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9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针联合上肢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奕鹏 侯甜 +7 位作者 张雪 陈铖 王若兰 邱铸 黄君超 胡师予 孙娇龙 张淇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0-504,共5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头针联合FES组、FES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20例。给予5次/周,连续...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使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头针联合FES组、FES组和常规康复组,每组各20例。给予5次/周,连续4周的干预。比较三组在干预第2周、第4周,及治疗结束后的第4周随访时的上肢运动功能变化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评价量表及Brunnstrom分期进行干预效果的评价。结果:(1)三组一般资料及结局指标治疗前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治疗4周后及出院4周进行随访时,FMA-UE评分:头针联合FES组较FES组、常规康复组在FMA-UE评分明显提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3)三组间Wolf评分及Brunnstrom分期在干预后及随访中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头针联合上肢FES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头针 上肢 功能性刺激
下载PDF
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作用
2
作者 方芳 戴志强 +3 位作者 张社敏 曹宁 谢亚丽 谢佳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1013-1017,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 目的探讨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外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20医院2020-01—2022-12行手术治疗的103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功能性电刺激,观察组患者采取体感模拟训练+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周期为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治疗前,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29.83±4.16)分、(62.48±8.74)分,对照组分别为(30.27±5.03)分、(63.14±9.24)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STEE评分分别为(42.69±5.56)分、(78.15±7.36)分,对照组分别为(36.47±4.69)分、(70.24±8.56)分;治疗后,2组FMA评分、STE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MBI评分为(59.67±8.09)分,对照组为(60.25±9.26)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评分为(75.17±7.65)分,对照组为(68.24±7.23)分;治疗后2组MBI评分各项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N9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3.21±1.02)μV、(8.88±1.23)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3±0.26)μV、(22.54±2.23)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11±1.13)μV、(10.16±0.90)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1.48±0.29)μV、(22.61±2.28)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4.28±1.12)μV、(10.21±0.96)ms,N20波幅和潜伏时间分别为(2.38±0.41)μV、(19.87±2.36)ms,对照组N9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3.65±1.08)μV、(9.65±1.29)ms,N20波幅、潜伏时间分别为(1.82±0.30)μV、(21.02±2.49)ms;2组N9和N20的波幅均较治疗前升高,N9和N20的潜伏时间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体感模拟训练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可更有效加强脑外伤术后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中枢神经运动传导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伤 血肿清除术 上肢功能 功能性刺激 体感模拟训练
下载PDF
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促进脑卒中后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前瞻性研究
3
作者 孙倩倩 余果 +7 位作者 郭新毅 谢丹丹 雷蕾 廖秋菊 田腾飞 刘宇 柳红勤 何晓阔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8-493,共6页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取平行随机对照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脑卒中步行功能障碍患者36例,随机分为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和助行FES组,每组各18例。两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助行FES组加助行FES,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增加头针干预。训练及头针每次30min,两组干预均为1次/d,持续1周。分别在干预前、干预1周后行功能性步行能力量表(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10m步行计时测试(10MWT)6min步行试验(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及长度)的评定并分析干预周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36例研究对象均完成了整个试验,两组干预基线情况一致(P>0.05);(2)干预前后组内对比,步行功能(TUG、10MWT、6MWT)和平衡功能(睁、闭眼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均较干预前提高(P<0.05);(3)干预前后组间对比:头针联合助行FES组对平衡功能闭眼时运动轨迹面积和长度的改善优于单纯助行FES组(P<0.05),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睁眼状态下),两组干预前后差值对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4)研究中无不良事件,无脱落。结论:头针联合助行FES可以有效改善脑卒中后步行功能及平衡功能,其改善平衡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纯助行F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步行功能 平衡功能 头针 助行功能性刺激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和血清Aβ与Tau的影响
4
作者 邱锦芳 郭峰 林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 目的:探讨在核心肌群训练基础上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予以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对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按治疗方式不同,将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n=48)与观察组(n=48),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核心肌群训练;观察组予以FES治疗联合核心肌群训练,两组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10 m步行时间测试(10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MWT)]、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的评定,并进行血清β-淀粉样蛋白(Aβ)、Tau蛋白水平的测定。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MA-LE评分和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6MWT和FAC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10MWT低于对照组(P<0.05),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NHI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β、Tau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FES联合核心肌群训练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降低血清Aβ、Tau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能力 核心肌群训练 功能性刺激
下载PDF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刘加鹏 王卫宁 +2 位作者 徐冬艳 王念宏 吴毅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 目的探讨多关节联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35例。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为16例、19例。对照组中1例因提前出院而脱落;试验组中4例因多种原因中止或脱落,最终2组均纳入1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和常规步行训练,其中常规康复治疗包括牵伸训练、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运动控制训练和体位转移训练等,4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常规步行训练包括骨盆控制训练、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平衡训练和上下楼梯训练等,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多关节联动FES治疗,20 min/次,1次/d,5次/周,持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和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采用吉步恩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患者步速、步幅、双支撑相(步态周期中双足同时着地的阶段)、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双膝最大屈伸角度平均值);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1)FMA-LE、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2、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2组治疗4周后FMA-LE、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FMA-LE评分和治疗4周后MBI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步态参数: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治疗2、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2周后比较,试验组治疗4周后步速、步幅和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均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比较,试验组治疗2周后步速、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治疗4周后步幅、双膝平均屈伸角度均明显升高,双支撑相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关节联动FES联合常规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步行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多关节联动功能性刺激 下肢运动功能 步行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下载PDF
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收缩模式影响的研究
6
作者 何晓阔 陈善佳 +4 位作者 林晓 雷蕾 牛镇远 燕铁斌 余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62-1467,共6页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肉收缩模式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伪刺激组。4组电极片按顺序分别放置于患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腘... 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肉收缩模式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伪刺激组。4组电极片按顺序分别放置于患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腘绳肌的运动点,患者戴机状态下进行步行训练。在治疗前、行走5min、10min、15min后共4个时间节点,采集上述关键肌的肌电信号(sEMG)。通过肌肉主动收缩时sEMG信号变化,计算伸膝及踝背伸时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CI)和中位频率(MDF)。采用自觉疲劳程度判断分级法(RPE)评定患者在不同训练时长的疲劳感。结果:电刺激组FES治疗5min和10min,踝背伸时腓肠肌的CI和伸膝时腘绳肌的CI低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0.05),但在15min后伸膝及踝背伸时拮抗肌的CI增高,尤其是伸膝时腘绳肌CI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刺激组胫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腘绳肌的MDF在电刺激5min、10min和15min时较治疗前和伪刺激组均明显降低,随着刺激时间延长,MDF值越低(P<0.05),而伪刺激组仅在伪刺激15min时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RPE提示所有患者在行走前及戴机行走5min没有疲劳感,但戴机行走10min、15min后出现明显疲劳,且电刺激组疲劳人数(40%,80%)占比要高于伪刺激组(20%,40%)。结论: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5—10min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但15min刺激后伸膝及踝背伸活动时肌肉协同性下降,尤其是股直肌与腘绳肌的协调改善作用下降。为避免脑卒中患者疲劳的加重而影响FES治疗效果,电刺激戴机行走的时间建议不超过15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步行 功能性刺激 表面肌 肌肉疲劳
下载PDF
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对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脑功能网络的即刻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园月 李加斌 +2 位作者 蒯凤 彭丽丽 项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2-467,共6页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 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观察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在多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诱导下的脑功能网络变化。方法选取2023年4月至10月在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例,通过掷币决定阳性刺激和阴性刺激的顺序。阳性刺激在多通道FES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阴性刺激在伪刺激下行任务导向训练,间隔1 d。每次训练时,采用fNIRS测量患者双侧前额叶皮质(PFC)、前运动皮质(PMC)、辅助运动区(SMA)、感觉运动皮质(SMC)的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计算总体功能连接强度和感兴趣区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结果与阴性刺激相比,阳性刺激下,大脑皮质总体功能连接强度降低(t=-2.735,P<0.05),损伤对侧PFC-损伤同侧PFC和损伤对侧PFC-损伤对侧PMC的功能连接降低(P<0.05)。结论多通道FES结合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优化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的皮质功能连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多通道功能性刺激 任务导向训练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功能网络
下载PDF
对侧功能性电刺激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敏杰 金星 +3 位作者 孟兆祥 王鑫 王建建 柯明慧 《中国康复》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程在1个月内的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步组即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进行(30例)与分步组即CCFES治疗... 目的:研究对侧控制型电刺激(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不同方式联用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病程在1个月内的60例脑卒中患者,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同步组即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进行(30例)与分步组即CCFES治疗后序贯进行任务导向型训练(30例)。于入组前、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表面肌电图(sEMG)及Barthel指数(BI)对患者的上肢、腕手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独立性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RMS比值、FMA、WMFT及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同步组各项评定较分步组更高(P<0.01,0.05)。结论:CCFES与任务导向性训练同步组在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侧控制型功能性刺激 任务导向训练 卒中 功能 双侧对称运动
下载PDF
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疗效观察
9
作者 林宇煌 李长君 +3 位作者 王身芳 梁玉林 尹中懿 陈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39-242,共4页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采取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三亚市中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 目的观察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采取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三亚市中医院及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99例脑卒中后膝过伸患者(2022年1月—2023年8月收治)纳入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常规组(49例)与研究组(5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结合针刺及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各组数据观察:膝过伸治疗效果、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疗效、治疗前后膝过伸次数变化与10 m步行测试时间变化、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 scale, FAC)评分变化、简式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评分变化以及Berg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评分变化、步态空间参数(步频、步速、步幅)变化、测定伸肌及屈肌峰力矩评估治疗前后患者肌力水平变化、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指标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膝过伸治疗效果、膝关节ROM疗效均高于常规组(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膝过伸次数均减少,10 m步行测试时间缩短,FAC评分、FMA评分、BBS评分、步态空间参数(步频、步速、步幅)、伸肌及屈肌峰力矩均改善,CRP、IL-6、TNF-α水平均下降,而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膝过伸次数少于常规组,10 m步行测试时间短于对照组,FAC、FMA评分、BBS评分、步态空间参数(步频、步速、步幅)、伸肌及屈肌峰力矩等指标优于常规组,CRP、IL-6、TNF-α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改善,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膝过伸 针刺 功能性刺激 疗效 下肢功能 炎症因子水平
下载PDF
助行电刺激协同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行走功能及足底压力影响的对照研究
10
作者 章马兰 周园 +3 位作者 姚宝滢 程吉祥 林晓宏 李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4-499,共6页
目的:观察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or,FES)协同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行走功能及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FES组联合头针)20例和对照组(头针组)20例。前者采用FES治... 目的:观察助行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or,FES)协同头针对痉挛型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行走功能及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将4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FES组联合头针)20例和对照组(头针组)20例。前者采用FES治疗协同头针和常规康复治疗,头针组给予头针和常规康复治疗。FES隔日治疗1次,每次20min,10次为1个小疗程,共治疗1个小疗程。采用10m步行速度、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足底压力测试评价患儿治疗前后行走功能和足底压力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试验组患儿治疗后GMFM-88中的C评分、E评分和总分均有提高,10m步行速度增加,左右足底压力偏差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儿GMFM-88中的E评分和总分有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试验组GMFM-88中的E评分和总分升高明显,10min步行速度增加显著,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左右脚足底压力偏差和身体重心移动范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肢体FES协同头针治疗有助于提升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康复效果,改善行走功能和足底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 头针 儿童 瘫痪 痉挛型偏瘫 运动功能
下载PDF
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11
作者 熊杏秀 张正辉 +4 位作者 邓春燕 李云波 陈镇鹏 李元杰 宋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 目的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Berg平衡量表(BBS)、FMA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X轴轨迹长、动摇平均速度、动摇总轨迹长、Y轴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BBS评分、FMA-LE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4.809,P<0.001)。除X轴轨迹长和动摇平均速度外,其他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2.268,P<0.05)。结论增加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减重训练 功能性刺激 下肢 运动 平衡 步行
下载PDF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及激活后抑制的影响
12
作者 姜帅 肖娟 +3 位作者 刘泽键 罗玲玉 李新 武亮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8-1643,共6页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作用及其对胫骨前肌和小腿三头肌激活后抑制(post activation d...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联合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的作用及其对胫骨前肌和小腿三头肌激活后抑制(post activation depression,PAD)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伴随下肢痉挛的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序列法分为r TMS+FES联合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rTMS+FES联合治疗组患者进行rTMS和FES联合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独FES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评价痉挛严重程度;用H反射观察患者PAD水平,并记录患者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ion threshold,RMT)和运动诱发电位(motion-evoked potential,MEP)引出率。结果: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相比,联合治疗组CSI评分[(4.70±2.23)分]、RMT[(66.00±8.83)%]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治疗组胫骨前肌PAD、小腿三头肌PAD、MEP有效率分别为(0.34±0.18)%、(0.32±0.15)%、21.4%,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未见显著性差异。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后CSI评分与胫骨前肌PAD、小腿三头肌PAD均呈显著负相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rTMS联合FES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痉挛,一定程度上提示高频rTMS联合FES治疗痉挛的机制与皮层兴奋性、皮质脊髓束通路完整性的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痉挛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 功能性刺激 激活后抑制
下载PDF
耳穴迷走神经电针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13
作者 倪钰飞 葛向阳 +4 位作者 顾秋燕 吴勤峰 徐仁杰 魏天祺 陆祖韬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32-163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针刺激(taVNS)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CP)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联合taVNS治疗,对照组... 目的:探讨经皮耳穴迷走神经电针刺激(taVNS)配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瘫(CP)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0例痉挛型偏瘫脑瘫儿童,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5),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联合taVNS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联合taVNS假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采用改良Ashworth肌张力评定量表(MAS)、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量表(UEFT)、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以及儿童版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进行疗效评价。此外,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并记录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结果:共脱落5例,其中治疗组3例,对照组2例。治疗后,两组儿童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65);两组儿童的UEFT评分、PDMS-FM评分和Wee FIM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且治疗组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功能训练基础上辅以taVNS可以有效改善痉挛型偏瘫CP儿童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并提高其功能独立性,并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刺激 瘫痪 痉挛型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血清鸢尾素水平的影响
14
作者 吴李娜 许贵 于秀洁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3期33-36,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海人寿南宁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平衡功能和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前海人寿南宁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与FES组(42例)。在常规康复基础上,对照组予以镜像疗法,FES组予以FES联合镜像疗法,两组均干预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步行能力[10m行走时间测试(10MWT)、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血清irisin水平。结果治疗4周后FES组下肢FMA、BBS和MBI评分高于对照组,FES组10MWT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FES组FA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FES组血清irisin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联合镜像疗法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提高血清irisin水平,促进患者步行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下肢运动功能 平衡功能 功能性刺激 镜像疗法 鸢尾素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的可行性
15
作者 潘同亮 张宪亮 +2 位作者 王亚超 胡川 王欣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8期982-986,共5页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张量成像(DTI)评定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2年11月于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n=100),通过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将其以1:1比例分为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模仿正常人行走时肌肉收缩的时序刺激患侧下肢的股四头肌、胫骨前肌、腓肠肌及腘绳肌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双通道FES治疗仪,将电极置于患肢胫前肌、腓骨长短肌两组肌群的肌肉点上进行刺激。两组患者于治疗前、后均接受脑部3.0TMRI检查,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经DTI检查的相关参数,同时使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定量表(FMA-LE)评定两组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最后探讨观察组患者BBS、FMA-LE评分与DTI各参数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的FMA-LE、BBS评分均呈现上升趋势,且观察组升高显著(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FMA-LE、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各向异性指数(FA)、平均弥散系数(DCavg)、容积比(VRA)显著高于对照组,衰减指数(Exa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FMA-LE评分与FA、DCavg、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观察组的BBS评分与FA、VRA呈正相关,与Exat呈负相关,与DCavg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通过DTI可以对四通道FES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其各项参数与BBS、FMA-LE评分呈现明显相关性,提示可通过MRI协助医生认识神经功能缺损与神经病理学改变之间的相关性,为准确评估预后及制定个体化康复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 弥散张量成像 四通道功能性刺激 缺血卒中 后遗症 疗效评价
下载PDF
脑机接口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在中枢神经损伤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16
作者 秦汉 孛学平 +2 位作者 田千慧 许世维 朱咏梅 《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 2024年第10期584-588,共5页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近年来新兴的康复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BCI监测患者大脑发出的运动意图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然后驱动FES设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电刺... 脑机接口(brain-computer interface,BCI)控制的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是近年来新兴的康复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BCI监测患者大脑发出的运动意图并将其转化为控制信号,然后驱动FES设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电刺激,从而帮助患者实现预期的运动。相对于传统的康复技术,它可以更有效地促进中枢神经损伤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本文就BCI-FES技术、作用机制以及在临床康复中的应用现状等进行综述,以期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康复及BCI-FES的推广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接口 功能性刺激 中枢神经损伤 康复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PNF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
17
作者 王星星 於秋燕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18期121-124,共4页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3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 目的:探究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治疗脑卒中后偏瘫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3月江阴南闸医院收治的118例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FES联合PNF。比较两组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后肩痛程度及肩关节情况、上肢运动功能及肌张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2个月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肩痛和残疾指数(SPADI)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SPAD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升高,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降低,观察组FMA-UE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两组Barthel指数量表(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ES联合PNF治疗可有效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有利于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偏瘫 肩痛 功能性刺激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功能性电刺激与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
18
作者 周绪焱 邓椰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4年第33期58-61,共4页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的效果及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鄂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20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2组均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予以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评分(包括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分级。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81.67%(χ2=6.988,P=0.008)。治疗后,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降低,改良Barthel指数升高,且观察组降低/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中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肢体运动障碍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联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的效果肯定,可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补阳还五汤 功能性刺激 康复运动 神经功能 肢体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用于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研究现状
19
作者 刘语嫣 《实用医技杂志》 2024年第7期527-532,共6页
目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功能性电刺激是一种采用低频脉冲电流来刺激与行走动作相关... 目的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脑卒中所致的下肢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平衡和步行能力,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促进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功能性电刺激是一种采用低频脉冲电流来刺激与行走动作相关的肌肉,产生功能性肌肉收缩及关节活动,以改善行走功能的一种物理治疗技术,可用于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治疗。本文就国内外近年来有关功能性电刺激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障碍康复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进一步了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方面的前沿研究信息、临床应用现状、临床疗效评估及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拓宽学术视野,指导今后的专业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 康复治疗 卒中 下肢运动障碍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对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对称性的影响
20
作者 许长锋 郭延芳 孙作杰 《临床医学工程》 2024年第4期411-412,共2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在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3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的康复总... 目的分析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在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03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训练后,观察组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步长偏差、患健侧摆动比值和患健侧支撑比值均低于对照组,上肢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康复训练可提高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对称性及肢体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 康复训练 卒中 偏瘫 步态对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