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不同新型功能柱的地下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对比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杜修力 潘颖超 +1 位作者 赵密 黄景琦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101,共11页
基于高轴压比下中柱侧向变形能力不足导致含内柱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地震破坏的机理认识,部分研究者在保证中柱竖向承载力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分体柱、叠层夹芯柱、截断柱等几种新型功能柱以提高中柱侧向变形能力,进而提高车站结构抗震... 基于高轴压比下中柱侧向变形能力不足导致含内柱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地震破坏的机理认识,部分研究者在保证中柱竖向承载力不变的前提下,提出了分体柱、叠层夹芯柱、截断柱等几种新型功能柱以提高中柱侧向变形能力,进而提高车站结构抗震性能。当前对新型功能柱在地震作用下的力学行为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但对不同柱体形式对车站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提升效果并未开展系统评价,且缺乏直接对比研究。首先,针对某单层双跨地铁车站结构建立整体三维非线性数值分析模型,开展不同地震波及不同地震强度下传统方柱、分体柱、叠层夹芯柱、截断柱等4种中柱形式下的地震响应计算,从车站层间变形、整体损伤及关键构件内力响应等方面对新型功能柱的减震效果进行对比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在降低车站结构混凝土损伤方面,截断柱效果最佳,叠层夹芯柱次之,分体柱最弱;3种新型功能柱在提高结构中柱延性方面,叠层夹芯柱效果最佳,截断柱次之,分体柱最弱;在降低结构中柱内力响应方面,叠层夹芯柱最佳,分体柱次之,截断柱最弱。相关研究结果可为含内柱框架式地铁车站结构减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车站结构 新型功能柱 抗震性能 地震响应 数值分析
下载PDF
脑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术:猫视皮质方位功能柱的活体显示 被引量:8
2
作者 俞洪波 邢大军 寿天德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55-359,共5页
脑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术是目前为止空间分辨率最高的一种活体脑成像技术 ,它为大范围皮质的功能构筑研究提供了有力工具。本文介绍了应用这一技术显示活体猫视皮质的方位功能柱的方法 。
关键词 方位功能柱 视皮质 脑内源信号光学成像术
下载PDF
脑皮层功能柱模型中的Hopf分岔
3
作者 李春胜 王宏 +1 位作者 张雪 赵海滨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研究了一种脑皮层功能柱的集中参数模型,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其Hopf分岔条件.数值仿真显示,该模型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脑电波信号.通过改变外部输入脉冲密度,模型状态响应经历了稳定平衡点和极限环的过程,... 研究了一种脑皮层功能柱的集中参数模型,分析了平衡点的稳定性,并给出了其Hopf分岔条件.数值仿真显示,该模型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脑电波信号.通过改变外部输入脉冲密度,模型状态响应经历了稳定平衡点和极限环的过程,验证了其Hopf分岔的存在条件.对Hopf分岔的研究为进一步深入了解大脑的非线性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电模型 皮层功能柱 稳定性 HOPF分岔
下载PDF
功能柱结构神经网络模型中的同步振荡现象 被引量:7
4
作者 李速 齐翔林 +1 位作者 胡宏 汪云九 《中国科学(C辑)》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85-394,共10页
功能柱作为大脑皮层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基于皮层功能柱的生理特点,构建一个模块式的神经网络模型.当施以恒定密度的脉冲刺激时,单个功能柱能产生同步振荡.根据外界输入和网络结构参数的不同,振荡频率在3... 功能柱作为大脑皮层一个普遍存在的基本结构,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基于皮层功能柱的生理特点,构建一个模块式的神经网络模型.当施以恒定密度的脉冲刺激时,单个功能柱能产生同步振荡.根据外界输入和网络结构参数的不同,振荡频率在3∽ 43 Hz之间变化.由多个功能柱构成的网络之间能在各振荡子之间出现复杂的同步现象,网络中可以出现部分同步的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振荡 Rose-Hindmarsh模型 神经网络模型 皮层功能柱 突触模型
原文传递
FMR1基因敲除鼠感觉皮质功能柱树突棘修剪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张爱武 易咏红 +1 位作者 姜涛 孙卫文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1082-1085,共4页
目的研究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对感觉皮质功能柱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从纯合子鼠血液提取DNA,对FMR1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电泳观察结果。并选用子代幼龄FMR1基因敲除及野生型小鼠共16只,按基因型和年龄分为1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 目的研究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FMRP)缺失对感觉皮质功能柱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方法从纯合子鼠血液提取DNA,对FMR1基因片段进行扩增,电泳观察结果。并选用子代幼龄FMR1基因敲除及野生型小鼠共16只,按基因型和年龄分为1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KO1),1周龄野生型组(WT1),4周龄FMR1基因敲除型组(KO4),4周龄野生型组(WT4),每组各4只。采用快速Golgi染色法分别观察不同发育时间段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神经元的功能柱中心和周边两个方向上树突分支、树突棘密度和长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幼龄FMR1基因敲除鼠树突棘密度显著增高(P<0.05)而长度无变化,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中心朝向的树突棘密度无显著性差异,而周边朝向的树突棘密度KO1、KO4分别高于WT1、WT4,并且主要表现在距胞体10~80μm段的密度异常(P<0.01)。结论FMRP缺失导致树突棘密度增高和感觉皮质功能柱区域树突棘修剪异常,并且树突棘修剪和树突修剪的机制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脆性X智力低下蛋白 感觉皮质功能柱 树突修剪 树突棘修剪
原文传递
新型可恢复功能组合柱设计及其抗震性能研究
6
作者 马高 王择文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2,共11页
为实现框架结构震后性能的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有良好自复位能力且易于修复的新型可恢复功能组合柱。考虑钢绞线滑移及无粘结钢绞线的受力特征,采用OpenSees对柱抗震性能进行验证及参数分析。对不同设防烈度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 为实现框架结构震后性能的快速恢复,提出了一种有良好自复位能力且易于修复的新型可恢复功能组合柱。考虑钢绞线滑移及无粘结钢绞线的受力特征,采用OpenSees对柱抗震性能进行验证及参数分析。对不同设防烈度普通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 RC)框架、钢绞线混凝土框架及应用可恢复柱的可恢复框架进行静力推覆及地震荷载下的残余位移及最大位移响应分析,得出各框架层间最大位移与残余位移的关系,并对比分析各框架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可恢复性能。结果表明:钢绞线配置率对可恢复柱的抗震性能有重要影响;7度设防RC框架应用可恢复柱后,底层梁柱塑性铰发展大幅减轻,延迟了框架的破坏,且其承载能力与自复位能力均高于8度设防RC框架;在地震作用下可恢复框架的失效概率最低,可恢复性最高,且地震作用越大,其相对于普通RC框架可恢复性的提升越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恢复功能柱 抗震性能 可修复 残余位移 可恢复指标
下载PDF
抗抑郁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锐 王萌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年第9期685-686,共2页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对36例健康人(对照组)和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组)进行SCL-90评分;治疗组应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为8周,治...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情绪障碍的疗效。方法:治疗前对36例健康人(对照组)和3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治疗组)进行SCL-90评分;治疗组应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治疗,疗程为8周,治疗后再进行SCL-90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躯体和精神症状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在接受抗抑郁药治疗8周后,前后评分对比,患者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1)。临床症状亦改善明显。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应用抗抑郁药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功能柱消化不良 治疗
下载PDF
主要躯体感觉皮层突触可塑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倪虹 葛敏 《医学综述》 2009年第10期1547-1549,共3页
感觉经验可以使主要躯体感觉皮层分布发生可塑性改变。无论在幼年还是成年动物,该区均显示出很强的经验依赖型可塑性,但有关以突触为基础的可塑性机制研究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促成可塑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兴奋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长... 感觉经验可以使主要躯体感觉皮层分布发生可塑性改变。无论在幼年还是成年动物,该区均显示出很强的经验依赖型可塑性,但有关以突触为基础的可塑性机制研究较少。最近的研究表明,促成可塑性的机制可能包括兴奋性突触的长时程增强、长时程抑制、抑制性突触数量改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躯体感觉皮层 突触 可塑性 功能柱
下载PDF
现代视觉科学之父——休伯尔
9
作者 顾凡及 《自然杂志》 2016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介绍了被人称为"现代视觉科学之父"的美国神经科学家休伯尔的生平、对视觉研究的贡献和治学之道。
关键词 休伯尔 视皮层 朝向选择性 视觉功能柱 神经可塑性
下载PDF
氨基酸、肽和蛋白质的色谱分析及色谱法制备
10
作者 汤家芳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1983年第1期53-59,共7页
CA96(05)30198v J牛肠内钙束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Full-mer,Curtis S.et al.,Dey.Biochem.,1980,363—70,英文CA96(05)30258q J人体钴氨素束缚蛋白质中Apo和Holo间的疏水作用Begley,James A.et al.,Biochem.Biophys.Res.Commum,1981,2,... CA96(05)30198v J牛肠内钙束缚蛋白质的氨基酸顺序Full-mer,Curtis S.et al.,Dey.Biochem.,1980,363—70,英文CA96(05)30258q J人体钴氨素束缚蛋白质中Apo和Holo间的疏水作用Begley,James A.et al.,Biochem.Biophys.Res.Commum,1981,2,434—41,英文CA96(05) 31002p J从混合功能柱中生物专一性的解吸附Y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顺序 牛肠 钴氨素 氨基酸分 Biophys 功能柱 蛋白质分析 高压液相色谱 亲和色谱 色谱法
下载PDF
血管舒张因子NO在神经-血管偶联过程中扩散动力学的仿真建模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勇 王明来 +1 位作者 范影乐 郑筱祥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2-361,共10页
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至今还没有完全被阐明.对脑微循环的研究表明,位于皮层内的微动脉的舒张代表着神经-血管偶联过程中的最初血流响应机制.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介导微动脉舒张的最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讨NO在微动脉舒张过程中作为关键因... 神经-血管偶联机制至今还没有完全被阐明.对脑微循环的研究表明,位于皮层内的微动脉的舒张代表着神经-血管偶联过程中的最初血流响应机制.一氧化氮(NO)被认为是介导微动脉舒张的最重要因子之一,为了探讨NO在微动脉舒张过程中作为关键因子的作用,本文开展了基于大脑功能柱水平,由功能刺激产生的NO在神经-血管偶联过程中扩散动力学的时空模式的仿真建模研究.在大脑功能柱形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NO扩散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清晰地阐述了由功能刺激产生的NO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扩散过程.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由功能刺激产生的NO,其扩散主要被限制在功能柱内.因此,NO作用的影响区域也就被限制在功能柱内.在时间维度上,NO信号大约维持1s左右.本研究从四维时空角度探讨由功能刺激产生的血管舒张因子的响应模式,为最终阐明神经-血管偶联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时空动力学 功能柱 神经血管偶联 动脉舒张
原文传递
视差计算的层级模型 被引量:2
12
作者 孔庆群 高伟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CSCD 2013年第9期1111-1123,共13页
生物的立体感知是由一个层级网络完成的:从初级视皮层到高层区域,神经元感受野逐步增大,局部立体感知逐步变为全局立体感知.视皮层中存在大量对视差敏感的神经元,其中V1区单个神经元的视差选择特性可用视差能量模型来描述.文中从生物的... 生物的立体感知是由一个层级网络完成的:从初级视皮层到高层区域,神经元感受野逐步增大,局部立体感知逐步变为全局立体感知.视皮层中存在大量对视差敏感的神经元,其中V1区单个神经元的视差选择特性可用视差能量模型来描述.文中从生物的立体感知过程出发,提出了一种计算图像视差的层级模型,主要贡献有:(1)提出了一种符合心理学实验结果的归一化视差能量模型,减弱了图像对比度变化对神经元视差响应能量的影响;(2)利用视皮层视差功能柱的性质,提出了一种不同倾向视差神经元的汇聚方法;(3)根据不同脑皮层之间的连接关系,提出了一种两层网络结构来解决V1区神经元编码视差的歧义问题.文中方法可以有效提高纹理重复和纹理不丰富区域的视差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感知 双目视差 视差能量模型 视差功能柱 层级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