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庙会的文化功能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永菊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43-45,共3页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 ,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 ,满足需要就是发挥功能 ,因而 ,从功能的角度研究庙会将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发现与启示。笔者试从庙会功能的复杂性、相对性、庙会功能的比较、替代、演变等方面 ,... 任何一种文化现象 ,从本质上讲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而产生的 ,满足需要就是发挥功能 ,因而 ,从功能的角度研究庙会将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层次的发现与启示。笔者试从庙会功能的复杂性、相对性、庙会功能的比较、替代、演变等方面 ,力图较为详细地分析庙会这一文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功能 功能 功能 功能替代物
下载PDF
人生AB剧两题
2
作者 杜闻伟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观众参与 电视 传播模式 主题先行 归纳主义 题材策划 娱乐消遣 虚拟环境 功能替代物 技术理性
下载PDF
受众需要及其特性浅析
3
作者 张满丽 《新闻知识》 北大核心 1996年第7期20-21,共2页
1982年,美国四位报刊评论家致函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第96届年会,强调:一张报纸如果想在本世纪80年代或80年代以后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就必须适应和考虑读者的新兴趣、新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一意见在美国以至全球传播界引起广泛重视。 ... 1982年,美国四位报刊评论家致函美国报纸发行人协会第96届年会,强调:一张报纸如果想在本世纪80年代或80年代以后继续存在下去的话,就必须适应和考虑读者的新兴趣、新需要和新的生活方式。这一意见在美国以至全球传播界引起广泛重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也异常活跃,新的传播机构不断创建,原有的传媒也通过扩版、增加节目套数、办系列台等手段以新的姿态出现。骤然膨胀的传媒体系必须寻求与之适应的接收市场才有其存在的意义。传媒竞争日趋激烈,而受众是传播媒介所发送信息的接收者的集合体。受众需要是趋使个体进入传播过程,并引起接收行为,从而使个体成为现实受众的动力性因素。因而其在传媒竞争取胜中的关键作用越来越受到传媒的重视。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受众需要及其特性作一些理论上的探讨,以期对传播实践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众需要 文化程度 传媒竞争 大众报刊 内容与形式 功能替代物 传播机构 读者调查 新的生活方式 接收行为
下载PDF
读解双规侦查技术视域内的反贪非正式程序 被引量:70
4
作者 刘忠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09-233,共25页
双规在1996年刑诉法修改后成为反贪案件强制措施的等功能替代物。此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相对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反贪案件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证据、法律处遇的差异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国基础结构能力的软弱和刑事法总体性的不足。刑... 双规在1996年刑诉法修改后成为反贪案件强制措施的等功能替代物。此现象的直接原因在于,相对于普通刑事案件的反贪案件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和证据、法律处遇的差异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则在于中国基础结构能力的软弱和刑事法总体性的不足。刑事政策与检察院自身的考量也与之具有部分因果性。未充分关注到此制度结构导致了齐一的刑事侦查立法设计,从而形成事实上对侦查的管制,双规由此作为非正式程序弥合了侦查力不足。挣脱此境地的根源在于基础结构能力的增强和刑事法总体性的改变。否则,即使刑事政策等因素被消除,侦查能力不足之功能需要也会不断催生新的非正式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替代物 基础结构能力 刑事法总体性 管制 非正式程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