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河LNG动力船加注方案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赵亚彬 秦冬冬 +2 位作者 韩星 王晓东 任玉鸿 《当代化工》 CAS 2015年第12期2876-2878,共3页
介绍了岸基加注、罐车加注、趸船加注、移动加注船、浮仓加注以及储罐换装六种LNG动力船加注方式,并详细分析了各加注方式的优缺点。再结合我国内河水域的不同特点,主要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为例,对不同内河水域的LNG动力船加注方案进行... 介绍了岸基加注、罐车加注、趸船加注、移动加注船、浮仓加注以及储罐换装六种LNG动力船加注方式,并详细分析了各加注方式的优缺点。再结合我国内河水域的不同特点,主要以长江和京杭大运河为例,对不同内河水域的LNG动力船加注方案进行了系统、分类研究,最终得出了较为完备的中国内河LNG动力船加注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G动力船 内河 LNG加注方案 LNG加注
下载PDF
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技术与方案研究综述 被引量:26
2
作者 马原 厉彦忠 +2 位作者 王磊 朱康 徐孟健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5-252,共8页
为了探究适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相关技术与方案,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介绍国内外在轨加注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技术,研究现有加注技术与方案对低温推进剂的适用性,并提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向... 为了探究适用于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相关技术与方案,通过文献调研与对比分析,介绍国内外在轨加注技术的研究现状,梳理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技术,研究现有加注技术与方案对低温推进剂的适用性,并提出我国开展相关研究的思路与方向。研究表明:1)气液分离、蒸发量控制、质量测量和流体驱动循环等技术是直接影响推进剂在轨加注系统结构与加注性能的关键技术;2)低温推进剂具有沸点低、表面张力小等特殊性,对气液分离、系统热防护等技术的性能要求更高;3)表面张力式气液分离、纤维镜或射频质量检测、多层隔热材料、热力学排气系统(TVS)以及无排气加注等先进技术方案对低温流体和微重力环境均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将成为实现低温推进剂在轨加注的关键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在轨加注 深空探测 气液分离 加注方案
下载PDF
液氧/液甲烷低温推进剂深度过冷加注实验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马原 高炎 +3 位作者 高强 孙强 谢福寿 厉彦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4-141,共8页
为了提高低温推进剂深度过冷技术成熟度,以充分利用其在降低过冷装置系统质量、延长贮存时间等方面的工程应用优势,针对液氧/液甲烷低温推进剂组合,以70 K/97 K为目标开展深度过冷方案对比与流程设计,并通过搭建中等规模液氧和液甲烷快... 为了提高低温推进剂深度过冷技术成熟度,以充分利用其在降低过冷装置系统质量、延长贮存时间等方面的工程应用优势,针对液氧/液甲烷低温推进剂组合,以70 K/97 K为目标开展深度过冷方案对比与流程设计,并通过搭建中等规模液氧和液甲烷快速深度过冷加注实验系统进行可行性测试验证。结果表明:针对中大规模过冷装置系统,液氧系统采用常压液氮浴+负压液氮浴两级换热过冷方案(换热器均采用铝制板翅式换热芯),液甲烷系统采用常压列管式液氮浴式换热器过冷加注方案;为满足快速过冷加注需求,液氧/液甲烷系统均采用边过冷边加注的系统流程;在加注流量为1.0 L·s^(-1)左右的稳定测试阶段,液氧实验系统中入口温度约108 K的液氧经一级、二级换热器能够分别被冷却至约88 K及70 K以下,液甲烷实验系统也实现了97 K液甲烷的深度过冷与快速加注,成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能够为中国开展过冷低温推进剂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推进剂 液氧/液甲烷 过冷加注方案 液氮浴式换热器 深度过冷
下载PDF
TUD-DNS3型烟气脱硝助剂在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的工业应用
4
作者 孙坤滨 刘丽强 程相民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4年第6期57-60,共4页
自2023年6月1日起,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烟气NO_(x)排放浓度限值由200 mg/m 3降至100 mg/m^(3)。某企业为避免烟气NO_(x)排放超标,进行了TUD-DNS3型脱硝助剂工业应用试验。加注该脱硝助剂后,烟气NO_(x)质量浓度稳步降... 自2023年6月1日起,海南省洋浦经济开发区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烟气NO_(x)排放浓度限值由200 mg/m 3降至100 mg/m^(3)。某企业为避免烟气NO_(x)排放超标,进行了TUD-DNS3型脱硝助剂工业应用试验。加注该脱硝助剂后,烟气NO_(x)质量浓度稳步降低,在助剂累计量达到系统催化剂总藏量约2.5%时,综合塔出口NO_(x)质量浓度由135 mg/m 3降至92 mg/m^(3),脱除率达30%以上。TUD-DNS3磨损指数为1.78%,新鲜催化剂磨损指数为2.10%,二者相差不大,表现为助剂加注前后油浆固含量基本不变。在外排烟气SO_(2)质量浓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脱硫脱硝耗碱量约下降2 t/d,气体产品中硫化氢含量上升,说明TUD-DNS3具有一定硫转移效果。TUD-DNS3加注后再生烟气中CO/CO_(2)体积比由0.367降至0.238,再生侧取热负荷增加,外取热器产汽量增加约17 t/h,在余热锅炉炉膛温度维持稳定的情况下,余热锅炉消耗燃料气量有所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D-DNS3 重油催化裂化 烟气 NO_(x) 加注方案 SO_(x)硫转移 脱硝助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