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汽车废催化剂微波加热厚度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广军 刘鹏 +2 位作者 曲雯雯 王仕兴 张利波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3417-3426,共10页
为了提高汽车废催化剂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开发加热厚度优化的新方法。采用高斯模型和基于介电损耗正切和反射损耗的数值算法计算汽车废催化剂的微波加热平均穿透深度和厚度。结果表明:汽车废催化剂是一种中等损耗物料... 为了提高汽车废催化剂在微波加热过程中温度场分布的均匀性,开发加热厚度优化的新方法。采用高斯模型和基于介电损耗正切和反射损耗的数值算法计算汽车废催化剂的微波加热平均穿透深度和厚度。结果表明:汽车废催化剂是一种中等损耗物料,从室温到800℃的过程中平均穿透深度为1.11 m,汽车废催化剂的最优加热厚度约为0.83m或平均穿透深度的0.75倍。工业化应用分析显示:该最佳厚度能提高温度场的均匀分布、减少能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废催化剂 微波 加热厚度 优化
下载PDF
1961—2001年青藏高原大气热源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钟珊珊 何金海 +1 位作者 管兆勇 温敏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07-416,共10页
文中利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用"倒算法"计算了1961—2001年青藏高原上空热量源汇,并分析了高原上空大气热量分布的气候状况。结果表明:(1)3—9月,高原上空为热源,热源最强在6月;10—2月是热汇,热汇最强在12月。整个高原上空... 文中利用ECMWF逐日再分析资料,用"倒算法"计算了1961—2001年青藏高原上空热量源汇,并分析了高原上空大气热量分布的气候状况。结果表明:(1)3—9月,高原上空为热源,热源最强在6月;10—2月是热汇,热汇最强在12月。整个高原上空,全年大气热量状况主要表现为热源持续时间长,且热源强度较热汇要大得多。对整层热源贡献最大的因子是垂直输送项。(2)从大气加热的垂直廓线来看,热源最大值层出现的高度随季节基本没有变化,集中在600—500hPa,但加热的强度和厚度却随季节是变化的;而热汇最大值层和强度随季节是变化的。(3)高原整层〈Q1〉的水平分布复杂,表现出强的区域性特征:高原热源西部变化比东部迅速,4—8月西部热源强度明显强于东部。春季,高原西部热源增强迅速,在5月出现200W/m2中心,比东部提前1个月。7月整个高原热源开始向南减弱,西部热源至10月转为热汇,比东部又提前了1个月。(4)自1979年后,各季节高原热源变化均表现出1990年前后的气候转变信号。夏季,高原热源变率表现为南北反位相型,其他季节为高原的中部-东北部与高原东南部反位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热量分布 加热厚度 气候转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