用水 氯化 氯仿 力学模式 氯消毒
下载PDF
水层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高会旺 孙文心 翟雪梅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398-404,共7页
通过生态动力学模式参数的敏感性试验,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模拟结果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模式在温度、辐射和透明度等实际观测资料的强迫下,模拟了1982年5月至1983年5月渤海水层生态系统的年变化。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的最大生... 通过生态动力学模式参数的敏感性试验,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模拟结果对影响因子的敏感性。模式在温度、辐射和透明度等实际观测资料的强迫下,模拟了1982年5月至1983年5月渤海水层生态系统的年变化。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的最大生长率、海水的消光系数、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最大捕食率、捕食效率和碎屑的再矿化率是影响渤海水层生态系统年循环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水层生态系统 力学模式 敏感性试验
下载PDF
大规模岩体开挖卸荷现象及其力学模式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任爱武 伍法权 +2 位作者 王东 范永波 陈运飞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4-36,41,共4页
以世界上在建第二高拱坝———小湾坝基现场开挖工程为依托,对大规模岩体开挖卸荷现象的特征和表现出的规律,及其卸荷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现象描述、工程地质分析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小湾坝基开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卸荷... 以世界上在建第二高拱坝———小湾坝基现场开挖工程为依托,对大规模岩体开挖卸荷现象的特征和表现出的规律,及其卸荷力学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现象描述、工程地质分析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小湾坝基开挖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出了卸荷现象的表现规律,并提出相应力学模式合理解释了小湾坝基开挖的卸荷现象。最终得到如下结论:①小湾坝基开挖卸荷现象表现出多样性,并且在地貌特征和发生位置上具有明显的规律性;②结合河谷应力场特征,对小湾坝基开挖卸荷现象进行分析,并相应地提出了剪胀、纵弯曲张裂、错动板裂和上拱张裂等力学模式,合理地解释了小湾坝基开挖产生的卸荷现象;③板裂现象是高应力区发现的一种比较特殊的卸荷现象,它的产生需要比较苛刻的地质和力学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小湾电站 大规模岩体开挖 卸荷现象 力学模式
下载PDF
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会旺 冯士筰 管玉平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1-348,共8页
分析了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结构,讨论了其研究现状。90年代以来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特点是:状态变量的个数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4个增加到3-7个,生物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注意刻画物理过程的作用,特别是... 分析了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结构,讨论了其研究现状。90年代以来海洋浮游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的特点是:状态变量的个数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4个增加到3-7个,生物过程的描述更加细致;注意刻画物理过程的作用,特别是垂直方向上湍流的交换作用;利用或改进原来的模式,研究新问题;模式仍以一维为主,同时三维耦合模式也得到发展和应用;研究区域仍以北大西洋为主,也出现了研究赤道太平洋、阿拉伯海、东海等海区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浮游生态系统 力学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