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城市边区城市化特征和核心城市功能地域规划策略——以广州市白云区嘉禾组团为例
1
作者 陶琳 余炜楷 刘松龄 《建筑与环境》 2010年第3期76-78,共3页
城市化转型是大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人口、用地、交通、景观等方面特征的具体转变。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嘉禾组团为例,分析大城市边缘区现状发展特征。结合大城市主城区空间和功能拓展等趋势,分析边缘区城市化的普遍趋势... 城市化转型是大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趋势,包括经济、人口、用地、交通、景观等方面特征的具体转变。本文以广州市白云区嘉禾组团为例,分析大城市边缘区现状发展特征。结合大城市主城区空间和功能拓展等趋势,分析边缘区城市化的普遍趋势:产业从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用地从城乡交错向布局有序转型,交通功能从对外通道向内外网络转型,景观环境从杂乱污染向山水融城转型。进而提出核心城市功能地域在边缘区城市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核心城市功能地域应科学合理划定发展范围、培育具有功能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城市功能、构建与主城区紧密联系的城市快速交通设施和构建满足城市功能和城市活动需求的景观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城市边缘区 城市化 城市功能地域 规划策略
下载PDF
平原农区乡村地域多功能空间分异特征及乡村振兴路径——以河南省扶沟县为例
2
作者 文倩 韩婧 +1 位作者 范利瑶 蔡天毅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7-153,共7页
以平原农区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农产品生产、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5类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优势功能法综合划分乡村地... 以平原农区河南省扶沟县为研究区,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和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分析农产品生产、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社会保障和生态保育5类乡村地域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并结合优势功能法综合划分乡村地域功能类型区。结果表明:(1)扶沟县乡村地域多功能整体上表现出“社会保障功能最强,生态保育功能较强,非农经济发展、人居生活和农产品生产功能相对较弱”的位序特征,并且各类功能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显著的差异;(2)基于优势功能识别结果,将扶沟县14个乡镇划分为综合型、单功能主导型和双功能并重型3种功能类型区,并按照“强化优势、补齐短板”的思路,提出分区差异化发展对策,为推进扶沟县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决策参考。本研究提出的指标体系和分析策略可为平原农区其他类似县域明确乡村地域功能特征、探寻乡村振兴科学路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功能类型区 乡村振兴 扶沟县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与响应过程 被引量:3
3
作者 林树高 诸培新 陆汝成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2-174,共13页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 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是纾解国土空间冲突的关键路径。该研究运用熵权TOPSIS、核密度估计和融合发展度模型分析长江经济带130个城市的城镇、乡村地域功能水平,以及城乡地域功能融合发展的时空格局,采用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其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各市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呈上升趋势,城镇地域功能形成“点-团-面”的分布格局,区域差异逐渐收窄;乡村地域功能呈“簇团”状分布格局,上中下游的地理梯度分异现象突出。②长江经济带各市城乡地域功能由融合过渡型向融合提升型突变发展,融合发展水平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特征,由以中心城市为节点向以核心城市群为组团的分布格局演进,东西部极化加剧、省域内部差异扩大。③长江经济带城镇与乡村地域功能相互促进发展作用显著增强,先后历经需求融合、引导融合和自发融合等阶段,融合发展过程呈现由融合过渡到融合提升再到融合优化的螺旋式上升规律。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①上游地区以政策引导发展为契机,吸引下游地区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上游地区转移,集中资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城镇、乡村地域功能双提升。②中游地区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武汉、长沙和南昌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地域功能的辐射带动效应,拉动乡村地域功能发育。③下游地区需促进城镇的生产、生活活动逐步向乡村转移,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助推城乡地域功能优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城乡融合发展 时空格局 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时空关联研究:以江汉平原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林攀 余斌 武洁萌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45-362,共18页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 探索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演化的复杂性关联规律既是新时期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重要命题,也是乡村地理学研究的时代前沿。以江汉平原为研究案例,以2000—2019年为研究时段,在建立城市化指标体系和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模型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态面板模型、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深入探究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之间的时序关联规律及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1)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演化具有明显结构分异性,其中,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在时序上呈现阶段性变化,空间上呈现沿焦柳-长荆发展轴的倒“U”形分布格局向汉宜线-东部平原带的“T”形分布格局演化。(2)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时序关联上呈现复杂性特征,其中人口、经济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N”形曲线规律,土地城市化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呈现单调递增态势,但弹性系数值低于后期人口和经济城市化正效应值。(3)江汉平原多维城市化与乡村地域功能在空间关联上呈现明显规律性和异质性特征。研究结果有利于丰富乡村地理学理论内涵,为案例地区的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城市化 乡村地域功能 城乡关系 时空关联 江汉平原
下载PDF
城市功能地域概念及其在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高宜程 赵培红 《城市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3-26,90,共5页
从提出背景、空间组织、空间形态与结构、城市功能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进行了辨识,分析了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圈等概念,对城市功能地域发生作用的内部机理和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 从提出背景、空间组织、空间形态与结构、城市功能特征等四个方面对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进行了辨识,分析了都市区、大都市带、都市圈、城市群、经济圈等概念,对城市功能地域发生作用的内部机理和规划中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城市功能地域的概念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功能地域 都市区 都市圈 大都市带 城市规划
原文传递
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空间格局及乡村类型划分研究
6
作者 汪泳杞 刘庆芳 宋金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2期47-62,共16页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 采用层次分析法,以乡村多元价值为导向构建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泰尔指数分析都市圈内区域差异,结合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揭示2019年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在农业、生态、经济和社会四方面的空间格局,并在此基础上划分乡村类型。结果表明:(1)从各类功能特征来看,粮食生产功能呈现“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空间分异特征,经济发展功能整体呈现“局部领先,点状发散”的空间分异特征,社会保障功能呈现“等级均衡,片状聚集”的空间分异特征,生态功能呈现“东强西弱,南强北弱”的空间分异特征;(2)济南都市圈乡村地域功能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和空间集聚特征,乡村地域功能之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性;(3)都市圈乡村地域主导功能划分为4种类型:经济发展主导功能区、粮食生产主导功能区、社会保障主导功能区、生态主导功能区,各主导功能区在研究区空间地域分布上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异特征和区域发展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类型 城镇化 经济圈 济南都市圈
下载PDF
乌鲁木齐县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及其类型划分
7
作者 王春雨 吴文婕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20期99-104,共6页
县域乡村多功能发展结合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多维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共生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对乌鲁木齐县乡村地... 县域乡村多功能发展结合了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对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乡村多功能理论和共生理论,构建多维评价体系,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共生度模型和定量分析工具,对乌鲁木齐县乡村地区的功能进行了细致分类与评估,明确每个乡村的功能定位,旨在为乌鲁木齐县乡村的差异化发展和可持续振兴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功能的协调发展与和谐共生。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县乡村地区在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旅游文化、社会保障、居住生活和生态保育六个主要方面具有显著的多功能性,而且这些功能在共生视角下展现出互补性和多样性,在乡村地域多功能发展的过程中,表现为多功能共生发展的重要性和优先主导功能发展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功能评价 乌鲁木齐县 乡村振兴 共生理论
下载PDF
基于BP模型和Ward法的北京市平谷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51
8
作者 唐林楠 刘玉 +1 位作者 潘瑜春 任艳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514-1521,共8页
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揭示平谷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异特征;运用Ward法划分功能区,服务于平谷区乡村转型发展和功能区布局。结果表明:1在多项功能综合作用下,平谷区基本形成了"平原地区... 构建乡村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借助BP神经网络模型揭示平谷区"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分异特征;运用Ward法划分功能区,服务于平谷区乡村转型发展和功能区布局。结果表明:1在多项功能综合作用下,平谷区基本形成了"平原地区生产功能较强、镇中心及周边村域生活功能明显、山地区以生态功能为主"的功能分布格局。2基于评价结果和空间属性,平谷区划分为西部平原生产区、东部山地生态生产区、中部平原城市生活区、中部近郊平原生活区、东部丘陵生态生活区和北部山地生态区。其中,西部平原生产区、中部平原城市生活区、北部山地生态区是平谷三生空间功能发展的优势区域,分布相对集中。按照"强功能重优化、中等功能重提升、弱功能重改善"的原则提升乡村地域功能,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评价 BP模型 Ward法 平谷区
下载PDF
地域功能识别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8
9
作者 陈小良 樊杰 +2 位作者 孙威 陶岸君 梁育填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2-79,共8页
地域功能学说是我国在区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创新。该文对国内学者在地域功能识别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基础、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等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地域功能识别的机理研究相对薄弱,统一的功能分类体系... 地域功能学说是我国在区域发展实践中的理论创新。该文对国内学者在地域功能识别过程中涉及的研究基础、指标体系、研究方法等现状进行了综述,总结了研究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当前地域功能识别的机理研究相对薄弱,统一的功能分类体系尚未建立;地域功能识别形成基本的研究范式:以空间技术为依托,遵循"先易后难"的路径,通过适宜性评价和功能判别进行识别,但综合集成中的技术性问题仍未解决;地域功能识别研究正向市县层级集中,但对市县层面的划分方式还有待斟酌。为此,未来应加强机理研究,对分类体系、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标准化建设,提高地域识别成果的应用性,并建立监测、后评估与动态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功能识别 主体功能
下载PDF
北京市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分异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唐林楠 潘瑜春 +1 位作者 刘玉 唐秀美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03-312,共10页
以北京1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模型,分析乡村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服务及旅游休闲五项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其未来的功能定位。结果表明,乡村地域各类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功能... 以北京13个区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乡村地域多功能评价模型,分析乡村经济发展、农产品生产、社会保障、生态服务及旅游休闲五项功能的时空分异特征,并探讨其未来的功能定位。结果表明,乡村地域各类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集中于近郊平原区,农产品生产功能集中于远郊平原区,生态服务与旅游休闲功能集中于远郊山区。受经济发展基础、地理区位、地形条件及相关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近郊平原区、远郊平原区和远郊山区三类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的五项功能的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未来将结合地区资源现状及发展差异,围绕区县乡村地域功能定位合理配置资源,促进各区县乡村功能的全面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时空分异 北京市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65
11
作者 李平星 陈诚 陈江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5-851,共7页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采用价值评价方法核算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乡村地域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及其综合价值,分析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异规律,解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价值呈现快... 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为例,采用价值评价方法核算1990、1995、2000、2005和2010年乡村地域生态保育、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社会保障功能及其综合价值,分析时间演变与空间分异规律,解析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乡村地域综合功能价值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工业发展功能增速最快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生态保育功能相对集中于苏北和苏南,农业生产和社会保障功能集中于苏北,工业发展功能则集中于苏南;综合功能重心位于地理中心南偏东方向,呈钟摆式移动态势,各类地域功能重心位置和移动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政策导向及经济社会发展是影响综合功能及各类功能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乡村价值评估 重心移动 空间自相关分析 江苏省
下载PDF
宁夏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评价及空间分异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自强 李静 吴涛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28-434,共7页
从生态保育、粮食安全维护、人口承载、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5个方面构建了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为例,在加权求和测算各功能指数的基础上,利用ESDA法分析了空间特征。研究表明:2013年宁夏限制开发区各县地域功能存在... 从生态保育、粮食安全维护、人口承载、文化传承和经济发展5个方面构建了限制开发区地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宁夏为例,在加权求和测算各功能指数的基础上,利用ESDA法分析了空间特征。研究表明:2013年宁夏限制开发区各县地域功能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集聚现象,地域多功能性的强弱势与农业发展基础、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等因素具有较强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限制开发区 地域功能 ESDA 宁夏
下载PDF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地域功能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虞虎 钟林生 樊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823-832,共10页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 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是促进青藏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模式探索。解析地域功能、建构有序的空间组织模式是其关键科学基础。基于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研究队提出的国家公园群建设方案,从地域功能和空间结构上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具有生态保育功能、生活保障功能和游憩公益服务功能,并表现为空间异质性、时间变异性、多样复合性和相互依附性4种特性;在层级结构上可以划分为2个跨国国家公园、8个旗舰国家公园和11个一般国家公园,未来可再融入青藏高原其他不同层级的自然保护地;从"群"层面优化单体国家公园的功能定位和整体层面的有机组织,需要在类型结构、层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进行综合统筹,建构点域、线域、面域相结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形成联系紧密、发展稳定、演化有序的功能有机体,才能够深入推进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区域绿色发展的三位一体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功能 空间组织 国家公园群 青藏高原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及其政策启示 被引量:107
14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郭丽英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3-106,132,共5页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异及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具有空间异质、时间变异等属性,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在承载力范围内,乡村地域多功能间沿着&qu... 乡村地域多功能分异及其价值提升已成为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领域。乡村地域多功能具有空间异质、时间变异等属性,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基础、区域文化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推动乡村地域功能的演进。在承载力范围内,乡村地域多功能间沿着"兼容性—拮抗作用—兼容性—协同作用"的路径演进。乡村地域多功能处于动态演化中,功能位"态"与"势"的差异将其演进过程划分为成长、兴盛、稳定和衰退四个阶段。乡村组成要素的分化整合是转型期乡村社会发展与功能演进的根本动力,导致了地域主导功能的变迁。本文通过深入剖析乡村地域多功能的内涵,以期为指导乡村"特质化"发展实践、有效提升乡村地域价值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主导功能 动力机制 演进趋势 功能整合
下载PDF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初探 被引量:14
15
作者 王振波 朱传耿 +1 位作者 刘书忠 张学波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6-49,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它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开启了我国地理区划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了主体功能区的概念,它构建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思路,开启了我国地理区划新的发展方向。本文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进行初步探索,认为它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础,在对地域要素高度综合的前提下,突出地域主体特征,使区划落地区域,具有地域性、主体性、层次性、综合性、和谐性特征。具有独立的政策体系,包括明确规划层次,健全法制保障;科学利用土地,实施生态补偿;统筹投资融资,优化产业结构;分异评价指标,突出功能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内涵 可持续发展 生态补偿
下载PDF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与方法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7
16
作者 朱传耿 仇方道 +4 位作者 马晓冬 王振波 李志江 孟召宜 闫庆武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在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潜力等级分区的空间叠置与地域聚类分析,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案例,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在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与原则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生态敏感性等级分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潜力等级分区的空间叠置与地域聚类分析,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方法。并以江苏省新沂市为案例,进行地域主体功能区划实证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理论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生态敏感性分析 经济社会综合潜力评价 区划方法
下载PDF
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刘玉 冯健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2-72,共11页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大量农田被征用开发,农业及其支撑部门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受到显著影响。论文在梳理农业区位与功能演变、城市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城乡结合...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结合部大量农田被征用开发,农业及其支撑部门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农业从业人员的生产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城乡经济、社会、生态系统受到显著影响。论文在梳理农业区位与功能演变、城市生态安全与食品安全、城乡结合部地域功能,以及新型城镇化等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了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体系。认为城乡结合部农业具有:优化城乡生态、加强城乡联系、提升城乡发展和协调城乡关系等多方面功能,尤其在构筑生态缓冲带保护城乡生态环境、降低城市边缘区发展压力,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与休闲、娱乐消费需求,促进新增城镇化人口就业安置,以及加强城乡间产业互动与要素交流,缓解城乡矛盾冲突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的最终实现,需要创新生产经营模式。对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实现程度的初步分析表明,我国城乡结合部农业地域功能整体上未被充分认识与得到应有的发挥,此方面理论与现实研究均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结合部 农业地域功能 农业区位 新型城镇化
下载PDF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研究综述与分析 被引量:37
18
作者 李雯燕 米文宝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57-361,共5页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对地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实践操作方法、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主体功能 地域主体功能区划 综述
下载PDF
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68
19
作者 刘玉 刘彦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4-169,共6页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带来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剧烈变革和人地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乡村地域的多功能价值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乡村地域多... 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协同推进带来了区域人地关系的剧烈变革和人地系统的多样化发展,乡村地域的多功能价值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研究进展,简要分析了相关研究的主要特点与不足,探讨了今后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的创新研究领域和方向。在城乡转型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惠及和保障民生的背景下,构建并完善乡村地域多功能性研究的理论构架,科学评判乡村地域多功能的空间格局及演进特征,系统研究基于多功能评价的土地利用配置,深入研究乡村地域多功能统筹的长效机制等,有助于推进乡村地域系统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地域功能 评价分区 相互作用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农业地域功能的时空格局与演进特征——以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为例 被引量:19
20
作者 鲁莎莎 刘彦随 关兴良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7-75,共9页
研究目的:揭示不同时间段农业地域多功能的地域差异和演进特征,提出农业地域多功能协同发展的对策,为科学引导地区分工、强化主导功能、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农业地域多功能性指数计算模型,农业地域... 研究目的:揭示不同时间段农业地域多功能的地域差异和演进特征,提出农业地域多功能协同发展的对策,为科学引导地区分工、强化主导功能、凸显地域价值、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农业地域多功能性指数计算模型,农业地域多功能演变的时空差异诊断模型,Gi*指数模型。研究结果:(1)农产品供给功能提升幅度较大,其重心进一步向平原农区集中;京津冀都市区、邯郸经济区劳动力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大幅度提升;山地丘陵区生态保育功能进一步凸显;文化传承和休闲功能优势区向各市辖区及其周边县域集中。(2)京津冀都市区、邯郸市及其周边地区为多功能指数热点区,而京津冀都市区与邯郸经济区之间的县市以及样带河南段大部分县市为多功能指数冷点区。研究结论:106国道沿线典型区不同类型区农业地域主导功能定位不同,需借助财政转移支付、生态补偿、粮食补贴等政策手段引导地域功能与社会经济需求、地域资源禀赋相适应,促进主导功能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农业地域功能 时空格局 演进特征 106国道沿线典型样带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