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法哲学如何可能?——评孙国东《公共法哲学:转型中国的法治与正义》
1
作者 刘小平 《法律与伦理》 2020年第1期294-300,共7页
孙国东在《公共法哲学:转型中国的法治与正义》一书中,试图建构一种"作为转型法哲学的公共法哲学"。其功能主义法治观的提出和建构,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转型法哲学的理论模式。这一功能主义法治观,建立在"现代性的普遍要求&... 孙国东在《公共法哲学:转型中国的法治与正义》一书中,试图建构一种"作为转型法哲学的公共法哲学"。其功能主义法治观的提出和建构,深刻地体现了这种转型法哲学的理论模式。这一功能主义法治观,建立在"现代性的普遍要求"和中国特殊的实践约束条件这一基本的分析框架之中。然而,通过对其法治理论建构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这一分析框架还是过于宏大和粗糙,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更重要的问题是,这一分析框架是否足以支撑转型法哲学的理论建构,仍需要进一步加以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主义法治观 转型法哲学 分析框架
下载PDF
再谈公共法哲学的思想立场——答批评者
2
作者 孙国东 《法律与伦理》 2020年第1期310-323,共14页
就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兼具现代性和中国性的"他种现代性"道路来说,所谓的"中西马"都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文化资源,而需置于中国现代转型之价值理想/政治理想与实践约束条件的"反思性平衡"中,予以创造... 就我们正在努力探索的兼具现代性和中国性的"他种现代性"道路来说,所谓的"中西马"都不是可以直接拿来就用的文化资源,而需置于中国现代转型之价值理想/政治理想与实践约束条件的"反思性平衡"中,予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我们需采用独立于权力逻辑、市场逻辑、传媒逻辑等的自主学术立场,并以那种超越个人价值偏好且具有公共证成前景的实体性内容,对中国情境中政治/法律价值的具体规范性要求进行公共阐释。公共法哲学力图实现程序主义民主观与政治建构主义的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转型 反思性的情境主义 公共性 功能主义法治观 孤往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