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差示扫描量热法检测猪、牛、羊肉加热终点温度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功明 孙京新 +2 位作者 徐幸莲 黄明 李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86-1194,共9页
【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猪肉、牛肉和羊肉样进行扫描,寻找其热处理温度与热相图之间的关系,探究一种灵敏、高效的EPT检测方法,为肉制品在实际生产流通中的EPT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目的】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对猪肉、牛肉和羊肉样进行扫描,寻找其热处理温度与热相图之间的关系,探究一种灵敏、高效的EPT检测方法,为肉制品在实际生产流通中的EPT检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一定体积(2.0 cm×1.0 cm×1.0 cm)的猪肉、牛肉、羊肉块分别进行不同温度(猪肉、羊肉:50℃、60℃、70℃和75℃;牛肉50℃、55℃、65℃、70℃和75℃)的热处理,当达到相应的中心温度时停止加热,冷却至中心温度为4℃,从中心取约100.0 mg肉样(以生肉样为对照)于热分析铝坩埚中,将肉样在坩埚底部压实,并加盖密封,以空坩埚作为参比,4℃条件下隔夜平衡。从40℃加热到80℃,升温速率为1℃/min,样品室氮气流量20 m L·min-1,保护气流量60 m L·min-1,进行DSC扫描,由此获得不同温度热处理肉样的DSC热相图。【结果】未经热处理的生猪肉、羊肉、牛肉样经扫描分别得到3个峰,对应不同的起始温度(猪肉:50.83℃、60.54℃、71.02℃;羊肉:50.76℃、59.82℃、70.46℃;牛肉:50.25℃、56.29℃、71.92℃)和变性焓(猪肉:0.4656 J·g-1、0.1394 J·g-1、0.2053 J·g-1;羊肉:0.0899 J·g-1、0.3116 J·g-1、0.3842 J·g-1;牛肉:0.1078 J·g-1、0.4151 J·g-1、0.3662 J·g-1)。当热处理温度为50℃时,3种肉样的热相图与未经热处理生肉样相比,未出现显著变化;当热处理为60℃(牛肉为55℃)时,3种肉热相图中第1个峰消失,第1个峰和第2个峰的起始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但变性焓显著降低(P<0.05);当热处理为70℃(牛肉为65℃和70℃)时,3种肉热相图中第2个峰也消失,第3个峰起始温度变化不显著(P>0.05),变性焓显著降低(P<0.05);当热处理温度达到75℃时,猪、牛、羊肉样的3个峰完全消失。可以发现,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肉样峰对应的变性焓值逐渐降低,不同温度热处理肉样的热相图差异明显,本研究对不同温度热处理肉样检测成功。【结论】通过不同温度处理后肉样的DSC变性峰和变性焓,可知3种肉的热变性程度对温度有特异性。因此,可采用DSC法判定畜肉的热变性程度,从而应用于肉制品加工过程中EPT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牛肉 羊肉 差示扫描量热法 加热终点温度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法检测鸡、鱼肉加热终点温度 被引量:7
2
作者 刘功明 孙京新 +4 位作者 李鹏 徐幸莲 张万刚 黄明 周光宏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5-162,共8页
【目的】在肉制品生产中,加热终点温度(endpoint temperature,EPT)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因素。现有的EPT检测方法诸多,如酶活性测定法,凝血试验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法等,但普遍存在耗时、样品处理繁杂等不足。采用近... 【目的】在肉制品生产中,加热终点温度(endpoint temperature,EPT)是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关键因素。现有的EPT检测方法诸多,如酶活性测定法,凝血试验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电泳)法等,但普遍存在耗时、样品处理繁杂等不足。采用近红外光谱(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NIR)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 squares,PLS)检测鸡、鱼肉加热终点温度,为研究近红外光谱法检测肉类EPT的可行性提供参考。【方法】分别将肉样以1℃·min^(-1)的升温速率进行9个不同温度的加热处理(50、55、60、65、70、75、80、85和90℃),当达到终点温度时,迅速取出,冰水冷却到4℃。冷却后的肉样和释放的肉汁同时放到均质机中,均质1 min,绞碎成肉糜状。均质后的肉样存放于4℃的冰箱中,共制得144个样品(鸡、鱼肉样品数分别为77和67)。在近红外光谱仪上,采用硫化铅(Pb S)检测器和旋转样品池,每个样品连续采集光谱3次,在11 000—4 000 cm-1波数范围内,以8 cm^(-1)的分辨率扫描64次。将所采集的鸡、鱼肉的光谱数据分别随机分为校正集(样品总数108,其中鸡肉样58,鱼肉样50)和检验集(样品总数36,其中鸡肉样19,鱼肉样17),校正集用于校正模型的建立,检验集用于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在建立模型时,采用标准正则变换、一阶微分和Norris Derivative滤波平滑(N-D)3种方法结合对原始光谱进行处理,采用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cross-validation mean square error,RMSECV)确定主成分数,利用模型对检验集样品的预测均方差(prediction mean square error,RMSEP)、预测值与实测值间的相关系数r及预测标准差σ考察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采用校正集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确定鸡肉、鱼肉的主成分数分别为9和11,此时校正集的RMSECV值最小,分别为1.59%和0.96%;所得校正模型的预测温度与实际加热温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4和0.9936;由所建模型对检验集样品的检验结果可看出,实际加热温度与近红外模型预测的加热温度具有很高的相关性,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966和0.9832;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3.02%和2.94%;预测标准差σ为0.97和1.63。【结论】本研究所建模型具有很好的预测性能,近红外光谱用于肉制品EPT检测具有很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鱼肉 近红外光谱 偏最小二乘法 加热终点温度
下载PDF
牛肉加热终点温度指示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6
3
作者 贺艳 郑文杰 +2 位作者 刘烜 赵卫东 何晨光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23,18,共3页
研究旨在筛选出加热终点温度的指示蛋白,并建立指示蛋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将牛肌肉汁加热到65℃,70℃,75℃和99℃,然后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测定。研究表明,乳酸脱氢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测量12个不同温度处... 研究旨在筛选出加热终点温度的指示蛋白,并建立指示蛋白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将牛肌肉汁加热到65℃,70℃,75℃和99℃,然后进行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测定。研究表明,乳酸脱氢酶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测量12个不同温度处理下肉汁中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对温度和LDH酶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63.2~67.0℃温度范围内,温度与酶活呈线性关系,可用y=-0.0651x+67.247表示,R2为0.9755。因此乳酸脱氢酶可以用来监测肉类及肉制品的加热终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肉 加热终点温度 乳酸脱氢酶 LDH
下载PDF
猪、牛肉加热终点温度检测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伟 贾晓川 +3 位作者 赵良娟 贺艳 张宏伟 郑文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7-150,共4页
为满足肉类及肉制品加热终点温度监控需要,通过蛋白质SDS-PAGE电泳来检测加热终点温度指示蛋白乳酸脱氢酶含量,通过肉产品中加热与否的LDH SDS-PAGE电泳LDH量的变化来进行加热终点温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SDS-PAGE加热终点温度检测... 为满足肉类及肉制品加热终点温度监控需要,通过蛋白质SDS-PAGE电泳来检测加热终点温度指示蛋白乳酸脱氢酶含量,通过肉产品中加热与否的LDH SDS-PAGE电泳LDH量的变化来进行加热终点温度的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SDS-PAGE加热终点温度检测方法可以有效的进行鉴别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牛肉 加热终点温度 SDS-PAGE分析
下载PDF
猪牛肉加热终点温度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
5
作者 贺艳 郑文杰 +3 位作者 邓为民 何晨光 刘烜 赵卫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为满足肉类及肉制品加热终点温度监控需要,通过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加热终点温度指示蛋白乳酸脱氢酶的抗体,应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适抗体包被浓度和酶标抗原浓度,用1%BSA-PBS稀释去除基质影响,从而建立了猪牛肉加热终点温度酶联免疫检测... 为满足肉类及肉制品加热终点温度监控需要,通过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加热终点温度指示蛋白乳酸脱氢酶的抗体,应用棋盘滴定法确定最适抗体包被浓度和酶标抗原浓度,用1%BSA-PBS稀释去除基质影响,从而建立了猪牛肉加热终点温度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牛肉 加热终点温度 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下载PDF
低场核磁共振技术检测猪肉加热终点温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于小波 左晓维 李春保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2000-2005,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猪肉加热终点温度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猪背部最长肌于宰后24 h内分别加热至中心温度为40、50、60、70和80℃(生肉20℃作为对照),冷却24 h后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蒸煮损失率(cookin...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的猪肉加热终点温度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选择猪背部最长肌于宰后24 h内分别加热至中心温度为40、50、60、70和80℃(生肉20℃作为对照),冷却24 h后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横向弛豫时间(T_2)、蒸煮损失率(cooking loss,CL)。结果随着加热终点温度升高,蒸煮损失率显著增加,低场核磁共振T_2谱中第2个峰的峰时间T_(21)和峰面积比P_(21)值差异显著(P<0.05)。因此,T_(21)、P_(21)、CL可作为检测猪肉不同加热终点的指标。结论研究表明不同加热终点温度的猪肉样品,低场核磁共振的参数T_(21)、P_(21)以及蒸煮损失的变化有一定规律性,可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预测。该法可用于猪肉加热终点温度的快速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肉 加热终点温度 水分分布 低场核磁共振
下载PDF
SDS-PAGE法检测动物肌肉蛋白质加热终点温度的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董佩谕 孙京新 +3 位作者 徐幸莲 黄明 冯婷 王翠燕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65-67,71,共4页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为了探索检测动物组织蛋白质热变性程度的方法,分别对猪、牛、羊、鸡、鱼五种新鲜动物肌肉组织进行不同温度的热处理(新鲜未加热、50、60、70、80、90、100℃),对处理后的样品提取蛋白质进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动物组织经不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具有较大差异,电泳条带的数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减少,猪、牛、羊三种动物肌肉组织加热到8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鸡和鱼的肌肉组织加热到70℃后,电泳图谱不再变化,达到加热终点温度。不同种动物组织经相同温度热处理所得电泳图谱显示:猪、牛、羊三种动物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相似,与鸡和鱼组织蛋白质的电泳图谱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加热终点温度 蛋白质热变性 动物肌肉
下载PDF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鸡肉、鱼肉食品加热终点温度 被引量:6
8
作者 孙京新 刘功明 +3 位作者 徐幸莲 黄明 冯永胜 乔昌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4-158,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鸡肉、鱼肉的加热终点温度(EPT)进行检测。将一定体积(2.0cm×1.0 cm×1.0 cm)的肉块进行不同温度(鸡肉:50、60、70、75℃;鱼肉:45、55、65、70℃)的热处理,从中心取100.0 mg肉样(以生肉样为对照)进行...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鸡肉、鱼肉的加热终点温度(EPT)进行检测。将一定体积(2.0cm×1.0 cm×1.0 cm)的肉块进行不同温度(鸡肉:50、60、70、75℃;鱼肉:45、55、65、70℃)的热处理,从中心取100.0 mg肉样(以生肉样为对照)进行DSC扫描。结果表明,新鲜未经热处理的生鸡肉样经扫描得到3个峰,其起始温度分别为50.34、60.10、70.60℃,变性焓分别为0.6557、0.1562、0.4131 J/g;生鱼肉样仅有2个峰,其起始温度分别为45.80℃和64.82℃,变性焓分别为0.7042、0.2845 J/g。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肉样峰对应的蛋白质的变性焓值逐渐降低且峰依次消失。当热处理温度达到75℃时,鸡肉样的3个峰完全消失;而热处理温度达到70℃时,鱼肉样的2个峰也完全消失。因此,75、70℃可分别用作鸡、鱼肉在实际加工中的安全加热终点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 鱼肉 差示扫描量热法 加热终点温度
原文传递
酶联免疫方法在牛肉加热终点温度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贺艳 郑文杰 +1 位作者 刘煊 赵卫东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7-209,共3页
为保证肉类及肉制品的卫生安全,各国要求加热到一定的加热终点温度。研究通过免疫新西兰白兔获得加热终点温度指示蛋白乳酸脱氢酶的抗体,并建立了牛肌肉加热终点温度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关键词 酶联免疫方法 牛肉 加热终点温度
原文传递
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法检测动物源食品加热终点温度 被引量:2
10
作者 毛毛 高宏伟 +1 位作者 梁成珠 汪东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39-242,共4页
使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研究鸡肉加热后蛋白热变性的温度范围和同一温度下肉类重复加热后蛋白热变性的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热变性的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图谱有渐进式的变化,pI6.05处的条带可能成为理想的检测参考条带,... 使用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方法研究鸡肉加热后蛋白热变性的温度范围和同一温度下肉类重复加热后蛋白热变性的薄层等电聚焦电泳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热变性的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图谱有渐进式的变化,pI6.05处的条带可能成为理想的检测参考条带,鸡肉热变性完全的温度范围在71~75℃,并且加工方式对电泳图谱有影响。同一温度下肉类重复加热后蛋白热变性的薄层等电聚焦电泳图谱没有变化。确立以同一温度下肉类重复加热后进行薄层等电聚焦电泳来检测肉类是否热变性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层等电聚焦电泳 热变性蛋白 鸡肉 检测 加热终点温度
原文传递
微流芯片分离技术检测烘烤鸡肉源食品热处理终点温度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毛 高宏伟 +1 位作者 梁成珠 汪东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103,106,共4页
为开发简捷实用的热加工100℃以上的烘烤类鸡肉源食品的热处理终点温度(Heating Endpoint Temperature,EPT)的检测方法,本文选取了新鲜鸡肉和青岛口岸出口的烘烤类鸡肉源食品为实验对象,应用微流芯片分离技术全自动电泳方法,针对样品中... 为开发简捷实用的热加工100℃以上的烘烤类鸡肉源食品的热处理终点温度(Heating Endpoint Temperature,EPT)的检测方法,本文选取了新鲜鸡肉和青岛口岸出口的烘烤类鸡肉源食品为实验对象,应用微流芯片分离技术全自动电泳方法,针对样品中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EPT检测的初步研究。本文对新鲜鸡肉样品进行了EPT为100~142℃的梯度烘烤和相同EPT重复烘烤对照实验,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对实际出口样品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EPT的升高,梯度烘烤样品的电泳图谱有渐进式的变化,没有明显的分界点,多数条带随着温度的升高浓度降低,某些条带在温度升高过程中消失;同EPT重复烘烤电泳图谱不发生变化;本文对实际样品检测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芯片 烘烤 加热终点温度 检测 鸡肉
下载PDF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查分析烤牛肉在不同温度下的差异标记物
12
作者 李波 孙世琨 +2 位作者 苏阿龙 禹洁 师希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259-266,共8页
肉类加热终点温度是影响熟肉安全的重要指标。为探讨不同温度对烤牛肉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xactive-mass-spectrometry,UPLC-... 肉类加热终点温度是影响熟肉安全的重要指标。为探讨不同温度对烤牛肉代谢物合成积累的影响,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exactive-mass-spectrometry,UPLC-Q-Exactive-MS)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不同温度下烤制牛肉样品的代谢物差异。基于UPLC-Q-Exactive-MS非靶向筛查技术,结合软件数据库搜索进行标记物鉴定。采用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等方法筛选差异化学成分。结果显示,牛肉样品中的化学成分能够被显著区分,筛选出肌酸、肌酐、3-氨基-1,4-二甲基-5H-吡啶[4,3-b]吲哚、2-氨基-1-甲基-6-苯基咪唑[4,5-b]吡啶4个化合物作为有害标记物。随着加热温度升高,杂环胺的含量越来越高,转化为肌酐的肌酸越多,且极性杂环胺相对含量高于非极性杂环胺。该结果为热加工过程相关标记物和热致毒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牛肉 肉类加热终点温度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 非靶向 差异标记物 化学计量学
下载PDF
SDS-PAGE电泳法检测鱼肉热处理终点温度 被引量:6
13
作者 毛毛 高宏伟 +1 位作者 梁成珠 汪东风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64-169,共6页
为寻找快速测定鱼肉热处理终点温度(Heating Endpoint Temperature,EPT)的方法,以4种鱼为研究对象,采用SDS-PAGE法,针对样品的可溶性蛋白进行鱼肉热加工EPT的初步研究。对4种鱼进行EPT为50~77℃的梯度加热以及相同EPT重复加热。试验结... 为寻找快速测定鱼肉热处理终点温度(Heating Endpoint Temperature,EPT)的方法,以4种鱼为研究对象,采用SDS-PAGE法,针对样品的可溶性蛋白进行鱼肉热加工EPT的初步研究。对4种鱼进行EPT为50~77℃的梯度加热以及相同EPT重复加热。试验结果表明,鱼肉梯度加热的SDS-PAGE电泳图谱发生渐进式的变化,无明显分界点。多数条带随温度的升高浓度降低,某些条带则消失,与EPT重复加热及仅加热一次相比,其电泳结果基本没有差别。2种红肉鱼的66.2~31.2kda区域条带随温度变化较明显,可作为参考区域。本文确立了鲭鱼与大马哈鱼SDS-PAGE电泳检测肉类达到目的EPT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S-PAGE 鱼肉 检测 加热终点温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