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加略利汉语辞书编纂的基本特征
1
作者 王倩茹 胡范铸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0,共8页
传教士双语辞书的编纂和出版始于明末而盛于晚清。这些传教士的辞书,采用不同于中国传统辞书的编纂理念,不但促进了中西辞书编纂的互动交融,更构建了一种与中国自身传统知识体系迥然不同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其中加略利的《字声总目... 传教士双语辞书的编纂和出版始于明末而盛于晚清。这些传教士的辞书,采用不同于中国传统辞书的编纂理念,不但促进了中西辞书编纂的互动交融,更构建了一种与中国自身传统知识体系迥然不同的关于中国的知识体系。其中加略利的《字声总目》和《汉文总书》(第1卷)是重要的代表著作之一。两部辞书的基本特点:第一,把辞书作为字书,以声符、义符系统记忆汉字;第二,把辞书作为词典,以核心词素扩展建立词汇网络;第三,把辞书作为口语语料库,以口语手抄本描绘民众的日常生活;第四,把辞书作为中国知识总汇,以引用典故文献的目录建立中国文化的全景图。值得注意的是,加略利在标注汉语语音系统的读音时,列表标出每个声符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德国和英国6个不同欧语国家的发音,以尽可能适应不同国家来华传教士的需要;而对具体的汉字标注时,又不但会列举出楷书、小篆和草书3种字体,并在下边用欧式标音法标注了官话、广州话和福州话3种发音,以尽可能适应传教士面向不同方言地区、不同人群沟通的需要。由此,体现其别具一格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词典编撰思想。这对我们建立编纂外向学习型汉语辞书或者编写对外汉语教材的理念和原则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略利 《字声总目》 《汉文总书》 辞书编纂 汉语学习
下载PDF
路易-菲利普的御前汉语翻译考
2
作者 谢海涛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3-171,共9页
1847年8月13日,法国路易-菲利普国王根据外交大臣基佐的建议,决定从次年1月1日起,任命加略利为自己的御前汉语翻译。然而,法国当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和中国的往来并不频繁,何以要在巴黎设立一个年薪不菲的汉语翻译职位?笔者通过对... 1847年8月13日,法国路易-菲利普国王根据外交大臣基佐的建议,决定从次年1月1日起,任命加略利为自己的御前汉语翻译。然而,法国当时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商业上和中国的往来并不频繁,何以要在巴黎设立一个年薪不菲的汉语翻译职位?笔者通过对一批法文原始资料以及1844-1846年间中法《黄埔条约》、对基督教弛禁等谈判的若干事件的解析,认为上述任命是加略利本人精心设计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略利 拉萼尼 中法关系 基督教弛禁 西方汉学
原文传递
清代中后期澳门汉学研究钩沉(1762—1911)
3
作者 叶农 《国际汉学》 2004年第2期253-266,共14页
澳门从1762年至清末是东方汉学的研究中心及出版基地,特别是在19世纪之前,由于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澳门才能为汉学研究提供比较自由的条件和出版机会。在1762年之前,在澳门进行汉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澳门的耶稣会士,他们取得了相... 澳门从1762年至清末是东方汉学的研究中心及出版基地,特别是在19世纪之前,由于清政府执行闭关锁国政策,只有澳门才能为汉学研究提供比较自由的条件和出版机会。在1762年之前,在澳门进行汉学研究的主力军是澳门的耶稣会士,他们取得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1762年,在耶稣会士被清政府驱逐后,澳门汉学活动便失去了这支主力军,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学研究 耶稣会士 中国丛报 闭关锁国政策 出版基地 古伯察 加略利 研究成果 西方汉学 玛窦
原文传递
丁敦龄的法国岁月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志侠 《书城》 2013年第9期39-49,共11页
一九九八年五月,一个德国交响乐团访华演出,节目表中有一项节目,奥地利十九世纪作曲家马勒的晚年作品《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一首长约六十分钟的交响曲。这次演出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不仅因为这首乐曲第一次在中国演出... 一九九八年五月,一个德国交响乐团访华演出,节目表中有一项节目,奥地利十九世纪作曲家马勒的晚年作品《大地之歌》(Das Lied von der Erde),一首长约六十分钟的交响曲。这次演出掀起了一场不小的波澜,不仅因为这首乐曲第一次在中国演出,而且作曲家的灵感来自七首唐诗,选自德国诗人贝特格(Hans Bethge,1876-1946)一九○七年翻译的《中国之笛》(Die chinesische Fl(o|¨)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之歌 西洋音乐 字林西报 马勒 加略利 十九世纪 德理文 文学道路 一九 诗歌写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