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加厚油管加厚端常见缺陷及预防措施 被引量:3
1
作者 吕永鹏 胡德英 +1 位作者 冯秦军 杨俊 《焊管》 2016年第11期64-68,共5页
为了提高外加厚油管加厚端质量、减少缺陷的产生,以加厚Φ73.02 mm×5.51 mm油管为例,分析了油管外加厚端外表面凸棱、结疤、管端飞边、内表面凹坑等缺陷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有调整加热温度、改善润滑冷却效果... 为了提高外加厚油管加厚端质量、减少缺陷的产生,以加厚Φ73.02 mm×5.51 mm油管为例,分析了油管外加厚端外表面凸棱、结疤、管端飞边、内表面凹坑等缺陷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主要有调整加热温度、改善润滑冷却效果、保证钢管送料位置等措施,可减少内表面凹坑和外表面结疤等缺陷的出现;根据加厚缩短量计算公式计算出理论缩短量,进而确定冲头行程,能有效减少端面凹槽、内凹坑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 加厚油管 表面缺陷 加厚工艺 缩短量
下载PDF
外加厚油管加厚端质量缺陷分析及预防措施
2
作者 吕永鹏 胡德英 +1 位作者 冯秦军 吴燕鹏 《中国石油和化工》 2016年第S1期60-,54,共2页
本文对外加厚油管加厚端常见质量缺陷:外表面凸棱、结疤,管端飞边,内表面凹坑等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选用合适冲头行程,调整加热温度,改变生产线节奏、改善润滑冷却效果,保证钢管送料位置,可减少端面凹槽、内表面凹坑和外表面... 本文对外加厚油管加厚端常见质量缺陷:外表面凸棱、结疤,管端飞边,内表面凹坑等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选用合适冲头行程,调整加热温度,改变生产线节奏、改善润滑冷却效果,保证钢管送料位置,可减少端面凹槽、内表面凹坑和外表面结疤等缺陷的出现;控制加热长度,可有效控制加厚端通径不合。通过对钢管加厚工艺研究,运用数学计算方法,计算出理论的加厚缩短量,确定冲头行程,能有效减少缺陷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厚油管 表面缺陷 加厚工艺 缩短量
下载PDF
煤矿用钛合金无磁钻杆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青 芦苇 肖丽辉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4年第3期52-55,共4页
目前,国内外煤矿坑道水平定向钻探用无磁钻杆材料均选用铍铜QBe2(C17200),该合金材料的延伸率低,钻杆易出现断裂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高强度钛合金钻杆,探讨了钻杆的材料选择及螺纹结构设计。试验了钻杆的加厚工艺,其强度达到了... 目前,国内外煤矿坑道水平定向钻探用无磁钻杆材料均选用铍铜QBe2(C17200),该合金材料的延伸率低,钻杆易出现断裂事故。为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了高强度钛合金钻杆,探讨了钻杆的材料选择及螺纹结构设计。试验了钻杆的加厚工艺,其强度达到了设计要求,并通过现场试验验证了钻杆的使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定向钻进 加厚工艺 钛合金 无磁钻杆 工业试验
下载PDF
锌合金压铸件缎面装饰电镀 被引量:1
4
作者 邹坚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9期18-20,3,共3页
介绍了锌合金压铸件缎面装饰电镀的予镀、加厚镀层工艺体系的选择和控制以及整个电镀工艺过程,提出了采用柠檬酸盐预镀镍,用HEDP镀铜锡合金进行加厚,其镀层无孔隙,从而为下步酸性镀亮镍、铬时,防止锌基体被腐蚀,并使之顺利地获得镀覆,... 介绍了锌合金压铸件缎面装饰电镀的予镀、加厚镀层工艺体系的选择和控制以及整个电镀工艺过程,提出了采用柠檬酸盐预镀镍,用HEDP镀铜锡合金进行加厚,其镀层无孔隙,从而为下步酸性镀亮镍、铬时,防止锌基体被腐蚀,并使之顺利地获得镀覆,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合金压铸件 缎面装饰电镀 预镀 镀层加厚工艺 柠檬酸盐 工艺体系 工艺流程
下载PDF
φ89整体自接式非开挖钻杆研制
5
作者 王铁 王蓓雯 《非开挖技术》 2002年第2期45-47,共3页
本文介绍了φ89整体自接式非开挖钻杆的螺纹扣型设计,钻杆两端加厚工艺和热处理。对1:1试样进行了实测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我厂设计的螺纹扣型连接方式,钻杆的抗拉强度大于1950KN,扭矩大于30.7KN·m。
关键词 调质处理 螺纹扣型设计 加厚工艺 热处理 φ89整体自接式非开挖钻杆
下载PDF
Chip Formation in Micro-cutting
6
作者 Franqois Ducobu Edouard Rivi~re-Lorph~vre Enrico Filippi 《Journal of Mechanics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2013年第7期441-448,共8页
The miniaturisation context leads to the rise of micro-machining processes. Micro-milling is one of the most flexible and fast of them. Although it is based on the same principles as macro-cutting, it is not a simple ... The miniaturisation context leads to the rise of micro-machining processes. Micro-milling is one of the most flexible and fast of them. Although it is based on the same principles as macro-cutting, it is not a simple scaling-down of it. This down-sizing involves new phenomena in the chip formation, such as the minimum chip thickness below which no chip is form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review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the art in this field from an experimental and a numerical point of view. A 2D finite element model is then develop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the depth of cut on the chip formation. After the model validation in macro-cutting, it highlights the phenomena reported in literature and allows to perform a minimum chip thickness esti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ip formation MICRO-CUTTING minimum chip thickness orthogonal cutting saw-toothed chip Ti6AI4V.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