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2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建伟 王浩 +1 位作者 张永伟 赵丹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5-90,共6页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是城市土地利用状况和空间活力的综合反映,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用地的协调发展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具有积极的作用。运用信息熵、优势度、均衡度和多元回归模型,分析2011—2020年西安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西安市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呈现波动上升、中稳外变和混合主导的演变特征,商服功能、到城市中心的距离是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因素,其中,商服功能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正向影响,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的混合度呈负向影响。规划期城市空间格局对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建设期地区经济水平成为关键因素,运营期商业服务业则成为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主要力量。基于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功能演变的时空分异和影响因素探究,有助于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区域土地利用和提升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 站点功能 影响因素 西安市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和响应过程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树高 诸培新 +3 位作者 陆汝成 陈昌玲 毕佳港 罗金玲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4-316,共13页
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 揭示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内在机制对缓解国土空间冲突具有现实意义。在探讨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交互机制的基础上,采用地学图谱、核密度估计等模型分析2000—2020年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时空特征,借助双变量空间自相关模型识别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20 a内城镇空间扩张29559.54 km^(2),迫使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分别减少25162.63、3268.36 km^(2),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互换及其内部结构重组主导国土空间格局演变过程,国土空间格局演变速度呈现上游快于中游快于下游的地域分异规律。2)长江经济带城镇、农业和生态功能均值分别由0.129、0.287、0.646提升至0.343、0.456、0.698,中、下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城镇功能拉动、农业功能推动,上游地区国土空间功能发展由生态功能主导、农业功能抬升,国土空间功能演变强度具有下游高于中游高于上游的区域差异特征。3)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具有双向非线性响应关系,城镇空间扩张与其功能扩容呈现“双增”的空间正相关性,农业、生态空间收缩与其功能提质呈现“一减一增”的空间负相关性,上、下游国土空间格局与功能演变的响应程度较高,中游地区因面临上游地区城镇、农业功能的虹吸效应和下游地区生态功能的溢出效应,响应程度较低。应以国土空间功能提质、增效、扩容为导向,形成互补、融合、协调的城镇空间开发、农业空间保护、生态空间修复的国土空间格局,促进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三区空间" 格局 功能 响应过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青岛即墨文庙功能的演变、划分与当代定位
3
作者 高群 刘晓倩 广少奎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77-81,共5页
即墨文庙建立伊始便具备祭祀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演变出褒奖功能。其中,祭祀功能主要在于激励士子、凝聚信仰;教育功能主要在于传承文化、培养人才;褒奖功能主要在于教化乡民、淳厚乡风。进入新时代,随着文化“两创”... 即墨文庙建立伊始便具备祭祀与教育的双重功能,并在后期发展过程中演变出褒奖功能。其中,祭祀功能主要在于激励士子、凝聚信仰;教育功能主要在于传承文化、培养人才;褒奖功能主要在于教化乡民、淳厚乡风。进入新时代,随着文化“两创”的持续深入推进,即墨文庙功能定位应当聚焦于传承儒家文化的大讲堂、繁荣群众文化的主阵地和发展民间文化的微平台,以现代表达丰富和拓展青岛地方文化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文化 复兴 功能 即墨文庙
下载PDF
尺度政治视角下传统村落祠堂功能演变与动力机制——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
4
作者 黄颖敏 李晴 +1 位作者 廖望 曾献君 《南方建筑》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 伴随中国城镇化的推进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作为乡村文化重要载体与公共空间的祠堂,其功能发生了剧烈重构,然而学界对其功能及空间演变特征与动力机制关注还相对不足。基于尺度政治理论,以江西唐江卢氏宗祠为例,运用文献分析、田野调查、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村落祠堂功能及空间演变与动力机制。研究发现:祠堂功能演变经历了传统祭祀与乡村教学向工业生产的功能演变(1978-2000年)、工业生产功能褪去与传统祭祀有序复兴(2000-2012年)、传统祭祀向红色旅游功能提档升级(2012年至今)3个阶段;祠堂的建筑形式与功能的关系经历了脱节-错位-对应,并带动祠堂周边传统建筑与空间的成片开发、多样功能植入与活化利用;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弱势方利用垂直尺度、水平尺度、表达尺度重构卢氏宗祠所处的尺度,转变了强弱势双方的权力关系,推动祠堂功能演变与乡村振兴。进一步丰富了多元主体下的乡村治理理论,也为传统村落文化空间保护与利用提供一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度政治 祠堂 功能 动力机制 乡村治理
下载PDF
“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对生态环境的响应--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
5
作者 李雪 常胜 +1 位作者 杨容 罗贤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57-64,共8页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构建“三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和生态贡献率模型研究“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生活空间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生... 以湖北省恩施州为例,构建“三生空间”功能分类体系,使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模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模型和生态贡献率模型研究“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响应。结果表明,2000-2020年,生活空间面积整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空间面积整体呈下降趋势,生产空间面积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生活空间转移距离最大,其次是生产空间,生态空间转移距离最小;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用地转为重点生态用地和一般生态用地、一般生态用地转为重点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重点生态用地转为农业生产用地和一般生态用地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功能 生态环境响应 生态环境质量 湖北省恩施州
下载PDF
柄形器功能演变研究
6
作者 徐文婷 张雪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4年第8期134-137,共4页
柄形器,文献未记载,其功能自考古发现以来备受关注,多位学者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但多是对其某个阶段功能的解读,或是对其某种功能的解读。近年来的考古资料显示,其功能在不同的时期内应当有所不同,因此作者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典籍,以时... 柄形器,文献未记载,其功能自考古发现以来备受关注,多位学者对其功能进行了分析,但多是对其某个阶段功能的解读,或是对其某种功能的解读。近年来的考古资料显示,其功能在不同的时期内应当有所不同,因此作者结合考古资料和文献典籍,以时间为线,对其不同时期的功能做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 夏商周 柄形器 功能
下载PDF
海外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的功能演变(1800~1950)
7
作者 叶小利 《嘉应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13,共6页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 华侨华人会馆和社团是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形成和发展中非常重要的支柱。早期客家华侨华人在海外谋生的过程中,依据地缘、血缘、方言等组建会馆,帮助客家新侨安顿、共同祭祀神明和先人、安葬同乡,以此在异国他乡互助团结和维系传统文化秩序。随着时代变迁,海外客家会馆和社团不仅传承原有功能,还开办新式学校培育新民、开办医疗机构、开展救国事业、服务行业发展等。这反映出客家华侨华人会馆与社团坚守文化传承的本心,赓续客家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段中,勇担时代要务,为华侨华人提供及时、有效的社会和文化服务,积极推动海外华侨华人社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华侨华人 会馆与社团 功能
下载PDF
土家族传统民居功能演变与形式转向——以鄂西利川市兰田村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肖文彦 李晓峰 李振宇 《华中建筑》 2023年第1期135-141,共7页
当下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形态和功能正急剧演变,并呈现出失序演替等问题,亟需理论指导和实践关切。基于调查现状归纳兰田村的传统民居演变类型,基于此利用扎根理论探讨传统民居功能演变及形式转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传... 当下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形态和功能正急剧演变,并呈现出失序演替等问题,亟需理论指导和实践关切。基于调查现状归纳兰田村的传统民居演变类型,基于此利用扎根理论探讨传统民居功能演变及形式转向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期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化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传统民居 功能 形式转向 动力机制 利川市兰田村
下载PDF
“管理单元”到“情感维系”:农户的功能演变考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桐 巩前文 《世界农业》 CSSCI 2023年第3期120-127,共8页
农户作为最小决策单位是农业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本文通过对农户的功能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新时代农户功能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研究发现:依据不同时期农户功能侧重点差异,农户功能演变先后经历... 农户作为最小决策单位是农业经济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政府农村社会管理的最小单元。本文通过对农户的功能演变历程展开分析,探索新时代农户功能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研究发现:依据不同时期农户功能侧重点差异,农户功能演变先后经历了行政管理单元、生产决策单元和情感维系单元3个阶段,其功能演变遵循以社会行政管理需要为外在动力、以家庭就业结构变革为原生动力和以农耕文化发展传承为内在基础的内在逻辑。通过梳理农户功能演变,厘清演变的内在逻辑,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定位农户功能,构建中国特色农户经济管理理论和创新发展农户治理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户 功能 管理单元 决策单元 情感维系
下载PDF
布依语“给”义词xa■^(3)的多功能性及演变路径
10
作者 余筱凤 周国炎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5-93,共9页
布依语“给”义词xa■^(3)属于多功能语法形式,作动词可以表示“给予”和“致使”,作介词可充当与格标记、受益者标记和被动标记。本文以布依语语言事实为基础,从共时平面探讨xa■^(3)的多功能模式,并推测其语义功能有四条演变路径:①... 布依语“给”义词xa■^(3)属于多功能语法形式,作动词可以表示“给予”和“致使”,作介词可充当与格标记、受益者标记和被动标记。本文以布依语语言事实为基础,从共时平面探讨xa■^(3)的多功能模式,并推测其语义功能有四条演变路径:①给予动词>与格标记;②给予动词>受益者标记;③给予动词>致使动词>被动标记;④给予动词>致使动词>受益者标记。同时,运用语义地图模型方法,构建布依语xa■^(3)的语义地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语 给予动词 语义功能 功能 语义地图
下载PDF
黄冈市红安县山地乡村三生空间功能演变及格局特性
11
作者 陈娜 李松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5期49-56,共8页
为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空间统筹利用、生活空间合理布局以及生态空间平衡保护,文章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运用GIS空间地理分析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法定量分析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空间现状、演化... 为实现农村地区生产空间统筹利用、生活空间合理布局以及生态空间平衡保护,文章以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为研究区域,构建三生空间分类体系,运用GIS空间地理分析法、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指数法定量分析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空间现状、演化和空间格局演变特性。结果表明:红安县山地乡村具有显著的垂直分异特征,1990—2018年,生态及生活用地面积整体呈现增长趋势,生产用地面积呈现下降趋势,农业生产用地向林地生态用地大面积转换;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发展,城镇生活空间不断地向城镇外围扩张,导致城镇生活用地面积不断增加,其他生产用地面积大幅度增长,红安县生产用地的斑块数量、景观形状指数及边缘密度均在大幅上涨,破碎度以及景观复杂程度不断增加,抗干扰能力较低。总体而言,红安县三生空间变化显著,整体景观格局破碎化加剧、景观连通性减弱、抗干扰能力降低,建议在在未来国土规划过程中,应当兼顾三生空间的协调并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山地乡村 乡村人居环境 土地利用功能 景观格局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启示
12
作者 璩路路 王永生 +2 位作者 李裕瑞 陈宗峰 刘继来 《农业工程技术》 2023年第6期78-78,共1页
基于5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黄土高原延安碾庄流域1985-2018年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功能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生产功能定量诊断体系和监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 基于5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黄土高原延安碾庄流域1985-2018年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功能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生产功能定量诊断体系和监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多重导向的多元演化路径。2)研究区沟道农业功能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生产主导功能转向,2012年为沟道生产功能转型拐点。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特征为“小幅扩增-相对平稳-急剧缩减”,沟道现代农业生产功能演变则呈现“相对平稳-小幅扩增-急剧增加”的阶段特征,且功能多样性不断增加。3)整体上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空间范围和强度值呈减少趋势,现代沟道农业生产为主的功能空间不断扩张,主导方向发生转变;局部微观上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以流域城镇所在地为中心呈同心带状缩减。4)新时期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推进“四转”,全面构建“三循环”模式,推进形成黄土高原产业内循环及其与黄河流域双循环互促共进发展的新格局,深入探究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新动能、新途径。研究结果提供了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功能转型微观案例,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乡村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模型 沟道农业生产 功能 转型发展 黄土丘陵沟壑区 碾庄流域
下载PDF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的演变及功能研究
13
作者 范岚仙 黄健 王玉芬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3年第10期1-3,共3页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表演项目设置、规则、发展特征和向竞赛项目演变四个方面阐述了表演项目的演变情况;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表演项目具有可以...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历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情况进行简单的分析;从表演项目设置、规则、发展特征和向竞赛项目演变四个方面阐述了表演项目的演变情况;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的表演项目具有可以通过完善规则,将其发展成为正式竞赛项目;传承、挖掘和保护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推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功能。本文意在总结表演项目的发展演变情况,为后续的表演项目的发展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 传统体育 项目 功能
下载PDF
我国资本市场三十余年的建设与演变——基于功能视角的评价
14
作者 杨光艺 《工程经济》 2023年第7期15-24,共10页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要义,而金融市场的功能发挥又直接决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为评估三十余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演变过程,本文利用因子模型以及Wurgler模型等模型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演变进行了...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长期以来都是我国金融发展的根本要义,而金融市场的功能发挥又直接决定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为评估三十余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功能演变过程,本文利用因子模型以及Wurgler模型等模型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功能演变进行了定量分析,发现:一是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逐渐健全;二是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日益凸显;三是市场的定价功能显著提升;四是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市场 功能 市场建设
下载PDF
巢湖流域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15
作者 汪勇政 武肖函 +2 位作者 余浩然 熊有娣 邹慧君 《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50-56,共7页
以巢湖流域为例,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五期土地数据,运用转移矩阵与图谱、重心转移,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环境效应模型分析生态效应规律。结果表明... 以巢湖流域为例,构建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基于1980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五期土地数据,运用转移矩阵与图谱、重心转移,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运用生态环境效应模型分析生态效应规律。结果表明:①数量上,生活空间面积显著增加,生产空间面积大量减少,生态空间面积相对稳定。②空间上,城镇、工矿、耕地空间重心转移明显,2000年后土地转移主要集聚在城区。③生态效应上,1990年后生态质量持续下降,密集的城乡生活空间是主要低值集聚区。④生态贡献率上,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转型为城乡建设空间对耕地、林地、草地的侵占,使其改善的主要转型则为耕地向林地、水域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 生态环境效应
下载PDF
网络学习空间的系统构成与功能演变——网络学习空间内涵与学校教育发展研究之二 被引量:39
16
作者 贺相春 郭绍青 +1 位作者 张进良 郭炯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6-42,48,共8页
文章从软件系统架构的视角提出网络学习空间由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与决策、交流与对话等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在明确网络学习空间系统架构的基础上,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四个关键技术所... 文章从软件系统架构的视角提出网络学习空间由数字教育资源、管理与决策、交流与对话等三个相互联系的子系统构成,在明确网络学习空间系统架构的基础上,从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四个关键技术所驱动的信息技术交叉融合效应入手,深入分析了网络学习空间三个子系统的功能演变,为后续深入研究网络学习空间的功能架构及特征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学习空间 网络学习空间系统构成 网络学习空间功能 互联网教育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以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 被引量:54
17
作者 黄天能 张云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348-359,共12页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是区域"三生空间"划定和管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以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 分析土地利用功能演变及生态环境响应是区域"三生空间"划定和管控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依据。以桂西资源富集区为例,基于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5期遥感数据,构建"三生空间"土地利用主导功能分类体系,运用转移矩阵、重心转移和生态环境响应模型分析研究区20年土地利用功能演变特征及生态环境响应情况,结果表明:(1)研究区生态生产空间和生活生产空间面积呈上升趋势,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面积呈下降趋势。(2)生态生产空间重心转移距离最大,其次是生活生产空间重心,生产生态空间和生态空间重心转移距离较小。(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从1995年的0.6337持续降至2015年的0.6323,整体质量有所下降。(4)以林草地为主要地类的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较高,重点矿产资源型县域和农产品生产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较低,城镇化重点县域生态环境质量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土地利用功能 生态环境响应 桂西资源富集区
下载PDF
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及现代景观规划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其成 姚亦锋 蒋成煜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近百年以来滨江地段由于经济和旅游利用而发展迅速。城市滨江带功能的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合理利用南京城市滨江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 南京城市滨江带具有山、水、城、林、洲相融合的特色环境,近百年以来滨江地段由于经济和旅游利用而发展迅速。城市滨江带功能的演变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过程。合理利用南京城市滨江自然与人文条件进行滨江景观规划,对于南京市的进一步发展是很重要的。通过对历史时期南京城市滨江带功能演变的分析,对滨江带景观现状深入的研究,对滨江带各个区域的景观要素进行探讨,提出了南京城市滨江带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与设计手法,依此进行了景观规划研究。将南京城市滨江带划分为6个特色区域:河西滨江段以塑造现代化城市建筑群体景观为主,下关滨江段以塑造港区风貌和反映城市近现代历史为主,幕燕滨江段以塑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和江中洲地区以现代化田园风光景观为主,大厂滨江段以塑造现代工业景观为主,浦口—珠江段以塑造现代化滨江城市景观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滨江带 城市 景观规划 功能 生态防护 交通运输 田园景观 山体景观
下载PDF
地下空间功能演变及历史研究脉络对当代城市发展的启示 被引量:12
19
作者 袁红 崔叙 唐由海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2017年第1期69-74,共6页
地下空间形态从点、线、网状发展到空间的立体化与系统化利用,与城市发展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产生之初就具有系统性特征,柯布西耶等提出的"垂直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对当代中国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具有奠基性... 地下空间形态从点、线、网状发展到空间的立体化与系统化利用,与城市发展聚集程度密切相关。地下空间利用在城市产生之初就具有系统性特征,柯布西耶等提出的"垂直的田园城市"规划思想对当代中国地下空间规划及利用具有奠基性意义。1790至今的研究表明,"地下空间"一词出现于1980年后地下空间的规模化开发,2000年之后中国成为地下空间开发及研究的主战场。中国由于城市发展状况多样、地理气候多样,地下空间开发模式兼具世界各国的特征,未来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吸取国外地下空间的发展经验,建立多种地下空间开发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历史功能 研究发展 城市立体化 空间系统化
下载PDF
基于功能演变视角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以拉萨老城区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海燕 图登克珠 次仁德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5-20,36,共7页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从功能演变的视角出发,以拉萨老城区为例,探讨了其主要功能、功能演变以及功能演变对老城区保护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老城区未来发展应遵循"保留、...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历史文化街区在新时代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从功能演变的视角出发,以拉萨老城区为例,探讨了其主要功能、功能演变以及功能演变对老城区保护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提出老城区未来发展应遵循"保留、更新、拓展"等三个基本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文化街区 拉萨老城区 功能 保护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