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功能性脂肪酸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前景
1
作者 邓近平 黄自浩 刘蕙宁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8,共8页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碳链长度、碳氢键饱和度、空间结构或功能特性等方面,能够将脂肪酸粗略地分为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其中,对动物生理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参与并调控关键的代谢途径或分子... 脂肪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根据它们的碳链长度、碳氢键饱和度、空间结构或功能特性等方面,能够将脂肪酸粗略地分为短链、中链、长链脂肪酸。其中,对动物生理具有特殊的调节作用、参与并调控关键的代谢途径或分子信号的脂肪酸是一类特殊的功能性脂肪酸。它们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菌及促生长发育等重要的生理功能,这些脂肪酸对于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具有潜在的促进作用。文章基于母猪繁殖性能和仔猪生长性能,从功能性脂肪酸的种类、作用效果、应用现状及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脂肪酸的日粮平衡在实际生猪养殖生产中的运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脂肪酸 母猪 仔猪 繁殖性能 应用
下载PDF
富含功能性脂肪酸牛肉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晓静 曹玉凤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17-121,共5页
牛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优点。随着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和饮食的关系,这使消费者不仅仅注重牛肉的营养价值,而且要求生产出富含功能性成分的保健型牛肉来提高消费者的... 牛肉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等优点。随着健康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健康和饮食的关系,这使消费者不仅仅注重牛肉的营养价值,而且要求生产出富含功能性成分的保健型牛肉来提高消费者的健康水平,防止疾病的发生。因此,生产富含功能性成分的牛肉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作者对富含功能性脂肪酸牛肉生产的意义、生产机理及日粮营养调控技术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脂肪酸 牛肉 共轭亚油酸 n-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酱油渣油脂中功能性脂肪酸、反式脂肪酸及维生素E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徐春涛 冷小冰 +4 位作者 陈穗 胡锋 刘占 樊瑞 李婕 《中国酿造》 CAS 2014年第9期63-65,共3页
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并对酱油渣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酱油渣油脂中的亚油酸占比为49.46%,亚麻酸8.76%,硬脂酸4.75%,油酸20.68%。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酱油渣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占比为1.02%。通过高... 从酱油渣中提取油脂,并对酱油渣油脂中的脂肪酸成分及含量进行分析。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酱油渣油脂中的亚油酸占比为49.46%,亚麻酸8.76%,硬脂酸4.75%,油酸20.68%。通过气相色谱分析发现酱油渣油脂中的反式脂肪酸占比为1.02%。通过高效液相色谱对酱油渣油脂分析发现其维生素E含量为3.63 mg/100 g。从废弃油脂综合利用方面来考虑,其适合用于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的提取原料,不适合作为硬脂酸和维生素E的提取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 维生素E 酱油渣油脂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番茄制品中的三种功能性脂肪酸 被引量:1
4
作者 邓俊琳 陈建 +4 位作者 朱永清 夏陈 张盈娇 邓海云 李娟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30-234,共5页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番茄制品中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羰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和9-羰基-10 (E),12 (E)-十八碳二烯酸三种功能性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色谱柱为Eclipse XD...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技术和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番茄制品中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9-羰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和9-羰基-10 (E),12 (E)-十八碳二烯酸三种功能性脂肪酸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色谱柱为Eclipse XD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0.005%的三氟乙酸水溶液和0.005%的三氟乙酸乙腈溶液,检测波长为234、280 nm的条件下,番茄制品中的三种脂肪酸在20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重复性好(RSD≤2.13%),精密度高(RSD≤0.70%),稳定性好(RSD≤0.98%),加标回收结果准确可靠(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8%、99.70%、99.39%,RSD≤3.38%)。该色谱方法快速、准确、可靠;测试结果表明,新鲜番茄中不含有这三种功能性脂肪酸,其仅存在于番茄制品中,且加工工艺对其含量影响较大;此外9-羟基-10(E),12(Z)-十八碳二烯酸为首次在番茄制品中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制品 功能性脂肪酸 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市售山茶油功能性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少锦 邹荣灿 +2 位作者 石治敏 杨丽丽 余正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4期733-735,共3页
研究了市场上畅销的8种山茶油的功能性脂肪酸的组成,采用了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法和GCMS分析法,以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及亚油酸甲酯为对照品,在制定4种脂肪酸甲酯的标准曲线(r>0.9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计算各脂肪酸... 研究了市场上畅销的8种山茶油的功能性脂肪酸的组成,采用了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法和GCMS分析法,以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及亚油酸甲酯为对照品,在制定4种脂肪酸甲酯的标准曲线(r>0.9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计算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8种山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老知青山茶油(3.83%、0.77%、25.07%、4.08%),润心山茶油(4.52%、0.99%、35.46%、5.57%)、源森山茶油(3.44%、0.93%、25.72%、4.30%)、绿海山茶油(3.76%、0.69%、24.41%、3.73%)、得尔乐山茶油(5.07%、1.09%、41.90%、6.22%)、山润山茶油(4.64%、1.04%、35.41%、5.44%)、贵太太山茶油(4.05%、0.99%、32.01%、4.62%)、金浩山茶油(4.66%、1.06%、35.81%、6.04%)。8种山茶油中油酸含量25.07%~41.90%,亚油酸含量3.73%~6.22%,未检测到亚麻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功能性脂肪酸 GC-MS分析
下载PDF
花色苷脂肪酸脂酚衍生物工艺优化及功能性脂肪酸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珊 孙万成 罗毅皓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30-36,共7页
以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黑果枸杞花色苷和经尿素络合纯化牦牛酥油得到的游离脂肪酸为原料,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Lipozyme CALB)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备脂酚产物。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获得脂肪酸转化率最高的工艺。... 以AB-8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的黑果枸杞花色苷和经尿素络合纯化牦牛酥油得到的游离脂肪酸为原料,在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Lipozyme CALB)的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制备脂酚产物。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获得脂肪酸转化率最高的工艺。对游离脂肪酸和脂酚产物进行甲酯化处理,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GC-MS)检测分析两者的脂肪酸组成成分。结果表明,脂肪酶添加量为2%、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12 h、底物摩尔比为1∶2时,酯化反应的转化率最高,可达91.55%。利用GC-MS检测,结果表明,酯化产物脂酚衍生物功能性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呈显著差异(P<0.05),支链脂肪酸由1.12%增加到26.74%,多不饱和脂肪酸由6.68%增加到11.06%,饱和脂肪酸含量从56.18%下降至27.64%。脂酚衍生物中检测到前列腺素E1(16-phenyl tetranor prostaglandin E1,PGE1),是一种γ-亚麻酸的环氧合酶代谢物,其含量显著增加了33.55%。试验证明,脂酚产物的功能性脂肪酸明显富集,对人体有益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显著,因此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酥油 花青素 功能性脂肪酸 酯化反应 脂酚衍生物
下载PDF
功能性脂肪酸对种公猪精液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吕永彪 孙丽华 +1 位作者 王勇 黄金凤 《广东饲料》 2019年第3期25-27,共3页
研究探讨在日粮中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选取长白公猪1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9头公猪。两组均饲喂猪场种公猪配方饲料,试验组在种公日猪粮中额外添加功能性脂肪粉(速生元)30g·头^(-1)·天^(-1),对照组... 研究探讨在日粮中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对公猪精液品质的影响。试验一,选取长白公猪18头,随机分成2组,每组9头公猪。两组均饲喂猪场种公猪配方饲料,试验组在种公日猪粮中额外添加功能性脂肪粉(速生元)30g·头^(-1)·天^(-1),对照组不做处理。试验二,选取健康长白公猪配种公猪3头,连续观察8周精子质量后饲喂速生元30g/头/天,继续饲喂4周观察饲喂后对精子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试验一: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后精液量比对照组提高了12.09%,精子密度提高了9.03%,精子活力提高了10%;试验二,通过前后的对照发现,添加功能性脂肪粉可缓解精液品质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3多不饱和脂肪酸 精液品质 功能性脂肪酸
下载PDF
功能性脂肪酸对种禽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崔晓 孙丽华 +4 位作者 王勇 焦莉 丁为国 郑煦灿 林日权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59-61,共3页
试验研究功能性脂肪酸对种禽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中山场和从化场分别选用100只种公鸡和2000只种母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种公鸡、200只种母鸡。对照组种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 试验研究功能性脂肪酸对种禽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在中山场和从化场分别选用100只种公鸡和2000只种母鸡,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种公鸡、200只种母鸡。对照组种鸡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的功能性脂肪酸。饲养周期6 w。结果显示,功能性脂肪酸可以显著提高种公鸡的精液品质(P<0.05),显著提高从化场受精率和孵化率(P<0.05)。中山场和从化场的试验组种蛋合格率和健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脂肪酸显著提高中山场和从化场的产蛋率、平均蛋重(P<0.05),显著降低料蛋比(P<0.05)。研究表明,在种禽基础日粮中添加0.05%功能性脂肪酸可以显著改善种禽的繁殖性能及生产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脂肪酸 种禽 繁殖性能 生产性能
下载PDF
母乳与山羊乳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及脂肪球微观结构的比较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宇 王立娜 +5 位作者 张宏达 李晓东 刘璐 冷友斌 巩燕妮 蒋士龙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83-88,共6页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及显微观察手段分析不同泌乳期母乳与山羊乳常乳中主要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旨在为母乳脂质的研究及以山羊乳为基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母乳初... 本研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及显微观察手段分析不同泌乳期母乳与山羊乳常乳中主要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理化性质和微观结构,旨在为母乳脂质的研究及以山羊乳为基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母乳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结果表明:母乳初乳、过渡乳、成熟乳脂肪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26.7±3.6)、(33.7±4.6)g/L和(41.0±6.8)g/L;山羊乳脂肪质量浓度((42.1±4.3)g/L)显著高于母乳初乳和过渡乳(P<0.05)。但母乳中主要功能性脂肪酸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山羊乳,尤其是亚油酸相对含量(过渡乳中最低,为19.76%)显著高于山羊乳(4.43%)(P<0.05)。在物理特性方面,母乳初乳脂肪球具有最大体积平均粒径((5.63±0.51)μm)和最低ζ电位((-5.72±0.21)mV),而山羊乳脂肪球体积平均粒径和ζ电位分别为(3.63±0.31)μm、(-13.69±0.27)mV。脂肪球粒径、ζ电位与脂肪质量浓度显著相关(P<0.05)。不同泌乳阶段母乳中主要功能性脂肪酸相对含量及脂肪球物理特性不同,与山羊乳差异明显。本实验结果可进一步用于母乳及山羊乳制品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乳 山羊乳 功能性脂肪酸 脂肪 微观结构
下载PDF
黔产山茶油功能性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少锦 邹荣灿 +2 位作者 石治敏 杨丽丽 余正文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9-281,共3页
研究贵州7种山茶油中功能性脂肪酸的组成。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法和GC-MS分析法,以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及亚油酸甲酯为对照品,在制定4种脂肪酸甲酯的标准曲线(r>0.9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计算各脂肪酸绝对含量。... 研究贵州7种山茶油中功能性脂肪酸的组成。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法和GC-MS分析法,以棕榈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及亚油酸甲酯为对照品,在制定4种脂肪酸甲酯的标准曲线(r>0.999)和回归方程的基础上,计算各脂肪酸绝对含量。结果表明:7种山茶油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及亚油酸的含量分别为:黎平山茶油7.87%,1.17%,39.12%和5.81%;天柱山茶油7.72%,1.08%,39.07%和5.56%;石阡山茶油9.04%,1.27%,44.76%和6.05%;思南山茶油8.77%,1.19%,42.73%和6.00%;望谟山茶油8.19%,1.20%,43.82%和5.93%;册亨者楼山茶油7.74%,1.17%,41.05%和5.32%;册亨三农山茶油8.05%,1.15%,42.11%和6.02%。7种山茶油中,油酸含量为39.07%~44.76%,亚油酸含量为5.32%~6.05%,未检测到亚麻酸;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10.85~12.08)︰(67.22~77.07)︰10。黔产山茶油中脂肪酸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其脂肪酸组成比例与橄榄油非常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茶油 功能性脂肪酸 GC-MS分析
原文传递
牦牛酥油功能性中链脂肪酸(MCFA)和支链脂肪酸(BC-FA)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袁锦莹 孙万成 罗毅皓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4-28,共5页
探讨过氧乙酸过氧化结合尿素络合纯化牦牛酥油中的功能性脂肪酸的工艺研究。经皂化制取牦牛酥油的游离脂肪酸,再制备脂肪酸甲酯,将其过氧化以除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两次络合,将得到的脂肪酸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过氧化产物的中... 探讨过氧乙酸过氧化结合尿素络合纯化牦牛酥油中的功能性脂肪酸的工艺研究。经皂化制取牦牛酥油的游离脂肪酸,再制备脂肪酸甲酯,将其过氧化以除去不饱和脂肪酸,进行两次络合,将得到的脂肪酸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过氧化产物的中链脂肪酸(MCFA)含量高达到67.7%,提取率为850%。脂肪酸/过氧乙酸比值1∶3时二次络合的终产物获得纯度为15.91%的支链脂肪酸(BCFA),提取率为21.57%。此外,还产生了环氧脂肪酸甲酯等无毒高分子材料助剂,纯度高达11.56%。结果表明,过氧化后中链脂肪酸纯度得到显著提高,且不饱和脂肪酸去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酥油 尿素络合 过氧化 功能性脂肪酸
下载PDF
脂肪酸复合物与绿原酸对蛋鸡生产性能与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华 张双双 +3 位作者 王济华 李洪波 张正帆 丁斌鹰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0期73-84,共12页
【目的】探明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和绿原酸对京粉1号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为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和绿原酸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40羽15周龄京粉1号蛋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CK(... 【目的】探明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和绿原酸对京粉1号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抗氧化能力、免疫功能和肠道形态的影响,为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和绿原酸在蛋鸡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择840羽15周龄京粉1号蛋鸡随机分为3个处理〔CK(饲喂基础日粮)、FFA(基础日粮中添加1000 mg/kg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和CA(基础日粮中添加25 mg/kg绿原酸)〕,预饲期2周,正试期12周,研究脂肪酸复合物与绿原酸对蛋鸡生产性能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京粉1号蛋鸡不同处理17~20周龄、21~24周龄和25~28周龄的产蛋率分别为52.25%~59.61%、92.75%~92.98%和90.31%~92.85%,产蛋量分别为24.39~27.70 g/(d·只)、47.17~47.99 g/(d·只)和49.22~49.67 g/(d·只),其中,17~20周龄FFA产蛋率和产蛋量显著大于CK。不同处理哈氏单位、蛋黄颜色和蛋壳厚度20周龄分别为84.14~90.44、6.53~7.46和0.28~0.30 mm,24周龄分别为71.69~80.01、5.23~5.56和0.32 mm,28周龄分别为84.22~90.60、4.63~4.90和0.33~0.34 mm,其中,20周龄FFA和CA的蛋黄颜色显著高于CK,CA蛋壳厚度显著小于CK,24周龄和28周龄FFA和CA哈氏单位显著高于CK。不同处理28周龄蛋鸡的肝脏指数、脾脏指数和腹脂指数分别为15.69~18.90 g/kg、1.04~1.06 g/kg和21.54~27.67 g/kg,其中,FFA和CA的肝脏指数显著低于CK。血清和组织的抗氧化力,20周龄蛋鸡血清GSH-Px活性,FFA(1867.84 U/mL)和CA(1773.22 U/mL)较CK(1630.87 U/mL)显著提高;20周龄H_(2)O_(2)含量FFA(490.41 mmol/L)和CA(959.64 mmol/L)较CK(1330.75 mmol/L)显著降低;28周龄CAT活性FFA(1.10 U/mL)和CA(2.64 U/mL)较CK(9.06 U/mL)显著降低;28周龄蛋鸡肝脏MDA和H_(2)O_(2)含量FFA(0.70 nmol/mg、22.42 mmol/L)和CA(0.73 nmol/mg、22.79 mmol/L)均较CK(1.14 nmol/mg、35.88 mmol/L)显著降低,空肠GSH-Px活性FFA(112.21 U/mg)和CA(125.52 U/mg)较CK(25.60 U/mg)显著提高,MDA含量FFA(0.86 nmol/mg)和CA(0.64 nmol/mg)较CK(1.18 nmol/mg)显著降低。20周龄蛋鸡血清IgG,FFA(188.45μg/mL)与CA(177.41μg/mL)较CK(147.60μg/mL)显著提高,24周龄和28周龄蛋鸡血清IgM,FFA(172.79μg/mL、172.79μg/mL)和CA(182.05μg/mL、182.05μg/mL)较CK(154.97μg/mL、154.97μg/mL)显著提高;24周龄和28周龄蛋鸡血清IgA,CA(45.83μg/mL)显著高于CK(32.54μg/mL)。不同处理28周龄蛋鸡空肠和回肠绒毛高分别为853.04~1251.85μm和622.85~925.08μm,空肠和回肠的FFA和CA显著大于CK;隐窝深分别为111.77~192.55μm和101.66~143.48μm,空肠FFA和CA、回肠FFA均显著小于CK;绒毛面积分别为125925.61~164099.28μm^(2)和79263.82~100243.80μm^(2),空肠的CA显著大于CK;绒毛高/隐窝深分别为4.75~11.76和4.64~9.64,空肠FFA和CA显著大于CK。【结论】京粉1号蛋鸡日粮中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可提高产蛋初期(17~20周龄)的产蛋性能,添加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与绿原酸可提高蛋鸡的蛋品质、机体抗氧化能力和血清免疫功能,改善肠道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脂肪酸复合物 绿原酸 蛋鸡 抗氧化能力 免疫功能 生产性能 生理生化
下载PDF
牦牛乳及乳制品、犏牛和黑白花奶牛乳的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苟钰姣 丁路明 王玉鹏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牦牛乳、黑白花奶牛乳、犏牛乳及牦牛乳制品(奶油、酥油、曲拉、酸奶)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牦牛乳中功能性脂肪酸,如共轭亚油酸(CLA)、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γ-亚麻酸(GLA)占总...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牦牛乳、黑白花奶牛乳、犏牛乳及牦牛乳制品(奶油、酥油、曲拉、酸奶)中的脂肪酸组成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牦牛乳中功能性脂肪酸,如共轭亚油酸(CLA)、亚油酸(LA)、α-亚麻酸(ALA)、γ-亚麻酸(GLA)占总脂肪酸的比重均显著高于犏牛乳和黑白花奶牛乳(P<0.05);犏牛乳中ω-6/ω-3PUFA的比值(1.55)略高于牦牛乳(1.54),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在最佳膳食平衡比值范围内,黑白花奶牛乳中ω-6/ω-3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比值(11.33)超过了推荐最佳比值。加工处理能够改变乳制品脂肪酸的构成,如牦牛乳奶油中检测出原奶中所不含的一种亚油酸(18:2Δ8c,11c)。酥油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UFA)为主,而曲拉主要以饱和脂肪酸(SFA)为主,牦牛酸奶中没有检测到G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犏牛 黑白花奶牛 乳制品 功能性脂肪酸
下载PDF
牦牛哺乳期乳脂肪酸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林忠荔 张金灵 +3 位作者 蔡自建 江明锋 刘益丽 江伟华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8,共4页
为了研究脂肪酸的含量、种类及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头牦牛在哺乳期内(1-180 d)12个时间点的乳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牦牛乳样内共检测出30余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即软脂酸/棕榈酸,其次为十八... 为了研究脂肪酸的含量、种类及变化规律,试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20头牦牛在哺乳期内(1-180 d)12个时间点的乳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牦牛乳样内共检测出30余种脂肪酸,其中含量最高的为十六烷酸即软脂酸/棕榈酸,其次为十八碳烯酸,含量最低的是十三碳酸和全顺式-5,8,11,14-二十碳四烯酸即花生四烯酸。相对产犊后第15天而言,长链脂肪酸在整个哺乳期无显著差异;中链脂肪酸在产犊后3-7天及120天与其他时间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则在产犊后第3,4天有显著差异,在5,6,7天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多不饱和脂肪酸仅在120天与其他时间点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乳样 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功能性脂肪酸
下载PDF
谈谈油脂分子蒸馏技术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邸亚静 陈丽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年第10期27-27,共1页
油脂中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脂溶性维生素等。功能性脂肪酸是特指那些来源于人类膳食油脂,为人体营养、健康所需要,并对现已发现的人体一些相应缺乏症和内源性疾病,特别是先进社会文明病如高血压、心脏... 油脂中的功能性成分主要包括功能性不饱和脂肪酸、植物甾醇、脂溶性维生素等。功能性脂肪酸是特指那些来源于人类膳食油脂,为人体营养、健康所需要,并对现已发现的人体一些相应缺乏症和内源性疾病,特别是先进社会文明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癌症、糖尿病等有积极防治作用的一组脂肪酸,如α~亚麻酸、亚油酸、EPA、DHA等。目前,含有功能性脂肪酸的制品已经在治疗多种疾病和保健中表现出日益重要的价值,成为医药保健品研究开发的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蒸馏 功能性脂肪酸 气相色谱分析
下载PDF
共轭亚油酸产业化项目的开发
16
《化工科技市场》 CAS 2004年第4期50-50,共1页
关键词 共轭亚油酸 产业化 山东省青岛澳海生物公司 功能性脂肪酸
下载PDF
High-fat-induc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dysfunction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fecal bile acids 被引量:19
17
作者 Lotta K Stenman Reetta Holma Riitta Korpel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23-929,共7页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fat-feeding is associ- 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via altera- tions in bile acid metabolism.METHODS: Male C57BI/6J mice were fed on a high-fat (n = 26) or low-fat ... AIM: To investigate whether high-fat-feeding is associ- ated with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via altera- tions in bile acid metabolism.METHODS: Male C57BI/6J mice were fed on a high-fat (n = 26) or low-fat diet (n = 24) for 15 wk.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was measured from duodenum, jejunum, ileum and colon in an Ussing chamber system using 4 kDa FITC-labeled dextran as an indicator. Fecal bile ac- ids were analyz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 Segments of jejunum and colon were analyzed for the expression of farnesoid X receptor (FXR)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le acids Bile salts Diet-induced obesity Farnesoid X-activated receptor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Ursodeoxycholic acid
下载PDF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Military Food Technology
18
作者 Chris Forbes-Ewan Terry Moon Roger Stanley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16年第6期308-315,共8页
Food technology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ensuring that troops remain "fit to fight". Early food technologies produced flat bread, hard biscuits, cheese and salted meat, allowing Roman legionaries to carry rations fo... Food technology has been instrumental in ensuring that troops remain "fit to fight". Early food technologies produced flat bread, hard biscuits, cheese and salted meat, allowing Roman legionaries to carry rations for several days. Canning was invented in the late 18th century in response to the French Government's offer of a substantial reward to the person whose invention would allow troops to carry their food when marching long distances. World War II saw further advances in the form of stable and palatable canned meals, compressed cereal bars, candy-coated peanuts and other innovative foods in US combat rations. Two significant 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have altered the form of military rations. Freeze drying matured as an industrial technology, allowing the production of long-life, light-weight rations. Flexible packaging, based on plastic laminates, led to reduced weight and less waste disposal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retort pouched meals (meals in flexible packaging that have undergone heat sterilization), which have largely replaced metal cans in combat rations. Improvements in quality of military rations, particularly their organoleptic properties, are emerging through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echnologies such as high-pressure thermal processing, pulsed electric field, and microwave assisted thermal steriliza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functional foods", such as those containing added essential fatty acids or probiotics offers the potential to provide combat rations that can further improve soldier health and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litary feeding combat rations food technolog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