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尿失禁 被引量:2
1
作者 马楠 王若义 +3 位作者 刘倩 罗娟 李金良 陈维秀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42-46,51,共6页
目的探讨评价运用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2018年因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 目的探讨评价运用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治疗儿童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04~2018年因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行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的29例患儿临床资料,于术前、术后分别行尿流动力学、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VCUG)、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ICI-Q-SF)评分等,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及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评价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复查:①VCUG,膀胱颈均被抬高,并已纠正漏斗状开放状态;②功能性尿道长度增加1.04 cm(P<0.001)、最大尿道闭合压升高11.69 cmH2O(P=0.001),最大尿道压术前、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根据ICI-Q-SF评分,尿失禁症状明显改善(P<0.05),其中11例(37.93%)患儿通过配合清洁间歇导尿(CIC)、口服抗胆碱能药物等能达到完全控尿,余患儿均存在CIC不规范问题;④出现并发症患者共7例(24.14%),其中2例(6.90%)为本术式直接并发症。结论在配合术后CIC、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的前提下,锥状肌膀胱颈悬吊术是治疗膀胱出口阻力低下型尿失禁的良好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状肌 尿失禁 膀胱颈悬吊 尿道括约肌 膀胱出口阻力 功能性尿道长度 最大尿道闭合压
原文传递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脏器脱垂相关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永秀 朱红 杨佳伟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临床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特点,分析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 目的了解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妇女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患者临床相关的压力性尿失禁的尿动力学特点,分析盆腔脏器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因盆腔脏器脱垂或压力性尿失禁在本院住院手术的108例经产妇。对98例进行临床尿动力学检查,包括腹压漏尿点压(ALPP)、静止性尿道压力(UPP)测定[功能性尿道长度(FUL)、最大尿道压(MUP)、最大尿道关闭压(MUCP)]。盆腔脏器脱垂诊断分期,按国际尿控制协会盆腔器官脱垂分期(POP-Q)进行(分组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结果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中,临床诊断的压力性尿失禁占68.5%(74/108)。完成尿动力学检查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高达71.4%(70/98)。SUI组(n=70)患者的腹压漏尿点压测出率为87.1%(61/70)。其中,腹压漏尿点压<90 cm H2O为56.1%(55/98),≤60 cm H2O为26.5%(26/98)。非SUI组患者中,腹压漏尿点压呈阳性的患者为32.1%(9/28)。腹压漏尿点压均数比较,SUI组明显低于非SUI组(P<0.001)。以腹压漏尿点压测定为标准,盆腔脏器脱垂患者的隐性压力性尿失禁可能性为9.2%(9/98)。SUI组与非SUI组患者的尿动力学检测结果比较,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压、最大尿道关闭压值,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无压力性尿失禁的盆腔脏器脱垂患者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功能性尿道长度、最大尿道关闭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建议在盆腔脏器脱垂矫治术中,对无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且功能性尿道长度变短、最大尿道关闭压、最大尿道压低者,行预防性压力性尿失禁矫治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脏器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腹压漏尿点压 功能性尿道长度 最大尿道 最大尿道关闭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