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柯超 单生涛 +7 位作者 谢峥嵘 蔺文盼 郝虹鑫 张熙 石文英 余兆安 潘江 章薇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2136-2142,共7页
近年来,先进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用于阐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机制,特别是大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指导下,针刺治疗中枢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以脑卒中后不同功能障碍为切入点,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成像技... 近年来,先进的技术手段已被广泛用于阐明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机制,特别是大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指导下,针刺治疗中枢疾病的研究日益增多。以脑卒中后不同功能障碍为切入点,结合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脑成像技术,探讨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不同功能障碍的中枢机制,以动态、视觉和客观的方式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影像学 针刺 穴位特异性 运动功能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咀嚼时局部脑活动的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2
2
作者 周青 方马荣 张敏鸣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4-145,F003,共3页
目的 :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探测人咀嚼时的大脑功能活动。方法 :要求人在无任何其它躯体活动条件下咀嚼肌以 10s运动 2 0s休息的频率进行。选用 8例成人冠状切面和横轴面的头部磁共振片 ,观察脑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①在咀嚼... 目的 :应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fMRI)探测人咀嚼时的大脑功能活动。方法 :要求人在无任何其它躯体活动条件下咀嚼肌以 10s运动 2 0s休息的频率进行。选用 8例成人冠状切面和横轴面的头部磁共振片 ,观察脑功能活动情况。结果 :①在咀嚼时脑的广泛区域是激活的 ;②在相对应的咀嚼活动中有优势半球的激活区 ;③第Ⅰ躯体感觉区激活的方式远较第Ⅰ躯体运动区多样化 ;④在额叶中 4例年轻观察对象出现了广泛的神经元激活区 ,但在老年人很少出现这样的激活区。结论 :咀嚼活动除了它本身的功能运动外 ,在维持脑的活动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说明fMRI在研究活体人脑功能活动方面是一个相当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咀嚼 功能活动 FMRI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联合灌注成像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
3
作者 韦章林 赵静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9期1197-1201,共5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颍上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5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溶栓治... 目的探究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联合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定量参数评估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血管再通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随机选取颍上县人民医院在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85例行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患者溶栓治疗前均进行fMRI和PWI检查,溶栓治疗后观察患者血管再通情况;将血管未再通患者纳入未再通组,血管再通患者纳入再通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资料及fMRI、PWI参数。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溶栓治疗后血管再通的相关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MRI联合PWI对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评估价值。结果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率为65.88%(56/85)。两组速率常数相对值(rKep)、血浆容积相对值(rVp)、容量转移常数相对值(rKtrans)、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合并基础疾病、吸烟、饮酒、梗死部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再通组患者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年龄≥60岁患者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时间低于未再通组,表观扩散系数(ADC)、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高于未再通组(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MTT(OR=3.487)、TTP(OR=5.421)是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C(OR=0.268)、CBF(OR=0.313)是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MTT、ADC、CBF、TTP及其联合预测ACI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的敏感度分别为73.80%、72.10%、75.40%、77.00%、83.60%,特异性分别为75.00%、70.80%、79.20%、75.00%、91.70%,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807、0.781、0.796、0.936(P<0.05)。结论MTT、TTP是影响ACI患者溶栓后再通的独立危险因素,ADC、CBF是独立保护因素,fMRI和PWI联合检查可有效预测患者溶栓后血管再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梗死 静脉溶栓治疗 血管再通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CT灌注成像技术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可行性
4
作者 潘同亮 张宪亮 +2 位作者 王亚超 胡川 王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将其以1:1比例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模仿正常人行走时肌肉收缩的时序刺激患侧下肢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腘绳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通道FES治疗仪,将电极置于患肢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两组肌群的肌肉点上进行刺激。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接受脑部3.0TMRI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经DTI检查的相关参数,同时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定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最后探讨观察组患者BBS、FMA-LE评分与DTI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E、BBS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FMA-LE、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VRA)显著高于对照组,衰减指数(Exa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FA、DCavg、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观察组的BBS评分与FA、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与DCav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DTI可以对四通道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其各项参数与BBS、FMA-LE评分呈现明显相关性,提示可通过MRI协助医生认识神经功能缺损与神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预后及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 缺血性卒中 后遗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电刺激反应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77
5
作者 金真 张蔚婷 +4 位作者 罗非 张奎伶 张磊 曾亚伟 韩济生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5-280,共6页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 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方法研究人脑对不同频率穴位体表电刺激 (transcutaneouselectricnervestimulation ,TENS)的反应。实验对 11名志愿者进行了 2 2次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成像过程中 ,每名志愿者分别接受了 2和 10 0HzTENS刺激 ,刺激部位为左腿足三里和三阴交穴。结果为不同频率TENS都激活了初级和次级躯体感觉区。频率特异性的激活信号出现在与运动相关的区域、丘脑、边缘系统和联络皮层。结果显示 ,在相同穴位给予不同频率的TENS可以在大脑引起不同的反应 ,提示 2和 10 0HzTENS可能激活了不同的神经通路 ,这些神经通路分别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功能性成像 穴位体表电刺激 针灸 镇痛 频率
下载PDF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上肢偏瘫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8
6
作者 毕胜 马林 +3 位作者 瓮长水 李德军 谢远见 秦茵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9-723,共5页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 对1例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进行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同时连续进行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观察,以探讨大脑功能重组与功能恢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患者进行2周的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使用夹板限制健侧上肢活动2周,每天保持6小时的患侧上肢训练。在治疗前1天、治疗后当天、治疗后2周分别在患者对指运动时进行功能磁共振扫描。结果:与治疗前基线相比,患者上肢Carroll评分提高29.1%,金子翼评分提高18.4%,3个月后随访,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提高30.6%,金子翼上肢功能评分提高26.2%。对健手限制2周后,其运动功能没有下降。在治疗前,患手运动时使用功能磁共振扫描可以发现对侧中央前后回、对侧额叶前部、同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激活;健手运动时,以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为主。经过强制性使用治疗后,患手运动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健手运动时,大脑对侧中央前后回的兴奋区域明显变小;治疗结束2周后,患侧上肢运动时,患手运动时其同侧和对侧大脑皮层广泛的激活的现象明显降低,激活区集中在对侧的中央前后回,在健手运动时,又重新恢复对侧中央前后回兴奋区域。结论: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使用功能性磁共振证明这种变化与大脑可塑性改变相关联,同时限制健侧肢体活动不会影响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强制性运动疗法 卒中 上肢偏瘫 功能重组 可塑性
下载PDF
健康成人戴用软垫紧咬运动时脑激活区域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王玉玮 马绪臣 +1 位作者 金真 张磊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7-59,共3页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 讨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 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 目的 应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戴软垫紧咬运动时人脑功能活动区域定位,试图从中枢机制探 讨垫的治疗作用机理。方法 选取10名健康成人受试者,采用时段设计,任务状态与休息状态交替。任务状态 分2组设计,实验组为戴软垫紧咬运动,对照组为不戴软垫紧咬运动。采用Elscint GE2.0T磁共振系统成像, 应用SPM99软件进行数据后处理及组分析。结果 实验组10名受试者在单侧或双侧的运动皮层、感觉皮层、前额 叶皮层、颞叶皮层、前运动皮层、脑岛、额盖、基底神经节壳核、顶叶皮层及扣带回等区域有明显激活。组分析结果 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右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节壳核、双侧脑岛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左侧运动皮 层的激活程度明显强于右侧。对照组紧咬运动组分析结果显示双侧运动皮层(BA6)、双侧感觉皮层、双侧基底神经 节壳核、左侧顶叶皮层等区域均出现明显激活,其中运动皮层的激活双侧基本对称。结论 戴软垫后紧咬运动 脑皮层激活区域尤其是运动皮层和感觉皮层的变化可能是垫作用机理的中枢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垫 核磁共振 咀嚼运动 诊断成像
下载PDF
运用功能核磁共振成像观察针刺外关穴捻针状态脑区的激活 被引量:10
8
作者 余宏 凌美玲 +2 位作者 彭文杰 晨雪 黄泳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634-2636,共3页
目的在"腧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的指导下,开展外关穴特异性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探讨外关穴功效主治与脑区激活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刺6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采用Block设计,针刺得气后捻转30 s后停止捻针30 s,重复6次... 目的在"腧穴特异性-脑相关"假说的指导下,开展外关穴特异性的fMRI脑功能成像研究,进一步探讨外关穴功效主治与脑区激活之间的联系。方法针刺6名健康志愿者右侧外关穴,采用Block设计,针刺得气后捻转30 s后停止捻针30 s,重复6次,同时利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 BOLD)技术进行全脑扫描,利用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mapping,SPM2)软件包处理图像。结果针刺右侧外关穴捻针状态,左右脑半球、左右小脑均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其中,左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下回、顶下小叶和小脑,右脑激活的区域相对集中在额下回、颞上回、颞中回、顶下小叶、岛叶、边缘叶、脑干和小脑。结论运用fMRI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到,针刺外关穴捻针状态下,不同功能脑区有着相对特异的激活,这些脑区与针刺外关穴的功效密切相关,初步表明针刺外关穴的信号在脑区有着相对特异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外关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功能成像
下载PDF
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在精神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孙学军 李丽云 +1 位作者 刘买利 叶朝辉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1-98,共8页
主要介绍了几种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以及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情况 .血氧水平依赖fMRI (BOLD fMR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fMRI技术 ,可利用神经激活后对局部血流的影响 ,间接显示神经活动 .灌注加权成像是直接测定脑血流的fMRI技术 ,但由... 主要介绍了几种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方法以及在精神疾病中的研究情况 .血氧水平依赖fMRI (BOLD fMRI)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fMRI技术 ,可利用神经激活后对局部血流的影响 ,间接显示神经活动 .灌注加权成像是直接测定脑血流的fMRI技术 ,但由于它的时间分辨率比较低 ,对快速的脑功能难以进行研究 .扩散加权象目前主要用于脑缺血的早期诊断 ,利用该技术也可示踪神经通路 .化学位移成像能够检测局部组织代谢产物的含量 ,可反映不同脑区能量和物质代谢的状况 ,也是一种脑功能的研究手段 .尽管这些技术在神经、心理学领域已经取得非常可喜的进展 ,目前fMRI在精神疾病方面的工作较少 ,相信随着技术的改进 ,fMRI必将在精神疾病方面大显身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核磁共振成像 精神疾病 功能 血氧水平依赖fMRI(BOLD-fMRI) 灌注加权 扩散加权 化学位移 临床 基础研究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的耳鸣患者脑功能网络改变
10
作者 何金阳 尹时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6-721,共6页
耳鸣的神经机制复杂,耳鸣引起的神经活动不止在听觉系统发生改变,也影响着非听觉网络。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应用于大脑可间接代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在耳鸣的研究中得到广... 耳鸣的神经机制复杂,耳鸣引起的神经活动不止在听觉系统发生改变,也影响着非听觉网络。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应用于大脑可间接代表神经元的活动情况,在耳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耳鸣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基于fMRI在耳鸣的脑功能网络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影像学的角度探索耳鸣的神经活动改变,为耳鸣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鸣 神经机制 功能网络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电针曲池、合谷穴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分析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忠人 闫立平 +1 位作者 谢兵 马昕 《中国中医药科技》 CAS 2005年第3期183-183,共1页
关键词 电针 曲池穴 合谷穴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指导切除脑功能区肿瘤(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嵘 蒋健 +3 位作者 刘志坚 赵寅涛 张冰 朱斌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5年第4期151-152,共2页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指导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肿瘤。方法对6例右额顶叶区胶质瘤病人术前行复杂手指运动fMRI,激活脑皮质功能区,明确兴奋灶与肿瘤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手术方案。结果额叶切除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 目的应用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定位脑功能区,指导手术切除脑功能区肿瘤。方法对6例右额顶叶区胶质瘤病人术前行复杂手指运动fMRI,激活脑皮质功能区,明确兴奋灶与肿瘤的位置关系,进而确定手术方案。结果额叶切除1例,显微镜下全切2例,次全切2例,右顶叶前半部分切除1例;仅后者出现左侧肢体肌力减弱,且逐渐恢复。余无并发症。结论fMRI可以明确右额顶叶皮质功能区,提示功能区与胶质瘤的位置关系,指导肿瘤的切除范围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外科手术 最小侵入性
下载PDF
静息态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朱一芳 李传富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1年第4期356-358,366,共4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任务态fMRI和静息态fMRI。任务态fMRI,即常规的fMRI技术凭借其自身无创、实时监测、无放射性、可重复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可准确...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任务态fMRI和静息态fMRI。任务态fMRI,即常规的fMRI技术凭借其自身无创、实时监测、无放射性、可重复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力、可准确定位脑功能区等特点已经较为广泛地运用于针刺中枢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态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针刺
下载PDF
基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评价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中枢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汪军 陈笛 裴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8-353,共6页
针灸作为一种补充或替代治疗,受到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普遍应用。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的最新调查显示,中医针灸已在全世界183个国家应用。WHO面向全世界推荐了64种针灸适应证。
关键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中枢作用机制 运动功能障碍 缺血性卒中 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 针刺 替代治疗 适应证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在脑卒中患者脑功能判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莘 赵志峰 胡晓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7期976-979,共4页
关键词 卒中 功能判断 功能性磁振成像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初探 被引量:2
16
作者 沈晓伶 宋毓飞 +2 位作者 张谢 王丹萍 黄志刚 《中国现代医生》 2016年第16期96-100,共5页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观察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及正常人在直肠刺激时脑内活动区表现的差异,探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013年6月~2014年9月间20例女性IBS... 目的通过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观察女性肠易激综合征患者(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及正常人在直肠刺激时脑内活动区表现的差异,探究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2013年6月~2014年9月间20例女性IBS患者进行精神心理评估并分组,同时将入选的20例女性IBS患者和9例健康对照组分别应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给予直肠气囊扩张刺激试验,记录脑内激活情况。结果在直肠刺激为40mL时,正常组激活的脑数点为4个,IBS焦虑组为2个,IBS非焦虑组为10个;在直肠刺激为80mL时,正常组激活的脑数点为3个,IBS焦虑组为22个,IBS非焦虑组无有效激活;在直肠刺激为120mL时,正常组无有效激活.IBS焦虑组为2个,IBS非焦虑组为2个。故IBS组及正常组脑内激活情况与给予的刺激强度并不成正比,但焦虑IBS组在给予80mL、120mL刺激时脑内激活情况明显强于对照组及非焦虑组。结论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可以客观记录IBS患者在接受刺激时脑内的激活变化情况。其结果与心理测试基本同步,焦虑/抑郁的IBS患者可能在接受心理治疗后可获得更大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技术 焦虑抑郁量表
下载PDF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陈冲 高晓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149-1151,共3页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存活者中大多遗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运动、感觉、言语、认知等障碍。早期康复介入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后,其各种功能如运动、言语、认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可以有明显的改善,但对脑卒中患者各种功能的改善与其对应损伤脑功能区的恢复和变化是否一致则还有很多不甚清楚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患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 功能康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早期康复介入 中老年人 功能障碍 功能
下载PDF
核磁共振脑功能成像BOLD信号的特征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吴义根 赵小虎 郭胜利 《自然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18,共8页
基于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对比的fMRI技术作为脑功能成像的主要方法已广泛用于脑的生理、病理及人的心理活动等研究领域,成为研究脑功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无损伤探测手段.目前对BOLD信号的特征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 基于脑血氧水平依赖(BOLD)对比的fMRI技术作为脑功能成像的主要方法已广泛用于脑的生理、病理及人的心理活动等研究领域,成为研究脑功能活动的一种重要的无损伤探测手段.目前对BOLD信号的特征及其神经电生理机制的研究受到广泛的重视,研究结果也非常丰富,但还有很多问题尚未解决.同时,由于BOLD信号是对神经活动的间接测量,要准确推演神经活动信息需要对该信号的机制有较为全面及深入的理解.文中就BOLD信号的特征、对外部刺激的非线性响应问题和BOLD信号与神经电生理活动的关系等作简要评述.对非线性响应问题提出了新的观点,并对今后的研究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功能成像 血氧水平依赖性 非线性响应 神经电生理活动
下载PDF
额三针透刺的脑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滕晶 王玉来 +2 位作者 王爱成 赵晶 刘明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研究额三针透刺引发的脑内功能区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额三针透刺,利用血氧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针刺前后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SPM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结果:额三针... 目的:研究额三针透刺引发的脑内功能区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额三针透刺,利用血氧依赖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取针刺前后的脑功能变化图像,利用SPM信号处理系统进行对比分析,观察脑皮层相应功能区的激活状况。结果:额三针透刺高激活的脑区,左侧:额上回(BA8/10),额中回(BA9/46),额下回(BA47),颞上回(BA38),颞中回(BA39),边缘叶,楔叶(BA20),小脑;右侧:中央前回(BA6),颞下回(BA20),枕叶(BA18/19),顶下小叶(BA40),脑干,尾状核;低激活的脑区,左侧:豆状核,顶上小叶(BA7),颞上回(BA39),颞下回(BA20),额中回(BA8);右侧:边缘叶(BA33)。结论:额三针透刺激活脑区可能在治疗心境障碍性疾病时起一定作用,fMRI可清楚显示针刺效应引起的脑部功能变化,可作为针刺机制及效应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三针 透刺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功能性核磁共振对脑卒中评估的作用 被引量:5
20
作者 董莘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2年第13期1882-1883,共2页
脑卒中是常见病,是导致成年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和评估脑功能的新技术。对卒中后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1)在卒中后的康复中脑功能运动通路重构;(2)预先存在的非交叉通路恢复;(3)初级运动... 脑卒中是常见病,是导致成年人残废的主要原因之一。功能性核磁共振(fMRI)是近年发展起来的研究和评估脑功能的新技术。对卒中后的脑功能成像研究发现:(1)在卒中后的康复中脑功能运动通路重构;(2)预先存在的非交叉通路恢复;(3)初级运动感觉皮层激活中心的局灶性后移。fMRI可以是监测和研究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有用工具,并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核磁共振 FMRI 卒中 功能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