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QCC应用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治疗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王僚阳 张秋 程薇萍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7年第23期92-95,共4页
目的:研究与观察QCC应用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脑卒中后康复... 目的:研究与观察QCC应用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治疗效果的价值。方法:将2014年11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72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脑卒中后康复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以QCC模式进行护理指导。统计与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疾病认知度、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上肢功能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疾病认知度、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上肢功能状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疾病认知度、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上肢功能状态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应用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及治疗效果,因此认为本模式适用于脑卒中后肢体功能障碍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CC应用 脑卒中 上肢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认知度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运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评价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对痉挛性偏瘫病儿步行能力的疗效
2
作者 姜俊红 汪泉 吴德 《安徽医药》 CAS 2023年第9期1756-1760,共5页
目的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量化评价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步行训练对痉挛性偏瘫病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痉挛性偏瘫病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 目的应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量化评价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步行训练对痉挛性偏瘫病儿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痉挛性偏瘫病儿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步行训练,研究组在常规步行训练的基础上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均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测量两组病儿步态时空参数、时相参数及动力学参数指标。结果对照组病儿治疗后步速(0.58±0.10)m/s、步频(106.16±6.84)步/min、步长(0.27±0.04)m、跨步长(0.53±0.08)m,研究组病儿治疗后步速(0.65±0.12)m/s、步频(108.31±7.97)步/min、步长(0.30±0.06)m、跨步长(0.60±0.12)m,均较治疗前改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病儿步速、步长、跨步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儿治疗后患侧支撑期百分比(61.56±4.49)%、迈步相百分比(38.38±4.53)%、步态周期(1.13±0.35)s,研究组病儿治疗后患侧支撑期百分比(64.47±4.28)%、迈步相百分比(35.50±4.30)%、步态周期(1.08±0.34)s,均较治疗前改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患侧支撑期百分比、迈步相百分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儿治疗后地面冲击力、大腿抽动加速度较治疗前改善,组内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联合常规步行训练能有效改善痉挛性偏瘫病儿的步行能力,便携式步态分析系统为痉挛性偏瘫病儿的疗效提供科学客观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痉挛性偏瘫步态 便携式步态分析 功能性刺激治疗 步行能力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效果分析
3
作者 孟春想 范穗强 +1 位作者 张博锋 曹凤霞 《中外医学研究》 2023年第5期157-160,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在广东燕岭医院就诊的90例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患者。依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电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Fugl-Meyer评估量表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SS评分、Fugl-Meyer评分、踝关节背屈活动度、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联合电针对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的治疗效果显著,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且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 脑卒中后痉挛型足下垂 治疗效果
下载PDF
脑控功能性电刺激康复治疗慢性脑卒中:系统设计与临床应用
4
《前进论坛》 2023年第5期32-32,共1页
脑卒中是由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损伤的临床事件,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高发病。为此,探索新型康复治疗机理与方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而对大脑可塑性的康复机制研究也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前沿热... 脑卒中是由急性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损伤的临床事件,是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高发病。为此,探索新型康复治疗机理与方法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而对大脑可塑性的康复机制研究也是当前神经科学研究前沿热点。现有康复训练无法有效实现主观意愿诱导脑—肌协同运动。虽然康复评估能帮助临床医师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合理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提高康复治疗效率,但传统康复评估方法无法及时反映患者的康复情况,实现对患者的动态评估。脑控功能性电刺激技术能够在体外仿生构筑一条完整人工神经,实现患者主观意愿驱使下的主动康复运动训练,因此,该技术有望为卒中康复临床提供一种有效、客观的快速辅助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 脑循环障碍 大脑可塑性 康复治疗 协同运动 临床医师 康复训练 人工神经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李哲 范家宏 +4 位作者 郭钢花 李晓丽 关晨霞 乐琳 郭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67-672,共6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下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8例)加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治疗;B组(17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17例)常规康复治疗。共8周。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肌张力、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步行功能的评定,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SS)、下肢Fugl-Meyer量表(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CSS、FMA、BBS和10m MWS各项评定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8周后,3组患者痉挛、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均有明显改善(P<0.05),A组改善情况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显著改善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脑卒中早期下肢主动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步行速度,可成为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主动运动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对脊髓损伤后功能恢复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民 邵阳 +1 位作者 伍亚民 廖维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功能性刺激 康复治疗 功能恢复
下载PDF
基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的设计 被引量:5
7
作者 徐秀林 周岳平 +2 位作者 郭旭东 张东衡 吴毅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82-484,共3页
为了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肌肉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研究设计了一台基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该仪器是以51系列增强型的单片机P80C552为核心,设计了以语音控制功能、液晶显示功能和脉冲电刺激功能为一体的硬件系统,... 为了改善脑血管病患者肌肉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研究设计了一台基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性电刺激治疗仪;该仪器是以51系列增强型的单片机P80C552为核心,设计了以语音控制功能、液晶显示功能和脉冲电刺激功能为一体的硬件系统,以C语言编程方法为主的软件控制程序,并嵌入了多种治疗算法;通过单片机设定并显示刺激脉冲的波形、频率、宽度、幅值以及刺激的持续时间,并采用了AC-TO-AC转换器件得到刺激电路所需要的供电电压,它能够输出双向的电刺激脉冲,避免了因电刺激而产生的人体组织极化;通过对该仪器的研发,希望对增强脑血管病患者的肌力、恢复手部抓握动作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治疗 脑血管病患者 51单片机
下载PDF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联合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治疗肝性脊髓病(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文清 柴叶红 +4 位作者 杨晓莲 谢睿智 姜贵云 冯晶晶 方鑫洋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 功能性刺激疗法 肝性脊髓病 饮食治疗 功能性改变 神经系统 传统疗法 营养神经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加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黄强 刘忠良 +1 位作者 宋琳 孙家勇 《中国临床康复》 CAS CSCD 2002年第11期1594-1594,共1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组53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53例。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业疗法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对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功能性电刺激合并早期康复治疗组53例和单纯康复治疗组53例。治疗组采用Bobath和运动再学习法、作业疗法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对照组只施行单纯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组Fugl-Meyer积分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Fugl-Meyer积分也有一定的提高,但不如治疗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组的继发损害的发生率为0。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早期的康复治疗,对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预防继发损害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运动功能 早期康复
下载PDF
心理语言、穴位刺激和胃电起搏协同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英 杨春敏 +7 位作者 杜斌 范勤 唐合兰 韩全力 李静 贾敏 于妍 张洪领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心理语言、穴位刺激、胃电起搏同步协同治疗方法(coordinated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language,acupuncturepoint stimulation and gastric pacing,CTPAG)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选取80... 目的研究心理语言、穴位刺激、胃电起搏同步协同治疗方法(coordinated treatment of psychological language,acupuncturepoint stimulation and gastric pacing,CTPAG)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选取80例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口服药物组(n=38)和CTPAG组(n=42),比较两组受试者在症状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中的差异。结果与口服药物组比较,CTPAG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下降,疗效显著率明显升高;焦虑、抑郁评分也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语言、穴位刺激和胃电起搏协同治疗难治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优于常规口服药物,是功能性消化不良非药物治疗的一种新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心理语言、穴位刺激和胃起搏协同治疗 焦虑 抑郁 非药物治疗
下载PDF
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安静 李丽 +7 位作者 白玉龙 胡永善 吴毅 姜鹭春 路微波 徐一鸣 朱秉 田威 《中国康复》 2011年第4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 目的:探讨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34例,分为A组8例、B组8例、C组7例及D组11例,分别配合给予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国产低频电刺激、肌电反馈电刺激及操作同A组,但无电刺激输出。于治疗前、治疗后20d时用简易精神评定量表(MMSE)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的认知部分对各组患者进行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评定。结果:经过20d的治疗,A、C组FCA认知部分和MMSE评分与治疗前及B、D组比较均有明显提高(P<0.05);A组与C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D组与治疗前及治疗后2组间差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信号式功能性电刺激与肌电反馈电刺激治疗均可促进脑卒中患者受损的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情绪障碍,提高认知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治疗 脑卒中 信号式功能性刺激 认知功能障碍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怀民 蓝宁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1995年第6期268-270,共3页
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应用高怀民,蓝宁电刺激能维持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肌肉产生收缩反应。功能性电刺激(FES)是指重建机体活动功能的电刺激,用电脉冲刺激神经或肌肉,使之兴奋,并产生一定的动作。在... 功能性电刺激在截瘫治疗中的应用高怀民,蓝宁电刺激能维持脊髓损伤患者神经肌肉系统的兴奋性,引起肌肉产生收缩反应。功能性电刺激(FES)是指重建机体活动功能的电刺激,用电脉冲刺激神经或肌肉,使之兴奋,并产生一定的动作。在上肢可以改变手的操作,在下肢可以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瘫 治疗 功能性刺激
下载PDF
电刺激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良锋 王启仪 沙卫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2874-2876,共3页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胃的容量感知功能及胃动力异常、交感神经系统机能亢进密切相关。目前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治疗为主,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刺激治疗 功能性胃肠疾病 交感神经系统 促胃肠动力药 胃动力异常 发病机制 感知功能
下载PDF
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镜像反馈治疗偏瘫手功能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亚飞 陈庆珍 +3 位作者 胡世红 李莹莹 于磊 金佳然 《康复学报》 CSCD 2021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探讨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镜像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接受镜像治疗,B组患者接受对侧控制功能... 目的:探讨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镜像反馈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功能疗效影响。方法:选取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20例。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A组患者接受镜像治疗,B组患者接受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治疗,C组患者接受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镜像反馈治疗,3组治疗均每次20 min,每天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表面肌电图(sEMG)、Fugl-Meyer量表上肢运动功能测试部分(U-FMA)、组块测试(BBT)、腕关节主动活动角度(AROM)对患者手功能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前,3组时域指标——平均肌电值(AEMG)、频域指标——中位频率值(MF)、U-FMA评分、BBT评分以及腕关节A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3组AEMG值、MF值、U-FMA评分、BBT评分以及腕关节AROM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C组AEMG值、MF值、BBT评分以及腕关节AROM分别为(73.17±29.12)μV、(95.67±26.54)Hz、(9.50±3.28)分、(41.75±17.19)°优于A组(57.33±18.47)μV、(77.62±31.10)Hz、(7.15±3.13)分、(26.75±14.53)°和B组(55.61±20.17)μV、(74.45±23.22)Hz、(6.50±3.78)分、(31.50±16.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U-FMA评分分别为A组(25.85±8.38)分、B组(25.40±9.25)分、C组(27.20±9.2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镜像反馈治疗可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手功能,且优于单一的对侧控制功能性电刺激以及镜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偏瘫 对侧控制功能性刺激镜像反馈治疗 功能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申利坊 闫莹莹 杨文裕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990-992,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ES-cycling)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组(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组(20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20例)加用FES-cycling,共治疗8...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ES-cycling)对脑卒中早期患者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3组,A组(20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B组(20例)加用智能循环运动治疗;C组(20例)加用FES-cycling,共治疗8周。治疗前和治疗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分级、上肢Fugl-Meyer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3组患者进行肌张力、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Ashworth分级、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患者FMA和MBI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 FES-cycling可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上肢主动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功能性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主动运动
下载PDF
早期功能性电刺激主导下的床旁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秋芳 王卫丽 冯学伟 《数理医药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etrieal Stimulation,FES)主导下的床旁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床... 目的:探讨早期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etrieal Stimulation,FES)主导下的床旁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某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康复科收治的8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行常规床旁作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早期FES,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VAS评分、Barthel指数(BMI)及肌力等级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BMI评分、VAS评分及肌力等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MA评分、VAS评分、BMI评分及肌力等级改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FES主导下的床旁作业治疗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增强患肢肌力,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功能性刺激 床旁作业治疗 脑卒中 功能障碍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偏瘫早期患者踝足内翻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唐玉清 陈革莲 《新疆医学》 2009年第2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患者 足内翻 刺激治疗 疗效观察 早期 功能性 小腿三头肌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治疗1例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效果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卢皓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8期1338-1339,共2页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最初用于偏瘫患者,通过刺激腓神经来纠正痉挛性足下垂,后来这一疗法被应用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来帮助,恢复站立及行走功能。在应用于下肢时,恢复改善步态的方法包括激股四头肌和腓神经从而产生屈曲形式的反应。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疗法 治疗 脊髓不完全性损伤 康复 腓神经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文娟 邵银进 +3 位作者 康良鸣 黎玉婷 郭峰 黄中惠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8期809-811,共3页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入选的47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同时配合轻柔的肌肉运动、降温、加压、抬高等系统化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量表法(... 目的:观察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入选的47例脑卒中患者应用功能性电刺激,同时配合轻柔的肌肉运动、降温、加压、抬高等系统化康复治疗,治疗时间为8周,治疗前后采用目测类比量表法(VAS)、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偏瘫上肢功能评分(MFS)。结果:47例患者经过为期8周的FES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后,其病情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显效29例(61.7%),有效17例(36.1%),治疗后肩、腕、手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偏瘫上肢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1),上肢疼痛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结论:功能性电刺激配合系统化康复治疗对肩手综合征患者有显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手综合征 功能性刺激 康复治疗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颖娜 李哲 +2 位作者 郭钢花 郝道剑 范家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 目的: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function electrical stimulation cycling,FES-cycling)对早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将20例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A组(10例)加用FES-cycling;B组(10例)常规康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1、2、3、4周后对所有患者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 electromyography,sEMG)、下肢Fugl-Meyer量表(FMA)、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2组sEMG、FMA、MBI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RMS、FMA、MB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可提高下肢肌电信号,改善下肢肌肉功能状态,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刺激恢复性治疗踏车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