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劝学诗》的形成过程及作伪原因考述
1
作者 刘岩 《雨露风》 2021年第1期32-35,共4页
《劝学诗》蕴含了宋代文化内涵和特质,是诗人学者为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所创作的。《劝学诗》彰显了说教的特点,起到了寓教于诗的效果,在宋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本文对《劝学诗》的形成展开分析,并就《劝学诗》作伪原因进行考述,其... 《劝学诗》蕴含了宋代文化内涵和特质,是诗人学者为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所创作的。《劝学诗》彰显了说教的特点,起到了寓教于诗的效果,在宋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基于此,本文对《劝学诗》的形成展开分析,并就《劝学诗》作伪原因进行考述,其中包括《劝学诗》非宋真宗作品的那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诗 形成过程 作伪
下载PDF
中国古代劝学诗的核心主题及其文化价值刍议
2
作者 程军 徐少华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5期53-61,共9页
劝学诗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儒家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诗化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悠久的劝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以主题归类的诗歌类型,古代劝学诗的内容和主题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劝“立志”、劝“苦读”和劝“惜... 劝学诗作为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诗歌形式,是儒家教育思想和学习思想的诗化呈现,也是中国古代悠久的劝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以主题归类的诗歌类型,古代劝学诗的内容和主题范围相对集中,主要包括劝“立志”、劝“苦读”和劝“惜时”三个核心主题。尽管部分劝学诗鼓吹、宣扬功利化的庸俗思想,对古代的读书风气和社会风气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总体而言,中国古代劝学诗中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主题和基调,仍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在中国历史上,古代劝学诗对于儒家的读书、学习思想的传播、普及以及中国社会各阶层读书、学习风气的形成,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诗 立志 苦读 惜时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宋真宗《劝学诗》的文化解读与价值重估
3
作者 陈小刚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年第4期30-39,共10页
宋真宗《劝学诗》不仅是文学之诗,更是历史之诗、文化之诗、治道之诗。从治理视角对宋真宗《劝学诗》进行文化解读和价值重估,可以发现其试图回答读书一定要做官和读书一定能做官两个基本问题,从而能够了解儒家“学—政—道”的治道理... 宋真宗《劝学诗》不仅是文学之诗,更是历史之诗、文化之诗、治道之诗。从治理视角对宋真宗《劝学诗》进行文化解读和价值重估,可以发现其试图回答读书一定要做官和读书一定能做官两个基本问题,从而能够了解儒家“学—政—道”的治道理路和“德性—权力—功利”的知识下行路线,尚贤选举与科举、文治秩序与国家治理的关系则内蕴于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诗 儒家 国家治理 知识 权力
下载PDF
宋真宗《劝学诗》形成过程及作伪原因考述 被引量:2
4
作者 廖寅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5-154,160,共10页
署名宋真宗的《劝学诗》在中国古代所有劝学诗文中传诵最广、影响最深。但事实上,《劝学诗》出自下层士人,体现下层士人的理想,并非宋真宗的作品。《劝学诗》也不是由某一位作者一次完成,而是由很多士人长时期共同完成,大致在宋末元初... 署名宋真宗的《劝学诗》在中国古代所有劝学诗文中传诵最广、影响最深。但事实上,《劝学诗》出自下层士人,体现下层士人的理想,并非宋真宗的作品。《劝学诗》也不是由某一位作者一次完成,而是由很多士人长时期共同完成,大致在宋末元初形成完整的《劝学诗》。因为宋真宗的独特身份和对于科举制度的独特贡献,这一由许多无名士人集体创作的作品,其作者"最佳人选"无疑是宋真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真宗 劝学诗 真伪 层累
原文传递
宋真宗的《劝学诗》
5
作者 任鹏杰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年第7期F0002-F0002,共1页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关键词 宋真宗 劝学诗 中国 历史
原文传递
《古代劝学诗》编后记
6
作者 孙萌 《初中生优秀作文》 2007年第5期36-37,共2页
  记得刚上小学的时候,爷爷就把唐代颜真卿的《劝学》书法条幅送给我,让我作为座右铭--"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关键词 劝学诗 颜真卿 劝学 《观书有感》 编后记
原文传递
《宋真宗的〈劝学诗〉》阅悟
7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7年第3X期19-22,共4页
主持人唐琴按语:《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封二刊发了任鹏杰主编的随笔《宋真宗的<劝学诗>》。篇幅虽短,却张弛有力,发人深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于当年暑期将读史研修的重点聚焦于该文。借助文中提供的若干角度,工作室... 主持人唐琴按语:《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5年第7期封二刊发了任鹏杰主编的随笔《宋真宗的<劝学诗>》。篇幅虽短,却张弛有力,发人深省。唐秦历史名师工作室于当年暑期将读史研修的重点聚焦于该文。借助文中提供的若干角度,工作室成员基于教学实践和现有理解,并辅之以拓展阅读、思辨论证,进而在与专家的心灵'对话'中、在与历史的时空'互动'中,提升学识,丰厚课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真宗 劝学诗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原文传递
宋真宗的《劝学诗》
8
作者 任鹏杰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6年第7X期2-2,共1页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引自坊间本《绘图解人颐》卷一。此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出门莫恨无随人,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是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引自坊间本《绘图解人颐》卷一。此诗流传很多版本,字词略有差异,但大义基本一致。宋人黄竖《古文真宝》前集卷一称此诗为《真宗皇帝劝学文》,内容与上引仅一句不同,'书中有女颜如玉'变成了'书中自有颜如玉'。周德昌主编的《北宗教育论著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诗
原文传递
劝学与惜时
9
作者 赵丽宏 《政策》 2007年第4期58-58,共1页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再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 古人写过不少劝学诗,流传很广,所有的读书人,童年时都学过这样的诗句。譬如《神通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再譬如“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当然,还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从前教子,人们在这些诗句中各取所需,让孩子背诵。我小时候,就抄过其中的句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读书人 才学 劝学诗
下载PDF
中国应试教育的文化批判 被引量:2
10
作者 徐永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自隋唐开科以来,随着科举制的滥觞,中国的教育史更像是一部考试史。科举考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基于"考选"的社会脉络,科举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传统"贯穿于中国人的"心智结构"中。一方面... 自隋唐开科以来,随着科举制的滥觞,中国的教育史更像是一部考试史。科举考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远而又广泛的影响。基于"考选"的社会脉络,科举文化作为一种"历史传统"贯穿于中国人的"心智结构"中。一方面,它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官制度,给予了"寒士"迈入上层社会的机会;另一方面,它又通过"制度的惯性",将"应试文化"的弊端渗入到中国教育的近现代化历程中,从而造就了一种畸形的教育形态,这是不能不发人深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劝学诗 考试 教育
下载PDF
赵恒定律
11
作者 李庆生 《深交所》 2007年第3期90-91,共2页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在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关键词 学习型组织 赵恒定律 劝学诗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