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执行功能训练与执行功能可塑性
1
作者 闫莹莹 杨钰 程凌 《心理学进展》 2023年第3期1000-1008,共9页
研究发现,执行功能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认知训练的方式得到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执行功能认知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1) 执行功能训练的内容,包括训练对象、训练任务、训练时间;2) 执行功能训练的效果,包括训练效应、近迁移... 研究发现,执行功能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认知训练的方式得到提高。本文对近年来关于执行功能认知训练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了:1) 执行功能训练的内容,包括训练对象、训练任务、训练时间;2) 执行功能训练的效果,包括训练效应、近迁移效应、远迁移效应以及长期效应;3) 执行功能训练的影响因素;4) 执行功能训练的机制,即执行功能可塑性的机制。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训练 执行功能可塑性 认知训练
下载PDF
β-细辛醚对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对神经元突触功能可塑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刘四军 陈惠芳 +3 位作者 张一帆 王莹莹 陈云波 王奇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索β-细辛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Aβ1-42的浓度为10μmol·L^(-1)作为建模条件,以NG108-15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体外AD细胞模型,β-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6.2... 目的探索β-细辛醚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细胞模型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用Aβ1-42的浓度为10μmol·L^(-1)作为建模条件,以NG108-15细胞为研究对象,建立体外AD细胞模型,β-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6.25,12.5,25μmol·L^(-1))分别进行干预,通过MTT法检测细胞活力,并观察β-细辛醚对细胞形态学的影响以及Wes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突触的相关功能蛋白突触素蛋白(Synaptophysin,SYP)、以及AMPA受体亚单位(Glutamatergic receptor 2,GluR2)的表达。结果 MTT结果显示,β-细辛醚高剂量组干预24 h后能显著减轻Aβ1-42的毒性损伤(P<0.05)。从细胞形态上看,细辛醚各剂量组跟模型组差异显著,跟溶媒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模型组SYP相对表达量比较,溶媒对照组、β-细辛醚中、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辛醚中、高剂量组的SYP表达量显著上调。而各组GluR2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β-细辛醚高剂量组能显著改善细胞形态以及提高细胞活力,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SYP的表达,从而影响突触功能,改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细辛醚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元 突触功能可塑性
下载PDF
大脑高级皮质功能可塑性的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秀丽 敖纯利 +2 位作者 沈抒 谢欲晓 尹文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044-1046,共3页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通道和躯体各部分进行着信息交换,是人的意识、智慧和行动的源泉。在蓬勃兴起的脑科学研究领域,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是亟待发展的一项前沿的交叉研究内容...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脊髓、外周神经系统及其他通道和躯体各部分进行着信息交换,是人的意识、智慧和行动的源泉。在蓬勃兴起的脑科学研究领域,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是亟待发展的一项前沿的交叉研究内容,这一研究需要在认知神经心理学、临床神经心理学、失语症学、神经康复学等领域内集成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神经心理学 功能可塑性 皮质功能 大脑 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神经系统 神经康复学 信息交换
下载PDF
低氧和运动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与海马突触功能可塑性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金其贯 武倩倩 +1 位作者 薛忠星 王海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32-737,共6页
目的:探讨低氧和运动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和交互作用及其与海马突触传递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案对SD大鼠进行8周14.2%的低氧暴露或/和60 min的无负重游泳训练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目的:探讨低氧和运动训练对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和交互作用及其与海马突触传递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交互设计的研究方案对SD大鼠进行8周14.2%的低氧暴露或/和60 min的无负重游泳训练后,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亚基NR1、NR2B的m RNA表达量。结果:1长期的低氧暴露可使大鼠的潜伏期显著增加(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减少(P<0.05),运动训练能使大鼠的潜伏期显著缩短(P<0.05),穿越平台的次数显著增加(P<0.05),低氧联合运动训练对缩短大鼠潜伏期、提高大鼠穿越平台次数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慢性低氧暴露能显著降低海马组织中NR1和NR2B m RNA的表达(P<0.05),运动训练能显著提高海马组织中NR1和NR2B的m RNA表达和降低GABA含量(P<0.05),低氧联合运动训练对海马组织中NR1、NR2B m RNA表达的提高和GABA含量的降低没有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结论:1长期的低氧暴露可抑制学习记忆能力,而运动训练能够增加学习记忆能力,虽然运动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低氧暴露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但是并不能完全逆转低氧暴露所造成的学习能力下降。2长期的低氧暴露或运动训练可下调或上调海马NR1和NR2B m RNA表达,抑制或增强海马突触功能可塑性,这可能是影响学习记忆能力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运动训练 学习记忆 突触功能可塑性 NR1 NR2B
下载PDF
手部相关脑功能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孙贵新 徐文东 顾玉东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02年第3期159-161,共3页
关键词 手部 功能可塑性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孤啡肽受体的功能可塑性决定其激动剂的镇痛性质 被引量:3
6
作者 杨光 韩毅 杨建新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5期566-569,共4页
1994年,就在μ、δ、κ阿片肽受体被克隆不久以后,一些研究团队确定了一种与阿片受体同源性较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不过这种G蛋白偶联受体对阿片类配体的亲和力却很低,因此,这种受体被暂时命名为阿片受体1(ORL1)。1年后,两个研究团队各... 1994年,就在μ、δ、κ阿片肽受体被克隆不久以后,一些研究团队确定了一种与阿片受体同源性较高的G蛋白偶联受体,不过这种G蛋白偶联受体对阿片类配体的亲和力却很低,因此,这种受体被暂时命名为阿片受体1(ORL1)。1年后,两个研究团队各自确定了阿片受体1的配体,它是一种十七肽物质,被命名为孤啡肽(NOP)。后国际药理学联合会将其纳入阿片肽受体家族的一个子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啡肽受体 功能可塑性 镇痛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运动员大脑功能可塑性变化的影响——基于fMRI研究的ALE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娄虎 刘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5-71,共7页
目的:阐明运动训练是否能够影响大脑功能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任务态下运动员如何诱发大脑皮层功能重组。方法:选取18项研究中的任务态下362名被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 目的:阐明运动训练是否能够影响大脑功能可塑性变化,以及不同任务态下运动员如何诱发大脑皮层功能重组。方法:选取18项研究中的任务态下362名被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数据,采用激活似然估计法(activation likelihood estimation,ALE)计算体素被激活的分布情况。结果:运动员组在任务状态下的脑活动产生4个达到显著水平的激活簇;对照组在任务状态下的脑活动产生5个达到显著水平的激活簇;运动员组与对照组相比,运动员组显著激活左侧上顶叶和下顶叶、右侧额下回和额中回,对照组显著激活辅助运动区;在预判任务中,运动员有更广泛的脑区激活,而在执行任务中,对照组有更广泛的脑区激活。结论:长期的运动训练使得运动员的大脑出现功能可塑性变化,表现为减少了在动作执行时与动作控制有关的脑区活动,增加了在预判时与认知理解有关的脑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可塑性 专家-新手范式 功能核磁共振 动作执行 动作预判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可塑性物质基础及发生机制 被引量:28
8
作者 黄如训 张艳 +1 位作者 方燕南 高庆春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769-772,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用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行大脑中动脉闭塞 (MACO) ,以横木行走试验 (BWT)评定运动功能 ,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突触、凋亡细胞、神经丝蛋白 (NF)、微管相... 目的 探讨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可塑性的物质基础及其发生机制。方法 用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行大脑中动脉闭塞 (MACO) ,以横木行走试验 (BWT)评定运动功能 ,应用电镜、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突触、凋亡细胞、神经丝蛋白 (NF)、微管相关蛋白 2 (MAP2 )、生长相关蛋白 43(GAP43)、突触素 (SYP)等变化。结果 MCAO后大鼠全部偏瘫 ,3周起运动功能明显恢复并逐渐升高 ,TUNEL染色阳性细胞随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 ,第 9周恢复正常 (第 1周为 74.6个 / 2 0 0倍视野±8 8个 / 2 0 0倍视野 ,第 9周为 2 .6个 / 2 0 0倍视野± 2 .5个 / 2 0 0倍视野 ) ,突触的数目和结构 (突触间隙、活性区长度、突触后膜致密物质厚度等 )也逐渐恢复 (突触数目第 1周为 8.8个 / 80 0 0倍视野± 1.7个/ 80 0 0倍视野 ,第 9周为 15 .3个 / 80 0 0倍视野± 2 .4个 / 80 0 0倍视野 ,正常对照为 12 .3个 / 80 0 0倍视野± 2 .0个 / 80 0 0倍视野 ) ,NF、MAP2 ,以及SYP也有类似过程。GAP43仅在第 1周末增高。结论 急性脑梗死后随着神经细胞凋亡逐渐减少 ,突触数量、功能、结构的相应变化 ,构成了脑梗死后运动功能可塑性的物质基础。神经生长或再生不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高血压 运动功能可塑性 物质基础
原文传递
功能磁共振成像视角下的脑功能连通性分析与脑可塑性 被引量:1
9
作者 曾卫明 王倪传 +1 位作者 石玉虎 颜虹杰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56-867,共12页
依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脑功能可塑性,对解码人脑认知活动与模拟类脑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脑功能可塑性可通过脑功能连通的变异性来体现,而该变异性的捕捉又依赖于有效的脑功能连通性分析模... 依据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脑功能可塑性,对解码人脑认知活动与模拟类脑智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然而,脑功能可塑性可通过脑功能连通的变异性来体现,而该变异性的捕捉又依赖于有效的脑功能连通性分析模型。因此,本文首先就当前主要的脑功能连通性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分析了各方法的局限性;然后基于脑功能连通性研究的证据,总结与分析了脑功能可塑性与职业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后对脑功能连通性分析模型、脑功能可塑性等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连通性 功能可塑性 职业因素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和结构可塑性增强协同诱致慢性炎性痛
10
作者 赵芝威 王旭 +5 位作者 卢娜 杜祎康 褚文广 白占涛 韩文娟 罗层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9-215,共7页
目的:探讨外周炎症损伤后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改变的情况。方法:采用脊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和Golgi染色方法。结果:小鼠一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可诱致显... 目的:探讨外周炎症损伤后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改变的情况。方法:采用脊髓薄片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和Golgi染色方法。结果:小鼠一侧后肢足底皮下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可诱致显著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CFA注射24 h后,对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发现刺激伤害性初级传入纤维诱致的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EPSCs)的幅值较对照组动物显著增加,平均增强幅度为85.7%。Golgi染色结果发现,在诱致功能可塑性增强的同时,CFA炎症后还可导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出现树突棘密度显著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平均增强186.7%。结论:CFA引发的外周炎症损伤可同时诱致脊髓背角Ⅰ层神经元呈现功能可塑性和结构可塑性增强,这些变化与疼痛的持续慢性化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可塑性 结构可塑性 树突棘 脊髓背角 CFA 慢性炎性痛 小鼠
下载PDF
临近根系间的亲缘识别、行为应对及其功能性状可塑性进化
11
作者 肖万欣 王延波 张书萍 《辽宁农业科学》 2021年第2期48-53,共6页
植物能够探测到邻近根系,并识别出邻近根系与自身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根系做出不同的反应。掌握邻近根系识别机制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植物进化研究以及对自然保护和减少农作物间竞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系统阐述了根系... 植物能够探测到邻近根系,并识别出邻近根系与自身的亲缘关系,同时,对具有不同遗传特性的根系做出不同的反应。掌握邻近根系识别机制对生态系统功能和植物进化研究以及对自然保护和减少农作物间竞争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系统阐述了根系亲缘识别研究的意义、影响因素、亲缘识别中的根系行为应对策略和邻居身份与环境互作影响的功能性状可塑性进化。基于现有研究的分析得出,根系分泌物可介导亲缘识别,并触发根系“行为”变化。根系化感物质和无毒信号可影响植株生长行为。基质体积可调控根系识别过程中的根系结构、形态和激素变化。植株可依据相邻物种密度和身份等信息对自身能量进行分配,平衡资源竞争与种群繁殖间的投入,增强改变自身形态能力、提高亲缘选择效率和收益率。具有竞争回避能力的物种,产量较高。交替的环境变化频率和与临近物种互作,可促进功能性状可塑性进化。今后应进一步明确触发亲缘识别反应的根系分泌物组分和与亲缘识别中根系行为模式相关的生活史、形态性状及群落特征。阐明“自我—非自我”识别导致根系生产过剩的机制。加强同胞竞争频率方面的研究,提高对亲缘识别进化条件的理解;加强异种竞争和扩散策略成本和收益分析研究,提高对物种共存机制的理解。同时,还需要对同一物种的多个种群和不同年龄的群落进行研究,以阐明亲缘识别相关功能性状可塑性差异引起的生态互作和物种共存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居 亲缘识别 根系互作 行为应对 公地悲剧 功能性状可塑性
下载PDF
运动通过调节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可塑性改善PD模型大鼠行为 被引量:7
12
作者 时凯旋 刘晓莉 乔德才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9-58,共10页
目的:帕金森病(Parikinson’s disease,PD)是起始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损耗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强度改变被认为是导致PD运动障碍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计算神经信号振荡同步性量化分... 目的:帕金森病(Parikinson’s disease,PD)是起始于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dopamine,DA)损耗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强度改变被认为是导致PD运动障碍产生的重要病理基础。通过计算神经信号振荡同步性量化分析皮层-纹状体之间功能连接强度,并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GluR2/3)介导的谷氨酸(glutamte,Glu)兴奋性传导角度来阐释运动干预PD的神经调控机制。方法: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Control)、PD组(PD)和PD运动组(PD+Ex),于右侧内侧前脑束(medial forebrain bundle,MFB)注射6-羟基多巴(6-hydroxydopamine hydrobromide,6-OHDA)建立单侧PD大鼠模型。采用阿朴吗啡(apomorphine,APO)旋转行为实验,并结合黑质和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表达水平评价PD大鼠模型的可靠性。PD+Ex组大鼠进行为期4周的跑台运动干预(11 m/min,30 min/天,5天/周),在第0、1、2、3、4周末检测各组大鼠自主活动行为;利用在体多通道电生理技术,观察各组大鼠运动皮层和纹状体局部场电(local field potentials,LFPs)活动;采用微透析-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检测纹状体胞外Glu浓度,结合生化技术检测纹状体mGluR2/3蛋白表达。结果:自主行为测试结果显示,PD+Ex组较PD组快速和慢速移动时间占比均显著增加(P<0.05),静止状态时间占比显著降低(P<0.05),且大鼠自主活动行为改善效果具有时间依赖性。电生理结果表明,PD+Ex组运动皮层-纹状体β振荡的相干系数和相位同步指数较PD组显著下降(P<0.05),且变化也具有时间依赖性。蛋白检测结果显示,PD+Ex组纹状体mGluR2/3表达较PD组显著上调(P<0.01);递质检测结果显示,PD+Ex组纹状体胞外Glu浓度较PD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PD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行为降低伴随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异常。运动干预通过调节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有效改善PD模型大鼠自主活动行为。运动皮层-纹状体通路功能连接的运动依赖可塑性增强可能是改善PD大鼠自主活动行为的神经调控机制之一,mGluR2/3受体介导的Glu兴奋性传递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 帕金森病 功能性连接可塑性 皮层-纹状体通路 同步振荡 谷氨酸
下载PDF
Cdk5在突触可塑性和学习记忆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培培 张丽丽 李敏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8-190,共3页
关键词 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5 功能可塑性 结构可塑性 学习与记忆
下载PDF
树突状细胞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黄功华 《广东医科大学学报》 2022年第1期1-10,共10页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在介导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DC的特征及功能、发育及调控、MAPK信号通路调控DC的可塑性和功能,以及D...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在介导天然免疫与适应性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该文论述了DC的特征及功能、发育及调控、MAPK信号通路调控DC的可塑性和功能,以及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提出目前DC领域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发育 功能可塑性 肿瘤 免疫治疗
下载PDF
练习对大脑功能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15
作者 杜萍 陈雪梅 张丽 《心理学进展》 2013年第6期340-345,共6页
近年来,大脑可塑性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大脑可塑性分为结构可塑和功能可塑。本文介绍了练习引起的大脑功能激活的变化模式,分别是激活增加、激活减少以及激活的功能性重组,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主要探讨了练习... 近年来,大脑可塑性逐渐成为认知神经科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大脑可塑性分为结构可塑和功能可塑。本文介绍了练习引起的大脑功能激活的变化模式,分别是激活增加、激活减少以及激活的功能性重组,并分析了其影响因素,最后主要探讨了练习引起的大脑可塑性在临床上的治疗意义和教育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功能可塑性 练习 激活减少 激活增加 激活重组
下载PDF
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对成人记忆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振云 孙长华 +1 位作者 吴志平 许淑莲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41-345,385,共6页
采用“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和“附加联想”三项目,对90例成人(分为青年、老年和老老年组各30例)进行记忆测查和训练,目的为探讨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对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老年和老老年组,... 采用“联想学习”、“图象自由回忆”和“附加联想”三项目,对90例成人(分为青年、老年和老老年组各30例)进行记忆测查和训练,目的为探讨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对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青年组记忆成绩明显高于老年和老老年组,后两组无显著差异;无关联想的年龄差异大于有关联想,作业难度扩大了年龄差异;各年龄组训练后记忆得到明显改善,并且训练扩大了年龄和作业易难的差异。由此可见,记忆受年龄、作业难度和训练三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再次证实了老年认知功能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年老老年人 记忆训练 认知功能可塑性 储备能量
下载PDF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及其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祺 郑新 +2 位作者 沈欢 董程 王红艳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CAS CSCD 2022年第10期1944-1953,共10页
肿瘤是一种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疾病,是人类迄今为止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主要的免疫细胞亚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肿瘤是一种与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疾病,是人类迄今为止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作为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主要的免疫细胞亚群发挥着重要的作用。M2样TAM的高浸润与实体肿瘤患者的低生存率密切相关。了解复杂的TME中TAM所经历的一系列代谢变化以及功能可塑性,有助于将TAM作为肿瘤免疫治疗的靶点,开发更有效的肿瘤治疗策略。该综述总结了TAM的来源、功能状态、代谢变化等最新研究,并着重讨论了TAM在实体肿瘤中的靶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功能可塑性 代谢 肿瘤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Hf_(0.5)Zr_(0.5)O_(2)-based ferroelectric memristor with multilevel storage potential and artificial synaptic plasticity 被引量:6
18
作者 Tianqi Yu Fuchao He +4 位作者 Jianhui Zhao Zhenyu Zhou Jingjing Chang Jingsheng Chen Xiaobing Yan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SCIE EI CSCD 2021年第3期727-738,共12页
Memristors are designed to mimic the brain’s integrated functions of storage and computing,thus breaking through the von Neumann framework.However,the formation and breaking of the conductive filament inside a conven... Memristors are designed to mimic the brain’s integrated functions of storage and computing,thus breaking through the von Neumann framework.However,the formation and breaking of the conductive filament inside a conventional memristor is unstable,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realistically mimic the function of a biological synapse.This problem has become a main factor that hinders memristor applications.The ferroelectric memristor overcomes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memristor because its resistance variation depends on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 of the ferroelectric thin film.In this work,an Au/Hf0.5Zr0.5O2/p+-Si ferroelectric memristor is proposed,which is capable of achieving resistive switching characteristics.In particular,the proposed device realizes the stabl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level storage,which possesses the potential to be applied to multi-level storage.Through polarization,the resistance of the proposed memristor can be gradually modulated by flipping the ferroelectric domains.Additionally,a plurality of resistance states can be obtained in bidirectional continuous reversibility,which is similar to the changes in synaptic weights.Furthermore,the proposed memristor is able to successfully mimic biological synaptic functions such as long-term depression,long-term potentiation,paired-pulse facilitation,and spike-timing-dependent plasticity.Consequently,it constitutes a promising candidate for a breakthrough in the von Neumann framewor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electric memristor multi-level storage resistive switching neuromorphic network synaptic plasticity
原文传递
Lack of functional link in the tadpole morphology induced by predators
19
作者 Maria Gabriela PEROTTI Mariana PUETA +2 位作者 Fabian Gaston JARA Carmen Adria UBED Debora Lina MORENO AZOCAR 《Current Zo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27-235,共9页
Most studies of predator-induced plasticity have focused on documenting how prey species re- spond to predators by modifying phenotypic traits and how traits correlate with fitness.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Pleur... Most studies of predator-induced plasticity have focused on documenting how prey species re- spond to predators by modifying phenotypic traits and how traits correlate with fitness. We have previously shown that Pleurodema thaul tadpoles exposed to the dragonfly Rhionaeschna varie- gata responded strongly by showing morphological changes, less activity, and better survival than non-exposed tadpoles. Here, we tested whether there is a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morphological plasticity and increased survival in the presence of predators. Tadpoles that experienced predation risk were smaller, less developed, and much less active than tadpoles without this experience. Burst speed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predator-induced deeper tails did not act as a lure to divert predator strikes away from the head. Although we have previously found that tadpoles with predator-induced morphology survive better under a direct predator threat, our results on the functional link between morphology and fitness are not conclu- siv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P. thaultadpoles (1) burst speed is not important to evade preda- tors, (2) those exposed to predators reduce their activity, and (3) morphological changes do not divert predator attacks away from areas that compromise tadpole survivalEE. Our results show that morphological changes in P. thaul tadpoles do not explain burst speed or lure attraction, al- though there was a clear reduction of activity, which itself reduces predation. We propose that changes in tadpole activity could be further analyzed from another perspective, with morphological change as an indirect product of behavior mediated by 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duced morphology lure effect predator exposure swimming performance tadpo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