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德格尔对技术本质的追问 被引量:2
1
作者 肖国飞 任春晓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001年第5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海德格尔 技术本质 科技发展 功利标准
下载PDF
我国政府预算中公平与效率问题探析
2
作者 尹守香 王俊燕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69-73,83,共6页
普遍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冲突,基本思想是认为,要想实现公平就要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即存在一定的效率成本,反之,要想提高效率,也需要牺牲一定程度的公平。其实不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兼得。现在将公平置于功利主义标... 普遍认为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冲突,基本思想是认为,要想实现公平就要以降低效率为代价,即存在一定的效率成本,反之,要想提高效率,也需要牺牲一定程度的公平。其实不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兼得。现在将公平置于功利主义标准下来解得至福点以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兼得,且以西方国家目前流行的新绩效预算尽量实现以效率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利主义标准 新绩效预算 公平 效率
下载PDF
邓小平“德治”思想初探
3
作者 孙华章 《消费导刊》 2006年第11期572-573,共2页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发扬集体主义是邓小平留给我党的宝贵财富。
关键词 德治思想 功利标准 利益观
下载PDF
在构建证据为中心的刑事指控体系视域下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司法适用路径研究
4
作者 罗方 陈京宏 《法学(汉斯)》 2024年第9期5690-5695,共6页
合理排除怀疑规则在理论上有着非常好的立法导向,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偏移。排除合理怀疑规则诞生之初是为了收缩、限制国家的刑罚权力,避免国家权力过大。在处理疑难案件的过程中,对于证据瑕疵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适用程度的理解还... 合理排除怀疑规则在理论上有着非常好的立法导向,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偏移。排除合理怀疑规则诞生之初是为了收缩、限制国家的刑罚权力,避免国家权力过大。在处理疑难案件的过程中,对于证据瑕疵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适用程度的理解还处于一个探索阶段,司法机关适用该规则的自由裁量权难以把握。作为刑事证明标准中的新事物,该项规定的性质还是属于原则性规定,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仍需要进一步优化。通过司法实践中的一个案例,以小见大引发思考,然后借助于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合理性分析探讨出这一规则具有正当性基础,在排除合理怀疑规则的适用过程中也出现了刑事证明客观化贯彻不足、价值取向标准规范性欠缺等问题,制约其效用的更大发挥,为此笔者想要通过贯彻刑事证明客观化、适用功利主义规范性标准等措施使排除合理怀疑规则重新焕发其活力,回归到立法者设想的正轨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除合理怀疑规则 第二性原理 功利主义标准
原文传递
功能主义原则的缺陷及其克服──兼论法律文化的先进与落后问题 被引量:6
5
作者 雷安军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39-53,共15页
茨威格特在比较法中所确立的功能主义原则存在两方面的缺陷。本文认为,从外在方面看,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内在方面看,文化是人的内心世界,是由理智、精神和本能组成的。进而法律文化可以分为反映人们理智的部分、反映精神的部分和反... 茨威格特在比较法中所确立的功能主义原则存在两方面的缺陷。本文认为,从外在方面看,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内在方面看,文化是人的内心世界,是由理智、精神和本能组成的。进而法律文化可以分为反映人们理智的部分、反映精神的部分和反映本能的部分。对反映理智的法律文化,比较法研究者可以运用功能主义原则寻找不同法律体系中的功能等值物,并运用功利的标准进行有效的评价。对反映精神的法律文化,比较法研究者应结合道义的标准在有限的程度上运用功能主义原则进行评价。对于反映本能的法律文化,比较法研究者不能运用功能主义原则对其进行评价。由此,我们不能从整体上判定一种法律文化先进或者落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原则 文化 功利标准 道义标准
原文传递
李清照本色词的言传问题
6
作者 施议对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9-146,共8页
判断一首词之本色,或者非本色,其方法大致有二:一为标准的制定及义界的规限,看其似与非似。这是立论之本。二为题材的辨别及表现方法的抉择,看其所写是感觉、印象,还是思想、认识;是有理之理,还是无理之理;是赋笔白描,还是比兴寄托。这... 判断一首词之本色,或者非本色,其方法大致有二:一为标准的制定及义界的规限,看其似与非似。这是立论之本。二为题材的辨别及表现方法的抉择,看其所写是感觉、印象,还是思想、认识;是有理之理,还是无理之理;是赋笔白描,还是比兴寄托。这是言传方式的具体运用。前者偏向于主观上的感悟,后者则偏向于客观上的实证及体验。但这并非绝对。作为讲堂实录,仅是示例而已。所谓辨别与抉择,两两并列,仍须作两面观。同一作者,或者不同作者,比兴寄托,一样亦能作得当行出色。用审美标准看,最好的词应当就是本色词;而用功利标准看,非本色的词不一定就不是好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似与非似 本色与非本色 审美标准功利标准
原文传递
论美术欣赏教学中现代美术作品审美评价
7
作者 黄文 黄晓利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9年第1期158-159,共2页
在高校公共美术欣赏教学中,现代美术作品欣赏一直是个难题,本文从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欣赏着的审美评价方面进行阐述,指出对现代表现性作品的欣赏应该抛弃再现性欣赏标准,建立一个新的评价模式,并就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审美价值 审美评价 审美评价的标准 审美标准功利 审美评价的主观性 审美评价的多样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