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3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身心修炼”:彭国翔的儒家功夫论研究
1
作者 董兴杰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20-25,共6页
当代中国哲学界出现了“哲学的功夫转向”,“功夫论”很好地概括了儒家对修炼、践行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彭国翔抓住“身心修炼”这一核心问题意识,对儒家传统功夫论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理想人格—具体功法—特点价值”的整体研究框架,... 当代中国哲学界出现了“哲学的功夫转向”,“功夫论”很好地概括了儒家对修炼、践行和生活方式的关注。彭国翔抓住“身心修炼”这一核心问题意识,对儒家传统功夫论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理想人格—具体功法—特点价值”的整体研究框架,在与西方古代哲学基调、释道两家功夫论的比较中突出儒家传统功夫论的存在合法性。在文献方面注重新材料的发掘和应用,并善于通过数据分析使其研究的实证色彩得以增强。儒家传统功夫论研究将在思想史研究的基础上,由“哲学的功夫转向”走向“功夫的哲学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论 身心修炼 问题意识 合法性
下载PDF
“功夫论”视角下的世界哲学
2
作者 倪培民 《当代儒学》 2023年第2期3-14,共12页
近年来,“功夫论”成了中国哲学学术圈里的一个热门课题,但其中占主流的取向依然是把功夫论理解为中国哲学的局部课题,主要是宋明儒学当中有关心性修炼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本文试图说明功夫论其实是一个应该得到普遍关注的哲学论域... 近年来,“功夫论”成了中国哲学学术圈里的一个热门课题,但其中占主流的取向依然是把功夫论理解为中国哲学的局部课题,主要是宋明儒学当中有关心性修炼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本文试图说明功夫论其实是一个应该得到普遍关注的哲学论域和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视角。在西方哲学的源头,哲学也曾经是一种精神修炼,只是后来西方哲学产生了一种理性的自恋,排斥了技艺和实践智慧,以至于成了一种学院化的学术专业。纵观近代晚期开始到现在的世界哲学发展,可以看到一个虽未系统化,但已在发生的宏大的“功夫论转向”。现实世界的存在状况也迫切需要这样一个转向,因为面对科技能力的发展,人类自身的成熟已经是关系到人类可持续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论转向 世界哲学 方法论 儒学
下载PDF
中国武术功夫论的身体素养意蕴与价值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震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58-64,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中国哲学诠释学方法,在“技道并进”“德艺双馨”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功夫所至即是本体”的哲学范式下,提出武术功夫是一个三维合一的概念,其既涵摄本体与主体,亦包纳才艺与能力,还囊括了方法与规则。从“功力”角度看,功夫具备本体的性质,指的是类似禅、太极等理念在长时间实践中的现身性表达;从“功用”的角度看,功夫就是一种高级的搏击竞技能力或表演才艺;从“功法”的角度看,功夫表征了方法运用的得当。其蕴藏了(1)神形共建;(2)在人伦日用中寻求终身技能的发展;(3)身体技艺与情感意志共同成长三层“元实践”哲学意蕴。功夫旨在塑造整体的人、具体的人和自我超越的人,这无疑与身体素养所强调的“身体锻炼与人格培养并举”的整体论哲学在逻辑上相贯通。武术功夫在语义和哲学内涵两个层面上与身体素养有着极强的互释性,属于中国本有的身体素养思想,这就使得功夫修炼具备了提升当代人身体素养和助推当今武术发挥更广义的教育价值之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身体素养 具身认知 功夫论 元实践
下载PDF
陆九渊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2
4
作者 屠承先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4,共6页
南宋著名哲学家陆九渊提倡主观唯心主义心学特色的“心即理”的宇宙本体论 ,决定了他的“人心本善”、“恶自偏失”的人学本体论和“格物致知”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以“简易功夫”
关键词 陆九渊 本体功夫论
下载PDF
马一浮功夫论初探 被引量:3
5
作者 刘炜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6年第2期71-78,共8页
马一浮在朱子学的基础上,针对时代病痛,提出读书、穷理、涵养的道德修养功夫。这不仅是一种独创的理论思考,更是他一生道德实践的真实体现。它为儒学的重建指出一个新的向度。
关键词 马一浮 功夫论 朱子学 时代病痛
下载PDF
马一浮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1
6
作者 许宁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22-26,共5页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 本文认为马一浮作为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不仅视心性为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且标举作为心性本具之理的六艺,囊括古今文化,由六艺之道,行六艺之教,证六艺之人,从而形成了围绕心性义理而展开的本体功夫思想,具体阐发了本体、功夫、效验的关系,并就博约、集义、克己、日新等诸功夫作了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一浮 本体功夫论 儒家思想 心性主义 效验 博约功夫 集义功夫 克己功夫
下载PDF
黄宗羲的本体功夫论
7
作者 屠承先 吴宪 《甘肃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9-22,共4页
黄宗羲是上宗王阳明 ,并以其师刘宗周为中介 ,着重对本体系统的本体功夫论加以综合 ,而且在此基础上 ,去融合本体功夫论的观点 。
关键词 黄宗羲 本体功夫论
下载PDF
阳明对儒学本体功夫论的继承和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松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9-22,共4页
本体功夫理论与儒学心性学说相联 ,是儒学心性学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明朝中期阳明本体功夫论即他的良知和致良知说的诞生 ,是我国古代本体功夫思想成熟的标志。在阳明看来 ,对自然界的态度 ,是一个良知的问题。“天地万物一... 本体功夫理论与儒学心性学说相联 ,是儒学心性学发展演变到宋明时期的必然结果。明朝中期阳明本体功夫论即他的良知和致良知说的诞生 ,是我国古代本体功夫思想成熟的标志。在阳明看来 ,对自然界的态度 ,是一个良知的问题。“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的本体境界 ,就在“致良知”的功夫之中 ;离了功夫 ,即无所谓本体。今天 ,当人们呼唤人与环境 ,人与生态的和谐发展之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功夫论 致良知 万物一体
下载PDF
一部具有创见性的佳作——《本体功夫论》评介
9
作者 王步贵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95-95,共1页
一部具有创见性的佳作———《本体功夫论》评介●王步贵杭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屠承先教授的又一力作《本体功夫论》于1997年后季付梓面世。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张岱年教授挥毫题写了书名,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立文教授为之作序,... 一部具有创见性的佳作———《本体功夫论》评介●王步贵杭州大学哲学社会学系屠承先教授的又一力作《本体功夫论》于1997年后季付梓面世。北京大学德高望重的张岱年教授挥毫题写了书名,中国人民大学著名学者张立文教授为之作序,毫无疑问,这为《本体功夫论》增加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论 本体 创见性 评介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学系 杭州大学 北京大学
下载PDF
《论语》“知”的“功夫论”解读
10
作者 王凯立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20年第2期70-77,共8页
《论语》中的"知"涵摄了"仁""学""思""省"等重要范畴,它们可融贯于一套整体的儒学"功夫论"系统中。在此解读视域下,"知"就是教导学者在本体"仁"的引... 《论语》中的"知"涵摄了"仁""学""思""省"等重要范畴,它们可融贯于一套整体的儒学"功夫论"系统中。在此解读视域下,"知"就是教导学者在本体"仁"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不懈地践行"学"的工夫,以实现自我的真实生命,并最终在艺术人生能力的获取中展现出"不惑"乃至"天人合一"的"智"之境界。从"功夫论"的解读视角出发,"知"作为一个概念系统,其思想理论的特点与价值能够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发掘,同时,这种诠释的方法也是将"功夫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取向,在中国哲学内部的理论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夫论 《论语》
下载PDF
湛若水功夫论探微
11
作者 马寄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24-28,共5页
湛若水功夫法门可简要概括为"立志"、"煎销习心"、"随处体认天理"。儒家之理想人格为圣贤,"立志"成圣成贤是湛若水功夫之起点与根基;在具体的功夫过程中,湛若水主张"煎销习心",以克... 湛若水功夫法门可简要概括为"立志"、"煎销习心"、"随处体认天理"。儒家之理想人格为圣贤,"立志"成圣成贤是湛若水功夫之起点与根基;在具体的功夫过程中,湛若水主张"煎销习心",以克服日常习心之染;儒家之为儒家,在于体认"天理",而湛若水体认"天理"的殊胜处在于"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湛若水 功夫论 立志 习心 天理
下载PDF
从功夫论的角度解读《中庸》——评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 被引量:16
12
作者 倪培民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12,共7页
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本对于揭示该著作所蕴含的整体性的和动态的世界观极具深意。通过用过程语言来诠释《中庸》 ,以取代以往译者使用的实体语言 ,《中庸》的核心命题 ,即将人作为与天地参的宇宙共创者卓立起来的意图 ,才能充... 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本对于揭示该著作所蕴含的整体性的和动态的世界观极具深意。通过用过程语言来诠释《中庸》 ,以取代以往译者使用的实体语言 ,《中庸》的核心命题 ,即将人作为与天地参的宇宙共创者卓立起来的意图 ,才能充分地展现在英文读者面前。然而 ,安乐哲与郝大维对形上学的强调 ,却也遮蔽了《中庸》里一个重要的层面———功夫指导的层面。在本文中 ,作者首先通过讨论安乐哲与郝大维对《中庸》的核心概念“中”、“庸”和“诚”的翻译 ,来说明其对他们的诠释的保留 ,然后说明 ,虽然他们的译著未能揭示这一功夫的层面 ,却为此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庸 功夫 过程 实体
下载PDF
修身与治国 董仲舒身心修炼的功夫论 被引量:3
13
作者 彭國翔 《中国文化》 CSSCI 2011年第2期43-54,I0001-I0004,共16页
引言 迄今为止,相对于先秦、宋明以及现代,汉代儒学的研究未免薄弱,长期以来似乎缺乏应有的推进。以汉代儒学最为重要的人物董仲舒而言,虽然既有若干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也有相关的学术会议召开,但董仲舒思想中内在具有的一些方面,... 引言 迄今为止,相对于先秦、宋明以及现代,汉代儒学的研究未免薄弱,长期以来似乎缺乏应有的推进。以汉代儒学最为重要的人物董仲舒而言,虽然既有若干研究成果的发表和出版,也有相关的学术会议召开,但董仲舒思想中内在具有的一些方面,比如身心修炼的功夫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仲舒 修炼 身心 功夫论 治国 修身 汉代儒学 研究成果
下载PDF
吕祖谦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3
14
作者 屠承先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58-61,共4页
南宋著名思想家吕祖谦因为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而建构起他的“道与心一”的宇宙本体论 ,由此决定了他的心性气质“各有利钝”的人学本体论和“明心穷理”的功夫论 ,并且最终决定了他的“求其放心”与“集义工夫”相结合的本体功夫论。
关键词 吕祖谦 晒体功夫 宇宙本体论 人学本体论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功夫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党圣元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2-161,共10页
"体认"是中国传统思想固有的一个重要范畴。"体认"范畴之形成与演变,有一个较为复杂而叠错的思想演化过程和观念史进程。"体认"功夫论联结着包括文艺思想在内的传统思想之各个门类,以理学、佛道、文学为... "体认"是中国传统思想固有的一个重要范畴。"体认"范畴之形成与演变,有一个较为复杂而叠错的思想演化过程和观念史进程。"体认"功夫论联结着包括文艺思想在内的传统思想之各个门类,以理学、佛道、文学为主要体现方面。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功夫论,具有非常深厚的哲学底蕴,精义叠出,思想内涵丰富,为传统诗文评增添了思理辉光。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功夫论关涉到中国艺术思维的一些奥秘,其影响遍及诗文、小说、戏曲、绘画、书法。"体认"功夫论涉及主体的审美心胸,又涉及客体的特征;既指示了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鉴赏之终极目的,又标示了主客一体的审美境界,确实值得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 功夫 心体身验 人情物理 涵泳
下载PDF
无心而顺性与习以成性——郭象玄学意义的功夫论刍议
16
作者 刘晨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6,共6页
在郭象的玄学体系中,一方面强调独化自性,强调万物的差异性和性之不可变,另一方面也不否定后天的练习对成就性的作用,这就是郭象以独化论为基础的功夫论。独化即是要顺性而化,人要做到顺性而化则要无心,这既是从万物存在的本体论的角度... 在郭象的玄学体系中,一方面强调独化自性,强调万物的差异性和性之不可变,另一方面也不否定后天的练习对成就性的作用,这就是郭象以独化论为基础的功夫论。独化即是要顺性而化,人要做到顺性而化则要无心,这既是从万物存在的本体论的角度对人的存在方式提出的要求,也是人的应然的存在方式的本体论依据。而如何成就人的独化,就是功夫论所要解决的问题。习以成性并非能够改变人的性,而是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使人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使性之能能够全然的凸显出来,从而实现人生的逍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化 无心 顺性 习以成性 功夫论
下载PDF
本体和功夫关系的新认识——评屠承先的《本体功夫论》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伯辉 沈佳强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3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本体功夫论 新认识 道德本体 宋明道学 王阳明 哲学思想 文化思想 认识主体 中国哲学 中国传统
下载PDF
《本体功夫论》述评
18
作者 赵伯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96-96,共1页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因为传统本身就意味着批判性的积累,然而它正如其他各民族哲学一样,逃脱不了对体用问题的探讨,或者说至少是要以某种体用关系为基础,这似乎是哲学的宿命。宋明时期的中国哲学的体用问题主要体现在本体功夫思想上。屠永先的《本体功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功夫思想 功夫论 中国传统文化 体用关系 中国哲学 述评 宋明时期 批判性
下载PDF
王阳明的本体功夫论与禅学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光育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5期69-71,共3页
本体功夫之辨是王阳明心学体系所讨论的基本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王阳明吸纳了禅宗的思想并较为圆融的将其纳入到儒学体系之中。
关键词 本体 功夫 良知 四句教 心学 禅宗
下载PDF
本体功夫论视域下的李贽哲学思想
20
作者 李栋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6-7,11,共3页
本体功夫论是我国宋代出现的一种独特哲学思想,是直承儒家心性论的演变结果。以本体功夫论的视域去解读李贽的哲学思想,旨在理清李贽"童心"为本体、"真人"为功夫,即本体即功夫的哲学内涵,由此而揭示出李贽"真... 本体功夫论是我国宋代出现的一种独特哲学思想,是直承儒家心性论的演变结果。以本体功夫论的视域去解读李贽的哲学思想,旨在理清李贽"童心"为本体、"真人"为功夫,即本体即功夫的哲学内涵,由此而揭示出李贽"真人"功夫是通过其"成吾"践行和"贵己"思想具象地表达出来的,并且以"真人不死"的生死观诠释了自己"童心"本体与"真人"功夫的完满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贽 本体功夫论 童心 成吾 贵己 真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