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5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泥岩各向异性热-水-力耦合特性——基于ATLAS Ⅲ现场加热试验 被引量:7
1
作者 马永尚 陈卫忠 +3 位作者 龚哲 于洪丹 李翻翻 李香玲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6-436,444,共12页
比利时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备选场址Boom clay是一种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在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横观各向同性特点的热-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反映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渗透性等的影... 比利时放射性核废料地质备选场址Boom clay是一种典型的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在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适用于Boom clay的横观各向同性特点的热-水-力耦合弹塑性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反映温度对其强度、弹性模量、渗透性等的影响,并在ABAQUS中进行了二次开发。为验证所建立模型的合理性,结合比利时HADES地下实验室ATLAS Ⅲ现场加热试验结果,应用所提出的模型对加热过程中围岩的温度和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够正确地描述现场加热试验过程中围岩温度场和孔压场所呈现出的各向异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热源水平面内测点的孔压在加热功率升高时先略为下降后才升高,在加热功率下降时先略为升高后才下降,而竖直面内测点的孔压在加热功率升高时立即升高,在加热功率下降时立即下降。研究成果表明,考虑各向异性的THM耦合分析能更好地反映加热过程中泥岩温度场和孔压场的实际分布情况,研究结果对类似工程或现场试验的设计、安全运行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OM CLAY 热-水-力耦合 Drucker-Prager帽盖模型 损伤 ATLAS Ⅲ现场加热试验
下载PDF
植物油脂加热试验测定方法的研究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雅琳 张颖 武占军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44-46,共3页
为了解决280℃加热试验目视判断油脂颜色变浅、变深、变黑时,人为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对油样加热前后罗维朋比色测定比较的方式,改进植物油加热试验测定方法,以减少人为感官的误差,用仪器简捷的量化了色泽的变化,减少人为误差,大量的实... 为了解决280℃加热试验目视判断油脂颜色变浅、变深、变黑时,人为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对油样加热前后罗维朋比色测定比较的方式,改进植物油加热试验测定方法,以减少人为感官的误差,用仪器简捷的量化了色泽的变化,减少人为误差,大量的实验数据证实,改进后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加热试验 测定方法 罗维朋比色法 色泽 改进
下载PDF
大豆油“加热试验”结果判定的商榷 被引量:1
3
作者 吴敏 李雅莲 +3 位作者 张霞 徐波 安宁 李雪芬 《粮食储藏》 2007年第3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加热试验 大豆油 国家标准 国际标准 国外标准 工业发展 产品质量 检测结果
下载PDF
大豆油中磷脂含量与280℃加热试验析出物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中利 姚亚利 孟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41-42,共2页
针对在实际检验工作中 ,对大豆油 2 80℃加热试验进行判定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扦取 3组不同磷脂含量的大豆油样 ,分别进行了 2 80℃加热试验和磷脂含量的比较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得出 2 80℃加热试验法 ,仅适用于浸出... 针对在实际检验工作中 ,对大豆油 2 80℃加热试验进行判定时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扦取 3组不同磷脂含量的大豆油样 ,分别进行了 2 80℃加热试验和磷脂含量的比较实验。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得出 2 80℃加热试验法 ,仅适用于浸出油厂跟班的定性检验 ;大豆油 2 80℃加热试验项目 ,建议改为磷脂含量的定量检验 ,以此确定油品等级 :一级大豆油磷脂含量≤ 0 .2 0 % ;二级大豆油磷脂含量 0 .2 0 %~ 0 .2 5 % ;磷脂含量超过 0 .2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油 磷脂含量 加热试验 析出物 检验 油品等级
下载PDF
高空台间接加热试验
5
作者 朱青 张碧文 +4 位作者 刘巍 郭建宇 孙敏 魏川 李凤安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37-440,共4页
用同一种发动机在不同模拟状态下 ,采用技改措施及加热器的火焰筒不同个数进行了试验 ,获得了模拟温度、气源压力与时间的关系。设备的总压恢复系数为 0 67;加热系统的总效率为 0 4 1~ 0 5 5。与另一高空台使用同一间接加热系统的... 用同一种发动机在不同模拟状态下 ,采用技改措施及加热器的火焰筒不同个数进行了试验 ,获得了模拟温度、气源压力与时间的关系。设备的总压恢复系数为 0 67;加热系统的总效率为 0 4 1~ 0 5 5。与另一高空台使用同一间接加热系统的总效率 (约为 0 62 )相比有所不同。分析了原因 ,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油加热 加热试验 预热 喷气发动机 高空仿试验 地面试车
下载PDF
油脂280℃加热试验与磷脂含量的关系 被引量:5
6
作者 吴艳霞 《中国油脂》 CAS 1982年第6期51-55,共5页
磷脂作为油脂的质量指标之一,将要列入即将召开的粮油标准化会议讨论的内容。为了说明磷脂与280℃加热试验的关系,本人曾作过一些粗略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磷脂是甘油、脂肪酸、磷酸和氨基醇所组成的复杂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 磷脂作为油脂的质量指标之一,将要列入即将召开的粮油标准化会议讨论的内容。为了说明磷脂与280℃加热试验的关系,本人曾作过一些粗略的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磷脂是甘油、脂肪酸、磷酸和氨基醇所组成的复杂化合物,这类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它是细胞中脂肪酸新陈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植物界磷脂主要存在于种籽中,如大豆中含1.6—2.0%,棉籽中含1.7—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含量 加热试验 毛棉籽 制油工艺 复杂化合物 粮油标准 植物界 生理意义 中间产物 油脚
下载PDF
关于油脂加热试验结果的探讨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梅 《粮食与饲料工业》 CAS 2017年第3期63-64,共2页
依据GB/T 5531—2008对大豆油和棉籽油加热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黄色值变浅,这与大豆油GB1535—2003和棉籽油GB 1537—2003国家标准"黄色值不变"的规定不符合。根据多年的检验工作实践,认为油脂加热后颜色变浅,恰恰说明油脂... 依据GB/T 5531—2008对大豆油和棉籽油加热试验进行检测,结果发现黄色值变浅,这与大豆油GB1535—2003和棉籽油GB 1537—2003国家标准"黄色值不变"的规定不符合。根据多年的检验工作实践,认为油脂加热后颜色变浅,恰恰说明油脂的质量比较好。目前,标准中"黄色值不变"的表述容易使人将加热试验后黄色值变小误判为不合格。因此,应将"黄色值不变"修改为"黄色值不增加",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脂 加热试验 国家标准
下载PDF
关于修订大豆油“加热试验”质量指标的建议
8
作者 吕圣斌 李雅莲 +1 位作者 程兴杰 龙晓峰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3年第2期50-51,共2页
采集了11个三、四级大豆油样品,按照国家标准GB/T 5531-2008的方法进行了加热试验,按GB 1535-2003规定的"加热试验"的质量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判定,并对判定结论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大豆油加热试验后,黄色值不变与实际... 采集了11个三、四级大豆油样品,按照国家标准GB/T 5531-2008的方法进行了加热试验,按GB 1535-2003规定的"加热试验"的质量指标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判定,并对判定结论进行了分析探讨。认为大豆油加热试验后,黄色值不变与实际测定值不符,不能反映大豆油的真实质量。因此建议修改GB 1535-2003中"加热试验"的质量指标,使标准能更好地指导生产,规范市场,服务经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 大豆油 质量指标 加热试验
下载PDF
对大豆油加热试验后色值减少颜色变浅的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宿雪莲 涂勇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10年第3期54-56,共3页
针对大豆油经加热试验后,黄色值、红色值减少,颜色变浅的检验结果,与标准规定不相符的现象。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探讨完善解决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大豆油 加热试验(280℃) 黄色值 红色值
下载PDF
β-型磷脂对油脂加热试验(280℃)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肖德余 《西部粮油科技》 2001年第1期26-27,共2页
针对菜籽油加热试验中用“急火”和“慢火”两种条件下的不同现象进行研究,得出β-型磷脂(不可水化磷脂)在“急火”条件下加热至 280℃时易碳化析出,而在“慢火”条件下加热至 280℃ 时则不易碳化析出。
关键词 β-型磷脂 油脂加热试验 加热条件 碳化析出 食用油 菜籽油
下载PDF
植物油脂加热试验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赛 高晗 《食品安全导刊》 2016年第8X期122-122,共1页
植物油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物质,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化合物,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人类的日常膳食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油脂摄入量,否则会由于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出现营养不... 植物油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的物质,是由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组成的化合物,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必需的亚油酸、亚麻酸、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人类的日常膳食中必须保证足够的油脂摄入量,否则会由于体内长期缺乏脂肪,出现营养不良、体力不佳、体重减轻等一系列不良症状,严重的甚至会丧失劳动能力。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油脂 不饱和脂肪酸 加热试验 植物性食物 柴米油盐酱醋茶 劳动能力 油脂品质 油脂提取 浸出油 食用植物油
下载PDF
菜籽油中磷脂含量与加热试验的关系
12
作者 冉启才 陶涌 《四川粮油科技》 1990年第1期33-36,共4页
关键词 菜籽油 磷含量 测定 加热试验
下载PDF
加热试验前后菜籽油色泽变化规律初探
13
作者 谢守华 《四川粮油科技》 1993年第2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菜籽油 加热试验 色泽
下载PDF
改进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条件的探索研究
14
作者 王鑫洋 《石油沥青》 2018年第3期60-62,67,共4页
为研究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方法的合理性,选取山东地区常用的70号沥青和SBS I-D聚合物改性沥青,通过粘温曲线分别确定70号沥青和SBS沥青的拌和温度,然后分别进行常规温度下的薄膜加热试验和拌和温度下的薄膜加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拌和... 为研究沥青薄膜加热试验方法的合理性,选取山东地区常用的70号沥青和SBS I-D聚合物改性沥青,通过粘温曲线分别确定70号沥青和SBS沥青的拌和温度,然后分别进行常规温度下的薄膜加热试验和拌和温度下的薄膜加热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拌和温度下的老化后针入度、延度均有明显的衰减,黏度随老化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软化点没有明显的变化规律。结合老化后的粘温曲线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得出70号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宜采用老化沥青黏度为0.28 Pa·s±0.03 Pa·s时的温度作为热拌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温度^([1]),SBS I-D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温度宜采用老化沥青黏度为0.45 Pa·s±0.05Pa·s时的温度作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成型温度^([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加热试验 表观黏度 粘温曲线 拌和温度 压实成型温度
下载PDF
MH-300型全自动热水炉对棕榈油脂的加热试验
15
作者 蔡长军 许光 马六十 《粮油仓储科技通讯》 2006年第2期17-18,共2页
关键词 棕榈油 加热试验 300型 热水炉 全自动 油脂 天然抗氧化剂 脂肪酸含量 干性油 生育酚
下载PDF
沥青薄膜加热试验中样品干燥冷却分析
16
作者 周少聪 洪汀辉 《福建交通科技》 2012年第3期39-41,共3页
采用东海牌基质沥青和高速剪切设备制备SBS改性沥青样品进行5h薄膜加热试验,按T0609-1993规程中沥青经过薄膜加热试验5h后取出样品进行干燥冷却后再加热样品进行制模试验,然后与薄膜加热试验5h后样品直接倒样制模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 采用东海牌基质沥青和高速剪切设备制备SBS改性沥青样品进行5h薄膜加热试验,按T0609-1993规程中沥青经过薄膜加热试验5h后取出样品进行干燥冷却后再加热样品进行制模试验,然后与薄膜加热试验5h后样品直接倒样制模试验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种试验方法后沥青样品老化后残留物的针入度,软化点,延伸度数值对比之差都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薄膜加热5h后残留物没有干燥冷却直接制模实验对残留物性能指标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沥青 SBS改性沥青 薄膜加热试验
下载PDF
对二级大豆油280℃加热试验微量析出物的剖析
17
作者 王月娥 魏玉梅 崔晶香 《黑龙江粮食》 1997年第1期23-40,共2页
关键词 280℃加热试验 析出物 大豆油 卫生监测 粮油食品 铁支柱 游离脂肪酸 测定方法 质量指标 绥棱县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18
作者 威春莲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8期119-121,共3页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该中心进行传染病检测的10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均进行ELISA... 目的:比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于该中心进行传染病检测的10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均进行ELISA、TRUST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结果为金标准,比较ELISA与TRUST检测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效能。结果:100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患者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检测阳性63例,阴性37例;ELISA检测阳性62例,阴性38例;TRUST检测阳性56例,阴性44例;ELISA检测诊断梅毒螺旋体感染的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均高于TRUST检测,漏诊率低于TRUST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检测在梅毒螺旋体感染诊断中的效能高于TRUST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梅毒螺旋体感染 诊断 检测 效能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比较
19
作者 黄亚玲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16期2488-2490,共3页
目的比较梅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中心就诊的68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均行ELISA、TRUST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 目的比较梅毒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我中心就诊的68例疑似梅毒螺旋体感染的患者,均行ELISA、TRUST检测,以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PPA、ELISA法、TRUST法在梅毒中的检测结果,分析ELISA法、TRUST法在梅毒中的诊断价值,并计算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68例疑似患者经TPPA检测阳性28例,阴性40例;ELISA法检出梅毒阳性29例,阴性39例;TRUST法检测梅毒阳性28例,阴性40例。ELISA法在梅毒中的诊断价值高于TRUS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ELISA法诊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值=0.909,P=0.000);TRUST法诊断一致性不佳(kappa值=0.393,P=0.001)。结论ELISA与TRUST法检测均可鉴别诊断梅毒,但前者诊断准确度更高,诊断一致性较强,为临床进一步明确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下载PDF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分析
20
作者 刘冬梅 龙爱兰 颜娟娟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3年第22期3428-3430,共3页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中心检查的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进行ELISA、TRUST、TPPA检查。以TPPA为金标准,分析ELISA、TRUS...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在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中心检查的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所有入选者均进行ELISA、TRUST、TPPA检查。以TPPA为金标准,分析ELISA、TRUST诊断效能。结果1500例梅毒高危患者,TPPA确诊42例为梅毒患者。ELISA诊断梅毒的灵敏度95.24%(40/42)、特异度99.59%(1452/1458)、准确度99.47%(1492/1500)、阳性预测值86.96%(40/46)、阴性预测值99.86%(1452/1454)均高于TRUST(78.57%、98.63%、98.07%、62.26%、9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梅毒筛查中使用ELISA诊断效能高于TRUST,能够更有效地检出梅毒抗体,提升临床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诊断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