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欲望号街车》中父权制的加冕与脱冕 被引量:1
1
作者 祖华萍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60-63,共4页
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认为狂欢节中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与随后的脱冕是狂欢式中最重要的节庆仪式,它使一切高贵的因素降格,体现了狂欢化理论的精神内核,即颠覆等级、主张平等对话,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反对僵化和教条。田纳西·... 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认为狂欢节中笑谑地给狂欢国王加冕与随后的脱冕是狂欢式中最重要的节庆仪式,它使一切高贵的因素降格,体现了狂欢化理论的精神内核,即颠覆等级、主张平等对话,强调未完成性、变易性,反对僵化和教条。田纳西·威廉姆斯的著名戏剧《欲望号街车》中斯坦利父权制的加冕与脱冕是对巴赫金狂欢化文学理论的完美诠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欲望号街车 加冕与脱冕 斯坦利 布兰奇 父权制
下载PDF
狂欢化视角下《秦腔》叙述者解读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玉洁 杨跃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93-96,共4页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上给国王加冕和脱冕这一仪式体现了交替和变更的精神,是狂欢式世界感受的核心。基于加冕与脱冕仪式所承载的丰富象征意义与独特两重性,以《秦腔》中的狂欢式形象、小说中唯一的叙述者———"引生"为研究对象... 巴赫金认为狂欢节上给国王加冕和脱冕这一仪式体现了交替和变更的精神,是狂欢式世界感受的核心。基于加冕与脱冕仪式所承载的丰富象征意义与独特两重性,以《秦腔》中的狂欢式形象、小说中唯一的叙述者———"引生"为研究对象,分析作品中的加冕、脱冕及其象征意义,探索"引生"这一意象所具有的两重性本质,进而剖析作家创作心理上的两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冕与脱冕 叙述者 引生 两重性
下载PDF
《香水》中的狂欢化因素 被引量:1
3
作者 堵文晖 《文教资料》 2013年第17期27-28,共2页
《香水》是德国作家帕·聚司金德的代表作。该作品中无论是公众们聚集在广场看行刑的群体事件,还是小说人物的反复加冕与脱冕。尤其是高潮处公众们赤身裸体的肉欲描写都呈现出明显的狂欢化色彩,强有力地讽刺和颠覆了权威主流话语... 《香水》是德国作家帕·聚司金德的代表作。该作品中无论是公众们聚集在广场看行刑的群体事件,还是小说人物的反复加冕与脱冕。尤其是高潮处公众们赤身裸体的肉欲描写都呈现出明显的狂欢化色彩,强有力地讽刺和颠覆了权威主流话语.宣扬了人类本能对自由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公众广场 加冕与脱冕 肉体形象 卑贱化
下载PDF
论狂欢化世界的边缘问题——以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为例
4
作者 廖燕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21年第4期82-85,共4页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有关作家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内蕴。而文章中的边缘现象分别从加冕与脱冕仪式中的边缘化个体、边沿上的对话所表现出的被边缘化的他者以及处于意义暧昧边缘的...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围绕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细致入微地揭示了有关作家创作的艺术特征及内蕴。而文章中的边缘现象分别从加冕与脱冕仪式中的边缘化个体、边沿上的对话所表现出的被边缘化的他者以及处于意义暧昧边缘的笑体现出了两重性与相对性,揭示了边缘存在的意义,即交替更新的创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 加冕与脱冕 边沿 交替性
下载PDF
从巴赫金狂欢化视角透视《黑暗的心》中的俄国人形象 被引量:1
5
作者 牛菡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76-79,共4页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论者多就马洛、库尔兹等"中心人物"视角进行小说批评,而忽略边缘人物——俄国人在小说中的声音。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俄国人出现的环境,小丑加傻瓜的人物设定挖掘其身上的狂欢化特征,并从... 康拉德小说《黑暗的心》的论者多就马洛、库尔兹等"中心人物"视角进行小说批评,而忽略边缘人物——俄国人在小说中的声音。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从俄国人出现的环境,小丑加傻瓜的人物设定挖掘其身上的狂欢化特征,并从俄国人身上体现出的讽刺性模拟色彩、对小说复调体系构建的参与和对库尔兹的加冕与脱冕三个方面说明这一形象在小说叙事学上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狂欢化 小丑与傻瓜 讽刺性模拟 复调 加冕与脱冕
下载PDF
盗猎、狂欢与互动:鬼畜视频的传播心理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燕耀 徐金丹 《当代电视》 CSSCI 2021年第6期81-85,共5页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鬼畜视频以全新的制作方式打破了传统视频的修辞、叙事、逻辑等惯用手法,为个体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从而受到了青年观众的追捧并成为一种流行的亚文化景观。鬼畜视频对经典文本的挪用和拼贴、加冕与脱冕显示了... 在视觉文化转向的背景下,鬼畜视频以全新的制作方式打破了传统视频的修辞、叙事、逻辑等惯用手法,为个体带来新奇的视觉体验,从而受到了青年观众的追捧并成为一种流行的亚文化景观。鬼畜视频对经典文本的挪用和拼贴、加冕与脱冕显示了青年的个体存在,互动则建构了亚文化群体的集体认同。盗猎、狂欢与互动共同构成了鬼畜的传播心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畜视频 文本盗猎 角色降格 加冕与脱冕 互动仪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