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翻译间性论”:基于德勒兹和加塔利哲学概念的阐释
1
作者 马红旗 马晴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64-69,共6页
翻译是一种居间的活动,其中的任一要素均是间性的存在。传统翻译研究对间性的讨论建立在本体论视域上,探讨的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仍未摆脱二元对立的认知束缚。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中的各要素为同一时空中共生并在且相... 翻译是一种居间的活动,其中的任一要素均是间性的存在。传统翻译研究对间性的讨论建立在本体论视域上,探讨的主体间性、文本间性和文化间性仍未摆脱二元对立的认知束缚。后现代多元文化语境下,翻译中的各要素为同一时空中共生并在且相互联系的存在体。基于对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和菲利克斯·加塔利提出的“块茎”“辖域化-解辖域化-再辖域化”“层”“褶子”等概念中“间性”理论的分析,提出“翻译间性论”。研究发现,翻译中的间性具有多元性、动态性、联系性和生成性。间性视域下的翻译研究要打破惯常自上而下的分析方法,关注翻译在多元动态派生网中的连接、转换和生成过程以及其中多元异质因素的动态连结和联系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间性论 德勒兹和加塔利 块茎 辖域化 褶子
下载PDF
加塔利在中国的理论旅行
2
作者 董树宝 《中国图书评论》 2023年第8期32-42,共11页
本文从加塔利与德勒兹一起传播、加塔利个人著作的翻译与研究、加塔利理论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加塔利与中国思想的链接四方面分析与研究加塔利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或许加塔利个案有助于思考当前如何推进西方理论与中国思想和中国现实的有... 本文从加塔利与德勒兹一起传播、加塔利个人著作的翻译与研究、加塔利理论在中国的深入传播、加塔利与中国思想的链接四方面分析与研究加塔利在中国的理论旅行,或许加塔利个案有助于思考当前如何推进西方理论与中国思想和中国现实的有效结合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塔利 法国理论 融会贯通
下载PDF
于克斯屈尔的动物理论——从海德格尔到德勒兹和加塔利 被引量:1
3
作者 庞红蕊 《文化研究》 CSSCI 2017年第1期169-187,共19页
于克斯屈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也是行为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海德格尔与德勒兹(和加塔利)都深受于克斯屈尔的影响,他们都借用于克斯屈尔的动物理论来批判传统哲学话语,都尝试从环境角度来重新定义生命。然而海德格尔... 于克斯屈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也是行为生态学的奠基人之一。海德格尔与德勒兹(和加塔利)都深受于克斯屈尔的影响,他们都借用于克斯屈尔的动物理论来批判传统哲学话语,都尝试从环境角度来重新定义生命。然而海德格尔对于克斯屈尔的借鉴是为了更好地规定人类此在的本质,为了重构人与动物之间的界限,为了强化人与动物之间的等级结构。德勒兹和加塔利则不同,他们将于克斯屈尔的动物研究与斯宾诺莎的“情动”理论并置在一起,用哲学理论来充实科学实验,用科学实验来印证哲学理论。以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和于克斯屈尔的动物研究为根基,德勒兹和加塔利提出“生成-动物”的概念,尝试从“非拟人化”的角度来思考动物,为人们探索人与动物之关系问题开辟了新的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于克斯屈尔 海德格尔 德勒兹和加塔利 动物理论
下载PDF
加塔利生态智慧对生态美学的理论贡献
4
作者 张惠青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76-185,共10页
加塔利的生态智慧是一种面向真实的生活领域的救世智慧,以其为理论内核与生态美学进行合法联结,成为突破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瓶颈的关键之匙.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美学发展概况的系统梳理,深度反思了生态美学的理论困境,提出了生态美学的... 加塔利的生态智慧是一种面向真实的生活领域的救世智慧,以其为理论内核与生态美学进行合法联结,成为突破当代生态美学理论瓶颈的关键之匙.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生态美学发展概况的系统梳理,深度反思了生态美学的理论困境,提出了生态美学的美学自律、生态整体论和生态审美实践等三个关键理论难题;进而以主体性生产为轴心的"爱"与"智慧"两条主线,深刻剖析了加塔利生态智慧的理论精髓;最后以"爱"与"智慧"为依托,将生态智慧的三个关键理论范畴——伦理美学范式、三重生态学和主体性生产递次介入生态美学,在为生态美学的三个关键理论难题觅得了"解决之道"的同时,建构了伦理美学范式下以三重生态向度内的主体性生产为目标的生态美学这一全新的理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美学 加塔利 生态智慧 伦理美学范式 主体性生产 混沌互渗
下载PDF
从“一”与“多”论加塔利的生态美学思想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惠青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69-174,共6页
加塔利的生态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系统地反映在以多元性为特征的生态世界观、伦理美学范式与生态智慧三个维度。以"多"及"一"的生态世界观,将人类生态系统纳入一种"多"元共生的机器式装配关系... 加塔利的生态哲学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思想,系统地反映在以多元性为特征的生态世界观、伦理美学范式与生态智慧三个维度。以"多"及"一"的生态世界观,将人类生态系统纳入一种"多"元共生的机器式装配关系中,彻底化解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走向一元论的彻底融合、以"一"生"多"的伦理美学范式,以混沌互渗作为本体论依据,倡导通过伦理规范下的审美创造走向异质性和多元性,以"美学-本体"论颠覆了传统哲学的本体论;以"多"对"一"的生态智慧,以主体性生产为目标,倡导以多元价值逻辑和多元化生活方式("多")作为对抗以物欲为中心的单一价值逻辑("一")的生态救赎之道。加塔利生态美学思想究其实质是一种通过顺遂人性来尊重物性的减法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塔利 生态美学 机器装配 伦理美学范式 生态智慧 主体性生产
原文传递
论加塔利的重建社会实践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树宝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CSSCI 2011年第2期101-109,335,共10页
本文阐释了加塔利的"重建社会实践"方案,其核心问题是主体性生产,凝聚了他一生哲学思考和社会实践的精髓,其落脚点是伦理美学范式,创造了多样性的、过程性的、异质性的主体性,延续了启蒙思想的社会实践维度。
关键词 加塔利 主体性生产 横贯性 伦理美学范式
原文传递
论加塔利生态智慧美学何以生成
7
作者 张惠青 《山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64,共7页
生态智慧美学代表了菲利克斯·加塔利的最高理论成就,是加塔利为人类文明困境的生态救赎开出的一副济世良药。生态智慧美学的生成路径与加塔利独特的人生履历密切相关,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塔利与德勒兹“双手连弹”的学... 生态智慧美学代表了菲利克斯·加塔利的最高理论成就,是加塔利为人类文明困境的生态救赎开出的一副济世良药。生态智慧美学的生成路径与加塔利独特的人生履历密切相关,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加塔利与德勒兹“双手连弹”的学术合作,构成生态智慧美学的生成语境;二、加塔利在拉博德诊所的精神分析实践和对贝特森的学术传承,构成生态智慧美学的生成谱系;三、横贯性和一致性通过对“部分对象”的倡导和“潜在的潜能”的发掘,构成生态智慧美学的生成路径;四、先验的经验主义的方法论通过赋予潜在的无形之物以本体论厚度,使生态智慧美学走向以主体性生产为目标的本体论美学。加塔利的生态智慧美学思想为重建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找到了定位的罗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塔利 生态智慧美学 横贯性 一致性 先验的经验主义
原文传递
迂回与进入:德勒兹与加塔利论中国思想的内在生成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树宝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5-143,160,共9页
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与菲利克斯·加塔利从"草"之于中国、"线"之于中国诗书画、"形象"之于中国思想的角度来阐释块茎论、生成论与内在性哲学,呈现了他们经由中国而进入西方哲学的他者视... 法国当代哲学家吉尔·德勒兹与菲利克斯·加塔利从"草"之于中国、"线"之于中国诗书画、"形象"之于中国思想的角度来阐释块茎论、生成论与内在性哲学,呈现了他们经由中国而进入西方哲学的他者视角。与此同时,以法国汉学家弗朗索瓦·朱利安为思想中介,德勒兹与加塔利在内在性的平面上与现代新儒家的内在超越论交汇到一起,展现了中国思想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交错运行,呈现了中西相互生发、融会贯通的思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勒兹 加塔利 块茎 生成 内在性
原文传递
机器过程 被引量:1
9
作者 尼尔·里奇 李京(译) 《城市建筑》 2012年第9期33-39,共7页
本文以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曼纽尔·德兰达(Manuelde Landa)的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讨论一种与技术更有共鸣的手段。尤其着眼于德勒兹的"机器过程"和"欲望机器"的概念—其概念超越了早期机械与... 本文以吉尔·德勒兹(Gilles Deleuze)和曼纽尔·德兰达(Manuelde Landa)的唯物主义哲学为基础,讨论一种与技术更有共鸣的手段。尤其着眼于德勒兹的"机器过程"和"欲望机器"的概念—其概念超越了早期机械与有机体之间的区别,认识到人们吸收新鲜与不熟悉事物及利用技术作为人类作业之假体的潜能。本文同时也提出,如果采用这样的方法,我们可能就会认识到诸如勒·柯布西耶广受误解的"房屋是居住的机器"这一论断在内的诸多关于技术的现代主义评论的超现实主义的基础。本文探讨的关键主题不是某物是否是技术的,而是它被设计得有多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过程 德勒兹和加塔利 机器门类 装配 欲望机器 根茎 交感 抽象机器 超现实主义
下载PDF
作为装配的实验电影 被引量:1
10
作者 石可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27,共9页
本文以比尔·布朗的再—装配理论(连接视觉艺术中装配的实践意义和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装配理论)为出发点和范例,尝试构建一个阐释实验电影的模型,分析五种用装配观念阐释实验电影的理解路径:空镜头、寻得镜头、符号或表意的装配、(社... 本文以比尔·布朗的再—装配理论(连接视觉艺术中装配的实践意义和德勒兹与加塔利的装配理论)为出发点和范例,尝试构建一个阐释实验电影的模型,分析五种用装配观念阐释实验电影的理解路径:空镜头、寻得镜头、符号或表意的装配、(社会性)电影机器、蒙太奇。从这几个层面重新理解拼贴式的创作思维在文本、社会和艺术语言层面的含义。从装配观念看,蒙太奇的天然跨媒介性具有意义和生产的双重潜力,可进一步抽象为当代艺术的一种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电影 装配 德勒兹和加塔利 蒙太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