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16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PICC置管后穿刺部位中的应用
1
作者 赵晓维 王霞 +2 位作者 王欣然 张晓雪 宋颖 《现代临床护理》 2023年第10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穿刺点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包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416例乳腺癌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后穿刺点应用的效果,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包扎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416例乳腺癌PIC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208例。对照组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加压包扎穿刺点,24h进行常规换药,试验组PICC置管后应用藻酸盐敷料覆盖穿刺点并加压包扎,在无局部渗血情况下置管后7d换药。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24h内穿刺点渗血发生率、患者舒适度、换药次数及费用与7d内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205例完成研究,试验组208例完成研究。试验组患者置管后24h穿刺点渗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27.88%,对照组38.05%,χ^(2)=4.829,P=0.028),24h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Z=205.235,P<0.001),换药费用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换药费用中位数56.94元,试验组换药费用中位数10.20元,Z=-8.990,P<0.001);试验组患者局部疼痛和瘙痒评分低于对照组(Z=-12.079,Z=-12.194,均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穿刺点感染。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后应用藻酸盐敷料加压包扎穿刺点,可将24h穿刺点未发生渗血者首次换药时间延长至置管后7d,该方法减少了穿刺点渗血发生率,增加患者舒适度,同时减少换药次数和换药费用,从而减少护士工作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加压包扎 穿刺点 藻酸盐敷料 随机对照研究
下载PDF
口服阿托品联合常规加压包扎处理在腮腺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
2
作者 周芳芳 刘宇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5期639-640,共2页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品联合常规加压包扎处理在腮腺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9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加压包扎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探讨口服阿托品联合常规加压包扎处理在腮腺肿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行腮腺肿瘤切除术的90例腮腺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行常规加压包扎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阿托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14 d美容效果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涎瘘、Frey综合征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眼压或心率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阿托品联合常规加压包扎可加快腮腺肿瘤患者术后创口愈合,减少术后涎瘘、Frey综合征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阿托品 加压包扎 术后切口愈合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比较
3
作者 王俏 边丽娜 仇慧敏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12期2039-2043,共5页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 目的:探究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我院接受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的患者98例,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n=49)采用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对照组(n=49)采用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引流,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记录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生命质量测定量表评分、简明疼痛量表(BPI)评分,观察患者术后皮瓣坏死情况、淋巴水肿发生情况及舒适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胸壁拔管时间、腋窝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胸壁引流量、腋窝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的FACT-B、BP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FACT-B、BPI评分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皮瓣坏死发生率较低,且高级别皮瓣坏死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淋巴水肿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间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1d、1月、3月的舒适度均较高(P<0.05)。结论: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在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后引流效果、疼痛缓解方面优于传统胸带加压包扎法,可以其舒适度及生活质量,降低术后皮瓣坏死、淋巴水肿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接负压吸引器引流 传统胸带加压包扎 乳房下脂肪筋膜瓣保乳整形术 术后引流量 皮瓣坏死率
下载PDF
止血海绵非加压包扎法对尿道下裂术后切口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春景 刘国庆 +3 位作者 王剑锋 张世林 朵永福 李杰荣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18期3040-3041,共2页
目的比较止血海绵和凡士林纱布用于尿道下裂手术切口包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尿下裂手术的2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常规使用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者共116例(凡士林组),术后采用止血海绵非加压包扎者... 目的比较止血海绵和凡士林纱布用于尿道下裂手术切口包扎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2年10月至2015年10月实施尿下裂手术的211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常规使用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者共116例(凡士林组),术后采用止血海绵非加压包扎者共95例(止血海绵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凡士林组和止血海绵组患者术后出血率[14.7%(17/116)vs 5.3%(5/95)]、感染发生率[12.1%(14/116)vs 4.2%(4/95)]、尿瘘发生率[20.7%(24/116)vs 10.5%(10/95)]、术后一周切口未愈率[15.5%(18/116)vs 6.3%(6/95)]比较,凡士林组均高于止血海绵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术后两周切口未愈率比较[2.6%(3/116)vs 2.1%(2/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道下裂术后切口采用止血海绵非加压包扎方式的预后明显优于常规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道下裂术后 止血海绵非加压包扎 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 切口预后
下载PDF
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在乳腺癌术后患者应用价值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袁海娟 张小林 +2 位作者 于艳 王丹 赵媛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60-62,72,共4页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 目的寻求预防或降低乳腺癌术后发生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功能障碍、上肢淋巴水肿的方法,评价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措施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甲乳外科行单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随访至术后1年,对2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伤口愈合、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患肢肩关节活动度、患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及程度等指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皮瓣坏死、皮下积液、患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对照组。上肢运功功能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拔管时间、住院天数、治疗费用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切口不加压包扎联合早期功能锻炼可有效应用在乳腺癌术后患者恢复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不加压包扎 早期功能锻炼 乳腺癌
下载PDF
弹力绷带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利雷 陈逊文 +3 位作者 赵立连 邢基斯 许挺 余力为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6年第5期55-57,61,共4页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归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 目的 探讨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预防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归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0月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病例120例,所有患者皆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以预防血栓形成,根据术后下肢是否采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记录并观察术前血小板(Platelet,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总胆固醇(Cholesterol,CHOL)、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采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估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特征一致,具有可比性。术前两组PLT、APTT、PT、TG、FIB、CHOL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观察组术后引流量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观察组少于对照组,但两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0.05)。结论 弹力绷带下肢加压包扎联合低分子肝素预防THA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单独使用低分子肝素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其是否能够明显减少DVT数量尚需扩大样本量进行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弹力绷带 加压包扎 低分子肝素 全髋髋关节置换
下载PDF
冷疗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苏清伦 秦入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39-940,共2页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青壮年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避免出现踝关节失稳及后期持续性疼痛的重要手段。通常急性期以冷疗、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制动、患肢抬高为主,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等为辅;后期以理疗、针灸等促进血...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青壮年常见的软组织损伤之一,早期有效的治疗是避免出现踝关节失稳及后期持续性疼痛的重要手段。通常急性期以冷疗、云南白药气雾剂外用、制动、患肢抬高为主,口服三七片、云南白药等为辅;后期以理疗、针灸等促进血液循环、恢复功能为主。本组采用冷疗结合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治疗,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踝关节扭伤 加压包扎治疗 弹力绷带 临床观察 冷疗 云南白药气雾剂 软组织损伤 持续性疼痛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失血量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周家强 马登越 +2 位作者 孙振辉 王磊 刘军 《天津医药》 CAS 2015年第10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 目的明确全膝关节置换(TKA)术后放置引流与加压包扎对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骨关节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行初次TKA治疗的内翻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120膝),男20例,女100例,平均年龄(65.18±6.88)岁。根据是否安置引流将所有患者分为引流组(60例)和加压包扎组(60例)。分析TKA术后血常规变化、失血量和输血情况。结果引流组和加压包扎组TKA术后总体失血量分别为(1 026.85±274.44)、(789.52±251.58)m L,加压包扎组低于引流组(t=4.938,P<0.01)。术后异体输血:引流组14例,加压包扎组5例,加压包扎组输血率低于引流组(χ2=5.065,P<0.05)。2组患者术后髌上周径差和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KA术中采用伤口加压包扎手术操作简单,能够减少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降低异体输血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失血 手术 负压伤口疗法 引流术 全膝关节置换 加压包扎
下载PDF
切口不同加压包扎方式对手术治疗腋臭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姚永明 胡亚暖 +3 位作者 张泽敏 吴彩风 朱顺文 杨彪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8-19,共2页
目的:比较腋臭手术后两种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80例手术治疗腋臭患者,按照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分为A组: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法;B组:无菌纱布打包加压法,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了解包扎过程中患者... 目的:比较腋臭手术后两种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80例手术治疗腋臭患者,按照不同切口加压方式分为A组: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法;B组:无菌纱布打包加压法,观察术后切口愈合情况,了解包扎过程中患者的耐受程度,比较治疗效果。结果:A组仅有2例出现并发症,B组8例出现并发症,出现并发症的概率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没有显著差别(P>0.05);B组加压方式造成患者不满率高于A组(P<0.05)。结论:腋臭手术后弹力绷带"8"字包扎加压足以起到加压效果,相对于打包加压,并发症降低,更容易令患者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腋臭 加压包扎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加压包扎法治疗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减压侧硬膜下积液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0
作者 华朔军 傅小君 《浙江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1488-1489,共2页
硬膜下积液是颅脑外伤开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治疗较为棘手。2012-01-2013-12我院神经外科对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的患者行术区骨窗加压包扎治疗,并与常规治疗者进行了比较,现将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关键词 加压包扎治疗 硬膜下积液 颅脑外伤 减压术后 去骨瓣 加压包扎 疗效观察 开颅术后
下载PDF
加压包扎与负压引流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失血量及血肿形成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3
11
作者 孙剑伟 孙建辉 +3 位作者 张春才 许硕贵 任可 李波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比较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对全髋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血肿形成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54例)和加压包扎组(5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Redovac400高真空引流系统;加压包扎组采用... 目的比较负压引流和加压包扎对全髋置换术后出血量和血肿形成状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05例因骨关节炎进行初次单侧全髋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负压引流组(54例)和加压包扎组(51例)。负压引流组采用Redovac400高真空引流系统;加压包扎组采用CDS加压包扎系统。采用血红蛋白平衡法计算术后失血量,以超声评估术后血肿最大厚度。结果两组术前及术后5d血红蛋白数值差异无显著性。总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中出血量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术后失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术后输血量加压包扎组少于负压引流组,两组间血肿厚度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初次全髋置换术后,可以使用加压包扎来代替传统的负压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后出血 血肿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负压引流 加压包扎
下载PDF
绷带加压包扎联合负压吸引预防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液的效果 被引量:4
12
作者 邢细红 董又坤 +3 位作者 廖志刚 王洪流 崔汉江 张爱明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06-1906,共1页
去骨瓣减压术作为由颅脑损伤、脑出血等引起恶性颅高压患者的首选有效治疗措施,术后通常留有部分颅骨缺损,目前多采用二期颅骨修补术,而颅骨修补术后皮下积液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术后予以皮下置管等措施可以降低术后皮下积液发生率。
关键词 颅骨修补 术后皮下积液 绷带加压包扎 负压吸引 去骨瓣减压术 颅脑损伤 二期颅骨修补术 颅高压 高血压脑出血术 帽状腱膜
下载PDF
弹性加压包扎在腮腺切除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凤和 耿文彦 +1 位作者 薛毅 王永海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61-161,共1页
关键词 弹性加压包扎 腮腺切除术 临床应用 术后 腮腺疾病
下载PDF
植皮后弹性绷带加压包扎在修复难治性创面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浩 李小毅 +2 位作者 欧阳容兰 黄书润 刘江涛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1年第1期145-146,共2页
目的探讨难治性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对92例患有难治性创面病人,采用清创后植皮、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有85例一期愈合,有7例皮片有坏死,行二期植皮手术后愈合。术后随访,效果良好。结论采用本方法能够有效治疗难治性创面。
关键词 难治性创面 植皮 加压包扎 弹性绷带
下载PDF
加压包扎联合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脑脊液漏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亚青 张凤山 +3 位作者 王晓希 李长江 李志强 李瑞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6期1247-1248,共2页
目的探讨缝合加压包扎联合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A组(10例)进行单纯引流,B组(7例)行缝合后加压包扎,C组(10例)行缝合加压包扎缝合联合微波局部伤口治疗,记录... 目的探讨缝合加压包扎联合微波治疗腰椎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效果。方法 27例腰椎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患者分为3组进行治疗,A组(10例)进行单纯引流,B组(7例)行缝合后加压包扎,C组(10例)行缝合加压包扎缝合联合微波局部伤口治疗,记录治疗前脑脊液日平均引流量、治疗后脑脊液漏停止时间、伤口愈合级别、脑脊液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并进行统计分析。随访4个月至5年。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前脑脊液平均日引流量分别为(378.5±53.0)ml、(379±57.0)ml、(369±55.0)ml,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脑脊液漏停止时间分别为(12.4±5.0)d、(7.9±2.2)d、(6.0±1.4)d,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切口乙级愈合8例,丙级愈合2例,B组、C组均为乙级愈合。三组中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随访4个月至5年,A组有1例出现硬膜外脑脊液囊肿。结论加压包扎联合微波是治疗腰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脑脊液漏 微波治疗 加压包扎
下载PDF
三种不同加压包扎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杨红叶 刘玲玲 周燕秋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5-106,共2页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中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创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B组创面采用宽绷带加压包扎;C组采用双层弹力网制成的网袋套入胸部加压包扎。通过... 目的探讨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应用中最有效的加压包扎方法。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将病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创面采用胸带加压包扎;B组创面采用宽绷带加压包扎;C组采用双层弹力网制成的网袋套入胸部加压包扎。通过不同加压方法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手术后患者的创面皮下积液、皮肤Ⅰ期愈合例数、术后平均愈合天数和拔管时间等进行分析,对比不同方法的效果。结果C组的创面皮下积液发生率、平均拔管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A、B组(P<0.05),切口I期愈合率高于A、B组(P<0.05)。结论使用双层弹力网的加压方法能均匀施压,有效地减少乳腺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改良根治术 加压包扎 护理
下载PDF
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穿刺点去除沙袋“十字”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 被引量:13
17
作者 李渊妹 彭筠昀 沈小芳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3期62-64,共3页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穿刺点去除沙袋"十字"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按...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穿刺点去除沙袋"十字"加压包扎止血的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经股动脉穿刺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153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5例),两组患者术后均严格按照股动脉穿刺点护理要求"十字"加压包扎,对照组患者加用沙袋压迫,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穿刺点发生皮下血肿及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均无局部皮下血肿发生,两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穿刺点出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穿刺点去除沙袋"十字"加压包扎,止血效果较好,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血管造影 沙袋 加压包扎
下载PDF
超短波联合弹力绷带向心性加压包扎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明俊 李丽 +1 位作者 沈杰 吴立华 《颈腰痛杂志》 2014年第1期74-75,共2页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病,发病率高,由内翻造成的损伤占90%,外翻造成的损伤约占10%,临床表现为踝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皮肤瘀斑等。踝关节损伤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病情而造成不应有的损伤和痛苦。本院采用超短波联合弹力绷带...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临床上常见病,发病率高,由内翻造成的损伤占90%,外翻造成的损伤约占10%,临床表现为踝关节肿胀、关节疼痛、皮肤瘀斑等。踝关节损伤若不及时治疗,会加重病情而造成不应有的损伤和痛苦。本院采用超短波联合弹力绷带向心性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扭伤的踝关节,在减轻疼痛、水肿及减少后遗症等方面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扭伤 超短波 向心性加压包扎
下载PDF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手外伤病人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盛伟 王爱民 +1 位作者 张健 郭庆山 《创伤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42-243,共2页
介绍弹力加压包扎技术在手外伤病人中的应用。对32例手外伤病人常规驱血后,在气囊止血带下手术,术毕放松止血带之前应用弹力加压包扎技术。与常规包扎的另外32例手外伤病例相比,此法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明显减轻伤口疼痛。
关键词 手外伤 弹力加压包扎技术
下载PDF
自制“T”形弹性绷带在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加压包扎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咏梅 李世英 +1 位作者 吴强 匡红梅 《贵州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325-326,共2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介入心脏病学诊疗技术是目前诊断、治疗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阵发性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其常规动脉入路为股动脉,而术后股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逐渐提高,我国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攀升。介入心脏病学诊疗技术是目前诊断、治疗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及阵发性室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等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手段。其常规动脉入路为股动脉,而术后股动脉穿刺部位的有效止血方法越来越引起同行的关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后穿刺点包扎止血的材料多采用胶布、绷带卷等,应用“8”字形包扎法止血,术后患者下肢和腰背部疼痛、静脉血栓形成、局部出血和血肿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股动脉途径 介入术后 加压包扎 弹性绷带 临床应用 室上性心动过速 自制 人民生活水平 介入心脏病学 先天性心脏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